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簡介】省級非遺項目:賴公廟會

2021-02-13 會昌文化



賴公廟會,是我縣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大、參與人數眾多且傳承五百多年長盛不衰的民俗文化活動。賴公在贛南客家流傳甚廣,會昌縣有「無賴(賴公)不成廟」的說法。


歷史淵源

據《同治會昌縣誌》記載,我縣早在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就建有專門供奉賴公的翠竹祠;正德年間,因南贛巡撫王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別號陽明)在會昌翠竹祠祈雨應驗,從此名聲大振;清鹹豐年間(1850——1861),賴公又被擁戴為成功抵禦太平天國軍隊入侵會昌的神明;同治初,會昌士民奏請稟報朝廷給賴公賜封,同治三年(1863年)十二月,皇帝御批:以神靈助順,加江西會昌縣賴公祠封號,曰:「顯應」。從此,賴公又稱「顯應公」,成為贛、閩、粵客家地區享有盛譽的地方神袛(福主)。

明清以來,會昌城鄉信眾在每年農曆七月初二至初七,定為慶祝賴公誕辰而舉辦盛大的廟會活動,期間,家家戶戶要到廟裡殺鴨子祭祀賴公,以祈求風調雨順、合家平安。清末民初,賴公廟會達到鼎盛,場面十分壯觀,贛州、寧都、瑞金、興國、於都、尋烏、安遠及福建武平、廣東梅縣等地的客家百姓,都聞訊趕來逛廟會。從七月初五日起,逛廟會的人便川流不息,絡繹不絕。七月初六,人們進入縣城南門開始活動,人們高擎萬民傘和功德幡,各色彩旗迎風招展。整個隊伍長達近百米,吹吹打打,浩浩蕩蕩。觀眾人山人海,各家商號、店鋪都燒香放鞭炮。


活動內容

賴公廟會,尤其以七月初六賴公生日為盛,廟會以祭祀娛神為主題,活動內容主要有:

1.召開理事會。每年年初,賴公祠主事都會召集理事會成員及緣首召開理事會,商討該年祈福、謝福及菩薩出街相關事宜,會計將活動預算通報給大家。會後,緣首們紛紛踴躍發動信眾化緣。六月初,再次召開會議,商討菩薩出街具體事宜,擬定活動安排,如有資金缺口,還需發動信眾捐獻。


2.選香首香尾。香首香尾是十方信眾的代表,廟會期間代表信眾向神明獻供、頂禮膜拜,一般由男性戶主擔任,由全體信眾公開推選,條件主要有為人誠實善良,從未做過傷天害理之事;夫妻健在,子女雙全;在同條件中年齡最大、輩分最高。香首香尾選出後,還需通過準告,經賴公侯王同意方可。廟會前三天,香首香尾需沐浴齋戒,直到結束。

香首香尾的任期各不相同,有些祠廟是終身的,有些祠廟一次一任。賴公祠實行終身制,除非身體不允許,可申請辭職。


3.準告。主事(道士)待各項事務擬定後,點上香燭,將該年廟會的活動安排一一稟告給賴公,通過準珓的形式獲得賴公批准。如得陰珓或笑珓,需重新準珓或更改安排,直到準到聖珓為止。

4.洗臉。由主事用新毛巾(沒有用過的,每次必須新買),沾乾淨的茶葉水給賴公及金、肖諸舍人、賣碗客等護法洗臉,一般各洗三次。洗臉前要先跟賴公及諸位神靈講明,否則視為大不敬。


5.換新裝。由主事給賴公及金、肖諸舍人、賣碗客等護法換下舊龍袍,穿上新龍袍。龍袍一般由信眾捐獻,當日由緣首帶領一路敲鑼打鼓送到賴公祠。

6.申文。由道士主持,念經,讀表文,祈求賴公賜福給廣大信眾,保佑平安。

7.開五營。道士手執令旗,按東、南、西、北、中方位分別招兵若干,將旗幟遍插道路兩旁,保佑信眾路途平安。此時,尤其是七月初五晚上開始,就有很多信眾前來割鴨子祭祀賴公。



8.菩薩出街。由祠廟理事會具體組織,用八抬或四抬大轎抬著賴公侯王、管數先生、賣碗客等菩薩,按照既定的線路遊街巡視,所到之處,縣城內外家家戶戶都在自家門前擺「三牲」、燃香燭、放鞭炮迎神,參加活動的民眾最多時達10萬餘人次。

9.拽歸宮。巡視結束後,賴公在眾多護法的擁簇下,回到老廟。富尾村金、劉、賴三姓中的兩姓(每年有兩姓輪流)組織人手,爭著推菩薩進廟,拉來拉去,推來推去,像拔河那樣。率先將菩薩送進廟裡的那姓,那年將五穀豐登,戶戶平安。這就是「拽歸宮」。新世紀以來,「拽歸宮」的熱鬧場面幾乎看不到了,賴公及眾多護法回到祠外,眾人擁簇著,同心協力抬著菩薩(面朝祠門口),漸次退入廟中。

