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18日電(趙佳然) 對於上班族來說,每個周一到周五,都是一次「睏倦——忙碌——疲憊——興奮」的小輪迴,而我們也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習慣了這樣的節奏。
但是如果讓你設想一下,每周工作四天,休息三天,會是什麼樣子?
這不是空想,近日社科院等聯合組織的課題組發布的《休閒綠皮書:2017-2018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中就建議,在2030年全國範圍內實現「做四休三」。可實行每天工作9小時,每周36小時工作制。
一周工作四天,真的可行嗎?
為什麼要「做四休三」?
《休閒綠皮書》中稱,我國居民休閒時間不均衡、不自由。以北京市居民為例,能全部享受休假天數的群體僅佔34.2%,帶薪休假落實率也僅為62.9%。
調查顯示,上班族們沒有帶薪休假的最主要原因是工作太忙,沒有時間休,這一比例達到了45.6%;其次是單位無帶薪休假制度;競爭壓力太大,擔心失業也是原因之一。此外,還有一部分主動放棄休假的理由為擔心領導批評、賺取加班費等。
根據國家統計局調查,除去工作睡覺,2017年中國人每天平均的休閒時間為2.27小時,相比美國、德國等國家,這個數字還不到對方的一半。大城市居民每天休閒時間更少:深圳、廣州、上海、北京居民每天休閒時間分別是1.94、2.04、2.14和2.25小時。這意味著,對於一些大城市的上班族來說,工作幾乎佔據了生活的全部。這樣來看,一周工作四天的建議也是出於讓大家更好地調整工作與休息時間,以提高生活質量。
其實,此類提議並非首次提出。2015年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中,就曾鼓勵優化工作與假期的時間安排:
(二十三)鼓勵彈性作息。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優化調整夏季作息安排,為職工周五下午與周末結合外出休閒度假創造有利條件。
文件下發後曾引發激烈討論:難道真的要迎來周五不上班的日子?文件起草小組成員、國家旅遊局規劃財務司司長彭德成曾對媒體表示,優化夏季作息並不意味著周五下午直接放假。要在遵循每周40小時工作時間的前提下,將周五下午工作時間提前安排到其他工作日中。他還表示,錯峰休假和彈性作息不是強制性要求,也不能全國一刀切。
實際上,社科院建議的「做四休三」也是相似的制度。周一至周四每天的工作時間增加了一小時,周工作時長從40小時變為36小時,無異於將五天的工作量壓縮至四天內完成。
一周上四天班靠譜嗎? 有人歡喜有人憂
這種工作制度是否受到大家歡迎呢?根據網友們的留言可以看出,部分人對此拍手稱快,恨不得這一天早點到來;也有人持悲觀態度,認為所謂的三天休息日也會被加班佔據;而對於目前連雙休日都無法保障的網友來說,「三休」似乎還遙不可及:
為什麼要等到2030年,立刻執行吧!
這個制度的前提是人們生活得比較富裕的情況下,群眾背負著房貸,孩子教育,醫療各種負擔,就算讓他休息他還得出去開滴滴掙錢。
我們老闆恨不得一星期上八天班呢!
現在的企業也不全是雙休啊,先保證雙休吧。
這樣只能是閒的更閒,忙的更忙。
每天晚上22:00下班,到家洗漱後,12:00睡覺前刷30分鐘微博已經很開心了。
剩下三天免費加班嗎?
對於不同崗位、不同行業的人來說,工作制度的變化也各有利弊。中新經緯詢問了幾位上班族,他們的看法各不相同。
張斌 銷售
銷售人員大多沒有打卡制度,加班也是家常便飯。很多效益不錯的公司在福利上都很大方,比如一入職就有年假,但我們的年假基本只能在年底淡季的時候休,平時幾乎沒有請假機會。不管是晚上還是節假日,都得做好接到客戶電話的準備。
我們這個行業對接外部單位比較多,時間安排大多是跟著客戶走的,如果客戶都採用一周四天工作制,那我自然也可以。
李益 公務員
一般來說,我們的工作是按部就班的。然而會時常出現階段性工作,一天最多工作16個小時,所以加班也不稀奇。
依我看來,政府機關工作應該順應社會需要。如果企業工作5天而我們是4天,來辦事的找不著人,那肯定不行。如果真的全國統一「做四休三」,那麼我應該算是受益者——但這僅針對我個人,不能代表公務員集體。
王琦 編輯
圖書編輯的工作比較繁雜,從前期與作者溝通、校稿,到印製、宣發等流程都需要參與。如果一周只有四天工作日,對我來說反而更麻煩。
首先,對出版行業來說,圖書的上市時間就是生命線,絲毫耽誤不得。如果又要趕進度又要考慮工作制度,那意味著加班時間會更長。其次,工作日減少也會給外部對接帶來麻煩;一些外包工作人員不會隨時待命,為了配合他們的時間,我的工作也許會被打亂。
周坤 外企白領
我和同事基本每天都要加班,日均工作時長大概是11小時,時間久了倒也習慣。除此之外,周末和節假日幾乎不會被佔用,這點算是公司的一個優勢吧。在與項目組打好招呼的前提下,休年假也是沒問題的。
目前我每周工作量約為55小時,但如果只有四天工作日的話,是怎麼都安排不開的,勢必要佔據周末時間。況且我還擔心,工作日減少後,員工會不會面臨減薪呢?
你認為一周上四天班的制度可行嗎?歡迎留言討論哦!
部分內容引用自:《休閒綠皮書:2017~2018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
本文受訪者均用化名
(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