「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正心正筆」柳公權

2020-12-16 丹青中國

【丹青中國】

中國書法趣聞之「正心正筆」柳公權

柳公權

「楷書四大家」之一的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第一,他是歷史上第一個把做人和寫字結合在一起,他認為,寫字和做人的道理一樣,人正筆才能正,寫出的字才算完美,是「正心正筆」的典範。第二,他是歷史上為官為人最完美的書法大家,翻開中國的歷史,看看那些為官的大書法家,大多數不是被貶官,就是被流放,而柳公權仕途順利,一生完美。他在書法界有「顏筋柳骨」的美稱,他接過顏真卿楷書的旗幟,自創「柳體」,登上又一峰巔,後世以「顏柳」並稱,成為歷代書藝的楷模。第四,就是我個人的私心驅使,因為我第一本接觸的字帖,就是柳公權的《神策軍碑》。《神策軍碑》是一個碑帖,充分體現了「柳體」楷書骨骼開張、平穩勻稱的特點。

柳公權故居

柳公權是陝西耀縣人,官至太子少師,死後追認為太師,就好比把榮譽又提高了一個檔次,太師就是現在的正國級別的待遇。柳公權的一手好字,全靠他小時候練的童子功了。他剛開始練字的時候,和大家是一樣的,字寫的也不好看,歪歪扭扭,常常受到老師和父親的訓斥。心性極高的他下決心一定要將字寫好,經過一年多的日夜苦練,他的字在他的家鄉柳家塬已經算是拔尖的了。這時候,他的書藝天資已經顯露出來了,提起筆來有如神助,然而此時的他由於年幼,不懂得的藏拙,常常在夥伴面前炫耀。有一天,柳公權與好夥伴們到村旁的一棵桑樹下擺了一張方桌,舉行「書會」,一人寫一張大楷,互相觀摩比賽。柳公權不費吹灰之力就寫完了。這時候正好有一個賣豆腐的老頭從這經過,他放下擔子,到樹蔭下乘涼,饒有興趣的觀看孩子們的書法比賽。

柳公權得意洋洋的把自己剛寫的字遞給老頭看,說:「老爺爺,你看我寫得字棒不棒?」老頭接過去,一看紙上寫著:「會寫飛鳳家,敢在人前誇。」心想這個孩子太驕傲了,非得殺殺他的傲氣不可。老頭皺了皺眉,沉默一會兒說:「你的字軟塌無力,有形沒體,沒有筋骨,就像我賣的豆腐腦兒一樣。」柳公權很是不服氣。老頭又接著說:「長安城裡有一個用腳寫字的人,他的字比你寫得好多了,那才叫精彩。」柳公權起初不相信老頭的話,但一看老頭的和藹可親的面容,覺得又不像是在嘲笑他,於是就打算到長安城裡去一看究竟。

第二天,他很早就起床了,給家人留了張紙條,背上乾糧就上路了。柳公權來到長安城,一進長安城門,就看見街旁一顆大槐樹下掛著白布幌子,上面寫有「字畫湯」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四下圍滿了觀眾,他擠進去,頓時驚得目瞪口呆。只見一位瘦骨嶙峋的老頭,沒有雙臂,光著腳坐在地上,左腳壓著紙,右腳夾著一支筆,揮灑自如地寫著對聯。他下筆入神,筆下的字猶如龍飛虎躍,博得周圍的人陣陣喝彩。柳公權看得眼熱心熱,對這這位無臂老人崇拜的五體投地。逮著短暫空閒的時間,他「撲通」跪在字畫湯麵前,心悅誠服的要拜老人為師,想讓老人傳授給他寫字的秘訣。

圖片

字畫湯推辭不過,於是沉默一會兒,十分嚴肅的對柳公權說:「我寫了大半輩子的字了,還不知道什麼叫做寫字的秘訣呢,但卻總結了四句話,也許對你有用。」柳公權問道:「師父,哪四句話,請賜教。」老人說:「寫字要筆正,做人要心正。筆正靠心正,心正筆才正。」柳公權虛心的聽著,向老人磕了三個頭。最後,老人用腳給他寫了一張字:「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此後,柳公權深得老人的教誨,踏實做人認真練字,戒驕戒躁,學習字畫湯「正心正筆」的治學風範,以「寫盡八缸水」為精神動力,「博取百家長」。痴心的堅持守得雲開見月明,終於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書法大師。

