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權書法中典型的「梯形」點,是怎樣寫出來的?

2020-12-18 晨之論史

柳公權是唐代著名書法家,在書法史上被劃入「楷書四大家」之列。柳公權的書法向來與顏真卿並稱,被人譽為「顏筋柳骨」,在唐代就備受時人推崇。在教皇帝書法時還留下了著名的典故——「心正則筆正」。

然而,書法史上有一種說法叫做「自古學柳無大家」,這大概是因為柳公權的書法並不好練。那,為什麼柳體不好練呢?

以書法中常見的「斜點」為例,柳公權所寫的點和其他楷書四大家就有很大的不同。柳公權書法中的斜點呈「梯形」狀,顯得較為複雜。相比較而言,顏體的斜點最為簡單。它像一個飽滿的「瓜子」,呈現半圓形,較為渾厚。這種寫法很顯然,是露鋒起筆,收筆處使用頓筆收圓尾所造成的。其難點在於頓筆較重,頓筆後要學會借力收筆。

趙體的斜點,寫法與顏體差不多。它也是順鋒而入,頓筆收圓尾的。但是趙體不刻意強求用筆圓潤,所以多帶有行書的筆意,芒角外露。再加上趙體學習二王用筆,運筆不純用中鋒,這造成趙體的斜點起收之處往往看著有些毛糙,不如其它幾家看著乾淨。

與前兩家相比,歐體的斜點是最為乾淨爽潔的,它不像顏體顯得肥厚,也沒有趙體的毛糙。在用筆上,歐體也顯得較為獨特,這主要體現為:歐體在行筆中間使用了「方筆」,這使得斜點的背部稜角分明,方圓結合,整個斜點像一個鈍角的梯形。這很顯然是露風起筆後,行筆中頂紙翻筆所造成的。其難點在於筆心換向時要有一個回頂的動作。

與這三家相比,柳體的斜點最為特殊,它像一個「梯形」。其他幾家的書法大體上都是先尖後圓,尖鋒入紙後右下行筆,再頓筆回收,筆觸較為簡單。但是,這個梯形式的斜點,柳公權是怎樣寫出來的呢?

其實我們只要看琢磨透了那個歐陽詢的筆法,柳體的寫法就可以玩味兒出來了。它實際上就是在歐陽詢筆法的基礎上多了一點變化。我們如果將運筆過程分解為起、行、收的話,柳體就是在起筆末尾,向行筆轉化的過程中用了方筆。與歐陽詢斜點的寫法相比,柳公權的用筆只不過是比歐陽詢多用了一處方筆罷了。

琢磨出這一點,我們把歐陽詢斜點中的一處方筆轉化為兩處方筆,其實柳體大體就可以寫出來了。正因為柳體的這個特點,所以前人說這個柳公權的字是將歐體與顏體糅合到一起所誕生的;又有人說把顏體扒掉了皮,所看到的就是柳體,這些說法都體現了柳體對於歐顏二公的繼承性。

柳體中這兩處方形的折筆,到底該怎麼書寫呢?很顯然,它們都與筆心換向前的動作有關,這要求在換鋒前要有一個「立鋒」的動作,這個立鋒翻筆的動作做的比較好,能夠流暢地借力反彈進行切換,那麼筆跡上的方峻頓挫之風就會顯得較為明顯。用筆熟練後這個動作很簡單,筆鋒下按回頂,順勢換鋒就可以了,不必太刻意,以免寫出來的點畫不乾淨。

康有為說「圓筆用絞,方筆用翻」,熟練的運用方筆和圓筆可以有效的幫助我們解決字形中的方圓問題,讓你更好地解決臨帖時的苦惱。它們有助於解決在學書法的過程中遇到的多種問題,故這兩種筆法不可不學。不過,用筆其實還是方圓結合較好,柳體中用方過多,不甚符合國人尚圓的審美傳統,這恐怕也是學柳所出大家較少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相關焦點

