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讀|「全才」蘇軾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2021-01-18 人民讀書

在中國文化史上,蘇軾是一顆璀璨奪目的巨星。他的詩、詞和散文,都可以代表北宋文學的最高成就。他的「天涯何處無芳草」「不識廬山真面目」「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等名句,千百年以來,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為我們提升尋常生活趣味的涓涓溪流。他的書法,在宋代「蘇黃米蔡」四大書法家中位列第一。可以說他詩詞書畫俱佳,是才子中的「全才」。

這樣的蘇軾是如何培養出來的?一個人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既需要個人的努力,也需要良好的教育,蘇軾也不例外。

今日,我們一起走進蘇軾的生活,去看看他的成長之路。

父親嚴格而良好的文化教育

嚴格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蘇軾的首要原因。這要歸功於他的父親蘇洵。蘇洵雖然一輩子沒做過什麼大官,但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學者。

蘇洵對孩子的教育是非常嚴格的。有詩詞為證。蘇軾曾經在一首詩中記敘了小時候父親監督自己讀書的情景:

《夜夢》(節選)

蘇軾

夜夢嬉遊童子如,父師檢責驚走書。

計功當畢春秋餘,今乃粗及桓莊初。

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掛鈎魚。

這首詩大意是說:

蘇軾小時候太貪玩了,不知道讀書,於是父親每天監督他看書。有一天,父親要出門辦事,臨走前,給蘇軾布置了一項家庭作業——讀《春秋》,並要求他今天務必把這部史書看完,回來後要檢查。眼瞅著父親快回來了,可自己《春秋》讀了還不到三分之一,知道自己肯定會挨批評。此時蘇軾心裡好像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的,就像魚咬住了魚鉤一樣難受。

蘇軾寫這首詩時,已經六十多歲了。那時的他在遙遠的海南島過著清苦艱辛的生活,卻依然能夢見兒時父親督促自己讀書的情景,可見蘇洵家教之嚴格,早已深刻滲入到蘇軾的血液中。可以說後來蘇軾文學上這樣優秀的成績,和早期他父親的嚴格要求是分不開的。

蘇洵不僅對孩子文化知識的學習特別重視,同時對他們做人特別重視。為此,蘇洵特別為孩子寫了一篇文章——《名二子說》。

在這篇文章中,蘇洵從蘇軾和蘇轍的名字入手,分析、告誡他們將來應該怎樣做人。蘇洵在文章中說:

「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

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雖然,車僕馬斃,而患不及轍,是轍者,善處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

車輪、車輻、車蓋和車軫,都是車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軾,只是車前用作搭手的橫木,沒有它,雖然賣相會難看一點,但不影響車子的使用。蘇洵將大兒子取名為「軾」,就是告誡他要像「軾」一樣,不要自以為是,更不要鋒芒畢露。

天下的車莫不循轍而行,雖然論功勞,車轍是沒有份的,但如果車翻馬斃,也怪不到轍的頭上。蘇洵為小兒子其取名「轍」,希望蘇轍像這個車印一樣,妥善處理禍與福的關係。

父親的言傳身教,讓蘇軾兄弟接受了正規而良好的文學薰陶,也賦予了他們不拘泥於禮教、開拓進取的卓然之氣。

母親以身作則的人格薰陶

與此同時,來自母親程氏的教育對蘇軾兄弟的成長也至關重要。

蘇軾的母親程氏出身官宦之家,個性仁慈而果斷,文化素養深厚。她對蘇軾的人格教育很值得我們學習。

她不但激勵蘇洵努力向學,而且在丈夫外出「遊學」期間,除了要主持安排一家人的吃喝生活之外,還要親自課讀兒子,這在當時那個歷史環境中,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有人說:唐宋八大家,居然有三位出在他蘇氏一門中,和這個程氏夫人有莫大的關係。

對此,蘇轍為他哥哥寫的《東坡先生墓志銘》中有一段這樣的記載:

蘇軾十來歲的時候,母親程夫人給他讀《範滂傳》。範滂是東漢時期非常清正廉潔的一位名臣,可是他所生活的漢靈帝時期,政治非常黑暗,正直的讀書人遭到了大肆的屠殺。範滂因彈劾權貴,得罪奸佞,為了不牽累旁人,決定投案自首。他在和母親訣別的時候,跟他的母親這麼說,他說兒子不孝,雖然是為了大義去死,死得其所,兒子也沒有什麼好後悔的,但是兒子唯一感到遺憾的是,從此不能再在母親的身邊奉養母親了。當時範滂的母親大義凜然地說,你選擇的是和那些歷史上真正的名士一樣齊名的事情,你的做法是值得尊敬的,哪怕是死,又有什麼好遺憾的呢?

