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導|黑澤明——21刀背後的向死而生!

2020-12-22 大象王sir說電影

Hello,大家好,我是大象王sir。世界名導系列亞洲篇最後一期,我想聊一聊「大師中的大師」,日本「電影天皇」黑澤明。說到黑澤明我想很多影迷都或多或少的聽過他的傳奇,而其中最為中國觀眾熟悉的莫過於「國師」張藝謀深受他電影的影響,從《大紅燈籠高高掛》到《長城》再到《影》處處都有他的影子。看過陸川導演的處女作《尋槍》嗎?也是受到《野良犬》的啟發,開始的一段「找搶」之旅。動畫大師宮崎駿更是直言沒有《七武士》就沒有《幽靈公主》,他對黑澤明從骨子裡流露出由衷的敬佩。不光在亞洲,大洋彼岸的美國,一眾殿堂級的導演更是將黑澤明奉為「神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將黑澤明作為自己電影人生的原點;佛朗西斯·科波拉聲稱願意一輩子給黑澤明當助理;史匹柏則將他稱為啟蒙老師,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黑澤明

縱觀世界影壇能受到如此推崇的除了黑澤明和英格瑪·伯格曼我想不到第三位。也許有資格走上神壇的導演很多,但能「一以貫之」或者即使跌入谷底依然能重登巔峰的導演不多,黑澤明就創造過這樣的奇蹟,這也是他經歷了21刀後的向死而生。黑澤明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影片,他不光是導演更是出色的編劇。他的作品總能橫掃各大影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當今的觀眾甚至連他最出名的幾部影片都沒看過,這是我與很多人聊完黑澤明後的感受,如雷貫耳和無人問津似乎成了他當下的寫照。好的電影不應該塵封在歲月的長河中,今天就跟著我一起重走大師的成長之路。

在片場的黑澤明

01 從「劍道少年」到「地下黨」冒險是他與生俱來的天性

黑澤明1910年出生在日本東京一個武士家庭,軍人出身的父親刻板嚴肅,思想傳統,對自己的子女要求極為嚴格,在父親的影響下黑澤明從小便開始練習劍道和書法,此外為了讓看起來瘦弱不堪的身體能長得結實些,遊泳和棒球也成為了他兒時不得不做的功課,幸好黑澤明繼承了家族的「武者基因」,小小年紀便在劍道中展示出了高超的天賦,而每天早出晚歸的學習也磨練了他堅強的意志,那時的黑澤明和許多小男孩兒一樣夢想著仗劍天涯,成為少年劍士。從「自命不凡」到「認清自我」是每個男孩成長的必經之路,一場關東大地震讓黑澤明第一次見識到了生死,也感受到了人類的渺小。在地震後的第二天他被哥哥帶去經歷了永生難忘的可怕遠足,兄弟倆轉遍了災區,看到了難以計數的屍體,那慘不忍睹的光景深深地刻進了黑澤明的心裡,此後我們也常常能在他的電影中看到地震留給他的印記。

影片中表現出兒時對地震的印記

從小訓練劍道的黑澤明沒有走上運動員的道路,而是對繪畫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立志要當一名畫家,但藝術理想往往敵不過殘酷的現實,在他十八歲到十九歲的那兩年裡,日本發生了一系列的政治事件,又爆發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高昂的畫布和油彩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難以負擔,無法繼續畫畫的黑澤明開始關注文學、戲劇、音樂和電影,並貪婪地吸取著相關知識,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總會為你打開一扇窗,誰也沒想到無意中的積累竟能為他日後登上電影的高峰打下堅實的基礎。

黑澤明

藝術家骨子裡就帶著與生俱來的冒險天性,雖然此時的黑澤明還稱不上是藝術家,但骨子裡卻流露出了對冒險的渴望,隨著當時無產者藝術運動的興起,黑澤明加入了無產者美術同盟,而後又參加了無產者的政治運動,還做到了《無產者新聞》的編輯助理,成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地下黨」,期間與特高刑警和憲兵鬥智鬥勇,後來因為一場病與上級失去了聯繫,只能投靠哥哥,而在哥哥家借宿的時光冥冥中將他向電影的藝術殿堂又推進了一步。

在片場的黑澤明

02 啟蒙恩師,黑澤丙午與山本嘉次郎

不論在文學方面,還是電影方面,我遠不如哥哥見多識廣!