10.收五營。待賴公及眾多護法回到祠內,道士還要將祠外的五營按東、南、西、北、中順序依次收回。期間要化錢作為軍餉,發給各營兵馬。

傳承與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賴公廟會這一習俗漸漸融入到老百姓生活當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鄉村,幾乎每個村落都有祭祀賴公的福主廟,由村民自發組織活動,一般農曆正月進行祈福活動,以祈求風調雨順、合宅平安;十二月進行謝福活動,感謝賴公福主賜福與庇佑。賴公廟會整合和凝聚了不同的社會群體,滿足了人們的宗教需求,促進了社會和諧,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重要參考,具有重要的民俗學、社會學價值。

相關焦點

  • 錦州4個非遺項目入選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12月1日,遼寧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我市申報的錦州鍛銅浮雕畫、凌海瞞鼓製作技藝、北鎮豬蹄製作技藝和白家清真菜烹烤技藝等4個項目成功入選,其中傳統美術類1項,傳統技藝類3項。
  • 廟會集市、非遺展演…亮點搶先看
    佛山祖廟廟會(「三月三」北帝誕)是嶺南一大民俗盛事,延綿數百年,歷久彌新,是記錄佛山歷史發展變遷的重要社會現象之一。今年北帝誕活動期間,禪城將接連上演巡遊表演、非遺展演、廟會集市、夜光舞動奇幻派對等多項特色活動!
  • 聊城市東昌府區三項目入選省級「非遺」名錄
    11月23日,記者從聊城市東昌府區文化和旅遊局獲悉,近日,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關於公示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名單的公告》。其中,東昌府區「流星錘」入選省級非遺項目,「聊城剪紙藝術」「東昌府銅鑄雕刻製作技藝」入選省級非遺擴展項目。
  • ...非遺重點工作會商會在潮州市召開 明年將試點評估省級非遺傳承人
    新建一批省級非遺工作站明年,《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將出臺,進一步規範省級非遺傳承人的認定和管理。廣東省擬選擇佛山、韶關、東莞、湛江、潮州作為試點地區,對本地區省級非遺傳承人傳承活動進行評估。
  • ...批國家級非遺項目名單公示,廣安市「華鎣山滑竿抬么妹」成功入選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示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我市申報的「華鎣山滑竿抬么妹」項目成功入選,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項目有望實現「零」的突破。據了解,四川省此次入選項目共14個。
  • 廣東將於2021年試點評估省級非遺傳承人
    筆者從會上獲悉,廣東省將於明年新建一批省級非遺工作站,同時選擇佛山等地區作為試點,評估該地區省級非遺傳承人傳承活動。  如何開展活動?   新建一批省級非遺工作站  如何推動傳承人更積極地開展活動?明年,《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將出臺,進一步規範省級非遺傳承人的認定和管理。  據悉,廣東省擬選擇佛山、韶關、東莞、湛江、潮州作為試點地區,對本地區省級非遺傳承人傳承活動進行評估。考核評估結果作為繼續享有省級非遺傳承人資格及相關權益的主要依據。評估細則出臺後,該評估工作將在全省範圍內全面鋪開。
  • 佛山市非遺亮相「物以載道—中國非遺數字展」
    原標題:AR科技促進文化交流 講好中國非遺故事:佛山市非遺亮相「物以載道——中國非遺數字展」「一樣雨過天晴,一樣秋香色,一樣松綠的,一樣就是銀紅的。遠遠的看著,就似煙霧一樣。」以佛山非遺館為例,亮相「物以載道——中國非遺數字展」的佛山非遺作品有:佛山剪紙、佛山彩燈、佛山秋色、佛山木版年畫、佛山獅頭、石灣陶塑技藝、龍舟說唱、佛山木雕、粵劇、粵曲、詠春拳、蔡李佛拳、廣繡、香雲紗、石灣龍窯營造與燒制技藝、佛山祖廟廟會、平洲玉器、南海竹編、九江傳統龍舟、南海藤編、金箔鍛造技藝、鹽步老龍、樂安花燈會、佛山十番、廣東醒獅、佛山木雕、龍舟說唱、石灣微塑、佛山獅頭約三十多項國家級、省級佛山非遺
  • 莘縣鴛鴦餅製作技藝入圍第五批省級非遺名錄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同建近日,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示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名單。據了解,聊城市19項非遺項目入圍第五批省級非遺名錄,其中莘縣古城鎮鴛鴦餅製作技藝成功入圍。19項非遺項目分別為:茌平花鼓戲、聊城少林拳、臨清龍燈、東阿大紅拳、流星錘、陽穀顧氏紅木鑲嵌技藝、雞毛撣子扎制工藝入選省級非遺項目名錄,古琴藝術、茌平平調秧歌、臨清田莊吹腔、聊城剪紙藝術、高唐州黑陶製作技藝、孟嘗君酒釀造技藝、莘縣鴛鴦餅製作技藝、陽穀柘木弓箭製作技藝、東昌府銅鑄雕刻製作技藝、清真八大碗製作技藝、東阿國膠堂阿膠傳統製作技藝、茌平袁氏接骨膏製作技藝入選省級非遺擴展項目
  • 八「非遺」項目亮相北京龍潭廟會 面人彭獻藝
    本報記者 王申 攝  昨天中午剛過,龍潭廟會的特色之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區照樣裡三層外三層圍滿了遊客。料器、毛繡、雕漆、泥人張(北京支)、面人彭、景泰藍、花絲鑲嵌、北京玉雕,八家在龍潭湖中心島一側排開,展示八項民間技藝。
  • 鄭州計劃新設立一批非遺小鎮非遺街區
