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課程》
見諸筆墨 | 達於心靈
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寫字在勤奮和天分,創新在學識和膽識,此言不虛也。
最欣賞李可染大師之語:
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
——題記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39龍開勝:「玩月」境界幾多愁
【書家簡介】
龍開勝,1969年8月生,湖南隆回人。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美術系書法專業本科班。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全國青聯委員,第五屆中華英才獲得者,中國書協第五屆全國代表大會特邀代表,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西部書畫藝術院副院長。
龍開勝在工作之餘潛心研究書法藝術,93年至99年六年時間在首都師範大學攻讀書法專業本科,並拜當代著名書法家劉炳森、李鐸、歐陽中石等先生為師。書藝突飛猛進,先後獲得各種大賽一等獎二十餘次,其書風古樸典雅、清秀飄逸。
【書家點評】
北京龍開勝得二王之秀媚而失雄強之美,甚至連「中庸」都沒有達到。他的書法作品中明顯缺鈣,需「強其骨」。而這種偏於甜媚的書風由於上手快、易入展、符合大眾審美,故此會在短時間內佔有很大市場份額。
現在有一種思想:先追風,等儘快立穩腳跟後再蛻變,走向不夾雜雜質的純藝術追求。其實這種思想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可怕之處在於立穩腳跟之後也就是俗氣滿身之時,你能跳出來嗎?值得懷疑。
龍開勝的小幅行草確有精妙之處,那種細膩優雅雖有幾分脂粉氣但脂粉氣也不失為一種美。由於作者在技法錘鍊上下過苦功,在一個風格範疇內,他可以將技巧提高到一個極限:精細得不可能再精細,甜媚到不能再甜媚。
雅與俗有時是一紙之隔,龍開勝的行草是雅還是俗?很難斷然評判。但是:骨、力、雅在一件帖系書法精品中是不可缺少任何一種的。雅如果缺少「骨」就趨「俗」,缺少「力」就趨「媚」。
我覺得現在書壇上真正學習王羲之而領悟真諦者稀,很多人就如盲人摸象。一般僅僅抓住王書某一面——大多數是抓住媚俗的一面而大加強化,技法在單一中求精緻,以不變應萬變。變王書的蕭散為滑溜,離王書風格多變、骨力內含、蕭散清遠遠甚,未嘗夢見右軍汗腳氣。
故此,學王書忌者有三:
一是不要只取王書的細線條,他還有粗線條,此為孫過庭獨精一技之失;
二是不要僅僅用一種起筆方法,王書起筆法千變萬化;
三是不要把王書做得過甜,應多讀書,加強文心境界修養。
王書的蕭散韻致是文心的自然流露,書法達到一定高度就不僅僅是技巧能夠解決得了的問題了——他拼的是學問和修為。
故此,多讀書一是可以擴充心胸,二是可以消除紙墨間的俗氣、浮躁氣、脂粉氣。
《幽夢影》言:「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
此語體悟習書三境界當甚佳,最得帖者實是跳出帖外者。當代中青年書家多介於少年老年之間之階段,尚難達到縱覽古今於胸、隨性開合之「玩月」境界。(李金河)
【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