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貴陽,45歲的朱啟伍已在農貿市場背肉17年,他每天早上需要四、五點起床,每天背豬二、三十頭。背豬的大叔意外走紅網絡後,他16歲的女兒朱瓊最近才從網絡知道父親從事的工作。朱瓊表示要努力學習,長大回報父親。
從這個小故事裡面不難看出,作為家長的朱啟伍很多時候是對孩子隱瞞了自己從事的工作,孩子並不知道父親從事著繁重的體力活,以為父母給自己零花錢都是應該的。在知道了父親的不容易後,孩子反而說「給錢我都不想接!」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在父母撐起來的一片天中,以為整個世界都是沉和靜好。其實不是的,這世界的風雨孩子終究要自己去面對,與其讓孩子畏縮在保護傘裡面,不如讓孩子出來接受一些社會現實,而這些恰恰是最好的教育素材。
1、讓孩子知道家庭經濟壓力。
有很多家長不願意讓孩子知道家庭困窘的經濟現狀,覺得會讓孩子產生思想負擔。但孩子往往出於攀比的心理,會向家中索要過多的玩具或衣物等,這又會給家中造成過多的經濟負擔。其實家長可以將家裡的現狀以一種合理的方式告知給孩子。孩子不僅不會因此自卑,反而會理解家長的辛苦和不容易,變得能克制住自己的任性,逐漸得到成長。
2、讓孩子知道家長的上班的勞累。
很多家長上班很辛苦,回家之後身心疲乏,往往家中還有孩子等著陪玩,有的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滿足還會撒潑耍賴,其實孩子並沒有那麼不懂事!在他們的眼裡,白天爸爸媽媽出去了,自己孤零零的一個人,他的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等待了一天,好不容易爸爸媽媽回來了,卻不陪自己,孩子能心情平和和愉悅嗎?所以,家長應該告訴孩子自己的辛苦,用恰當的方式給孩子打比喻,讓孩子理解。相信我,說不定你會收穫一個回家後給你按摩捶背的「天使寶寶」哦。
3、讓孩子知道家長的身體狀況。
家長不是超人,有時也會生病,也會難受。如果在自己生病的時候勉強自己陪孩子,不僅自己身體吃不消,也容易把病菌傳染給孩子。如果家長告訴孩子自己的狀況,再讓孩子聯想一下他自己生病時有多難受,孩子一定會理解家長的不易。
因為孩子的年齡和理解能力存在差異,所以和孩子的溝通是一種技巧,也是一種修行,這就需要家長在溝通的過程中不帶情緒,如果是低齡兒童,還特別需要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
比方說,家長需要休息的時候,不能直接對孩子說「我好累,你自己去玩!」而是要用孩子能對比感受的方式,「寶寶,我上了一天班,很辛苦很累,就像你上次在遊樂場玩了半天之後回來的那次一樣,腿都抬不起來。我需要休息,你讓我睡會覺,起來之後再陪你玩好嗎?」
父母兒女一場,最好的相處,就是我知道你的不容易,我會為了你的不容易而努力。
作為家長和你,會和孩子說起自己的不容易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我是@微塵和微光 ,歡迎關注我,期待和您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