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日報客戶端、廣東電視臺經濟科教頻道《創新廣東》欄目對鶴山深化推進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示範縣建設的相關經驗做法和成效進行了報導。近年來,鶴山市以創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示範縣為契機,逐步構築起了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鶴山立足縣級城市發展階段性特徵,架起組織架構支點,直擊城市治理痛點,強化街道社區軸心主線,激活城市治理基礎單元,為建設灣區現代化創業之城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文/諶磊 鶴組宣
加強頂層設計 深化城市基層黨建
城市的快速發展,既帶來了經濟社會發展新機遇,又衍生了城市治理新課題。近年來,鶴山市委出臺《關於全面推進新時代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共同創造美好城市生活的實施意見》後,又先後配套《「三呼三應」城市基層黨建專項行動》等20多個文件,大力健全城市基層組織體系,激活城市治理基礎單元。
鶴山始終把區域化黨建作為市委「一號工程」來抓,落實市、街道、黨建「共同體」、社區四級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在鎮(街)層面打造「共同體」,在社區層面推行「大黨委」,在小區層面建立黨支部。
據統計,鶴山全市已建成18個黨建「共同體」、26個社區「大黨委」、49個小區黨支部,覆蓋1323個基層黨組織、21821名黨員,實現了組織共建、資源共享和活動共融。
鶴山還積極探索「黨建+N,全科網格」城市綜合治理模式,努力實現基層黨建、社會治理、城市管理、公共服務「一網融合」。據統計,鶴山城區主陣地已構建28個大網格、160個中網格、1677個小網格,建立了鎮(街)、村(社區)、小組(小區)三級網格,「三級黨組織」對應「三級網格」,實現「有網格的地方就有基層黨組織」,不斷暢通問題調處機制,將矛盾化解在最基層,做到「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街道社區」。對網格員和群眾反映的問題,小區黨支部與三級網格長在權限範圍內協同處理。
在制度化建設方面,鶴山推行「清單式」認領服務機制,落實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部門和社區雙向開放資源、共駐共建。此外,小區內涉及服務群眾的各種問題都依託黨群聯席會議制度解決,解決問題的效果作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標。
成立小區黨支部
紅色力量引領基層治理
城市居民小區是城市治理的基礎單元,也是推動社區精細化管理、紅色力量下沉的重要著力點。據了解,為充分發揮小區黨支部在小區建設中的戰鬥堡壘作用和政治引領作用,鶴山市深化小區黨支部建設,將黨的領導植根於城市基層最末梢、植根於小區居民群眾中,消除城市基層治理中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盲點,建設「三優」(黨建引領優、治理機制優、服務管理優)和諧小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區治理新格局。
同時,鶴山市強化黨建引領,織密組織覆蓋「一張網」。通過小區業主入住信息登記、機關事業單位黨員主動報到、網格摸排、入戶走訪、微信掃碼登記等方式,全面梳理排查鶴山90個物業小區和27個開放式小區物業服務企業、業委會和業主中的黨員信息,分類建立已將組織關係轉回小區的在冊黨員名冊和組織關係不在小區的非在冊黨員名冊。對條件成熟的小區,組建實體建制黨支部;對條件不成熟的小區,組建功能型黨支部,切實發揮小區黨支部的核心引領作用,讓小區居民「身邊能找到黨員、有事能找到組織、活動能找到陣地」。
此外,鶴山市還將「雙報到、雙服務」的重心由社區向小區延伸,要求機關在職黨員「8小時之外」到居住地小區黨支部報到,主動參與小區社會事務管理,如協商研究解決涉及小區管理的問題、認領服務項目和「微心願」、聯繫小區群眾、參與志願服務等。同時,鶴山市在舊城區探索開展「樓棟先鋒」活動,把熱情為居民群眾服務、肯幹事、會幹事、幹成事的黨員群眾發展為「樓棟長」,實現「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
此外,在硬體建設方面,鶴山市修訂了配建社區公共服務用房實施細則,要求新建樓盤小區配建面積不少於600平方米的社區公共服務用房。2018年以來,鶴山全市新增社區公共服務用房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打牢了服務群眾的陣地基礎。同時,鶴山出臺《社區專職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實施意見》,探索通過社工職務職級並行、提升工資等進行激勵,既做到了「待遇留人」,又幫助社區專職工作者打破職業晉升的「天花板」。如今,鶴山正在探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縣域城市基層黨建的「鶴山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