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八)辯證法的三大規律

2021-01-19 哲學社

唯物主義的辯證法其全部內容可以總結成一句話即:兩個特徵,三大規律,五對範疇。

一、對立統一規律

1、矛盾分析法

1.1、矛盾的同一性: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有條件的、相對的。

1.1.1、一方的存在和發展必須和對方的存在和發展為條件。

1.1.2、矛盾雙方互相貫通,相互滲透,包含有相互轉化的趨勢。

1.2、矛盾的鬥爭性: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無條件的、絕對的、

1.2.1、對抗性矛盾

1.2.2、非對抗性矛盾

2、矛盾關係

2.1、同一性和鬥爭性相互連接、相輔相成,沒有鬥爭性就沒有同一性。

2.2、同一性和鬥爭性互相作用、互相影響,共同推動事物的運動發展。

2.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2.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2.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般和個別,共性和個性。

3、矛盾作用

3.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前提

3.1.1、同一性使得矛盾雙方相互吸取對方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因素,在相互鬥爭中各自發展。

3.1.2、同一性規定矛盾雙方有轉化的可能和發展的趨勢。

3.2、鬥爭性是推動事物發展的力量

3.2.1、矛盾雙方的鬥爭性促進錨段雙方力量的變化,競長爭高、此消彼長。

3.2.2、矛盾雙方的鬥爭性是一種矛盾向另一種矛盾同一體過度的決定力量。

4、矛盾的特徵

4.1、普遍性: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貫穿發展始終。萬物共性。

4.2、特殊性:每個事物、每個矛盾在各個方面、不同階段各有各的特點。具體個性。

4.2.1、矛盾性質及其發展的特殊性。矛盾普遍存在,但又各不相同。

4.2.2、矛盾作用及其內部方面地位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錨段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5、指導意義

5.1、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

5.2、堅持兩點論、重點論,反對一點論和均衡論。

5.3、矛盾性質不同,解決矛盾方式不同。對抗性矛盾採取外部對抗,非對抗性矛盾採取內部協調。

二、質變量變規律

1、事物的質、量、度

1.1、質:區別於其他事物的內部固有的規定性。

1.2、量:規模、程度、速度以及構成要素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

1.3、度:保持不變質的數量上的界限。

2、量變:漸變、進化,同一事物在數量關係上的變化。

3、質變:突變、飛躍,事物有一種性質向另外一種性質飛躍。

4、質量互變

4.1、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4.2、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4.3、質變和量變是互相滲透的,總得量變中有局部的、階段的質變;質變過程中有舊的質在量上的收縮和新的質在量上的擴張。

4.4、質量互變是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

5、指導意義

5.1、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結合,定性是認識的基礎,定量是認識的深化和精確化。

5.2、認識和實踐掌握「適度」原則。

5.3、既要重視量的積累,又要善於抓住機遇,實現質的飛躍。

三、否定之否定規律

1、定義:事物的發展是由矛盾推動的,由事物內部的自我肯定狀態到達自我否定狀態,再由自我否定狀態發展到新的否定之否定狀態。

2、基本觀點:

2.1、否定是事物自我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運動的結果。

2.2、否定是事物發展環節。

2.3、否定是新舊事物聯繫的環節。

2.4、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新事物對舊事物既批判又繼承,克服其消極因素,保留其積極因素。

