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廟村說奶奶

2021-02-19 原陽縣文化和旅遊

奶奶廟村有個廟叫奶奶廟,奶奶廟村因此得名。該村80年代初搬遷至黃河大堤以南,奶奶廟仍在堤北,後經多次修復,如今每逢初一、十五善男信女,崇敬焚香者絡繹不絕。

從奶奶廟村堤口下堤到堤角就是奶奶廟,走進奶奶廟院落大門,一條青磚路直通奶奶廟大殿,大殿為青磚青瓦房,屋脊布有鳥獸浮雕,建築風格很是古樸典雅。西廂房和中間房屋悉數20多間均有佛像陳列,為紅牆琉璃瓦建築,很是壯觀。奶奶廟大殿東側有一座景觀亭,氣勢宏偉,為寺廟增色不少。亭中央矗立石碑一通,正面上書「敘五嶽真神」,背面上書「九龍碑前三皇」,下聯是「古陵碑後五帝」字樣,手書雄渾蒼勁,很有韻味。

奶奶廟大殿內供奉有老奶奶神像一尊,面目慈善可親。廟門口的對聯向人們訴說著一個「奶奶」的故事。上聯是「奶奶奶奶奶」,下聯還是「奶奶奶奶奶」,橫批是「奶奶廟」。新來乍到者需要反覆吟誦,才能感悟其中奧妙。但對於在此居住的老百姓來說,箇中含義是家喻戶曉。因此,隨著香火的日漸旺盛,這一帶的老百姓都從骨子裡生長著德孝為人的傳統道德觀念。這裡,奶奶廟祖孫德孝的故事,延續著衣脈相承的中華德孝傳統文化,讓人聆聽後為之感動,也感嘆中華五千年孝道文明的輝煌歷程,蘊含著德行天下,孝耀中華的傳統文化智慧。

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就是一部德孝傳承史。朝代更迭文治武功,多以德孝治天下得以擁戴民心,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凡橫徵暴斂、唯利是圖、禍國殃民之輩均基業不牢而臭名昭著,這也成了歷史規律。中國歷史上的孝道故事,耳熟能詳的有大孝感天、聞雷泣墓、親嘗湯藥、丁蘭刻木、賣身葬父等等,均為孝道典故,民間流傳至今。然而,原陽縣奶奶廟的故事你可曾聽說過呢?適逢一位廟中長老,給我們敘說了奶奶廟的真實傳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戶人家逃荒失散,只剩下奶奶和孫子二人。奶奶體弱多病,省吃儉用為孫子娶了媳婦,就再也幹不動農活了。然而,孫媳兩口十分孝順,哪怕自己忍飢挨餓總是讓奶奶吃飽穿暖,以報答養育之恩。尤其是孫媳非常孝順,總是變著法餵奶奶,她兒子剛滿月就斷了奶餵飯吃,節省下奶水餵養奶奶,還給奶奶講街頭巷尾的新鮮事,串門背著奶奶,趕集帶著奶奶,回娘家也不拉下奶奶,街坊四鄰無不誇讚。後來,孫子有了兒子,孫子有了孫子,奶奶活了七十多歲去逝,奶奶的奶奶活了一百零一歲,無疾而終,孩子們為她們兩個同一天辦了後事。後來,為了傳承孝道之風,她的後人給老奶奶蓋了一座廟,燒香敬奉老奶奶,以感謝老奶奶的養育恩情,孝道之風得以傳承,家族也興旺發達。

依故事題聯,就聯說故事:上聯謂:奶奶,奶,奶奶;下聯謂:奶,奶,奶奶,奶。橫批是:奶奶廟。一個「奶」字組聯妙趣橫生,一位「奶奶」故事感人至深。

黃河的故事,就是家鄉的故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弘揚和傳承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德孝文化在人們思想上的引導作用,發揚崇孝尚德的精神風貌,以德立身,以孝暖人,人生境界才能高遠。原陽「奶奶廟」真乃一方孝道文化景致。

