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能源棗礦集團岱煤公司「安全生產月」技術比武的成績一經公布,在該公司職工中引起了不小反響,機電工區90後青工朱效民在高壓電纜終端頭製作比武中把師傅「撂下馬」的事,成為員工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2018年7月,岱煤公司青年工匠擂臺賽結束後,機電工區90後青工朱效民與該公司高壓埠製作工的擂主趙志浩籤訂了師徒合同。剛拜師時,朱效民根本達不到師傅近乎苛刻的要求,不是鋼帶的鋸口不標準,就是扎線綁紮不均勻,再不就是速度太慢。為了使徒弟更快地掌握高壓埠製作工藝,每天上班,趙志浩總要抽出一些時間帶領朱效民熟悉高壓埠製作流程,手把手傳授製作工藝。為早日達到師傅的要求,朱效民也沒少加班苦練基本功,手上經常被扳手和刀具磨出血泡。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師傅的言傳身教下朱效民的技能水平日益提高。技術比武當天,朱效民憑藉紮實的基本功,以安全操作過程規範、扎線工藝標準,擊敗所有對手,這其中就包括自己的師傅趙志浩,奪得了此次高壓埠製作工技術比武冠軍。
近年來,岱煤公司高度重視青年人才的培養。為進一步激發青年職工的激情與活力,深挖青工潛能,該公司為青年職工搭建多元化成長平臺,「量身定製」個性化培養措施,助力青年職工迅速成長成才。他們針對青工多、工種分散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技術骨幹人才的「傳幫帶」作用,開展「師帶徒」活動,青工分別與技能經驗豐富的師傅籤訂了「師帶徒」協議,享受「私人定製」服務。同時,他們積極開展青年工匠擂臺賽活動,通過擂臺比武、狀元帶徒,攻擂守擂、循環競技,調動和激發公司青年學知識、練技能、強本領的工作激情,形成了榜樣引領、鏈式驅動的技能培訓效應,強化了「金字塔」式的青年技能人才梯隊建設。
該公司通過搭建青年聚智創新平臺,加大青工創新創效力度,徵集青工參與的「五小」創新成果,在給他們發「紅包」的同時,還將他們納入領導幹部和後備領導的「人才庫」,讓技能之才、實幹之才和創新之才既得「票子」,又得「面子」,使青年技術人才有為更有位。
據悉,該公司通過「一年打基礎、兩年促提升、三年能成才」的青年人才養成計劃,先後培養出85後副科級以上幹部6人,20餘名優秀青年員工走上智能裝備工程師、技術員、班組長崗位,3名90後青工獲得技師榮譽稱號。同時,他們積極對接集團公司「實操大講堂」項目,邀請兄弟單位的優秀青年來公司交流,在公司青年員工中不斷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為礦井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我們持續深化人才強企戰略,注重發揮青年職工生力軍和突擊隊的作用,暢通青年『學有所成、學以致用、學成有用』的人才成長通道,使優秀人才成為助推企業發展的強大動能。」該公司經理李建軍說。(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環澤 通訊員 王超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