3、前進性和曲折性

3.1、每一次否定,都把事物推向新的發展階段,結束是新的開始。

3.2、否定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中有暫停甚至是倒退,發展在曲折中前進。

4、指導意義

4.1、提倡辯證分析,反對一切肯定、一切否定。

4.2、既要看到道路的曲折,更要看到前途的光明。

簡而言之:對立是存在的前提,鬥爭是發展的動力,質量互變是運動過程,否定之否定是發展趨勢。

馬克思主義哲學(七)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

馬克思主義哲學(二)馬哲及其特徵

馬克思主義哲學(一)哲學及其流派

相關焦點

  • 重讀《反杜林論》:唯物辯證法的三大基本規律
    《反杜林論》是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全面的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三大基本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最早介紹來中國是發表在1912年上海《新世界》半月刊上,篇名為《理想社會主義與實行社會主義》。
  •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延安經驗
    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中國共產黨人堅守共產主義信仰,堅守人民立場,堅守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有力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認真研究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經驗,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寶貴經驗,對於推進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開始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首先是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開始的。
  • 辯證法:德國古典哲學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
    在馬克思主義產生前,辯證法的德國古典哲學中得到了最詳盡而全面的研究,雖然這種辯證法是建立在唯心主義基礎上的。①康德肯定了人的心理結構和知性範疇的意義,看到了認識主體的能動作用,揭示了理性思維產生矛盾的必然性。
  • 李明:從「一塊整鋼」上認識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
    整體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屬性。從「一塊整鋼」的角度看待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前提。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指導作用,是由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性質和特點決定的。它第一次把唯物論和辯證法、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歷史觀統一起來,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不僅為人類社會發展指明方向,還成為「偉大的認識工具」。
  •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軍事哲學新境界
    我們黨的軍事哲學,是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對軍事領域矛盾運動規律進行深刻思辨、高度抽象的思想結晶,是揭示軍事活動根本規律、根本價值和根本方法的系統化科學理論,是黨的軍事指導理論的精髓。在建設強大人民軍隊的偉大實踐中,我們黨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分析和回答軍事問題,形成並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軍事哲學。
  •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機械性是什麼意思?
    一、「孤立、靜止和片面的世界觀辯證法和形上學(機械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而言是一對重要範疇,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完理解唯物辯證法固然重要,但理解機械論與形上學可能同樣重要。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後發現,機械唯物論是「孤立、靜止和片面的世界觀」的論斷主要是來自蘇聯的教科書體系,這種理解雖然抓住了機械唯物論的要害之處,但是缺乏對機械論本身經典的直接解讀,只是引證了馬克思特別是恩格斯的批判性話語。
  •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學真理——《反杜林論》導讀
    因為馬克思主義主要有三大部分,即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這三大部分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的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這三大部分都反映在《反杜林論》這一部書當中。所以,這部書讀透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道理也就把握住了。《反杜林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展理論建設、進行理論鬥爭仍然有重要啟示和借鑑意義。
  • 馬理論考研試題:簡述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及其理論來源
    (江蘇大學2017年研) (3)馬克思主義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基 本組成部分,它們是有機統一的。(辨析題,廣西民大2017年研) (4)馬克思主義三大組成部分之間的關係及其當代意義。(昆明理工2017年研) (5)簡述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三個組成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繫。
  • 2016年10月湖北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預測試題(1)
    2016年10月湖北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預測試題(1) 1.哲學基本問題是D A.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關係問題 B.辯證法的形上學的關係問題 C.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關係問題 D.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2. 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它所處的那個時代的產兒。
  • 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衝刺模擬題1
    哲學基本問題是A.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關係問題B.辯證法的形上學的關係問題C.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關係問題D.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2. 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它所處的那個時代的產兒。這句話的意思是A.哲學的產生與時代需要密切相關B.隨著時代產生的不一定都是哲學C.任何具體科學的產生與時代無關D.任何時代都有哲學3. 哲學不僅是理論化的世界觀,而且是A.政治理論B.方法論C.道德理論D.辯證法4.
  • 哲學辯證法可解決數學問題 江蘇開放大學這堂網課 「圈粉」了
    「哲學辯證法對解決數學問題有什麼幫助?」這是江蘇開放大學數學老師凌佳的一堂「全微分」數學網課,更是一堂有滋有味、生動鮮活的課程思政課。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疫情防控期間,江蘇開放大學教師將思政元素融入數學網課教學,讓枯燥的工科數學課「活」起來,同學們學習興致高漲,紛紛被這樣的「網紅課」實力「圈粉」。
  • 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練習題1
    點擊查看: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點擊進行諮詢》》為了能讓各位考生能更加高效率的備考,中國教育在線為大家提供了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練習題1,供大家參考。預祝大家順利通過考試。
  • 專科考研:《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
    在歐洲哲學史上,辯證法這一術語曾在不同意義上被使用過。古希臘辯證法的最初含義是論辯的方法,蘇格拉底把辯證法看作對意見的爭論而發現真理的藝術。中世紀經院哲學運用的辯證法往往被人們看作是煩瑣論證、荒唐提問和詭辯的代名詞。黑格爾對辯證法作了兩種規定:一是指概念思維的矛盾進展,一是指揭露對象本質自身的矛盾。
  • 馬克思哲學的性質與德國古典哲學的遺產
    具體言之,可以從資本範疇與現代性辯證法之間的內在關係出發,揭示現實社會歷史的辯證法,即以資本為本質範疇的時間與空間的辯證法和資本規定中抽象和具體的辯證法。此次會議從德國古典哲學的視角出發,將再現辯證法與德國哲學傳統的視域融合。
  •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差異性與相通性
    【摘要】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由之路。用馬克思主義提升傳統文化水準,是中國傳統文化當代發展的必然選擇。探索兩者之間相互融合的規律,對於發揚並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 黨的自我革命的哲學依據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之際,本版特約請學者撰文,闡釋黨的自我革命的哲學依據、從革命詩詞中感悟黨的信念情懷,與讀者共享。  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立起來的先進政黨,是馬克思主義的忠誠捍衛者、傳承者和實踐者。馬克思主義科學性、人民性、革命性和實踐性的鮮明理論品格,賦予了中國共產黨勇於自我革命的實踐品格和精神底色。
  • 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衝刺模擬題5
    一、單項選擇題1.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於一切舊哲學的最主要、最顯著的特徵是(  )A、階級性 B、革命性 C、實踐性 D、科學性2.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學基礎是( )A、機械力學 B、地質學和胚胎學C、動植物生理學和有機化學 D、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
  • 「西方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四十年的影響:第一屆中外馬克思主義...
    陳學明教授線上致辭第一階段的大會發言由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王鳳才教授主持,王雨辰、仰海峰、李佃來、張秀琴、羅騫、吳猛、張雙利、藍江先後做主題發言。王雨辰圍繞西方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解釋史與接受史談到,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性發展離不開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深入研究,要在正確的哲學範式和哲學立場上理解國外馬克思主義。
  • 論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研究的重大使命
    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將超越「走一步看一步」的經驗主義辯護邏輯,也不囿於具體科學的闡釋,更不能簡單套用西方政治哲學邏輯來剪裁中國現實,而要科學分析當代中國社會的差異性,將之提升到「差異的正義」的原則高度,將偉大的中國之治成果升華為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當代表達,全面創新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這就是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研究的重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