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天色總是黑得很早,牆上的掛鍾還沒指向六點,外面已是暮色四合。
「老友,又挖了不少冬筍吧?」,瀏陽市葛家鎮金源村的村幹部走訪到貧困戶羅友花的家裡,發現客廳堆放了不少冬筍,閒聊中得知這是他最近四天的收穫,大概有一百來斤,明天由小女兒拖去永安集鎮可以賣個好價錢。
老友名叫羅友花,妻子早年過世,兒子十多年前離家出走,至今杳無音信,大女兒患精神疾病,小女兒離異後回到家中,照顧父親的同時幫家裡做些農活。老友沒什麼營生手藝,靠著每個月不足兩百元的低保金,日子過得緊巴巴,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也很不好。
村幹部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經過自主申請、村組評議、走訪詢問、逐級審核等程序,羅友花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8年,瀏陽市城管局駐點金源村開展結對幫扶工作。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劉明介紹到,在精準扶貧政策的指導下,駐村工作隊認真貫徹落實相關精神,深入開展扶貧工作。考慮到老友的實際情況,工作隊積極上門關心老友的生活,通過和老友的交流,鼓勵他靠自己的雙手改變現狀,建議他可以擴大種養殖規模並為他量身定製了產業發展計劃。
「去哪兒籌錢呢?」資金問題讓老友犯了難,工作隊卻已經為老友想到了解決辦法,結合扶貧小額貸款政策,經過與鎮農商行進行協調,成功幫助老友貸到3萬元無息貸款,老友用這筆資金,在家附近開發果園30餘畝,購買了沃柑和板慄果苗,種植在果園內。同時擴大了蔬菜種植面積,還買來了黑山羊餵養……就這樣,老友的生活忙碌了起來,每天要在果園、菜園、羊圈裡忙忙碌碌,但是他滿心歡喜,樂在其中。
屋,是土磚屋;路,是泥巴路。2019年,為了進一步改善老友家的生活條件,村裡對老友的土磚屋實施了危房改造。老友在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新建了房屋,衛生間牆面、地面都貼上了瓷磚,還安裝了衛生便池和熱水器。
今年上半年,扶貧隊還給老友家送去一百多隻雞苗,雞苗一天天長大,老友的日子也蹭蹭的好了起來,土雞出售給老友帶來了5000多元的收入。
「黨和政府這樣幫我,我自己也不缺胳膊少腿,得靠自己的本事把日子過得更加好。」今年11月,老友又用手中的部分積蓄和村委會的部分補助將入戶道路和地坪全部進行了硬化,現在的居住環境比之前來了個360度的轉變,寬敞,明亮又舒適。「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趁著身體還行,還要好好努力,過上更幸福的生活」,看著剛硬化好的入戶水泥路,水泥坪,老友的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說實話,沒有黨的好政策,沒有幹部們的幫助和扶持,我一個人,是無論如何也脫不了貧的。真心感謝黨的政策、感謝幹部們的幫助。」老友邊做飯邊感嘆道。溫暖的火苗在跳動,仿佛寓示著老友的日子也會越過越紅火。
(來源:中新網吉林)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