聽完故事後,蘇軾當時正好站在母親的身邊,就問他的母親,假如軾兒也立志,想成為範滂那樣的人,母親,你同意嗎?

程夫人平靜地說:「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耶?」「你如果能做範滂,我難道不能做範滂的母親嗎?」

這一段對話,不僅顯示了蘇軾從小的志向,同時也展現了他的母親程夫人的氣節和智慧。這種潛移默化的人格教育,正是造就蘇軾一生疾惡如仇、光明磊落、愛憎分明、百折不回的根源。

自己勤奮刻苦在學問上下狠功夫

我們都把蘇軾當做天才,他知識豐富,博聞強識,寫詩行雲流水,作文倚馬可待。像蘇軾這樣的奇才,應該都是天生的吧?

蘇軾天賦自然是極好的,但其實他也一直很勤奮刻苦。只不過,史書上記載蘇軾才氣的故事多,記載他用功的文字少,使大家誤以為才子就是天生的了。

其實,蘇軾在做學問方面下的功夫,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蘇軾被貶官黃州時,他的好友朱載上登門拜訪,在客廳等了很久都不見蘇軾出來。這應該不是蘇軾的性格,他平日都是極好客、極有禮的。

朱載上走也不是,留也不是。「這個蘇軾,被貶到這裡,做個閒差,也沒啥公務,在忙什麼呢?」朱載上肯定這麼想。

「偶一日謁至,典謁(傳達人員)已通名,而東坡移時不出。欲留,則伺候頗倦;欲去,則業已達姓名。」

等了好久,蘇軾才跑出來,連聲道歉,解釋說:「我剛才在做『日課』,沒能及時出來接你,請你諒解。」

原來,蘇軾給自己規定了「日課」,固定時間,固定內容,雷打不動。

那麼,蘇軾的「日課」是什麼呢?朱載上也想了解。蘇軾說:「這是我自己給自己布置的近期作業——抄寫《漢書》,而且,這已經是第三遍抄寫了。」

「如是者久之,東坡始出,愧謝久候之意。且云:『適了些日課,失於探知。』坐定,他語畢,公請曰:『適來先生所謂日課者何?』對曰:『鈔《漢書》。』公曰:『以先生天才,開卷一覽,可終身不忘,何用手鈔耶?』東坡曰:『不然,某讀《漢書》,至此凡三經手鈔矣。初則一段事,鈔三字為題,次則兩字,今則一字。』」

蘇軾十五歲之前即開始抄寫《漢書》,至其四十五歲謫居黃州,已是他第三次抄寫漢書。

朱載上說:「把您抄的書給我看看好嗎?」

蘇軾立即取出一冊抄書給他。朱載上雙眉緊皺,一點也看不明白他抄三遍書的用意。蘇軾說:「請您說一個字。」朱載上就隨便挑了一個字,蘇軾立即背出其後數百字,無一差錯。

「公離席復請,曰:『不知先生所鈔之書,肯幸教否?』東坡乃命老兵就書几上取一冊至。公視之,皆不解其義。東坡云:『足下試舉題一字。』公如其言,東坡應聲輒誦數百言,無一字差缺。凡數挑皆然。公降嘆良久,曰:『先生真謫仙才也。』他日,以語其子新仲,曰:『東坡尚如此,中人之性,豈可不勤讀書耶!』」

原來,蘇軾說是抄書,實際上是背書。

縱觀天下,也不乏天賦秉異如蘇軾之人,但既有天賦,又刻苦如東坡者,就是鳳毛麟角了。

天才不僅靠天賦,

平時更須下功夫。

皆謂東坡文採好,

不知三遍抄漢書。

原來天才是這樣煉成的!

本篇圖、文綜合整理自《唐宋八大家與佛教》《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百家講壇》視頻、中學生讀寫微信公眾號、百度網等