這是黑澤明多年後回憶起哥哥時對他的評價。黑澤明能走上電影的道路,多少受到了哥哥的影響,那時哥哥黑澤丙午沉迷俄國文學,並以各種筆名開始向電影刊物投稿。小時候的黑澤明為了看哥哥推薦的好影片,經常會徒步走去淺草的電影院看,哥倆甚至會等上幾個小時買夜間的減價票。後來黑澤明在回憶錄裡列舉了和哥哥看過的影片,發現全是電影史上的名片。不久後哥哥找到了一份無聲電影解說員的工作,投奔哥哥的黑澤明在其住處接觸了許多三教九流和民間藝術,而這些都為他日後拍電影積累了大量的素材,也為他駕馭各類影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原本以為生活就如此繼續下去的哥倆,卻迎來了有聲電影的時代,有聲片的崛起宣告了無聲影片的結束,哥哥的生活受到了深刻的影響。心灰意冷的丙午產生了嚴重的厭世情緒,不久後就自縊身亡,年僅27歲。

電影《亂》劇照

長兄的病逝,哥哥的自縊,讓原本最小的黑澤明不得不肩負起家庭長子的責任。為了賺錢黑澤明不得不放棄畫家的職業,此時的黑澤明就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看著兒子迷茫不堪的狀態,父親一句:「不要著急,著急也沒有用,要等待下去,前進的道路自然會打開的。」不久後父親一語成讖,黑澤明在報紙上看到了新成立的P·C·L電影製片廠(東寶公司前身)招考副導演的廣告,他以一篇怒斥日本電影缺陷的論文,得到了面試的機會,面試他的導演山本嘉次郎也成為了影響他一生的老師。在山本先生手下當副導演期間,黑澤明受到了老師細心的培養,接觸並學習了電影製作的各個環節,除了副導演,編劇、剪輯、洗印、布景、替身等工作也要幹,很快黑澤明就由第三副導演晉升為第一副導演,並能勝任代理導演和配音導演的工作。

年輕時期的黑澤明

為了將黑澤明培養成一名優秀的導演,山本先生多次告誡他,如果想當導演,就得先學著寫劇本,在從事副導演工作的同時,黑澤明非常用功即使再忙也堅持寫劇本。他寫的兩個劇本《寂靜》和《雪》還獲得了劇本徵集比賽的一、二等獎。在他拍攝第一部影片《姿三四郎》之前,還度過了一段靠寫劇本為生的編劇生涯。

黑澤明現場指導影片

03 在鬥爭中成長與沉淪

黑澤明的導演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二戰期間日本電影要接受內務省的嚴格檢查,因為脾氣火爆,性格固執等特性,他籌備的幾部影片相繼被斃掉。在黑澤明看來內務省的檢察官都是些神經不健全的虐待狂和色情狂。殘酷的現實沒有壓垮他,好運也悄然降臨,他在報紙上無意中看到還未出版的新書《姿三四郎》就產生了莫名的興趣,導演的直覺告訴他這個故事一定能成。後來黑澤明成功拿下該書的電影改編權,影片一經問世便打破了當時的票房紀錄,讓他一戰成名。雖然影片成功了,但在當時戰爭的背景下,黑澤明始終不能放開手腳,直到戰後,他的工作才走上正軌,此時的黑澤明開始對戰爭進行思考,對自己沒有抵抗軍國主義而感到遺憾。戰後,隨著自由、民主思想的崛起,黑澤明清晰地意識到這不是靠自己鬥爭得來的,而是外力賦予的,因此必須要認真學習,謙虛謹慎、自我完善,此後他拍出了《我對青春無悔》、《美好星期天》、《泥醉天使》、《野良犬》等佳片。