柳公權在三十一歲的時候考中進士,當年宏詞登科。從此,柳公權開始了漫長的仕途生涯,竟然歷仕七朝:唐憲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和唐懿(音宜)宗。在他為官的一生中,除了極少的時間在外任官,基本上都在京城,在宮中任職,陪伴皇帝左右。直到去世,終年88歲。柳公權也是一個為人正派,敢於直言的清官,只不過他採取的方式方法比較藝術,他提意見的方式是「以筆諫言」。有一次,唐穆宗獨自召見他,與他一同探討書法藝術。唐穆宗這個人算不得一位政治廉明的好皇帝,有氣候甚至是怠於朝政,柳公權曾在不同場合進行勸諫。這次在探討書法時唐穆宗問道:「筆何盡善?」柳公權沉思片刻回答道:「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唐穆宗這一點到不傻,聽完後臉一陣青,一陣紅,心中大為不快,心想:「好你個柳公權,居然敢話中帶刺的諷刺我,你也不看看你是在為誰工作的。」但柳公權明著也沒說什麼,唐穆宗只好隱忍著不發作。後來又想了想,心知柳公權是借著書法的道理向自己諫言,其實說的也確實是對的,於是就對柳公權就更加信任了。以筆諫言,柳公權的耿直讓後人更加欽佩與敬仰。之後,唐穆宗的兒子李湛登基了,歷史上稱為唐敬宗時代。可想而知,老子都缺乏雄才大略,兒子能不目光短淺嗎,況且唐敬宗又生性多疑,極喜愛聽歌頌讚美之詞。有一天,他與眾位大臣在一起喝酒,說著說著討論起西漢文帝了,大家都讚不絕口地吹捧文帝的勤儉節約,唐敬宗聽著樂呵呵的,舉著自己的袍袖說:「朕這件衣服已經洗了三次了,現在還穿著。」學士大臣們都隨聲附和著轉而讚美敬宗的節儉美德,只有柳公權坐在位置上一聲不吭,敬宗就納悶了,問他為什麼不說話,柳公權就說:「作為天子,最重要的事是獎罰分明。獎賞那些有功之臣,處罰應當受到懲治之人,獎罰分明,能夠聽進不同意見,這才是最寶貴的美德啊!陛下穿著洗過的衣服,固然是好,但與治國安邦的美德相比,只不過細枝末節的小事罷了。」此話一出,在座的各位都為他捏了一把汗,而他卻依然談定的坐著,臉不紅,心不跳。敬宗到陷入了深思,覺得柳公權的話不無道理。後來,就又給柳公權提拔一級,兼任諫議大夫,負責管理諫言事宜。

柳公權書法

柳公權的《神策軍碑》。《神策軍碑》全稱是,《皇帝巡幸左神策軍紀聖德碑》,是唐德宗為安撫執掌禁軍(神策軍)而立,由翰林大學士崔鉉撰文,柳公權書寫,書寫此書時,柳公權已經66歲了。此帖記事很多,雖多是讚美神策軍的文字,但其歷史價值是十分重要的,其重大的藝術價值更是不容忽視。這個「神策軍」是在唐朝的「安史之亂」以後,唐朝宮廷內部調中原的原西北和東北邊軍,組建的一個新的禁軍,當時的名稱就叫「神策軍」,相當於現在的衛戍部隊,是中央直屬的一支作戰部隊,承擔著對內警備京師,對外討伐叛亂的職責。

神策軍碑

《神策軍碑》本來是立在唐王朝的皇宮之內,民間極少有拓本。倒是後來的皇帝們,挺鍾愛這個《神策軍碑》,請來工匠摹刻,贈送給有功的大臣,然而數量極少,流傳下來的更少。在唐末戰亂之中,《神策軍碑》未免於難,不知被哪路軍給毀了。從此,《神策軍碑》的真跡神韻,後人在也無法觀摩了。還好有拓本傳世,有幸讓我們以睹《神策軍碑》的風採。經過驚心動魄的艱難之旅,於1965年,在愛國人士的努力下,《神策軍碑》的拓本終於踏上了歸途,現館藏於國家圖書館,成為了國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 柳公權的聲譽鵲起,不是因為皇帝的重用,也不是大臣們的推崇,而是以創造一種新的書體美,徵服了當代,更贏得了後世。