相關焦點

  • 蘇軾把「老牛吃嫩草」寫成了一首詩,其中一句名揚千古!
    古人寫詩可是有很大意境的,他們的詩時而豪情奔放,時而熱淚盈眶,總之古人對於詩來說,大多都是信手拈來的,只要腦中一想,醞釀片刻,一首千古名詩就出來了,什麼唐詩三百首,這都是扯淡,連李白據說是上萬首,不過真正屬於他的也有千把來首吧,所以古人對於詩詞那是情有獨鐘的。
  • 蘇軾的一首境界詩,追懷過往,每一句都讓人拍案叫絕
    提到詩歌的創作,我們很多人都會想到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等等,他們總是會觸景生情,即興創作,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詞廣為傳頌。在眾多詩詞創作過程中,詩人們擅於巧用比喻,比如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的蘇軾這首詩詞,短短的幾句話卻用了近七個比喻,而且每句話都讓人拍案叫絕!
  • 除了詩人,全才蘇軾還有哪些身份?他的能力,我們想像不到
    而唐詩宋詞之所以能夠相提並論,實際上得益於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蘇軾。蘇軾,集文化大V、豪放詞人、超級吃貨於一身,在大家喜歡的古人裡絕對數一數二。蘇軾一生大起大落,半生飄零,受盡了命運的波折。京師顯揚,本來是春風得意,誰料雙親、妻子相繼離世。得罪小人,被貶海南。飄零四海,小兒子夭折在貶謫的路上,朝雲死在海南。
  • 享讀|蘇軾:最高級的人生哲學,是一蓑煙雨任平生
    所以,宋代有儒家信仰的知識分子對於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有著更深刻地體會,蘇軾就是這樣的讀書人的代表,他具有儒家特色的擔當意識、憂患意識、悲劇意識。在蘇軾眾多的策論、策斷,以及《蘇氏易傳》《東坡書傳》中,蘇軾總在思考如何治理國家這個「大道」問題,反覆申明自己的主張。
  • 蘇軾: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蘇軾的詞作《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表現了其曠達超脫的胸襟。雖然身處官場並不得志,屢屢被貶,但蘇軾面對風雨泰然自若,這與他自幼飽讀詩書有很大關係。很小的時候,在母親的教導下,蘇軾和弟弟蘇轍開始讀《後漢書》等典籍,並立下高遠志向。稍大一些後,蘇軾開始熟讀乃至背誦更多經史詩文,並有機會了解到歐陽修、範仲淹等名家,從而深受鼓舞。
  • 19歲蘇軾大喜之日寫下洞房詩,不料卻流傳至今,看完讓人臉紅
    有人說: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蘇軾。不過蘇軾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大喜之日寫下洞房詩,不料卻流傳至今,讀完讓人臉紅,不知道你聽過沒有? 在歷史中蘇軾是一個全才的人,在文學方面造詣很高,不過哪怕名利雙收,當蘇軾對愛情也是充滿期待的。
  • 蘇軾的一首《行香子》淡泊功名,醉心山水,讀來清靈如幻
    蘇軾作為北宋的一代文宗,可謂是詩文書畫全才。尤其是他的詞作,橫絕近九百多年,開創了一代豪放派詞風。但當我們多讀蘇軾的一些詞作後會發現,他的作品不只有豪放雄渾一類,更有或曠達清健或婉約旖旎的,真可謂多姿多彩。
  • 當你陷入困境時,讀一讀蘇軾這首《定風波》,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
    我們如何太看重生命中的起起落落,那麼註定是無法收穫幸福的,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既然無法改變,不妨就像大文豪蘇軾一樣改變自己的心態。當你陷入困境時,讀一讀蘇軾這首《定風波》,人生就沒有過不去的坎。蘇軾的一生坎坷,尤其是在仕途上接連被貶,很多人都笑稱蘇軾不是在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這首《定風波》便是蘇軾到黃州時途中偶遇大雨,所有人都沒有帶雨具便四處狼狽的躲雨,但唯獨蘇軾自己氣定神閒,並為此寫下了這首《定風波》。
  • 從蘇軾到蘇東坡:曠達就是活在當下丨周末讀詩
    / /「缺月掛疏桐」是這天晚上的自然現象,但被詩人看見,並說出來,就成了此時此刻的必然。月是缺月,桐是疏桐,不論物象還是詞語,二者之間都構成排列組合之美。如果是滿月掛疏桐,或缺月掛茂桐,不是不美,而是另一種感受,且不屬於這一刻了。缺月掛疏桐,對於遭劫之餘的蘇軾,不是一個單純的形象,是他心靈的感受,偶然而又必然地,被這個形象投射出來,所以也就變成深刻的意象。
  • 蘇軾一生最智慧的5首詩詞,不讀不足以談人生!看完獲益匪淺
    前半部「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是對友人高潔傲岸的讚賞,也是蘇軾的自身寫照。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既然每個人都是天地之間的過客,又何苦計較眼下聚散和江南江北呢?人生中有很多的過客,無論你有如何的不舍,過客自始至終都是過客,終有一天會離開的,我們能做的,便是學會放手。二、讀書,養才氣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 蘇軾最飄逸的一首詞,短短26字滿是悠然閒適,現代人讀了身心放鬆
