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到5月23日,是屬於全球近20億穆斯林的齋月。
這個月份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和重大的社會意義:穆斯林認為,真主將《古蘭經》賜降給穆聖、聖門弟子贏得白德爾戰役勝利、光復麥加重回聖地都是在這個月,其承載著穆斯林群體謀求生存和保衛伊斯蘭的美好願望。聖潔、吉祥、尊貴、慈愛、團聚、自律,是這一月份眾多的神聖標籤。
就算是在白宮,也要記得看下表
太陽落山了這天齋戒才算結束了
(圖片來自@The White House/wikipedia)▼
而齋戒、祈禱和慈善行為,是齋月活動的三大具體內涵,其核心意義在於分享、團聚和社交。
(圖片來自@hikrcn / Shutterstock.com)▼
但當前新冠疫情在中東的擴散仍在持續,各國都採取了相對嚴格的隔離和限制措施,這對散發著交往和聚集氣息的齋月活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新形勢下,各國穆斯林準備如何度過齋月呢?他們的齋月生活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
宗教影響下的齋月防控
當前,新冠疫情已蔓延中東多國,邊境關閉對地區貿易和石油收入的負面影響,以及實行遏制疫情政策所帶來的社會反饋和政府的種種財務危機,都在不同程度加大中東各國所面臨的現有挑戰。
中東各國目前累計確診
土耳其、伊朗、沙特確診病例最多
但有些國家如敘利亞、葉門,數字可能被低估▼
雖然各國都採取了嚴格的限制措施,但由於伊斯蘭世界特殊的社會環境,整個地區疫情都未見明顯拐點。恰逢年度齋月,伊斯蘭各國制定防疫政策的總基調仍是嚴陣以待,但考慮到民眾的宗教情感和經濟穩定,各國的具體措施又表現出一定的差異。
還在和病毒奮戰,不知道何時能停下
(土耳其-4/16)
(圖片來自@selim kaya photography / Shutterstock.com)▼
以沙特和伊朗為代表的典型伊斯蘭國家(儘管主流教派不同),在齋月期間的防疫政策充分考慮了宗教與經濟因素,呈現出「軟控制」的特點。
早在4月19日,伊朗總統魯哈尼就表示:「在齋月期間不會舉行大規模集會和隨後的開齋節活動」,並一再強調保持一米的安全社交距離。但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有效期只到5月4日,這表明政府在觀察疫情防控效果,隨後再考慮是否繼續嚴格管控齋月。
放開管制後,也要實行嚴格的防疫措施
避免前功盡棄,畢竟再來一次至暗時刻誰也受不了
(4/22 圖片來自@Mahmoud Khakbaz /Wikipedia)▼
出於經濟發展的需要,早在4月11日,伊朗就宣布在除首都外的「低風險區」進行復工復產,以恢復被美國長期制裁下的國內經濟。而齋月期間的生產效率本就低下,若持續禁止與交換行為密切相關的齋月貿易,伊朗社會危機將更為嚴重。
當然,防疫用品的生產不僅沒停,還要加量
(4/14 圖片來自@Mohammad Mohsenifar/wikipedia)▼
所以,5月5號起,伊朗將逐步放寬對齋月的管控(大規模集會和活動仍不會舉行),特別是市場貿易,更多的會強調民眾戴口罩以及個人防護。
此外,對社會傳統行為習慣的考慮也是一大因素。由於齋月是一個宗教性很強的持續性節日,民眾的宗教需求在齋月會有明顯提升,如果恰好在此時嚴格控制宗教集會,那齋月的意義也會被動搖。
對重新開放充滿了期望
(4/8 圖片來自@Mehdi Bakhshi/Wikipedia)▼
政府深知國內民眾因清真寺關閉而導致的「信仰缺失感」,因而默許了這一行為。近日,伊朗總統表示「將根據疫情發展情況考慮開放宗教場所」,甚至為了更為健康的工作而放寬對齋戒的規定,允許從事特殊工作的成年人在必要情況下進食。
往年和今年形成了鮮明對比
但大規模的宗教活動不僅不能保平安,還可能讓伊朗疫情雪上加霜
(圖二4/8 圖片來自@Mehdi Marizad / wikipedia)▼
