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吳崇遠 見習記者 劉俏言 發自上海
一紙限行令下,有人因為擁有一塊本地車牌歡欣鼓舞,有人卻因為只有「外地車」而陷入沮喪,甚至有人為此打算離開這座奮鬥的城市。
昨天(11月2日)是上海外牌限行新規實施首日。新規規定,即日起,除周六、周日和全體公民放假日外,每日7時至20時,外省市機動車號牌等車輛禁止在上海市大部分高架道路上行駛。相較此前的限行政策,此次限行新規限行時間從原先7個小時延長到13個小時。
限行新規實施後,有人歡喜有人愁。在眾多採訪對象中,在上海打拼的吳志提到了一點擔憂:眼下新能源車(綠牌)不需要競價或者搖號就可以獲得,現在開車在路面,綠牌車越來越多了,「我覺得不止是外地車,綠牌車不限購的政策,也會給上海的交通帶來負擔。」
上海外地車限行升級之後,對新能源車的銷量是否有影響?而這樣的政策對100多公裡外的杭州來說,有無借鑑的意義?
「人最多的時候,門店就像菜市場,店裡的沙發都不夠坐。」
今天(11月3日)又是一個晴朗的工作日。中午時分,在上海南京西路附近的興業太古匯特斯拉體驗中心內,前來店裡看車試駕的顧客絡繹不絕。工作人員不斷和顧客解釋:如果沒有預約,需要排隊等到下周才能試駕。
「沒有辦法,我們這幾天忙瘋了。」一位銷售人員對提出試駕的顧客表示抱歉。銷售人員向記者介紹,這兩周,因為上海外地車牌限行升級的新規出臺,來店裡看車訂車的人特別多,在上周末達到了峰值。「人最多的時候,門店就像菜市場一樣,店裡的沙發都不夠坐。」
據工作人員介紹,眼下他們一個門店一天的訂單量最多可以達到80多臺車,和之前相比增長了不少。「限行新規推出後,有不少外地牌照的車主換車心切,來店裡都是直奔主題,幾乎不用溝通介紹,直接要求訂車並希望可以儘快提車。」不過工作人員補充,「即使現在訂車,也至少需要四周左右才能提車。」
體驗中心內,不少顧客都在新出的Model3的展車前體驗,這款車型今年經歷了價格調整,目前標準續航升級版的價格是24.99萬。此外,邊上的ModelS以及ModelX等車型也有不少市民駐足體驗。
求車若渴的顧客背後,隱藏著他們各自的出行期待。
「終於定了……」從進店到籤單定車,上海市民蔡先生前後總共用了不到20分鐘。「我是上海本地人,但是因為一直沒有競拍車牌,所以就在外地買了車上了外地牌,因為家離公司不算太遠,所以平時遇到限行走地面也還算方便,但是限行新政推出後,外地車就不能開進市區了,必須馬上換車。」
蔡先生說,自己的工作單位就在靜安區,有開車上下班的通勤需求,因此今天趁著午休時間,和朋友兩人一人定了一臺Model3。「現在買新能源車還能立刻上牌,說不定以後連電動車都要搖號競價了。」蔡先生補充道。
展廳內,一對看上去五六十歲上下的中老年夫妻吸引了記者的目光。「我們也是來這裡訂車的。」老夫妻告訴記者,他們是上海本地人,之前在安徽工作了很久,眼下的車牌也是安徽的。「現在孩子們都已經工作了,但平時我們也想多照顧照顧他的生活,以前可以在非限行時間走高架去孩子家,但現在限行時間延長,我們只能走地面道路,這樣一來,就沒有辦法經常去孩子家裡了。」
夫妻倆表示,買了新能源車後,自己就能經常去孩子家裡幫一把,也可以「正大光明」,在上海的快速路和高架橋上開車了。
距離特斯拉體驗中心不遠的,還有一家蔚來中心,這裡也有不少顧客在看車體驗。店門口的展板上甚至打出了「買蔚來,送滬牌,上海暢行無阻」的招牌。
「限行新規出來後,來買電動車的市民一下子多了不少。」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簡單做了個對比,「之前我們一個店,一個月的銷量大概百來臺車,而限行新規出了以後,上周一周的銷量就達到了。」
專家:一味限牌限行不一定有效果
從近兩天的實際效果來看,上海實行外地車牌限行新規後,對部分高架道路的通行擁堵有了一定緩解,本地車主出行體驗感有了提升,但對目前一些使用外地牌照的車主來說,他們不得不考慮改走地面道路或者進一步「換車」。
有網友在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客戶端後臺中留言:上海已經走出了「外地車全天候限行」這一步,杭州今後會不會也「跟上步伐」?
浙江工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吳偉強表示,上海對外地車牌限行升級,對杭州來說並無太多借鑑意義。「我認為,一味的限牌限行恐怕只會讓城市更堵。」
吳偉強表示,2014年杭州實施機動車限牌政策,當時的目標有三點,一是控制機動車汙染,改善大氣質量;二是控制機動車保有量增長速度,治理城市交通擁堵;三是為加快交通建設和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留出時間和空間。「六年過去了,杭州限牌效果如何?我覺得有關部門需要檢驗政策目標達成度,也需要思考政策溢出效應,來評價政策走向。」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