相關焦點

  • 他奶奶的廟
    火的原因是這座廟粗糙簡陋的建築,雜亂隨意的神仙體系,甚至無釐頭的創新,比如塑個老神仙手裡抓個方向盤取個名字叫車神,居然也能有香火。反正無論是想要升官發財升學求子還是出入平安消災解厄強身去病,總之只要你想得出來的神仙,這裡都能拜得到。萬一沒有,人家奶奶廟的管理員也說了,缺哪個神仙,隨便造一個就是。
  • 易縣後山奶奶廟的傳說
    定興西新告據說老奶奶是河南的一位女仙,一路向北乞討施捨求生,並每到一地結拜一位乾姐妹,到定興縣周家莊拜了第八個姐妹後,繼續向北走就到了定興西辛告村,有一家姓王的農戶,老倆沒有兒女,就收留了她,後來有神仙奶奶點化她西行去了易縣
  • 千年古縣-後山奶奶廟的傳說
    山上有不少山洞,丹霞洞、噴雲洞、朝陽洞等,每個洞都有美麗的傳說。最為壯觀的是蒼松翠柏、綠樹掩映之中的許多宮殿廟宇,輝煌壯觀。俗稱「後山奶奶廟」。根據有關資料的記載和考證,奶奶廟的建立是因為西漢王莽篡權後,還派人追殺當時的皇帝劉秀。劉秀逃到了易縣後山村一帶,村中一位姓張的老奶奶冒死救下了劉秀。
  • 河北奶奶廟,一座深入靈魂的「快手」……
    很多人以一種看笑話的心態看待這座奶奶廟,也有很多人說它low爆了,但不管大家怎麼看,它已經是「華北第一道場」,旅遊收入遠超隔壁的世界文化遺產清西陵……當那篇《一個視頻軟體的中國農村》刷屏後,他說自己感到萬分羞愧。因為,從業多年,他都未曾聽說過有一個叫快手的視頻軟體,還TM排名中國第一!同樣的道理,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只知道少林寺、普陀山、五臺山……卻不知道最受民間歡迎的居然是一座奶奶廟,不該感到羞愧嗎?
  • 大年初四「奶奶廟」上香,供奉的是哪位神靈?為何全國各地都有
    大年初四最重要的敬神習俗,莫過於很多地區所謂的「老奶奶生日」,這天都要去最近的「奶奶廟」上香。關於去「奶奶廟」上香,也是有講究的,在初三零點一過,第一波求子的人就會率先進廟許願。等到天亮以後,祭拜奶奶廟的活動達到高潮,在安徽、河南、河北、山東一帶,很多孩子三周歲都要舉行隆重的慶祝;最重要的一項儀式就是去奶奶廟祭拜。但是在民間,大家都習慣稱為「奶奶廟」,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奶奶神」到底是誰?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 澎湃聯播|奶奶廟DIY造神,一款個人專屬神仙養成遊戲
    由此,一座坐落於河北易縣、草根氣質濃鬱、體現人民群眾創造智慧的奶奶廟火了。在奶奶廟,不僅有觀音菩薩、如來佛祖等司空見慣的神靈,還有各種DIY神仙,比如「官神」、「學神」,當然還有握著方向盤的「車神」。據了解,奶奶廟由山下馬頭村經營,屬於個人承包製。只有有人肯出錢,就能在這裡承包一座廟宇,自己去布置裡面的佛像和壁畫。
