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杜甫

2021-02-07 陳駿名師工作室

作品鑑賞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詩篇一開頭便描寫了春望所見:山河依舊,可是國都已經淪陷,城池也在戰火中殘破不堪了,亂草叢生,林木荒蕪。詩人記憶中昔日長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華,鳥語花香,飛絮瀰漫,煙柳明媚,遊人迤邐,可是那種景象今日已經蕩然無存了。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又令人滿目悽然。詩人寫今日景物,實為抒發人去物非的歷史感,將感情寄寓於物,藉助景物反託情感,為全詩創造了一片荒涼悽慘的氣氛。「國破」和「城春」兩個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時存在並形成強烈的反差。「城春」當指春天花草樹木繁盛茂密,煙景明麗的季節,可是由於「國破」,國家衰敗,國都淪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斷垣殘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長安城裡已不再是市容整潔、井然有序了,而是荒蕪破敗,人煙稀少,草木雜生。這裡,詩人睹物傷感,表現了強烈的黍離之悲。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無情而有淚,鳥無恨而驚心,花鳥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兒原本嬌豔明媚,香氣迷人;春天的鳥兒應該歡呼雀躍,唱著委婉悅耳的歌聲,給人以愉悅。「感時」、「恨別」都濃聚著杜甫因時傷懷,苦悶沉痛的憂愁。這兩句的含意可以這樣理解:我感於戰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潸然淚下;我內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人內心痛苦,遇到樂景,反而引發更多的痛苦,就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那樣。杜甫繼承了這種以樂景表現哀情的藝術手法,並賦予更深厚的情感,獲得更為濃鬱的藝術效果。詩人痛感國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會增添內心的傷痛。這聯通過景物描寫,借景生情,移情於物。表現了詩人憂傷國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詩人想到:戰火已經連續不斷地進行了一個春天,仍然沒有結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肅宗剛剛繼位,但是官軍暫時還沒有獲得有利形勢,至今還未能收復西京,看來這場戰爭還不知道要持續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敵軍營,好久沒有妻兒的音信,他們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麼樣了。要能得到封家書該多好啊。「家書抵萬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詩人在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戰爭是一封家書勝過「萬金」的真正原因,這也是所有受戰爭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廣大人民反對戰爭,期望和平安的美好願望,很自然地使人產生共鳴。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連月,家書不至,國愁家憂齊上心頭,內憂外患糾纏難解。眼前一片慘戚景象,內心焦慮至極,極無聊賴時刻,搔首徘徊,意志躊躇,青絲變成白髮。自離家以來一直在戰亂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於長安數月,頭髮更為稀疏,用手搔發,頓覺稀少短淺,簡直連髮簪也插不住了。詩人由國破家亡、戰亂分離寫到自己的衰老。 「白髮」是愁出來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頭髮白了、疏了,從頭髮的變化,使讀者感到詩人內心的痛苦和愁怨,讀者更加體會到詩人傷時憂國、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這是一個感人至深、完整豐滿的藝術形象。

這首詩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賅,充分體現了「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且這首詩結構緊湊,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詩人由登高望遠到焦點式的透視,由遠及近,感情由弱到強,就在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轉換中含蓄地傳達出詩人的感嘆憂憤。由開篇描繪國都蕭索的景色,到眼觀春花而淚流,耳聞鳥鳴而怨恨;再寫戰事持續了很久,以致於家裡音信全無,最後寫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環環相生、層層遞進,創造了一個能夠引發人們共鳴、深思的境界。表現了在典型的時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時代的人們熱愛國家、期待和平的美好願望,表達了大家一致的內在心聲。也展示出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高尚情感。

