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好了,身體棒棒

2020-12-18 騰訊網

有句話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沒有,「脾胃是後天之本」,可見脾胃是我們身體健康的根基,並有「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一說,可見,保護脾胃,多麼重要。

脾和胃雖然是兩個獨立的器官,但它們的關係極為親密。打個比方來說,胃像是一個糧倉,脾是運輸公司。我們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進行再次消化,取精華、去糟粕,把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轉運至全身。

中醫認為,講脾不離胃,講胃不離脾,脾胃是整體概念,包括整個消化系統。脾與胃在生理上息息相關,在病理上也相互影響。

胃功能不好,必然會影響脾的運化,所以臨床上患者往往同時出現食欲不振、飯後腹部脹飽、消化不良等症狀。脾胃之所以被稱為「後天之本」,主要因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有賴於脾胃輸送的營養物質,是生命健康的軸心力量。

脾胃有問題,不但影響食慾、睡眠、情緒,時間長了,還會引起器質性疾病。相反,脾胃健運,能讓身體氣血充足,保證各個器官有條不紊地工作。

脾喜歡燥,不喜歡溼氣;胃喜歡規律,討厭被刺激。但壓力大、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喝酒、暴飲暴食、愛吃冰冷、吃醃製食物、久坐少動、焦慮緊張……種種不健康的生活習慣,讓原本脆弱的脾胃更不堪重負。數據顯示,我國腸胃病患者約有1.2億,其中中老年人佔70%以上,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較為常見,發病率分別為30%和10%。可見,健脾養胃的工作,一定要早做,而且必須要做好。

脾胃不好幾大表現

1.臉色發黃

一個人的臉色暗淡發黃,可能是脾虛,主要表現為吃飯不香,飯後肚子發脹,有腹瀉或便溏症狀。

如果沒有及時治療,臉色就會逐漸變成「萎黃」,即臉頰發黃、消瘦枯萎,這是因為脾的氣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給身體提供足夠營養造成的。與萎黃相反是黃胖,即面色發黃且有虛腫。

2.鼻頭暗淡

用手摸摸鼻頭會發現有一個小坑,以小坑為中心,周圍就是反映脾臟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最明顯的區域。如果鼻頭髮紅是脾胃有熱證,表現為特別能吃,但吃完容易餓、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膩等。

3.口唇無血色、乾燥

《黃帝內經》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開竅於口」,就是說,脾胃有問題會表現在口唇上。

一般來說,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紅潤、乾濕適度、潤滑有光。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的嘴唇乾燥、脫皮、無血色,就說明脾胃不好。

4.睡覺時會流口水

《黃帝內經》中還指出「脾主涎」,這個「涎」是脾之水、脾之氣的外在表現。一個人的脾氣充足,涎液才能正常傳輸,幫助我們吞咽和消化,也會老老實實待在口腔裡,不會溢出。一旦脾氣虛弱,「涎」就不聽話了,睡覺時會流口水。如果經常不自覺流口水,可從健脾入手,進行調理。

5.便秘

正常情況下,人喝進去的水通過脾胃運化,才能成為各個臟器的津液,如果脾胃運化能力減弱,就會導致大腸動力不足,繼而造成功能性便秘。

6.睡眠不好

古語講「胃不和,臥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質量也會降低,出現入睡困難、驚醒、多夢等問題。

7.精神狀態不佳

脾胃運化失常,容易導致健忘、心慌、反應遲鈍等。相反,脾胃健運,能讓大腦得到滋養,就會神清氣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

保養脾胃的建議

規律飲食、定時定量、細嚼慢咽。這是保養脾胃的第一步,特別是胃本來就不好的人,更要少吃辛辣、刺激以及生冷食物。另外,要注意定時吃飯,不要狼吞虎咽,更不要站著或邊走邊吃,吃飯時不要討論問題或爭吵。

1.揉鼻頭

每次揉鼻頭20分鐘左右,能改善胃脹氣等症狀。

2.艾灸足三裡

足三裡(膝眼直下3寸處)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每日堅持艾灸,能健脾和胃、調中理氣、導滯通絡,適用於各種類型的脾胃病變。

3.吃對食物

在長夏這個養脾的關鍵時期,應該結合健脾、祛暑、化溼等方法進行調補,可以吃些綠豆、蓮子、絲瓜、陳皮、鴨肉、鯽魚等。多吃薏仁、茯苓和粳米煮的粥,也能起到滋養脾胃的作用。容易便秘的人要減少久坐,多吃綠葉蔬菜,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

脾胃差的人,不妨試試「臻月月養水」。月養水是北京中醫藥大學專家們研製的飲品,口味宜人,性味不會有所偏性;兼以中醫養生滋補五臟、西醫開胃及補充營養的設計理念,根據養生學中「藥食同源」的原則,以百合、炒谷芽、發酵糯米等溫性純天然食材配伍(無任何藥物成分),煮製而成。月養水最大的功效就是滋陰健脾胃,提高身體抵抗力,同時入肺經、心經,調理經絡,促進血液循環。

4.常讀「呼」字音

可以培養脾氣,對緩解脾虛、腹脹、脾胃不和、食欲不振都有好處。

5.揉肚臍,艾灸效果會更好

一手掌心或掌根貼臍部,另一手按手背,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每次約5分鐘,每日1~2次。此法能溫陽散寒、補益氣血、健脾和胃、消食導滯。

當然艾灸肚臍,用艾火的藥力養護脾胃,效果會很好!