  • 河北有座'他奶奶的廟'太牛掰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咱一般知道的都是故宮啊,雍和宮啊這些比較傳統有歷史文化背景的地方,但除了這些比較官方的廟以外,還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地方修了很多好玩的東西,主要是這些東西還不在遺產名錄上然後數量還大量的存在,今兒咱一起看看這座兒河北他奶奶的廟大伙兒看看這張圖,上面寫著正殿正殿是什麼意思?
  • 沂源有個奶奶頂,頂上有座奶奶石頭廟
    這是奶奶頂全景。奶奶頂前的南天門。娘娘廟,供奉著碧霄元君,當地人稱「泰山奶奶」。奶奶頂之名來源於此,始建於隋朝。從奶奶頂下來,向北有一座小山頭,上有玉皇大帝廟,還在修建中。奶奶頂西邊山頭上,有重修的財神廟。奶奶頂這裡,名氣不大,但環境幽靜,空氣清新,是個難得的世外桃源!來之,久久不想離去……
  • 女孩背奶奶去看病:小時候奶奶照顧我,現在我照顧她
    小燕背著奶奶去看病 成都商報記者 王超 攝影報導小燕為菜園地裡的蒜苗施肥孝順女孩說「做孫女的替父盡孝是應該的。奶奶小時候照顧我,我現在要照顧好奶奶。」小燕說,「我把奶奶背在身上,感受到的不僅僅是重量,更重要的是一種暖暖的親情」。今年年初,小燕獲評儀隴縣第三屆孝老敬老愛老「十大孝星」。
  • 曹奶奶的故事——記大同道教純陽宮
    純陽宮坐北朝南,完全按照全真教的儀軌所造,平面布局為三進院落,主要建築有山門、靈官殿、祖師殿、獻殿和三清殿,兩側依次有鐘鼓樓、三官殿、奶奶廟、配殿和東西耳樓,內有精美塑像和壁畫。主院的西跨院為園林式建築,整個道觀既有宗教的莊嚴恢弘,又有園林的秀美和精巧。純陽宮沿中軸線共有三重大殿,左右為鍾、鼓樓和東西配殿。這裡的景色變化萬千,春有綠,夏有花,秋有果,冬有青。
  • 奶奶的稻草堆
    奶奶每每在鍋邊貼餅的時候,總是在囑咐我,把稻草分開,往兩遍燒。那柔軟的稻草像聽話似的,順從著我的火棍一根根攤到了鍋腔的兩側。奶奶貼完餅之後,蓋上了木鍋蓋,又在木鍋蓋上蒙了一層溼毛巾。不一會,鍋蓋上冒起了大熱氣,廚房裡,溢滿了絲絲縷縷稻田的香,真的很饞人。  要入冬了,奶奶挑選些直溜溜的稻草,在水中溼了溼。待柔軟後,奶奶又帶我的村外去,把散了心的大白菜一顆顆捆起。
  • 菊池奶奶
    而菊池奶奶的人生更是充滿了傳奇。    如果說關係的話,我們是一個村的。只是我們相聚在日本,而不是山東榮成。菊池奶奶的丈夫是我先生的同村鄰居,是中國人。菊池奶奶是中國人妻。雖說在我家先生出生的時候,她的丈夫就去世了,但是她至今還時刻懷念著她的丈夫,在她的嘴裡,她的丈夫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最痛愛她的人,也是她最感激的人。她經常說她丈夫頭腦敏捷,善良仁厚,充滿愛心。
  • 27歲恆子奶奶嫁給大5歲中村,婚後,中村露出原形,恆子:草率了
    90歲恆子奶奶回憶往事:27歲時嫁給了大5歲的中村三雄,婚前,中村對她非常體貼。但婚後不久,中村就露出了原形。恆子奶奶:草率了。恆子奶奶全名叫中村恆子,她從事精神科醫生工作已經近70多年了,今年90歲了,但仍然沒有退休。在88歲前,她一直都是每周工作6天,直到上一年8月,她才減為每周工作4天。
  • 小奶奶叫豆花------作者 佟建鑫