相關焦點

  • 杜甫《春望》
    康震趣聊唐詩 13 《春望》《中華古詩詞100首》90  杜甫《春望》丁歌讀詩之杜甫《春望》春望[唐代] 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聞訊,隻身一人投奔肅宗朝廷,結果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獲,後因官職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處淪陷區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
  • 【用日語讀唐詩】杜甫——春望
    【用日語讀唐詩】杜甫——春望 2015年12月10日14:04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詩」本是中國傳統的文學形式,在傳入日本之後,日本人對其讀音和韻律等進行了二次創作,並廣泛推崇。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人氣非常高。
  • 杜甫《春望》賞析及中考試題集錦
    《春望》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前四句寫春日長安悽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後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繫國事的情懷,充溢著悽苦哀思。全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充分地表現出詩人愛國之情。
  • 讀杜甫《春望》,感受國家破碎悽慘,領悟杜甫百感
    《春望》是杜甫筆下的一首名詩。眾所周知,杜甫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詩人。所以從小到大詩人杜甫的詩便作為語文學科的重點篇目來學習。這不僅讓我們學習到了關於詩的一些文化,還讓我們對杜甫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比如杜甫的出生經歷,他在早年都經歷了一些什麼樣的事情,做過一些什麼樣的事,我們都可以從他的詩中理解或者了解到。
  • 杜甫《春望》中的悲情四重奏: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出生於一個「奉儒守官」的家庭,年輕的時候就懷抱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遠大理想;中年時代思想趨於成熟,更是產生「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偉大抱負,惜乎仕途多舛,終歸是企望。杜甫到長安應試之時,恰遇奸相李林甫導演「野無遺賢」,悲慘地成了這場鬧劇的一個犧牲品。
  • 解讀杜甫《春望》:雖然一輩子沒怎麼當官,卻有一顆憂國憂民的心
    詩仙杜甫一生詩情爆棚,可官運實在不咋地。公元756年,安史之亂後長安城淪陷,44歲的杜甫逃難中被俘,押送到長安。後冒險跑到寶雞去投奔唐肅宗,這才感動了肅宗,給了個左拾遺的官職,世稱「杜拾遺」。可是剛當了個把月,不知是急於表現自己,還是確實性情使然,居然要營救因惹怒唐肅宗被罷相的房琯,這一下把肅宗又惹怒了,把剛剛到任的「杜拾遺」貶到了華縣幹點雜事去吧,從此杜甫的官路算是斷了。
  • 《春望》杜甫【詩詞賞析】
    詩篇一開頭描寫了春望所見:山河依舊,可是國都已經淪陷,城池也在戰火中殘破不堪了,亂草叢生,林木荒蕪。詩人記憶中昔日長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華,鳥語花香,飛絮瀰漫,煙柳明媚,遊人迤邐,可是那種景象今日已經蕩然無存了。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又令人滿目悽然。詩人寫今日景物,實為抒發人去物非的歷史感,將感情寄寓於物,藉助景物反託情感,為全詩創造了一片荒涼悽慘的氣氛。
  • 唐詩三百首 | 98杜甫《春望》
    詩篇一開頭描寫了春望所見:山河依舊,可是國都已經淪陷,城池也在戰火中殘破不堪了,亂草叢生,林木荒蕪。詩人記憶中昔日長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華,鳥語花香,飛絮瀰漫,煙柳明媚,遊人迤邐,可是那種景象今日已經蕩然無存了。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又令人滿目悽然。詩人寫今日景物,實為抒發人去物非的歷史感,將感情寄寓於物,藉助景物反託情感,為全詩創造了一片荒涼悽慘的氣氛。
  • 中華經典古詩詞之愛國專題:杜甫《春望》《江亭》等6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春望