在阿聯,考慮到齋月的傳統習俗,政府允許民眾探望自己的直系親屬和非直系親屬。約旦則從21日起允許電器、服裝、家具等行業部分復工,並放寬對未出現疫情的某些南部省區的封鎖。
在沙特和埃及表現得更為清晰,為滿足民眾齋月期間的有關需求,沙特國王薩勒曼宣布從4月26起,除麥加等核心城市繼續實行24小時宵禁外,其他地區可在上午9時到下午5時解除宵禁,並允許進行部分商業和經濟活動(包括批發和零售商店、購物中心)。埃及幾乎和沙特是同步的。
西化伊斯蘭國家的嚴防
在受西方文化影響較大,世俗化和伊斯蘭信仰並行不悖的國家,如土耳其、摩洛哥和突尼西亞,則對疫情防控更加重視,而有意無意地忽視了齋月本身的價值。
在土耳其,其內政部宣布在齋月期間禁止開齋飯等一切聚集性活動,掃墓也將受到限制。嚴防的主要原因在於兩點:
雖然禁止在清真寺內進行大規模活動
但還是有少數過分虔誠的非要來
(伊斯坦堡,土耳其-2020年5月3日)
(圖片來自@thomas koch / Shutterstock.com)▼
一是土耳其疫情形勢突然嚴峻,齋月期間將成為考驗其抗疫效果的關鍵節點。2月底,當疫情在義大利蔓延之時,土耳其正忙於敘北行動而無暇應對疫情。當3月中旬后土耳其疫情開始蔓延後,政府再去防控已為時已晚。
3月開始的快速增長,至今未有暫緩的趨勢▼
同時,考慮到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政府一直未能實施宵禁,而政府層面的不重視直接導致民眾思想的懈怠。再加上土耳其南部大量的難民湧入和該國人員往來的樞紐地位,使其防疫工作變得更加艱難。
疫情期間,警察提醒注意注意社交距離
(伊斯坦堡,2020年4月30日)
(圖片來自@okanozdemir / Shutterstock.com)▼
二是由於西方文化在土耳其影響巨大,相對而言,民眾對宗教信仰的需求並不強烈,齋月嚴控受到的阻力較小。據大數據顯示,80%的土耳其人支持政府採取嚴厲的管控措施,民眾出門也基本能夠遵守政府的戴口罩規定。
嚴謹防疫
(伊斯坦堡,2020年4月30日)
(圖片來自@okanozdemir / Shutterstock.com)▼
摩洛哥嚴防的原因與土耳其相同,當前其國內新冠確診病例已超5000例,政府表示民眾外出須獲得當地政府批准,否則便定義為非法。
早在4月19日,內政部和衛生部就發布聯合聲明,將緊急狀態延長至5月20日。政府也在積極推行惠民措施,4月25日,為落實在齋月期間救助貧困家庭的政策,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啟動了全國範圍內的「齋月送食品」活動,送的食品包括麵粉、糖等七種生活必需品,60萬個貧困家庭從中受益。民眾對政府的認可度進一步提高,自然也主動遵守防疫法令。
在突尼西亞,疫情使其國內的旅遊收入下降了15%,雖然該國僅剩600人左右的確診患者,但政府仍然加強了管控。早在3月18日,政府就關閉了邊界,並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封城。4月19日,政府將原定於當日結束的全國封禁措施延續到5月3日。4月30日,政府又宣布在全境的緊急狀態延長30天,由此可見政府對防疫工作的重視。
各國都實行了旅行限制
突尼西亞的海灘難得的安靜
(圖片來自@ Al.geba/shutterstock)▼
這些以伊斯蘭教為主流信仰,但世俗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也因此在疫情防控中搶佔了更多先機。
齋月的一些新變化
各國穆斯林的生活方式和宗教活動,都因所在國政府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發生了程度不一的變化,尤其表現為利用網絡展開的「雲活動」。
「家中清真寺」的出現就是其中不可不提的一項。