  • 書法故事之柳公權
    柳公權,字誠懇,漢族,唐朝中期著名書法家、詩人,以楷書著稱,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後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並稱"楷書四大家"。柳公權酷愛書法,自幼就臨摹書法大師的作品,在村中是一名「小書法家」,深受百姓讚揚。有一次他與幾個小夥伴舉行書法比賽,柳公權寫下「會寫鳳飛家,敢在人前誇」。這時,一位賣豆腐的老伯挑著豆腐從前面走過,看見了柳公權的作品。他認為柳公權小小年紀就心高氣傲,皺了皺眉頭想一定要給柳公權潑點涼水。
  • 柳公權: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我的書法就是這樣練出來的
    後柳公權封河東郡公,亦稱「柳河東」。其書法以楷書著稱,初學王羲之,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著有作品《金剛經碑》《玄秘塔碑》等。歷史上的書家在談論柳公權的書法,有「瘦硬勻衡,斬釘截鐵,爽利挺秀,骨力遒勁」之說,從而成為後世的楷模。
  • 書法故事:柳公權一句「心正則筆正」惹出了大麻煩
    公元778年,誕生了唐朝最後一個書法家——柳公權,柳公權在後世享有極大的聲譽,但是事實上,早期柳公權並不受重用,一直到了43歲時,才勉強被封為右拾遺,所謂右拾遺就是皇帝的侍書,看起來好像很光榮,但實際上只是皇帝的跟班。有一天,皇帝閒來無事,就把柳公權叫過來,問他說:你的字寫得這麼好,有什麼特殊的方法嗎?
  • 《書法問集》732、《蘭亭序》中的「鵝頭點」是怎樣寫出來的?
    提問者還說了一段話:神龍本《蘭亭序》中有一類點劃的寫法很特別,開始以為是無意為之,後來仔細揣摩,發現應該是有意這樣寫的,我姑且將它稱之為「鵝頭點」,這個點感覺不太好寫,請老師幫忙解釋一下,這個點是怎樣寫出來的。我是一人。總有人喜歡發明創造。
  •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正心正筆」柳公權
    他剛開始練字的時候,和大家是一樣的,字寫的也不好看,歪歪扭扭,常常受到老師和父親的訓斥。心性極高的他下決心一定要將字寫好,經過一年多的日夜苦練,他的字在他的家鄉柳家塬已經算是拔尖的了。這時候,他的書藝天資已經顯露出來了,提起筆來有如神助,然而此時的他由於年幼,不懂得的藏拙,常常在夥伴面前炫耀。有一天,柳公權與好夥伴們到村旁的一棵桑樹下擺了一張方桌,舉行「書會」,一人寫一張大楷,互相觀摩比賽。
  • 初學者寫不好橫、豎、撇,只因不懂柳公權、顏真卿楷書筆畫技巧!
    (二)典型例字《唐 · 柳公權 · 玄秘塔碑》「左、生」字(三)橫畫書寫注意事項1、橫畫左低右高,有上仰之態;2、長橫兩頭重,中間輕,用筆以圓轉為主,起筆或方或圓;3、短橫短而重,起收處方中顯圓,不可太重。
  • 寫盡八缸水,始得龍鳳飛,柳公權拜師,勤奮學書的故事
    柳公權(778——865)年,字誠懸,唐朝著名書法家,河東郡(今山西永濟人),柳公權封河東郡公,人稱「柳河東」。柳公權學書,非常勤奮,博取眾長,自成一家,人稱柳體,後世以「顏柳」並稱,成為歷代書法楷模。
  • 柳公權和曹植誰更有文才?柳公權是個怎樣的人?
    柳公權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和詩人,同時他還是一位狀元郎,在古代700多位狀元中成就很高。柳公權的書法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就是我們常說的「顏筋柳骨」。另外,柳公權還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並稱為「楷書四大家」。 柳公權歷仕七朝,都是朝廷重臣,在朝中的風評很高,活了八十八歲。
  • 中國書法大家柳公權:楷書集字練習,是學習柳體字不二之選
    柳公權,是唐末時期的著名書法家,對中國書法的發展和繼承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中國書法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受歷代書家的推崇,形成了自己的柳體字風格,與顏真卿齊名,有顏筋柳骨的美譽。
  • 柳公權的代表作,4個階段,看透他書法的錦繡一生!