電影《姿三四郎》片頭

戰後黑澤明的鬥爭之路並沒有結束,在東寶公司經歷了三次工人罷工,加在兩頭受氣的黑澤明常常處在爭吵不休的最前端,身心俱疲的他對公司徹底失望,結果毫無懸念,39歲的黑澤明被趕出了公司,也讓他徹底看清了日本電影行業暴露出的問題,在美其名曰電視行業崛起擠掉電影市場份額的背後是日本電影行業不注重培養新人,死守陳規的惡果。此後黑澤明在大映、新東寶、松竹等公司兜兜轉轉,期間拍攝了享譽海外的《羅生門》。但黑澤明卻經歷了「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尷尬處境,直到在威尼斯和奧斯卡斬獲大獎,才受到國內的關注。

電影《羅生門》劇照

進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黑澤明進入人生低谷,那段時間厄運頻發,壞事連連,先與合作無間的演員三船敏郎決裂,後被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開除,再加上幾部影片的票房失利,受到了日本電影界的猛烈抨擊,甚至將電影行業的頹勢都強加到他身上,一些影評人高喊著「黑澤明的時代結束了」!在內、外的雙重壓力下,1971年12月黑澤明在家中的浴室自殺,當被人發現後他已在自己的身上割了21刀,萬幸傷口不深,沒有危及生命,而這21刀的背後是怎樣的絕望與無助。

電影《亂》劇照

04 向死而生

自殺未遂的黑澤明迎來了第二次的重生,康復後的他痛定思痛,精心創作,一口氣拍出了三部佳作《德爾蘇·烏扎拉》、《影武者》和《亂》。影片在各大電影節上技驚四座,斬獲十餘項頂級大獎。雖然在拍攝三部影片時黑澤明依然面臨著資金緊缺的處境,但他的影迷大導演盧卡斯和科波拉親自為他奔走籌措資金的故事也在廣大影迷中傳為佳話,這是電影人之間的惺惺相惜,更是黑澤明電影藝術的見證。

黑澤明與盧卡斯和科波拉

今天我們回看黑澤明創作的影片,他的大膽、他的創新、他的不拘一格,依然振奮人心,值得後輩學習!他對電影的理解和處理不僅在光影、更在聲音和色彩。在行業禁忌頗多的年代,他率先打破了攝影機不能直對太陽的常規,拍出了長留影史的《羅生門》。他喜愛用「對位法」來處理情緒,用愉快的音樂來表達人物的悲傷與落寞。他從不吝惜使用各種顏色,用色彩為人物立傳,用色調講述故事。如果要將黑澤明比喻成一種動物,蛤蟆是他早已選定的自我形象。不解?看看他的電影和自傳也許會有不一樣的體會!