傳統的齋月活動強化了伊斯蘭群體的精神連接,雖然當前因疫情的影響使公共場合的聚集不再可能,但政府和民眾都開始利用網絡來延續齋月的熱烈氛圍。許多清真寺都提供了在線服務,如視頻會議平臺或直播祈禱平臺,以取代數百年來的線下傳統。一些學校的古蘭經和聖訓課程也將通過專門網站進行遠程學習,帶著學生「雲讀經」。
在齋月期間的蘇丹蘇丹清真寺
由於冠狀病毒,阿贊在清真寺現場直播
(伊斯坦堡,土耳其-2020年5月3日)
(圖片來自@thomas koch / Shutterstock.com)▼
一些與時俱進的宗教學者也大力號召追隨者「即便不能在清真寺中聚禮,也可以完成集體拜功」,即家中的男子帶領妻室兒女一起禮拜,將家裡變成清真寺。
一些年輕的穆斯林也自發組建了在線禮拜團,親朋好友通過視頻電話平臺每天進行一次集體祈禱,也方便了互相交流。年輕人們甚至為家裡的長輩們開通了社交帳戶,購買了電子設備,教他們如何在線操作。
土耳其政府還安排運營商給大家免費供網
如果虔誠,在哪禱告都一樣
(圖片來自@https://www.hurriyetdailynews.com/)▼
也正是由於這些內向性的變化,促使了各國穆斯林更加注重家庭關係。
齋月本就是促進關愛、慶祝團結的月份,而今年的特殊情況逼迫信眾呆在家中,家庭關係變得更加重要。比如在伊朗,到了晚上,一家人便坐在開齋餐桌旁,分享有關齋月的故事,其樂融融。有數據顯示,齋月期間的伊朗人平均每天花費近5個小時與家人觀看喜劇風格的電視連續劇,人們也在尋求各種方法消遣「被限制的時光」。
齋月期間,一些國家會縮短工作時間
讓人們有更多的時間慶祝,團聚
(圖片來自@Novie Charleen Magne / Shutterstock.com)▼
本應在齋月舉行的各類慈善活動也逐漸納入到線上活動的範圍。數字平臺的互動逐漸代替了實際接觸。
印度的一些組織還是在齋月給沒有收入的人發放了食物
雖然是人群大聚集了,但總比餓肚子強
(4/26 圖片來自@Sanjoy Karmakar / Shutterstock.com)▼
往年人們會在穆斯林聚集的地方搭起大帳篷,為不幸的人提供開齋飯。而當前為保持社交距離,人們開始在網上進行施捨。
另一個可喜的變化是,中東世界本有食用野禽野兔甚至蜥蜴蝗蟲等野味的習俗,齋月的進餐時間也是這類特殊食物消費的高峰期。但由於疫情的影響,這些食品在中東也被認為容易攜帶病毒,很多人開始拒絕食用特種野味,整體衛生環境也有所提升。
其實從各國對齋月期間疫情的應對來看,這個疫情當前的齋月,人們還是大都以積極防控為主,大多數穆斯林也都表示理解並積極配合政府。
封鎖在家正是專心讀經的好機會
(斯利那加,印度-2020年5月1日)
(圖片來自@IDREES ABBAS / Shutterstock.com)▼
但畢竟齋月是穆斯林最重要的節日,而且很多國家的嚴防嚴控已經有了一段時間,違反禁令偷偷聚集的情況也出現不少,特別是在宗教氛圍濃厚的穆斯林國家。如何兼顧信仰和防疫,將成為執政集團面臨的重大難題。
購買齋月需要的東西
但口罩也不戴,能安全度過齋月麼
(汗·尤尼斯-2020年4月20日)
(圖片來自@Abed Rahim Khatib / Shutterstock.com)▼
而對於民眾生活來說,從線下聚集轉變為線上互動,這個特殊的齋月將令網際網路在穆斯林群體中的地位變得更加重要,人們對生命可貴也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參考文獻:
1. https://apnews.com/3ad80cdc3a85480db901e8aba74d460e
2.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health-coronavirus-ramadan-turkey-lig-idUSKCN22A1L
3. https://slowtravelguide.com/ramadan-in-turkey/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Mohammad Mohsenifar/wikipedia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