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黨支部書記、司長 王登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做到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要充分認識學校體衛藝工作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意義,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攻克難題、補齊短板,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是完善全面培養、全面評價的教育體系。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進一步完善全面培養、全面評價的教育體系。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五育並舉」,完善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同時通過構建全面評價體系來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要及時回應人民群眾訴求和期盼,解決長期以來教育領域存在的「長於智、疏於德、弱於體美、缺於勞」的問題。要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在師資、場館、器材等薄弱環節下功夫,採取有力措施切實補齊體衛藝工作短板,增強學生文明素養、社會責任意識、實踐本領,加強青少年身體素質、審美素養和心理健康教育,全力建設教育強國。
二是推進多樣化、現代化、高質量的學校體育體系建設。要以校園足球為引領帶動學校體育改革發展,把校園足球的改革模式和體制機制輻射到籃球、排球、網球、機器人等項目,不斷推進學校體育的教學、訓練、競賽等方面改革發展,確保學生學會一至兩項運動技能。要聚焦教會、勤練、常賽,深化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完善學校體育「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要推進學校體育競賽改革,整合學歷階段各級各類校園體育比賽、U系列比賽,建立分學段、跨區域的賽事體系。要推進學校體育評價體系改革,改進中考體育測試內容、方式和計分辦法,科學確定並逐步提高分值。積極推進高校在招生測試中增設體育項目,啟動在高校招生中使用體育素養評價結果的研究。要推進學校體育條件保障體系改革,推進地方制定學校體育師資場地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力爭2022年學校體育教師配備、體育場地器材建設基本達標。要深化體教融合,將促進青少年提高身體素養和養成健康生活方式作為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把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納入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的考核體系,合力建設體育強國。
三是推進全覆蓋、多樣化、高質量的學校美育體系建設。要聚焦教會、勤練、常展,深化學校美育教學改革,構建大中小幼相銜接的美育課程教材體系,逐步完善「藝術審美體驗+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藝術專項特長」教學模式,嚴格落實國家規定的美育課程開設剛性要求,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要普及面向人人的美育實踐活動,建立常態化全員藝術展演機制,推廣惠及全體學生的合唱、合奏、集體舞、課本劇、藝術實踐工作坊等實踐活動,持續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和基地,努力讓學生掌握一至二項藝術特長。要推進美育評價改革,把中小學生學習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類課程以及參與學校組織的藝術實踐活動情況納入學業要求,全面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要加強學校美育條件保障,配齊配好美育教師,改善場地器材建設配備,鼓勵地方結合實際制定實施學校美育教師配備和場地器材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切實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增強文化自信,著力建設文化強國。
四是推進機制化、現代化、高質量的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體系建設。要持續深入開展新時代校園愛國衛生運動,綜合推進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全面加強校醫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學校衛生應急突發機制,構建大中小幼打通的一體化健康教育課程內容體系。密切關注師生身心健康,加強人文關懷,進一步完善校園管理措施,確保各項制度措施落地落實。強化責任擔當,依法依規實施疫情防控措施,充分向師生宣傳解讀疫情防控措施和要求。要全面總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經驗,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進一步提升健康教育質量,重視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促進學生養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助力建設健康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