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灣西區街道新惠社區日前舉行金溪灣紅色小區揭牌暨社區服務黨建聯盟啟動儀式,這是西區街道探索社區黨支部、物業企業、業主委員會三方聯動機制的一個樣本。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西區街道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聚集和企業落戶,激發了城市活力;與此同時,城市管理相對滯後、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物業糾紛頻發、居民服務需求未充分滿足、社會治理未形成合力等問題也日益凸顯。
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引領作用,創新社會治理,是破解治理困局、改善城市現狀的有效辦法,也是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內在要求。為此,西區街道探索實施「一核引領,一網覆蓋」紅色樓宇網格項目,即建立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居委會、群團組織、「兩新」組織和黨員群眾積極參與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機制,將黨的領導、居民自治和現代物業服務有機融合,實現城市基層黨建與社區社會治理同頻共振。
基層黨組織成為社區治理主心骨
西區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分為黨建教育區、便民服務區、黨群活動區,設有廉政教育館、公共服務中心、黨建書吧、黨校培訓課堂等功能室,功能齊全。「參照該中心『一室多用』的原則,西區街道在24個村(社區)和條件成熟的『兩新』組織黨組織大力推進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形成了『1+24+N』黨群服務體系。」西區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黨群服務中心為建設紅色小區夯實了硬體基礎,小區黨支部(黨小組)、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三位協同」的運行模式為小區提升管理軟實力。「一些符合條件的小區已經建立了黨群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組織三方召開聯席會議,研究小區治理問題,將矛盾糾紛止於萌芽狀態。」西區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街道協調多部門推動公共用房用於小區黨群服務站建設,推動小區黨群服務站成為收集居民需求、組織黨員開展志願服務的重要陣地;西區街道不少小區的主要通道、出入口、樓棟大堂或電梯等都設置了黨建宣傳欄、黨建公開欄,公開社區、物業服務熱線,「有困難找黨組織」逐漸成為居民群眾的共識。
「黨建引領下的物業,不僅僅是小區的管理者,更是基層社區治理的重要力量。」萬和物業公司黨支部書記、經理康玉友說,該公司已成立「紅色物業」黨組織,共同參與小區治理,研究小區規劃;同時,採取雙向培養的方式,注重將公司骨幹力量培養成黨員,將黨員培養成公司骨幹,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提升物業服務質量。據了解,目前西區街道有3家物業服務公司成立黨支部,覆蓋13個小區。
實施網格化管理提高服務群眾質量
共建共治共享,始終是西區街道的治理理念。為了推動基層治理走向縱深,形成立體化管理模式,西區街道建立了「街道黨工委—社區(村)黨組織—小區(小組)黨支部(黨小組)—樓宇黨員」的網格化管理模式,同時健全網格事務包幹負責、上門代辦、獎勵激勵、困難群眾幫扶等規範制度,打通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最後一堵牆」。
「在獎勵激勵方面,街道創新實施黨員積分管理制度,量化黨員履行義務、完成承諾、志願服務、網格服務等內容的考核。」西區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考核結果還將作為黨員評先評優和民主評議黨員的重要依據,有效激發黨員積極性。
西區街道黨員的積極性被充分激發,有效推動小區深化實施「樓長制」。截至目前,西區街道搭建了1386個第四級黨建網格,動員廣大黨員擔當「樓長」,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與社區幹部共同管理。「業主可通過樓長業主物業微信群暢通交流,樓長隨時收集小區社情民意,及時解決物業服務難題,化解鄰裡矛盾糾紛。」西區街道相關負責人說,實施「樓長制」的小區成效初顯,居民在樓長的帶動下,搭建了助老幫扶、矛盾調解、興趣愛好等自治組織,鄰裡交流更頻繁,小區民主自治氛圍愈加濃厚。
充實黨建網格構建無縫對接基層治理網
網格設置好,如何進一步將網格連結起來,把網織密織牢?西區街道探索開發街道黨員積分小程序,將黨員管理從線下延伸到線上。「接下來,我們將通過小程序大力組織開展黨員志願服務,及時滿足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需求。」西區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9月21日,《大亞灣開發區實施全科網格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方案(試行)》經區委、區管委會同意正式印發,標誌著大亞灣區實施全科網格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拉開了序幕。西區街道以此為契機,積極爭取將公安交警、城管執法、市場監管、環衛、衛健等相關部門人員充實進各級黨建網格,構建起一張無交叉、無重複又無縫對接的基層治理網,打破信息壁壘,最終實現基層治理「一張網」管到底,大幅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惠州日報記者曾靜妍 通訊員董文輝 謝敏)
【來源:惠州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