    豆花聽過佟記圈村,常聽大人講,佟記圈村是個好窩窩,地方不錯。最重要的是大人常說佟記圈的人都對著呢,可好了,嫁到佟記圈村就好著呢。豆花心裡想著早已點嫁到佟記圈村。    臘月裡終於有消息了,男方家裡託媒人給送信了,訂婚和抬禮放到一天,看女方能行嗎?豆花爹一口答應,能行呢,把豆花的生年八子給了媒人,叫男方找人和個日子,把成親的日子定下來。
  • 我的奶奶
    沒有辦法,灣子一老者,請來風水先生看風水,先生一看,神秘兮兮,說:「楊樹坑,楊樹坑,羊子掉到坑裡了。」從此,6戶人家先後搬走,灣子荒蕪。打豆腐是奶奶家的祖傳,奶奶七八歲的時候就跟著哥哥和父親做豆腐。老中醫來到家中看罷奶奶的病,眉頭一蹙,對爺爺說:「東家,我說個方子,你試試。治好了是她楊克英的福,治不好是她的命!」爺爺說:「啥方子?」然後,先生把爺爺叫到門前的堰塘邊,貼著爺爺耳朵,悄悄說:「你今晚丑時出發,寅時以前在一老墳裡挖一個死人腦殼回來,把死人腦殼蓋,放在鍋裡架火烤焦,然後用碾子碾成粉齏兌水喝。
  • 爸爸每月給奶奶1000英鎊,每月給奶奶300英鎊,奶奶來搗亂
    (主人公是附近的鄰居,為了便於描述,使用第一人稱)01聽爸爸說,我們老家住在農村,奶奶生了三個兒子,我爸爸是長子。自從我的祖母和祖父外出後,他們也獲得了工作積分,我父親一個人在鄉下,和蒸饅頭一起做麵條,撫養兩個弟弟。
  • 那年我6歲,奶奶上樹摘李子給我吃,後來李子樹倒了,奶奶也走了
    爺爺奶奶種了兩顆李子樹,但是爺爺從來不給我杏子吃,爺爺說:李子熟了,要摘去賣錢。(爺爺重男輕女,嫌棄我是一個女娃子,所以爺爺一直不待見我)6歲的我非常想吃樹上的李子,於是趁著爺爺奶奶上山幹活的時候,我悄悄爬上樹摘李子。可是當我剛爬上李子樹的時候,爺爺突然回來了,拿著一個大大的棍子站在樹下,眼神兇兇的,嚇得我全身發抖。
  • 老師下水作文:《小腳奶奶》,孫女想跟您說話,奶奶您能聽到嗎?
    奶奶為啥是小腳,因為奶奶生於1908年啊,奶奶老說她生於宣統多少多少年,兒時木子聽不懂。小腳奶奶15歲嫁到那個寫著圍青廬的人家,一共生了9個子女,養大三男四女。起早貪黑,操持家務,辛勞自不必說。奶奶37歲時,爺爺去世,等待奶奶的是更大的辛苦和艱難。爺爺去世時,只有伯父和大姑成家,當時父親6歲,叔叔3歲。
  • 【新聞】索堡古鎮:奶奶的"紡車聲……"
    以至於從小奶奶就教育我,吃飯要吃乾淨,碗裡不能有剩飯,吃苦耐勞,艱苦樸素,與人為善,吃虧是福……。這是李家的家風。抗戰期間,為避戰亂,爺爺奶奶到野外張家峪地(離村約五公裡)累死累活建起了兩間石頭窯洞、三個土窖。兩間石頭窯洞是爺爺一個人壘砌完成,直累得得了疝氣。爺爺是出了名的莊稼活兒好手,從山上往回扛二百來斤重的柴禾,能一氣扛回家,讓後生們望而生畏。
  • ...奶奶所說的仙女是什麼梗-抖音你好像我奶奶所說的仙女是什麼意思
    抖音你好像我奶奶所說的仙女是什麼梗?抖音上最近變身視頻的BUG是「你好像我奶奶所說的仙女」,下面爪遊控小編為大家帶來抖音你好像我奶奶所說的仙女意思介紹。  這句話其實是電影《赤狐書生》裡陳立農扮演的書生王子進所說的一句很經典的臺詞。  是一個天真善良但是有點憨憨的書生,是由陳立農飾演,在取丹路上和要啥曬自己的狐妖白十三成為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