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餘生個展《90後大師》

2021-02-19 漢雅軒


開幕酒會     

2017年7月21日(週五)下午6到8時

   

香港藝壇大師陳餘生個展《90後大師》訂於2017年7月21日(週五)晚上6至8時在畢打行漢雅軒開幕。

展覽於二零一七年七月二十一日(週五)晚上六至八時在畢打行漢雅軒舉辦開幕酒會。

(展期由七月二十一日至九月二日)

《七牙》  1999  塑膠彩 畫布  92 x 123 cm

展覽展出陳餘生從80年代末創作的早期油畫作品到他的近期的電腦繪畫及木刻繪畫。

 

他的作品保持了一脈不斷的藝術線索,以幽默的機智、俗世的喜悅,支撐了多種形式的平面繪畫創作。陳餘生對於造形的運動,色彩的情感,虛實與層次的淺深等考慮,都因為他的豐富情感和人性的意趣找到藝術的邏輯。在他的畫中,每一種顏色都把握了一定的彩度和明度,以表現色彩本身的振動感,張力,光彩,空間和活力。此外,陳氏更創了一種不尋常的色彩和諧的組合,這並不是一般傳統色彩的協調,而是經過創作的手法,有意地造成色彩間的衝突與不調和,而最後卻使畫面產生一種視覺上的整體感。

 

隨陳餘生逐漸年長,他再無法長時間站立繪畫。2001年起,他開始坐下來利用電腦軟體「小畫家」去創作。結果,電腦繪畫為陳氏打開一個嶄新的藝術世界,讓他得以繼續探索自己的心靈圖像,尋找新的敘事可能。對藝術家來講,電腦螢幕和顏料的色彩感受是截然不同的。所以直到今天,陳餘生對「小畫家」依然樂此不疲,堅持每天利用軟體,把他的奇想和哲學融入其電腦繪畫之中。

《金核》  2003  塑膠彩 畫布  90 x 122 cm

陳餘生  (b.1925)

陳餘生,一九二五年生於香港。他早年曾從事電訊業,於大東電報局任職,作為OLUHO(沖繩,呂宋島,香港)海底電纜工程副工程經理、英國倫敦大東電報局公共有限公司專責顧問等。四十二歲才正式習畫,一九七零年獲香港大學校外課程部藝術與設計文憑。陳餘生於一九七四年創立香港視覺藝術協會;一九九五年創辦藝緣畫會;一九八九年與太太周淑芬創辦文苑畫院,致力繪畫培訓工作。陳餘生於一九八六年獲英女皇頒授MBE勳銜;一九九零年獲得藝術家年獎,並於二零一三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

陳餘生視作品為他與畫布之間的對話;畫上的每項創作都是他即興而隨性地描繪的內心情感。他所繪的圖像取自日常所見事物,從一瓶藥片、愛斯基摩人的藝術品,到他學生的繪畫都是他的靈感來源。只要萌生一個想法,陳餘生便把它繪畫在畫布上。

一九九七年,陳餘生受委託為港鐵推出的「車站藝術」計劃設計大型剪紙形式的著色金屬切片壁畫作品,名為《快而安》,並一直陳列在港鐵香港站至中環站。

晚年因健康理由,陳餘生將藝術創意從繪畫改以小畫家電腦軟體作畫。他使用基本的電腦軟體發展出一種創新的藝術表達方式。九十二歲的他至今已創作了超過四百幅電腦數碼版畫,以及獨特的旗幟。他歷年來曾在香港及外地參與聯展逾百次,他的作品亦被廣泛收藏。