    蘇軾最飄逸的一首詞,短短26字滿是悠然閒適,現代人讀了身心放鬆我們今天所分享的是蘇軾一首簡短的宋詞,全文只有26個字,卻寫出了宋詞的那份飄逸。26字之中滿是悠然閒適,其中所勾勒的精神境界,然不過我們現代人讀了身心放鬆。
  • 蘇軾寫此詩的原因,居然是被友妻趕出門,沒想到卻火了一個成語
    說起大文豪蘇軾來,不管是在現代可以擁有一大批粉絲,就算是在當時的北宋,蘇軾都是很受人們歡迎的。因為蘇軾在當時是一個全才人物,不用說他的詩詞才能,他就連琴棋書畫都是樣樣精通,這樣的全才人物就算是放在現代都是很受歡迎的。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
    蘇軾作為我國宋代的大文豪,憑藉著出眾的才華,年少就已經成名。在進京趕考時,一篇應試策論,更是徵服了當時的考官歐陽修,讓他不住的讚嘆道:「有蘇軾這樣厲害人物,我這個文壇領袖的位子要早早讓出來才好啊!」不僅是在詩詞上頗有造詣,蘇軾可以說是一個文學上的全才。書法方面,他是北宋「蘇黃米蔡」四大家之首;繪畫方面,他開創了「士人畫」,是後來「文人畫」的始祖。
  • 蘇軾新婚之夜寫「洞房詩」,不料流傳千古,網友:太肉麻了
    蘇東坡年少成名,20歲便考中進士,蘇軾的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並且還擅長書法和繪畫,堪稱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有人說: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蘇軾。作為中國文學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一生風雨,我行我素,遇事泰然自若,把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瀟灑人生。蘇東坡可以說是收放自由!他既能婉約又能豪放,乃是一個全才!
  • 蘇軾不可不讀的十首詞,人間萬事,不過如此!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從杭州被調任密州,雖然是被降職了,可蘇軾並不懊惱,因為這會離蘇轍更近,兄弟團圓也就方便些。可不知為什麼,兩個人都在山東,這一年的中秋節,卻沒能團聚。望著天上的圓月,酒醉的蘇軾竟然埋怨月亮故意與人們過不去。
  • 彩繪連環畫《東坡畫傳》,快讀蘇軾奇絕的一生!
    ,最後讀到「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不禁連聲贊好。 當地經常有疫病發生,蘇東坡親自領大夫給百姓治病,而且籌集了兩千串錢,並把自己積存的五十兩黃金捐贈出來,辦了一間病坊,為無錢就醫的人治病。
  • 人生至暗時刻,讀蘇軾三首詞,隨緣自適恬淡曠達
    讀大文豪蘇軾的三首詞,不禁被其直面逆境,隨緣自適,恬淡曠達的精神所深深折服。蘇軾一生宦海沉浮,不斷地西去東來,南遷北徙,嘗盡了人生苦味。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又因「烏臺詩案」九死一生而被貶黃州任「不得籤書公事」的州團練副使,政治處境和實際地位可謂其人生至暗時刻,但蘇軾卻在謫居黃州的五年裡表現出一種超人的曠達,一種不以世事縈懷的恬淡精神,在大自然中尋求美的享受,領略人生的哲理,我們從他在此期間所作的三首詞便可窺見。
  • 蘇軾最具江湖氣的一首詩,看淡人生,鬱悶時讀幾遍,豁然開朗
    蘇軾的詞中自有一種情感力量,無論是他的悼亡詞,還是他的愛情詞,那都是充滿了無限的感傷之懷;另外由於他的後半生極為不如意,從而也使得他寫了無數看上去很平淡,但是又很堅強的作品。蘇軾最具有江湖氣的一首詩,看淡人生,鬱悶的時候讀幾遍,豁然開朗臨江仙 夜歸臨皋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對於這首詞,喜愛蘇軾的朋友,可以說非常熟悉,百讀不厭。在詞中,蘇軾依舊灑脫曠達,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裡,笑看人生。
  • 蘇軾為了誇老婆,「抄」遍名句,連用數則典故,讀起來很肉麻
    北宋大文豪蘇軾不僅才華橫溢、文採斐然,還頗懂得生活的藝術。無論被貶謫多少次,他總能學會苦中作樂,風和日麗時與友人四處遊山玩水,倦怠之日便窩在家裡鑽研美食。寫最美的詞,喝最香的酒,過最詩意的生活,這就是蘇軾,一個徹頭徹尾的樂觀主義者。要說蘇軾一輩子真正放不下的,恐怕就是他鍾愛過的三位女子吧。尤其是他的髮妻王弗,十六歲嫁與他為婦,為他紅袖添香、綿延子嗣。
  • 如果你失意了,不妨讀一讀東坡先生的《贈劉景文》蘇軾詞/文瀾珊
    昨天寫完蘇軾與知己王朝雲的初遇後,思考了很多。最後概括為「渣男」,是不是說得有些過分了。於是,又做了另一番假設思考。沒準蘇軾看到王朝雲的時候,可憐她年幼,才貌雙全,卻在這煙花之地賣唱,生出一片慈悲心,想要將她救出「火海」,於是,為她贖身,將她納為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