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陽元山景區,率先遇上華鳳仙,朵朵紫紅若蝴蝶,翩翩落在青翠中。
成片華鳳仙旁是一叢野牡丹科的朝天罐,一樣的紫紅色,略淡,花中吐著金黃流蘇狀的蕊。朝天罐結了一把把果子,花依然不斷,拼上一個夏天,預見秋日碩果纍纍。同屬野牡丹科的地菍花事了,伏地小株端著紫黑色的誘人小果。
小一點紅的花炸開,小絨球似的,掩映在亂草網裡,稍不留心便錯過。
早已不是春天,不必抱太大期望,我不斷提點自己。目光掃向石山,萱草一株株遍插峭壁,花開金黃如火焰。
從雲崖棧道下來,不經意瞥見一株半夏從石縫探出,嫩綠猶翡,得了蛛絲牽立,宛若一根簪子。
石山缺泥少土,植物落腳生根,是不小的挑戰。然而山頂仍處處可見十數米高的百年老樹,有馬尾松,有木荷,樹皮皸裂片片,仿若披甲。
在泥土稀薄地帶,小灌木頑強紮根,抱石而生,紫薇、圓葉小石積、牡荊等連片成群。紫薇不在盛花期,牡荊大有越開越旺的趨勢,小昆蟲貪香逐蜜,頂日作業,忙得不可開交。
山路潮溼的泥壁上,銅錘玉帶草蔓生,莖葉密密交織,淡綠色漿果飽滿欲滴,只待一陣秋風,將它們染紫。
長老峰景區的一線天,潮溼陰涼,低頭細尋,平臺、石階的邊角有好幾樣小花:通泉草愛吐舌頭,花白中帶紫;野地鍾萼草葉片遍布絨毛,黃花微啟如小嘴;琉璃草開天藍色別致小花。探往更潮溼的溝谷,杜若支起一串柔弱的白色小花,幽幽森森裡自有一縷悽美。
林下的杜根藤、愛地草均開白色小花,相較之下,兩種蝴蝶草的花顯眼多了。紫斑蝴蝶草黃中一抹紫,紫萼蝴蝶草內裡泛白,好像透出光來,只為傳粉者別來無恙。
陡壁上,苦苣苔科的和苔蘚、蕨類一道,忍受乾旱貧瘠,苦行僧一般,默默積攢陽光、雨露。
長在翔龍湖邊上的丹霞梧桐,花果早沒了,小喬木的身量不出挑,平平無奇,卻是韶關特有,種群稀少,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多看兩眼吧,心形葉子算是安慰。
名帶丹霞的植物有好幾種,且是近幾年來陸續發現的新種,大都為丹霞山獨有。
不久,丹霞堇菜現身,覓得目標植物,心底湧起一番小激動。在丹霞堇菜周遭,卷柏綠油油,馬蘭開出小圓花,蘭香草節節向上,隨風搖曳。
重返陽元山景區,一路收穫仙茅、蕺菜、北江鐵線蕨。
去雙乳峰的路上,兩旁叢生柏拉木,一樹樹滿結小果實,終於在一條小樹枝末梢找到一朵晚開的小花。不得不感嘆,在招搖炫耀的野牡丹科成員中,柏拉木未免太低調了。
往前走,小花八角楓葉下的串花闖入視野,小提籠樣的花,我正仰視花枝,一絲纏枝小藤上的五角小花立馬搶走焦點,莫非……趕緊拉下樹枝,真的是臺灣醉魂藤。指甲蓋那麼小的花,金黃的五角花瓣,糖畫的五角花心,看得人滿心滿眼皆是愛。
最後一點時間,交給翔龍湖,未知牽引我走上一處斜坡,在直削的崖壁下方,看到了成片的苦苣苔,大波浪小葉片,一葉一潮湧,噢!丹霞小花苣苔!為了進一步確認,伸手輕捏葉片,絨布一樣的質感,柔軟親膚,心動的成分裡再添一筆親密的觸感。終於找到丹霞小花苣苔,任它天色發沉,雨將至,任它峭壁壓頂,搖欲墜,然而這一望的丹霞小花苣苔讓我得到了穩穩的滿足和安定。
從此多了一處念想的點,我開始期待,全心全意期待來年春天,這層層疊疊的美妙葉片簇擁著小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