《彩龍》  2014  數碼版畫  版數 24 + 3 AP  53 x 73 cm

《擁》  2014  數碼版畫  版數 24 + 3 AP  53 x 73 cm

《我來也》1993 塑膠彩 畫布 91 x 122 cm

漢雅軒香港 中環 畢打街十二號 畢打行四零一室
+852 2526 9019      hanart@hanart.com

相關焦點

  • 大美無聲江南韻 陳二夫油畫粉彩個展報導
    為讓臺灣的藝術同好,能夠一睹大師的作品,在經過一年多的籌劃,二夫老師第一次在臺灣的個展,終於在6/27-7/5於臺北國立國父紀念館逸仙藝廊順利展出,只是短短9天的展覽,考驗卻是空前的。首先二夫老師的作品都是40號以上的大畫作,運送過程是一大問題,漂洋過海不但顧及安全,而且來臺灣裱框也是ㄧ項大的工程。
  • 堂長功夫課,精煉哲匠心———與臺灣國寶級木工藝術大師黃俊傑 一起手作珠寶盒
    魯班學堂的堂長——黃俊傑老師,他所教的學生遍及兩岸三地各個行業、領域,許多優秀的木作者與設計師皆是他的學生,他曾經說過:這輩子的心願就是傳播木作,讓木作可以開枝散葉,永世流傳。黃俊傑·屏東科技大學副教授·魯班學堂負責人·臺灣工藝推廣中心「工藝木作研究會」理事長·臺灣十大傑出技術楷模
  • 『空海大師誕』南無大師遍照金剛
    在那時大師代替了使者寫了公文交給了福州的地方官。官員在讀完文章後感到吃驚並說「此人不是普通人」並獲得上陸許可。『師事恵果和尚』,皇帝在見到後深感佩服,便賜與大師五筆和尚的稱號。大師書寫「應天門」完畢後,將門額舉起,當門額掛上由下往上看時,「應」字的第一點脫落了,現在取下門額是不得了的事,爬上去重寫也是非常困難。但是大師卻完全不驚慌,將沾了墨的筆投向「應」得第一點剛好命中,因為剛好射中一點,眾人對大師得神技感到佩服。「弘法も筆のあやま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諺語開始流傳。
  • 空海大師
    弘法大師空海和傳教大師最澄同為日本平安朝佛教界中兩大宗師。空海入唐留學,惠果和尚視他為法器,傾囊傳授。惠果圓寂後,空海遵師遺言,東歸日本傳法,創立真言宗。 空海一生經歷平城、嵯峨、淳和、仁明四朝天皇,為前兩帝灌頂;五十一度奉旨為國家建壇修法,息風降雨,鎮護國家,受其灌頂者達數萬人以上。
  • 港產90後吳安儀晉身女子桌球世界一姐 名利卻非雙收?
    被封為「四眼Cue後」的香港桌球選手吳安儀,在昨日凌晨(2月18日)於英國公開賽晉級8強後,下週的WLBS世界排名將壓過宿敵伊雲絲榮升第一,她更是亞洲首位世界
  • 大師軼事 | 陳福善的藝術創新和香港精神
    他從巴拿馬回港定居筲箕灣,後就甚少離港。陳褔善的畫作盡顯香港本土特色。陳父於電車路附近經營茶樓。陳福善先後於灣仔海旁小學及灣仔管理學校念小學。他於一九二零年左右,入讀名校皇仁書院,使他得以接受英語中學教育。他良好的雙語在當時的香港十分受用,也為他開拓了不少雙機。他於皇仁書院初中畢業後,在律師行Lee&Russ當速記員,最初月薪只有15元。律師行內都是以英文凾件溝通的。
  • 遊‧象 - 王璜生個展,開幕花絮
    2015年6月13日,中央美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接續今年度北京上海、倫敦等地個展後,於臺北大未來林舍畫廊發表個展「遊.象」,成為臺灣當代藝術最受注目的焦點。開幕當日星光熠熠,臺灣當代學術巨擘與知名藏家紛紛到場致意支持。
  • 美國音響大師列傳——色彩鮮豔的JAMES BONGIORNO
    大家好,窩是小張昨天六點半的《校長L談》,我們來繼續《美國音響大師列傳》主題,這個主題是向你熟悉或者不熟悉的美國音響大師致敬的環節
  • 「英勇大師」勇奪香港賽馬會130週年紀念盃!
