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同
近日,由上海市臺聯、上海市歐美同學會等主辦的「在滬海歸臺胞創新沙龍—2016滬臺醫療業研討會」在滬舉行。
臺灣地區「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原主任委員、臺灣慈濟大學中醫學系主任林宜信接受了筆者的專訪,透露臺灣早年也曾有過醫生拿紅包、吃回扣的現象,但現在「基本根除」了。
民營醫院崛起遏制灰色收入
儘管近期「莆田系」被頗多詬病,但林宜信卻認為,這不應該成為阻礙民營醫院發展的理由。林宜信1996年起曾擔任長庚醫院中醫部的主任達六年,幾乎創立了一個全新的中醫門派。
如今說起長庚醫院,幾乎代表了臺灣地區的醫療最高水平,林宜信說,在長庚醫院1976年建院之初,臺灣的醫療界仍是公立醫院的天下。
當時的臺灣有醫生拿紅包、吃回扣的現象,「但是通過臺灣大量民營醫院的崛起,很大程度上遏制了這一現象。」民營醫院的一個特點就是以優質服務才能換得醫院的發展,讓醫院賺錢。
在這個過程中,醫院會為醫生開出甚至於原先公立醫院兩三倍的薪酬,大量「挖角」。諸多醫生在走進民營醫院後,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如果此時還去拿灰色收入,肯定會被開除,這在一個層面上,使這一現象得到了扭轉。
不因噎廢食停頓民營醫院發展
此後,被大量挖角後的臺灣公立醫院也進行了大幅度的整改,在硬體和軟體上都進一步確保了優良服務的提供。
但是,臺灣的民營醫院更是在各項措施的保障與良性循環下,蓬勃發展。以長庚為例,長庚醫院財團法人在臺灣地區是非營利性組織,如今它已是臺灣最具經營效率的醫院,連續多年在經營獲益方面位居臺灣醫院的頭把交椅。
「這也進一步保證了優秀醫師的入駐,以及它在醫療方面的權威地位,」林宜信說。
林宜信認為,發展民營醫院,不能因噎廢食,這對未來大陸醫療體系的全新構建是非常有好處的。
禮儀公司教授醫護人員
如今已在慈濟大學擔任中醫學系主任的林宜信說,臺灣的強項是管理,在管理中帶出好的品質,提供好的醫療服務。在醫院管理、後勤服務、資產管理等方面,臺灣可以為大陸貢獻很多好的經驗。
早期臺灣的醫院還會專門邀請禮儀公司來教授醫護人員,究竟該如何對話、如何為病患服務、碰到問題如何處理、笑容應該怎樣、動作如何最佳等等。
「不會告訴你標準答案,而是由大家一起來討論,比如病人在遇到某個事情時,要說怎樣一句話才能讓他感覺受到尊重。」林宜信說,「大家共同討論整理出的話,成為今後的標準化用語。」
隨著兩岸近年來的更多交流與合作,以慈濟大學為例,已經和上海、南京、福建、廣州、廣西等多地的中醫藥大學結對,一方面更多地邀請大陸的院士、學科帶頭人等醫學專家赴臺講學,另一方面也將臺灣的先進經驗傳遞給了大陸。
「我覺得現在比起二十年前,大陸醫院的管理水平、服務態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林宜信說,「相信今後在『標準化』的基礎上能更多地發自內心,提高醫療服務水準。」
(題圖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