    杜甫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叛軍俘至長安,次年(至德二年)寫此詩。詩人目睹淪陷後的長安之簫條零落,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萬端。詩的一、二兩聯,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三、四兩聯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祖國,眷懷家人的感情。今人徐應佩、周溶泉等評此詩曰:「意脈貫通而平直,情景兼備而不游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
  • 杜甫成名之作,背後卻隱藏著另一個杜甫
    大家對於詩聖杜甫的印象是什麼樣的?應該很多人的答案就是:現實主義、窮困潦倒、關心民生疾苦、詩史、漂泊無依...總之在我們的眼中,杜甫似乎和富貴、少年、鮮衣怒馬少年郎不沾邊。其實我們都錯了,我們只看到了杜甫後半生而已!那麼說起杜甫,你能想到的名句是哪一首?
  • 杜甫的一首經典詩詞,開篇驚心動魄,堪稱千古絕唱
    比如杜甫的《春望》不僅在國內廣為流傳,在國外日本也是家喻戶曉,二戰後的日本經濟蕭條,保守戰亂之苦的人們希望能從《春望》這首詩中,獲得精神上的共鳴與慰藉。詩人將這種感情宣洩在作品裡,不是直白地呈露,而是附麗於景物之中,表現為詩的感情。
  • 杜甫的這首詩,僅憑開頭一句,千年來便廣為流傳
    以杜甫所寫的《春望》為例。《春望》開頭一句,就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從詩句的內容看,這句詩也是對仗工整。「國破」對著「城春」,這種對仗極為工整。但杜甫並沒有局限於其中,而顯得呆滯。反而有極有相輔相成的衝擊力。
  • 春分春望,萬物萌生
    腦海裡倏然浮現兩句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好一句「城春草木深」吶。春天的城市,草木蔥蘢茂盛而人煙稀少。一個「春」字,一個「深」字,彷佛詩人心中一明一暗的投影。想著詩句,我戴好口罩,向公園走去。心情雀躍而安詳,腳步輕盈而急速。自從春節以來,這是我第一次去公園,還是在陽春三月這個好時節。想到這裡,我不禁打量起周圍來。
  • 詩聖杜甫
    而712年出生在鄭州鞏義的杜甫,則是這座高峰上令人仰視的「巨人」、詩人中的聖人。說到杜甫的詩,人們竟然一時難以確定究竟哪首是他的代表作——佳作太多,列舉起來也需分題材、分類別。問度娘「杜甫」二字,「杜甫佳作38篇」「杜甫十大經典名句」「杜甫最有名氣的17首七律」等詞條令人目不暇接。
  • 44歲杜甫被俘虜,含淚望長安城,寫下一首大作,成國破山河之經典
    安史叛軍押送的眾多俘虜之中,有一44歲男子的身影格外熟悉:詩聖杜甫。杜甫原本不必淪落至此,他早就聽說了這場叛亂,安撫好一家老少早早出門躲避戰亂,而自己卻逆流而上要去支援朝廷,還未來得及施展抱負,就不幸被俘。
  • 詩讀杜甫沉鬱頓挫之情懷!
    但是今天我們說一說其中小編感覺很特別很喜歡的一個詩人---杜甫。在賞讀杜甫的詩文時,很多學者覺得杜甫的詩歌就是「沉鬱頓挫」,什麼是「沉鬱頓挫」?今天小編就拿杜甫的經典五言詩文《春望》來分析一番什麼是「沉鬱頓挫」,以及他詩文是怎麼樣體現的。但是先要對詩文深刻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夠具體分析,所以我們先來通透的解釋一下《春望》。
  • 《春望》| 賦到滄桑杜工部
    詩篇一開頭便描寫了春望所見:山河依舊,可是國都已經淪陷,城池也在戰火中殘破不堪了,亂草叢生,林木荒蕪。詩人記憶中昔日長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華,鳥語花香,飛絮瀰漫,煙柳明媚,遊人迤邐,可是那種景象今日已經蕩然無存了。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又令人滿目悽然。詩人寫今日景物,實為抒發人去物非的歷史感,將感情寄寓於物,藉助景物反託情感,為全詩創造了一片荒涼悽慘的氣氛。
  • 春望——作品賞析
    踏莎行.春望/柏秀娟寒柳初柔,空山欲幕。蒼雲老雪翻如舞。春望——作品賞析/董桂傑柏老師的《踏莎行 春望》,是繼《卜算子 尋春》之後,又一篇佳作問世 。此詞與《尋春》在思想上同屬姊妹篇,但在寫法上卻大不相同。
  • 杜甫十大經典詩句,僅僅第一句,就讓人感慨萬千
    杜甫十大經典詩句,僅僅第一句,就讓人感慨萬千!1. 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出自杜甫《遊龍門奉先寺》。想要睡覺卻聽到晨鐘敲響,令人有所覺悟。2.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語出唐朝杜甫《兵車行》。縱然那些強健的婦女們,能夠拿起農具去勞作,可是田地中的莊稼還是雜亂不堪。這句詩是指明了戰爭給農業帶來的嚴重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