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靠近,越了解。
9月25日,沿著紅軍足跡,全國騎行者來到了千年土城,在美女講解員的引導下,參觀了四渡赤水紀念館、女紅軍紀念館,千年土城古鎮。不僅感受到了四渡赤水的壯懷激烈,更感受到了千年土城獨有的古樸與厚重。
四渡赤水,紅軍長徵的故事
土城——一個靜靜地守候著赤水河的千年小鎮。如果不是那些紅軍標語、中國唯一一個女紅軍紀念館、四渡赤水紀念館、朱德故居、女紅軍街等紅色印記,還有多少人記得偉大戰役——四渡赤水是在這裡來開的序幕。
1935年,土城戰役、四渡赤水、青槓坡戰役……歷時2個多月,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共和國的領導人指揮著三萬紅軍主力和當地民眾一起打出了漂亮的轉折之戰,來到這裡,似乎可以遙想當年的壯懷激烈。女紅軍街、女紅軍紀念館留存著賀子珍、蔡暢、鄧穎超等30多位女紅軍們巾幗不讓鬚眉的傳奇;四渡赤水紀念館全輕還原了那個著名的戰役。
來到這裡聆聽那些小米步槍、土碗、藥罐、那些被鮮血染紅的繃帶、帶傷長徵的戰士,聽聽紅軍菩薩、三寸金蓮走萬裡長徵的楊厚珍小女子的故事、死裡重生王桂蘭的故事、四渡赤水的故事,或許才能真正走近那段歷史,找到心底的敬畏,才發現有一種信仰可以如此堅定,有一種生命可以如此頑強,有一種奉獻可以如此無私,甚至超過了生命。
18幫,千年土城的獨家記憶
青石階、小青瓦、翹簷角、大紅燈籠、木迴廊……長長的滋州古韻長廊帶你穿越時光隧道回到古時光。安靜的青石路,沉澱著千年的時光,古老的故事。
木屋林立的窄巷、青石無言的街道、隨風輕搖的布幌、古舊的門匾、招牌,布幫、米幫、鐵幫、鹽幫、棧房幫……18幫的故事就這樣靜靜展開。憨厚的馬夫牽著馱滿貨物的馬悠悠走來,向著那馬幫驛站露出了笑意。紅燈籠搖曳的驛站,靜立的八仙桌椅早等待著迎接;孤零零的圓木樁、斑駁的牆、緊閉的門扉、冷落的門前訴說著丐幫總舵的清冷和昔日的繁榮景象;苗地奇醫靜坐在露天的小院兒裡,神情凝重嚴肅,不知是在深思疑難雜症的診療之策,還是在憂思古城的衰落。搭著汗巾的米老頭笑意盈盈、伸出手準備著迎接;鐵幫裡,叮叮噹噹的嘿喲聲從青灰色的木門、光線微弱的木屋裡傳來,壯實的漢子流了一身的熱汗,看著即將成型的寶刀露出了笑意;成鑫客棧、水雲雅舍……棧房幫的布幌輕輕搖曳,等待著客官的到來;最大的鹽幫氣氛有點沉重,幫老大攜眾嚴陣以待,在等著一大批川鹽的到來(這裡是川鹽入黔的重要碼頭和集散地);酒幫的小二提著酒具恭候著,準備隨時為客官打來上好的宋酒……
我與流轉的時光在土城等你
苕湯圓、豆腐花、牛肉麵飄香的街巷裡,老人們喝著茶,打著牌,好像這個世界與他們無關,來來往往的遊客也沒能吸引他們的目光;從圓拱門的小巷裡望去,玩耍嬉鬧的孩童,習慣了遊人如織,更習慣著他們出生的街巷;女紅軍街頭小夥子一遍遍幹炒著辣椒,夢想烹製出最香的味道,香氣隨風在巷子裡飄散開來;93歲的袍哥羅么爺穿著舊時的袍服長衫、禮帽,拄著拐杖不急不慢地從遠處而來,就這樣跟我們不期而遇。我們爭著跟袍哥合影,圍著袍哥去找回他那個年代的真實,去把那段舊時光挽留。
土城的牆上貼著三十年代的上海旗袍女人畫,秀著民國的風情;工藝品店的千年孤獨,一朝成龍的習魚封印在時光裡、圖畫上、 飾品上,遠道而來的人欣喜地拿起,仿佛遇見了夢中的景,就這樣與它穿越千年相遇;時尚的年輕人、情侶、外來的遊客或熙熙攘攘行在古街上,不經意的驀然回首抬頭,邂逅似曾相識的那個人;或找一個小角落、咖啡館靜靜研磨時光。不期然遇見的土城、淡淡的鄉愁、純美的愛情、剛剛相識的朋友……新的故事就這樣在青石街巷裡靜靜上演。或樸素,或平淡,或動人……
習水土城,留存完好的古街原貌看得見,摸得著過去的時光,時光就在這裡流轉著千年的故事。它如恬靜少女般靜靜凝望,如千年老人般恬淡悠然,無需語言,你來或不來,我都在這裡;你懂或不懂,故事都在這裡。千年土城, 2.5公裡長的青石路上寫滿了故事。等著你的遇見,等著你翻開,等著你的觸摸……
任時光流轉,我在土城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