丹青中國

相關焦點

  •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獨樹一幟鄭板橋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獨樹一幟鄭板橋其章法則是縱有行而橫無列,且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形成一種疏密錯落、揖讓相諧的「亂石鋪街」之狀。這就是鄭板橋獨樹一幟的字體,叫「六分半書」,世人稱「板橋體」。「八分」是隸書中的藝術書體。八分書的特徵就是取左右分布之勢,突出挑畫和捺畫,其結體屬於斜畫緊實類。漢隸八分體,是漢代隸書的統稱。因為東漢碑刻上的隸書,筆勢生動,風格多樣。
  •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浩然正氣顏真卿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浩然正氣顏真卿也許正是因為他的書法藝術家喻戶曉的原因,而掩蓋了他浩然正氣的為官之政績。顏真卿曾歷任太子太師、監察御史、吏部尚書、刺史等職務。太師,在古代是一個榮譽官職,就跟現在軍銜式的,屬於正一品,相當於現在的人大、政協之類的,政治局常委,正國級待遇。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趣聞之喬裝改扮為《蘭亭》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趣聞之喬裝改扮為《蘭亭》《蘭亭序》是王羲之的經典之作,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正因為它是天下第一,所以天下無數人想得到它。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黎民百姓,都想一睹《蘭亭序》的真容。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 十二、中國書法的種類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十二、中國書法的種類中國書法是我們中國特有的傳統藝術,由實用性的文字演變而來。後經幾千年的演變,為了使用方便和適應欣賞的要求,產生了不同的字體種類以及書寫風格流派。唐太宗李世民酷愛書法,而且獨愛王羲之的字,李世民以天子之重、書家的眼光和酷愛者的熱情,確立了王羲之在書法史上宗主的地位。李世民曾下詔重金求購王羲之的書法真跡,搜集購得真跡2290幅,其中楷書50幅,行書240幅,草書2000幅,後來又得到了《蘭亭序》。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的「入門」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的「入門」 書法藝術和其它的藝術種類不同,象鋼琴、提琴、古箏等樂器,有聲有韻,能調動人的情緒。書法是比較枯燥乏味的,整天面對的就是筆墨紙硯,黑白線條,而且環境是靜謐的,這就需要耐得住寂寞。
  • 柳哲:柳公權心正筆正傳千秋 丨勤廉中國•廉潔人生•系列5
    柳公權是唐憲宗朝的狀元,今天的人知其大名,恐怕不靠這「狀元」的金字招牌,而是他那遒勁有力、有「柳骨」之美譽的「柳體」楷書字。柳公權的書法結構緊湊,骨力秀挺,灑脫而有法度,他與另一位著名書法家顏真卿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稱。與顏真卿一樣,柳公權不僅書法好,人品也好,鐵骨錚錚,深得世人欽佩。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的「師傳承」與「師造化」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的「師傳承」與「師造化」丹青中國所謂的「師傳承」,就是靠老師教授,向老師學習書法的理論、技法等。「師造化」就是向自然界學習,從大自然和生活中領悟書法的奧妙。中國書法藝術有幾千年的歷史,每個書法大家在實踐中都總結出許多精妙的筆法經驗。古代書法家們是把筆法放在第一位的,可以說,筆法是書法的靈魂,沒有筆法也就談不上書法。古人傳下來的筆法經驗,對我們來講,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應該認真的學習和領悟。在過去的封建社會裡,筆法都是相當保密的。因為封建時代是以書法的優劣來作為一個做官的評判,字寫得好就可以做官,小好做小官,大好做大官。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一行書」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一行書」中國書法史上有「天下三大行書」之稱,第一行書是王羲之的《蘭亭序》,第二行書是顏真卿的《祭侄稿》,第三行書是蘇東坡的《寒食帖》。蘭亭序 下面介紹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由來。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 中國書法創作的「四種境界」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創作的「四種境界」圖片中國書法博大精深,歷經百代而不衰,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給予了人們最大的創作空間,它是神奇而偉大的。於是懷素說:「得之矣。」就是認為顏真卿能得其要訣,說得對。因此,「屋漏痕」就作為書法創作的一種境界,流傳至今。印印泥
  • 處世淡泊,臨帖不輟——「筆正心正」柳公權