黑澤明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參考資料:黑澤明自傳《蛤蟆的油》

相關焦點

  • 寫「粗野」情書,割腕21刀,嗜酒如命的黑澤明,竟是個「蠢直男」
    前者與黑澤明合作達16次,後者將黑澤明視為偶像。作為第一個打破歐美壟斷影展的亞洲電影人,日本導演黑澤明是整個亞洲的驕傲。生活中的高峰秀子還是很活潑的割腕自殺足足21刀,嗜酒如命愛麻將在女兒黑澤和子的眼中,黑澤明是電影界特立獨行的導演,而生活中的父親,他喜歡登山
  • 《對馬島之魂》背後的黑澤明文化與武士道信條
    而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遊戲背後的美術師們借鑑了一系列幾近完美的作品:傳奇電影製作人黑澤明的眾多傑作。 「這位大師的作品給我們的遊戲帶來了很大啟發,因此我們十分想要表達對他的尊重和感激,」遊戲導演 Nate Fox 在最近一次與 IndieWire 的採訪中說道。
  • 雪中悍刀行:江湖上向死而生的那些人,誰真的死得其所?
    雪中悍刀行插畫 這些人,和黃龍士是一類人,我們稱他們為「向死而生」,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在這些人當中,有誰真的死得其所,如願以償?雪中悍刀行插畫 但是他們怕了嗎? 沒有,張巨鹿的向死而生,是一種舍小家為大家的勇氣。
  • 世界名刀排行,絕對震撼!
    在唐朝的多次對外戰爭中(如對突厥和日本),唐刀所向,檔者披靡,許多兵刃和它一碰即折,造就了一段「唐刀無敵」的神話。刀身一般都在3尺以上,和當時日本人的平均身高(150釐米至165釐米)對比下算是相當巨大的武器。大太刀通常都是背負在背後,不過若是180釐米以上的人則會像一般一樣別在腰間。這種刀一般很少用於江湖搏殺,而大多用於戰場。
  • 你們崇拜大導演,大導演都崇拜黑澤明
    還有一大批導演爭先恐後地在自己的作品中向他致敬:宮崎駿、張藝謀、杜琪峯、徐克、韋斯·安德森……這位眾星拱月的人物就是日本導演黑澤明。努力的影子假如黑澤明的生命在1971年終結了,那就只是一個「天才」走向消亡的悲劇故事。但大師註定是大師,自殺的黑澤明被救回,他重獲了第二次生命。像是彈簧壓到最低點的用力反彈,黑澤明迎來了他人生的第二個黃金時代。
  • 黑澤明因這部作品傲立世界,被譽為世界百大經典
    黑澤明這個名字響徹了全球電影文化世界,無論是當今哪一個擁有著極高榮譽的世界名導談起他都是肅然起敬的,而對於許多喜歡電影的觀眾來說,黑澤明不僅僅是一個名字,他代表的更是一種電影精神,黑澤明被譽為日本電影的神,從來都沒有過分讚譽。
  • 作為粉絲的黑澤明,與被剪碎的電影
    黑澤明曾經拍了一部電影他自己非常珍愛,但是在之後很長的時間裡這部電影都成了他人生的一大惋惜,直至今日這部電影也沒能以他希望的樣子出現在觀眾面前,甚至他都沒有挽救的機會,因為電影的母帶不在他手裡。
  • 刀的起源與世界名刀之首
    軍中以刀為主要武器其意也在與此。    相傳自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以來,中土人類逐漸繁盛。蚩尤鑄銅為兵,虎視中土,挑起與炎帝鳳族的戰爭。炎帝向黃帝求援後又得九天玄女幫助,誅蚩尤於涿鹿之野。被後人稱之為逐鹿之戰。黃帝勢大,炎帝誠服,中土戰爭結束。黃帝與炎帝會面籤訂"天之盟約",由九天玄女見證,龍部和鳳部合併,共稱炎黃子孫,尊黃帝為共主。中土之戰結束,民生逐步恢復。
  • 黑澤明的電影秘訣
    橋本忍與黑澤明橋本忍,日本著名電影編劇、導演,被譽為「日本戰後第一編劇」。自1950年開始擔當黑澤明的御用編劇,兩人聯手創作出了《羅生門》《七武士》《生之欲》等影史經典。
  • 看懂了黑澤明的《七武士》,就看懂了所有電影
    黑澤明在《七武士》中的拍攝和剪輯手法都很原創,在當時的世界電影製作上是沒有的,以致成為後來人爭相模仿和偷師的對象。 一、從劇本到電影 1952年,黑澤明、橋本忍和小國英雄三個人花了45天創作出了劇本,三人還合作了黑澤明的另外一部電影《生之欲》。
  • 系列電影《我來也》老溼全面致敬黑澤明