6.飯後慢慢走

中醫有「以動助脾」的養生觀念,飯後散步有助於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但「飯後」並非指吃完飯立刻就開始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10分鐘再進行,若吃得過飽則需適當延長休息時間,並且飯後半小時內不能做劇烈運動。

相關焦點

  • 君主之官:心!將軍之官:肝!後天之本:脾胃!後天之本:脾胃 人體的宰相:肺!先天之本:腎
    在身體內部我們可以通過敲心包經、摩內關、撞大陵、拍極泉的簡易方法來推動心氣、心血的運行。 在眾多的仙草中,活血化瘀治療冠心病三七功效第一,靈芝有非常好的養心安神作用,石斛養心陰補心氣效果最佳,安神助眠酸棗仁效力最強。將軍之官:肝
  • 身體好壞,脾胃說了算!6道題自測脾胃健康
    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體所有生命活動都有賴於脾胃的運行。若脾胃受損,即會多病減壽,小到感冒、大到腫瘤,都與它有關。一、脾胃失調,百病叢生脾像船長,運送水谷精微到達身體各個地方。若脾胃失調,船長就沒力氣開船運輸,貨物滯留積壓送不出去,碼頭就會癱瘓。所以脾胃病,易傷脾胃、肝腎、心肺、氣血…引起全身疾病。1、升降功能失調脾胃功能失調,運化能力就會下降,食物堆積體內,機體吸收不了營養,代謝廢物無法順利排出體外。
  • 養護脾胃的重要性
    脾胃為「後天之本」,「四季脾旺不受邪」,如果脾胃的功能旺盛,則不容易受到病邪的侵襲,強調了調理脾胃在疾病治療和養生的重要性。中醫養生學十分重視調養脾胃,平時就應該對脾胃悉心調理,而有疾病時,更強調保護胃氣,通過飲食調節、藥物調節、精神調節、針灸按摩起居勞逸等,以達到健運脾胃,調養後天,延年益壽的目的。脾胃是指脾經和胃經。中醫認為:脾胃五行屬土,屬於中焦,同為「氣血生化之源」,共同承擔著化生氣血的重任,是後天之本。
  • 脾胃養得好,百病不來找 名老中醫教你如何養護脾胃
    現代人,營養不良、氣血不和問題越來越普遍,臉色差、皮膚差、身體差...等現象越來越凸顯,這是為什麼呢?問題十之八九出在脾胃上。中醫理論認為:脾主運化,是「後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脾胃功能正常與否,是保證人體健康與否的一個重要方面。
  • 「內傷脾胃,百病由生」,養好脾胃才是根本
    這裡提到了人體營養過程中的重要器官「脾胃」,也是中醫最常提到的。中醫的「脾胃」和西醫解剖學所講的脾和胃不是一個概念,它並不是簡單的代表消化系統中的某個器官,而是形態和功能的統一體。古語有云「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古人十分重視脾胃在人體中的作用,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主升、胃主降,二者互為表裡。
  • 「脾胃」掌管著水谷精微的運化,對於身體健康又有多大的作用呢?
    人體分為先天和後天之本,而脾胃就屬於後天之本,要想氣血充足,必須脾胃功能良好,這樣才能做好運化水谷精微的本分,說到脾胃應盡的本分,而我們最應該盡本分的就是我們自身的健康意識,身體健康才能百病不生,否則就會百病滋生,相信沒有人願意選擇後者,而脾胃相當於汽車的發動機,一臺車性能的好與壞
  • 脾胃養得好,百病不來找,老中醫教你如何養好脾胃?
    現代人,營養不良、氣血不和問題越來越普遍,臉色差、皮膚差、身體差……等現象越來越凸顯,這是為什麼呢?問題十之八九出在脾胃上。中醫理論認為:脾主運化,是「後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脾胃功能正常與否,是保證人體健康與否的一個重要方面。
  • 大自然的饋贈香菇,對脾胃居然這麼好?
    在中醫中認為,香菇味甘,有補脾益胃之功效。且性平無寒熱之偏,補益和緩,為平補之佳品。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它的功效吧。補益脾胃保肝降脂脾胃是後天之本,是後天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生理機能之一,也是整個食物代謝過程中的中心環節。脾主運化,把攝入的飲食和水谷轉化為水谷精微和津液,並且把它們吸收、轉輸到全身各臟腑。
  • 怎麼從臉部判斷脾胃好不好?
    導致女性更容易出現脾胃虛弱,往往與脾這個特殊部位有關,脾作為後天之本,對氣血生化是有幫助的,健康的脾能夠起到運化水谷的作用,一旦面臨了溼氣困擾,會導致脾溼加重,女性屬陰,容易受到溼氣影響
  • 脾胃不好百病生,調理脾胃,4種食物或可幫忙,但有些人不愛吃