    三年後,柳公權出生了。他的祖父柳正禮,曾任邠州士曹參軍;父親柳子溫,曾任丹州刺史;其兄為中唐名臣柳公綽。出生在這樣一個官宦世家的柳公權,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柳公權少時聰慧,十二歲就能作辭賦,有神童之譽。天子都有所耳聞。805年,剛經歷過安史之亂的大唐王朝內外交困,外有吐蕃、回紇侵略,內有節度使擁兵自重、宦官專權。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九、中國書法史上的「民國四大家」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九、中國書法史上的「民國四大家」有「近代顏書大家」之稱。譚延闓的字如其人,其楷書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豎畫多用懸針法,起筆沉著穩重,頓挫有力,使人感到貌豐骨勁,味厚神藏。一洗清初書壇姿媚之態。其行書也是功力深厚,變化靈巧,筆筆中鋒,筆峰於紙能藏峰力透,有大氣磅礴之勢,雖是前清進士,但其書法絕無館閣體柔媚的氣息。是清代錢灃之後又一個寫顏體的大家,被譽為「民國至今,學顏者無出其右」。
  • 書法故事之柳公權
    柳公權,字誠懇,漢族,唐朝中期著名書法家、詩人,以楷書著稱,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後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並稱"楷書四大家"。柳公權酷愛書法,自幼就臨摹書法大師的作品,在村中是一名「小書法家」,深受百姓讚揚。有一次他與幾個小夥伴舉行書法比賽,柳公權寫下「會寫鳳飛家,敢在人前誇」。這時,一位賣豆腐的老伯挑著豆腐從前面走過,看見了柳公權的作品。他認為柳公權小小年紀就心高氣傲,皺了皺眉頭想一定要給柳公權潑點涼水。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三行書」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 中國書法史上的前兩大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和顏真卿的《祭侄稿》,「天下第三行書」就是的《寒食帖》,它的作者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宋朝詩人蘇東坡。
  • 柳公權: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我的書法就是這樣練出來的
    後柳公權封河東郡公,亦稱「柳河東」。其書法以楷書著稱,初學王羲之,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著有作品《金剛經碑》《玄秘塔碑》等。歷史上的書家在談論柳公權的書法,有「瘦硬勻衡,斬釘截鐵,爽利挺秀,骨力遒勁」之說,從而成為後世的楷模。
  • 中國書法大家柳公權:楷書集字練習,是學習柳體字不二之選
    柳公權,是唐末時期的著名書法家,對中國書法的發展和繼承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中國書法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受歷代書家的推崇,形成了自己的柳體字風格,與顏真卿齊名,有顏筋柳骨的美譽。
  • 書法之本末
    書法誕生於文字,自倉頡造字以來,書法與文字便有了緊密的關係,多少年來一直是統治階層特有的產物。它的地位從一開始就是被尊崇的。但書法一定是在寫好字的前提下產生的。寫字謂之於書,法則存乎於義理,得之於法度。古之書者志於義理而體勢存焉,法度森嚴而富廟堂氣象。書與法相得益彰謂之書法。
  • 什麼是中國書法?答案震撼了!
    碑林的文化體量非常之大,當然首先它是一部立體的中國書法史。在中國幾千年的書法史上,秦到唐之間主要是靠碑石流傳。雖然還有簡牘和帛書,但是主要是碑石。因此秦到唐之間可以稱之為中國書法史上的碑石時代。 而在秦到唐之間,陝西幾乎一直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
  • 千秋縱橫,翰墨流芳——中國近代書法之美
    在這其中,中國書法以其獨特的特點,成為世界最美的藝術之一。梁啓超認為:中國寫字有特別的工具,就成為特別的藝術。中國書法的美是線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現個性的美。他說:「美術一種要素是發揮個性,而發揮個性,最真確的莫如寫字。如果說能夠表現個性就是最高的美術,那麼各種美術,以寫字為最高。」 中國書法的美是線的美、力的美、光的美以及表現個性的美。
  • 柳公權書法中典型的「梯形」點,是怎樣寫出來的?
    柳公權是唐代著名書法家,在書法史上被劃入「楷書四大家」之列。柳公權的書法向來與顏真卿並稱,被人譽為「顏筋柳骨」,在唐代就備受時人推崇。在教皇帝書法時還留下了著名的典故——「心正則筆正」。然而,書法史上有一種說法叫做「自古學柳無大家」,這大概是因為柳公權的書法並不好練。那,為什麼柳體不好練呢?以書法中常見的「斜點」為例,柳公權所寫的點和其他楷書四大家就有很大的不同。柳公權書法中的斜點呈「梯形」狀,顯得較為複雜。相比較而言,顏體的斜點最為簡單。
  • 柳體楷書字體鋼筆書法作品賞析
    在唐朝時期,柳公權的楷書有非常高的藝術魅力。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柳體楷書鋼筆書法作品圖片。  柳體楷書字體鋼筆書法作品欣賞  柳公權( 778-865 ),唐朝最後一位大書法家, 楷書四大家(唐朝 歐陽詢( 歐體)、唐朝 顏真卿( 顏體)、唐朝 柳公權( 柳體)、元朝 趙孟頫(fǔ)( 趙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