    馬主施雅治 (Arthur Antonio da Silva)及練馬師告東尼,曾經憑傳奇名駒「精英大師」叱吒香港馬壇。今日「英勇大師」則為這對馬主及練馬師拍檔建功,在沙田馬場勝出焦點賽事香港賽馬會130週年紀念盃 (1200米)。由告東尼訓練的「精英大師」,曾創下十七連捷的驕人成績,這匹前香港馬王,退役後已移居澳洲,在Living Legends牧場頤養天年。
  • 2015 楊納 臺北個展-孤山,開幕實況與報導
    嘉南藥理大學副校長美國哈佛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博士學術指導:吳國豪 博士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研究員晚明書畫社會專題研究專家文化大學史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訪問學者新加坡國立亞洲文明博物館中國書畫鑑定顧問何創時書法基金會主任華梵大學美術系教授
  • 最傑出亞洲漫畫大師 黃玉郎
    這期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是在《首屆金蓮花國際動漫大獎-頒獎禮》獲得最傑出亞洲漫畫大師 黃玉郎 黃玉郎,原名黃振隆,早期筆名為黃玄生
  • 馬玉江個展|夜未央|How Heavy is the Night
    夜未央:馬玉江個展Ma Yujiang: How Heavy is the Night
  • 海賢大師
    海賢大師,俗姓文,名川賢,字清選,清光緒廿六年八月十九日(西元一九零零年九月十二日)生於河南南陽唐河縣,世代耕讀,尊佛向善。公自幼隨母茹素念佛,孝行聞於鄉裡。因生逢亂世,未能得習詩書。年十八, 賢公腿生癰瘡, 醫藥罔效, 賴稱念觀音聖號而癒。因慨歎輪迴路險,死生事大,遂發心出離。民國九年,投桐柏山太白頂雲臺寺,依傳戒禪師披剃,法名海賢,字性誠。
  • 音樂大師 - 顧嘉輝
    2012_顧嘉輝 大師經典演唱會       音樂大師顧嘉輝於2012年11月30日至12月5日舉行在香港紅館舉行四場作品展,《顧嘉輝大師經典演唱會》邀請了鄭少秋、林子祥、仙杜拉、葉麗儀、葉振棠、張德蘭
  • 【展覽預告】好乾坤-叢雲峰個展|僑福芳草地畫廊・臺北
    >Parkview Green Art・Taipei地址|Address臺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115號1樓 1st Floor, No. 115, Sec 4, Renai Road, Daan District,Taipei, Taiwan 僑福芳草地畫廊將於5月帶來新生代藝術家叢雲峰的個展
  • 彌勒佛法見證:佛慈大師指點加持,找到理想的事業,獲得綠卡.
    後來一個好姐妹讓我別發愁,說她自己原來因為姻緣問題,也是苦惱,後來她去拜見了一位很靈驗的佛爺佛慈大師,她在經過佛慈大師的指點後,為其查看了因果,得知自己前世欠下很多感情債,自己前世是一位花花公子到處沾花惹草,風流,騙了很多女人,所以今生感情特別不順,讓她解開了為何婚姻不好的迷茫。     佛慈大師讓她多多懺悔!
  • 香港世界畫廊 (Galerie du Monde) 吳季璁個展《憬》
    展訊吳季璁個展《憬》貴賓預展:2017年2月15日(星期三),晚上6時至8時30分展覽日期:2017
  •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貴賓預展 - 3D22 吳季璁個展
    運用氰版攝影作品的原理將塗佈感光藥劑的宣紙揉皺後曝曬於陽光下,記錄紙張在曝光後所產生的視覺效果。氰版攝影佐以作為留白的空白宣紙層層拼貼;這實驗性的作品視覺上仿若峻嶺深山和洶湧藍海,建構出宛如山水又似風景畫的攝影蒙太奇。(2013年),英國曼徹斯特華人藝術中心,2014年巡迴至英國蘭卡斯特The Storey 和The Peter Scott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