    公眾號簡介:經相關部門批准,30位對柳體書法興趣濃厚的書法人,成立了柳公權書協。30位成員年齡最高的已經73歲、最小僅27歲。鑽研書法,收穫心靈的快樂。柳公權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之一,他的作品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與價值。柳公權書法作品眾多,俊採星馳,根據其作品,能看出,柳公權的錦繡一生,都在圍著書法而動。
  • 課堂外丨練硬筆書法,不妨試試「梯形格習字法」
    練一手好字是絕大多數人都嚮往的,那麼這種「梯形格習字法」對練字者有何好處?在此,甘肅科睿教育硬筆書法老師柴改芹就此向大家做以詳細介紹。少年派·教培智囊團 甘肅科睿教育 硬筆書法老師 柴改芹降低習字難度「梯形格習字法」是「趙汝飛練字」課程系統獨創的書寫方法。
  • 顏真卿和柳公權書法傳承千年,被後人稱為字帖,米芾:都是醜書
    在書壇上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一直被學習和臨摹,但是宋代有一個人卻說: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是醜書,自從他們開始就有了醜書。在宋四家之中,米芾的年齡最小,書法也最具有特點,他之所以貶低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主要有兩個原因。
  • 「我愛寫字」特別活動故事專欄——柳公權學書
    唐代中期著名的書法家柳公權的楷書,以骨力勁健見長,人稱「柳體」,與顏真卿齊名,後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並稱為「歐、顏、柳、趙楷書四大家」。
  • 任政:所寫楷書既不像顏真卿,也不像柳公權,而是有自己的風格
    說到楷書,我們能想到顏真卿、柳公權這些楷書大家對於當代一些楷書大家很陌生,其實在當、近代有很多人把楷書寫出了境界,任政就是這麼一個人。任政一生最愛書法,60多年堅持不懈,尤其是在楷書上的造詣在當時無出其右者。
  • 周末少年睡前故事,柳公權學書
    柳公權小時候字寫得難看,常常受到別人的批評。但是他虛心聽取別人的教誨,經過每天勤奮、刻苦的練習,寫字進步迅速,受到了老師的高度讚賞。表揚的次數多了,柳公權也覺得自己很厲害。
  • 為什麼顏真卿與柳公權的楷書被稱為「顏筋柳骨」?
    在安史之亂中,忠貞剛烈的顏真卿率領地方軍隊抗擊叛軍。德宗時,朝廷派他去安撫行將叛亂的藩鎮,也就在此行中,他壯烈殉國,時年77歲。因他曾被封為魯郡開國公,所以後人又尊稱他為「顏魯公」。顏氏家族家學淵源非常深厚,幾代人中出了不少大學者與政治家,更有多人擅長書法。
  • 「平正」和「險絕」怎樣在書法創作中融合?歐陽詢用了三種方法!
    「險絕」的書法那麼,書法創作時怎樣將「平正」與「險絕」結合呢?歐陽詢主要用了三個方法!第一,點畫變形。書法過於「平正」,會顯得濫熟而缺乏新意。趙松雪的書法正是由於創新不足,所以董其昌批評他平順纖弱,無王羲之矯變之態。歐陽詢為了追求奇險之態,打破書法的平順之弊,經常採用「點畫變形」之法,來增加作品的新意,突破那種規矩嚴謹,四平八穩,方方正正的慣有印象。
  • 怎樣寫好硬筆書法?
    《憫農》硬筆書法,可以說是一種古老而又年輕的藝術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的甲骨文,3000多年前,我們的先人們用刀子與錐子在龜殼和獸骨上書寫的文字就是硬筆書法,到了秦漢以後,毛筆作為主要的書寫工具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有聯繫也有區別,硬筆書法要比毛筆書法簡單的多,硬筆書法的本質是「硬碰硬」那麼怎樣才能寫好硬筆書法呢?
  • 跟柳公權學楷書:左右結構漢字的6種處理技巧,一通百通!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楷書四大家之一的柳公權《玄秘塔碑》是法度森嚴的典範,其結構造型處理方式,為楷書的學習提供了經典法則。我們以左右結構的字為例,它是由左右兩個部分組成,書寫時要注意左右相互照應,忌寫得過於擁擠和分散。掌握這6種書寫要領,就能舉一反三,一通百通。
  • 都寫得規範平正,王羲之的楷書被稱作聖書,有的卻算不上書法
    「作字唯有用筆與結字,用筆在使盡筆勢,然須收縱有度;結字在得其真態,然須映帶均美」,這是清朝書法家馮班《鈍吟書要》中的句子。這段話在表面上看,似乎書法只有用筆和結字兩大要素。險些被這兩大因素矇混過去的還有一更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