    如今,雖然生活條件提高上去了,但是身體健康卻越來越容易出現狀況了。特別是大多數的人都會出現脾胃問題,而脾胃不好就會導致出現多種併發症,讓大家疲於應對,被各種疾病搞得焦頭爛額,嚴重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 誰能猜出身體能量的轉換器是什麼?中醫經絡講人體脾胃
    說到人體脾胃,大家都知道其作為後天之本的重要作用。在我們中醫經絡理論中,把人體脾胃直接比作身體能量的轉換器。相信大家在沒有看到內容之前,根據各自的生活經驗也非常容易猜到我們的脾胃就是身體能量的轉換器。中醫經絡講人體脾胃是從整個人體系統全局給脾胃做了一個定位,不能分開談脾胃。
  • 脾胃衰疾病來!身體的4個變化,或說明你該調理脾胃了
    想要保養好身體,應該注意重要器官功能提高,特別是積極增強脾胃功能。很多人脾胃功能降低,疾病容易入侵,受到影響身體會有不良症狀。如果可以注意身體調節,通過正確的飲食來保養身體,脾胃功能可以慢慢提高。平時還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勤加鍛鍊,才能讓重要器官功能增強,達到預防疾病的效果。
  • 脾胃衰疾病生,身體出現6個異常,說明你脾胃虛弱了
    在中醫看來,脾胃為「後天之本」。人體的正常運轉需要有足夠的能量,而飲食是我們獲得能量的來源,脾胃承擔著將飲食轉化為能量的工作,如果脾胃虛弱,不能很好的轉化能量,身體健康自然就無從談起了,也更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
  • 身體「這個部位」愛出汗,多半在暗示你:脾胃功能正在慢慢變弱
    脾胃是後天之本,只有保證脾胃健康,才能維持身體消化和吸收的正常運轉。多數人都知道保護腸胃的健康,但是往往忽視了脾也是需要保養的。脾虛的情況長期得不到調理,不僅會影響到消化和吸收功能,也會影響體內水溼運轉,加重體內溼氣。
  • 身體好壞脾胃說了算 如何做到脾胃「和」?
    中醫裡,提到胃就不能不說脾,脾胃是健康的「根」,如果脾胃功能受損,就會引發多種疾病。身體好壞,脾胃說的算脾和胃雖然是兩個獨立的器官,但它們之間的關係卻極為親密。胃像是一個糧倉,脾是運輸公司。我們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進行再次消化,取精華、去糟粕,把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轉運至全身。
  • 夏季易傷脾胃!教你吃一吃、按一按,胃不疼不脹,養出好脾胃
    到了夏天,天氣炎熱,很多人貪涼,開始狂吹空調、冷飲不斷、穿衣露腰,一不小心就容易損傷脾胃。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一旦受損,身體會出現各種不適,脾胃功能失常以後,水溼停聚,阻礙氣機,容易出現噁心、頭暈、沒力氣等症狀。你的脾胃還好嗎?
  • 脾胃不好怎麼調理?先對照看脾胃不好的症狀有哪些?
    中醫認為,脾為太陰溼土之髒,胃為陽明燥土之髒。《臨證指南醫案》言:太陰溼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自安。此脾喜剛燥,胃喜揉潤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指出了脾和胃的生理特點:脾喜燥惡溼,胃喜潤惡燥。在功能上,胃主受納,是消化系統的開端。
  • 1個食療方,養好脾胃身體好
    殊不知,就是在這樣的將就中,我們的脾胃也在一天天變得更加脆弱。脾胃虛弱聽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如果長期置之不理,不加以調理,就會影響身體的發育成長,影響到其他器官的健康。從某種嚴格意義上講,脾胃虛弱其實算不上病,去做胃部檢查可能也查不出來哪裡有問題,它就像一個人累了,沒力氣走不動,就是暫時有點虛,加以休整就能恢復。
  • 脾胃不好,試試這3款食譜,補脾養胃吃出好氣色!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胃為太倉,水谷氣血之海」,脾胃負責轉運吸收人體所需的營養,並散布運行到全身,脾胃功能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人體生命的盛衰。
  • 想要兒童免疫力好,得先養脾胃!脾不好,三個症狀得留意
    脾胃為「後天之本」,主要是給身體的各個部位輸送所需要的營養和參與消化吸收的作用,人體是需要大量的能量去維持的,而需要的能量都要從平時的一日三餐裡獲得,脾胃就是把這些吃進去的食物轉化為身體所需要的氣血。要想孩子身體好,免疫力就要增強,而要增強免疫力就要先養好脾胃。但是由於年紀小,兒童是沒辦法很好地表達自己需要,所以很多的症狀都是會在身體上反映出來。要是出現以下三種情況,可能就是脾不好的表現,家長需要多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