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是海軍戰鬥序列當中最為重要的一型水下突擊裝備,由於水對電磁波擁有阻隔作用,所以探測潛艇的蹤跡就變得十分困難,所以現代海軍艦艇反潛大多都是使用聲吶探測加上磁感應來進行。而潛艇當中,核潛艇由於其超長的續航力和強大的戰鬥力,成為了大國海軍較為重視的戰略裝備之一。
核潛艇由於需要在水下航行,所以其動力系統的功率要求就相對較高,比如美國的維吉尼亞級核潛艇,排水量將近8000噸,而動力也達到了80000馬力,這也為維吉尼亞級帶來了34節水下航速的高速行駛能力。除了動力以外,外形設計也十分重要,比如前蘇聯製造的颱風級戰略核潛艇,其水下排水量達到了近30000噸。但是龐大的身軀隨之帶來的是航速的降低,其水下航速只有25節。
其實現代核動力潛艇的普遍航速其實大部分都在30節左右,這主要還是為了配合水面艦艇進行作戰。而戰略值班的核潛艇因為要保持靜音性,高航速反而容易造成更大的噪音,所以對航速也沒有太大的要求,那麼有沒有高航速的核潛艇呢?
當然有,前蘇聯在冷戰時期建造了一艘661型核潛艇,其創新式地使用了鈦合金作為艇體的材料,在當時是獨一份。先進的材料也帶來了強大的耐壓強度,這也使得高航速成為可能。
該艇水下排水量近9000噸,而最大水下航速卻達到了44節,並且是持續航行,這個航速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基本上無人能比。
44節航速是個什麼概念?一節航速等於每小時1.852公裡,44節超過了每小時80公裡,有的人可能覺得這個航速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大家注意,這是水下航速,而且是排水量近9000噸的龐然大物的時速,並且由於水下阻力的存在,能夠達到這種速度實屬不易,而這也對當時的美國形成了巨大的壓力。
由於水下的高航速,在那時別說水面艦艇很難追上,就連魚雷的航速都沒有661型核潛艇的速度快。但是因為大量使用鈦合金,並且限制於時代的技術問題,661型核潛艇的造價居高不下,前蘇聯無力支撐如此昂貴的核潛艇大量的建造費用,所以最終只製造了一艘技術驗證型號。
核潛艇最終的戰鬥力體現在搭載的武器與靜音性上面,一味地追求高航速雖然也是一種辦法,但是通過661型的發展來看,其作戰費效比太低,而且高航速帶來的一系列靜音問題也是令人頭痛。
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各類探測手段的不斷強化,高航速帶來的弊端遠大於優勢。潛艇的目的就是在廣袤的海洋當中伺機而動,出擊時需要出其不意。如果隨隨便便就讓敵人探測到行蹤,那麼潛艇的戰略優勢也就隨之蕩然無存。
(狼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