    新設立一批非遺小鎮、非遺街區按照部署, 到2025年,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機制將更加健全,保護名錄體系更加完備,國家級和省級項目得到有效保護,市級和區縣(市)級項目存續狀況得到明顯改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結構更加合理,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非遺保護傳承和發展利用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 濮陽非遺文化知多少?非遺「探秘」,安排!
    濮陽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近年來,濮陽非遺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市有國家級非遺項目8項、省級非遺項目43項、市級非遺項目258項、縣區級非遺項目711項,非遺之美正日漸滋養著濮陽百姓的生活。非遺的保護在於讓非遺走進我們的生活,讓非遺在日常生活中綻放光彩。
  • 廣東最新一批省級非遺傳承人名單公布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圖/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提供4月10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廣東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該名單分十類非遺代表性項目,共108名非遺傳承人入選。至此,廣東省級非遺傳承人數量已達837名。該份名單的十類非遺代表性項目包括: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
  • 廈門同安區12個項目入選省級非遺保護單位,祥平街道佔3個
    臺海網11月27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近日,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官網公布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同安區共有12個項目入選,祥平街道轄區的錫雕、薄餅製作技藝、大籠甜粿傳統製作技藝榜上有名,數量在同安區各鎮(街)中排名第一。
  • 泰順大安非遺項目喜體驗
    泰順大安非遺項目喜體驗 2018/09/24 08:53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楊凡 瀏覽:2839
  • 藝術節閉幕式非遺文化進校園——廟會盛宴,你們準備好了嗎?
    為呼應「國潮」主題藝術節,由家委會籌備,南風成長教育基金支持的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也將於當天下午3:15-4:30進行。本次活動以弘揚傳統文化的廟會形式開展,內容主要涵蓋:1.非遺類文化展示:彩繪,茶藝,標布,變臉,長嘴壺,泥人,刺繡等。
  • 非遺「全家福」亮相 順德舉辦非遺文化主題活動
    12月19日,"記憶·傳承"——2020順德非遺文化主題活動在順峰山公園舉行。這是順德區首個非遺文化主題專場活動,全區59項非遺項目"全家福"首次集體亮相,市民在冬日暖陽中享受一場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盛會。
  • 發揚傳統 在非遺上做足「文章」
    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1項(保生大帝信俗)、省級非遺項目1項(漳州仙草傳統製作工藝)、市級非遺項目8項(宋江九州八卦陣、東美糕製作技藝、送王船、龍褲國師傳說、漳州日安堂「正骨療法」、蜈蚣棚、傳統風爐、閩南紅磚)、區級非遺項目4項(金山送王船、閩南弄龍、閩南舞獅、慶春東美糕)。此外,臺商區還有區級非遺傳承人1名(仙草製作技藝的詹皓鈞),以及非遺傳習館2個(東美糕製作技藝傳習館和宋江九州八卦陣傳習館)。
  • 省級非遺項目傳承人蘇本棟:讓菏澤弦索樂煥發時代光彩
    菏澤報業全媒體消息(記者 時蘇建 孫 濤)弦索樂是來源於宮廷的雅樂和宋元的諸宮調,它那古樸典雅的旋律曲調,嚴謹規整的曲式結構,靈活多樣的樂器搭配,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讓很多人沉醉其中……今年66歲的蘇本棟是菏澤弦索樂的省級非遺傳承人,先後被聘為菏澤學院客座教授、濟南大學客座教授。
  • 西安市第六批37個非遺項目獲授牌
    西部網訊(記者凌旎)今天(11月28日),「非遺同行全運匠心共築長安」西安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授牌發布活動在西安舉行。活動為7大類37個西安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授牌,項目涵蓋了傳統音樂、傳統戲曲、傳統醫藥、民俗等門類。
  • 連雲港為一批非遺傳承人和非遺旅遊體驗基地授牌
    近日,市文廣旅局在市非遺博物館舉行「省五批」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非遺旅遊體驗基地授牌儀式,為「花船舞(灌雲花船)」傳承人邵玉梅等12名新晉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海州區民主路文化旅遊街區等10家首批市級非遺旅遊體驗基地單位頒發證書和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