    我來也劇照由優酷、萬合天宜聯合出品,系列網絡電影《我來也》中獨特的影像風格吸引了大量影迷朋友的圍觀,紛紛稱嘆該系列開啟了國內首部劍戟片電影,網絡脫口秀主持人老溼(朱子奇)要繼承世界電影大師黑澤明的衣缽了。
  • (影史)黑澤明和《羅生門》70年前背後的故事
    黑澤明想用複雜的光與影來表現這個背景中蠕動的人們奇妙的心理活動。因為電影表現的是人彷徨於心靈的竹林之中,人的行動半徑很大所以黑澤明就把電影的舞臺移到了奈良的原始森林奈良據黑澤明的回憶奈良的原始森林裡螞蝗極多,有時從樹上往身上掉,有時從地面往身上爬,一上了人身就吸血。
  • 40年前,大師黑澤明把色彩光影用到了極致,也把人性講透了
    經濟拮据、創作受挫、家族抑鬱症史讓崩潰的黑澤明向自己身體劃了20多刀,渾身是血地躺在自家浴缸裡,所幸被及時搶救。兩個大牌粉絲的到來改變了黑澤明的困境,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和喬治.盧卡斯訪日期間得知偶像籌拍新片遇到了資金困難,兩人說服了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向東寶株式會社投資,由他們做新片的監製,就這樣,歷時5年、耗資25億日元的《影武者》在1980年問世。
  • 世界名刀血腥排名,第一名竟是......!
    21、尼泊爾狗腿彎刀3、復仇刀柄是一座詭異的雕像,一個反基督教徒曾用他殺害十九個基督教神父,後來將刀遺失了,但其中一個神父的弟弟卻在多年後拿著這把刀找到並且殺了他,但就在幾個月後這把刀卻出現在了另一件仇殺案中
  • 世界名刀血腥排名,並列第一名竟是...
    2020-09-21 17:45:13 來源: 機械學霸 舉報
  • 黑澤明《影武者》發中文藍光 再現武士悲愴輓歌
    黑澤明《影武者》發中文藍光 再現武士悲愴輓歌 影片是導演黑澤明的第二十六部電影,講述了日本戰國時代發生的驚心動魄的戰鬥故事。通過展示當時政治、軍事鬥爭的錯綜複雜,以及糾纏不清的人事矛盾,加上激烈的戰爭場面,烘託出了「影子武士」的偉岸形象,仿佛一部悲壯的史詩。影片耗資巨大,各項資金共去二十五億日元之巨。
  • 對話| 馬爾克斯與黑澤明:電影、寫作、遺忘
    (黑澤明)199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且身兼新拉美電影節主席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東京訪問了正在拍攝《八月狂想曲》的日本電影巨匠黑澤明,兩人相見甚歡,由最初約定的1個小時演變為後來分為兩次、時長6個小時的談話。
  • 解析大師黑澤明電影中隱藏的秘密!
    黑澤明從33歲開始作為一名導演,一直到他83歲的時候,50年的時間裡導了30多部電影,他的出片效率對比其他導演來說算是高的,但是在質量上也是有保證的。其中,《影舞者》和《亂》讓黑澤明從天才升級到了偉大,他的鏡頭,他的敘事,他的內在,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黑澤明的電影有五大神器:感官刺激、色彩運用、人性解析、格局構建、駕馭演員,才成就了後來的「電影天皇」。
  • 向死而生,向陽而活
    文丨思同 · 主播丨塗山 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在其著作《存在與時間》中提出了「向死而生」的哲學觀點,即生存的開始的同時死亡也悄然而至。時間並不是斷裂的,而是延續的不可分割的,我們可能同時存在於多個維度之中,所以生與死無法分割。
  • 黑澤明誕辰110周年:他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1943年,黑澤明的第一部導演作品《姿三四郎》問世,上映後便打破票房紀錄,影片節奏張弛有度,以定格呈現打鬥場景,並融入西部片風格,影片與當時的日本的軍國主義風氣拉開距離,也讓黑澤明一躍成為受人矚目的導演之一,由此確立了自己在日本影壇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