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分為先天和後天之本,而脾胃就屬於後天之本,要想氣血充足,必須脾胃功能良好,這樣才能做好運化水谷精微的本分,說到脾胃應盡的本分,而我們最應該盡本分的就是我們自身的健康意識,身體健康才能百病不生,否則就會百病滋生,相信沒有人願意選擇後者,而脾胃相當於汽車的發動機,一臺車性能的好與壞,動力的強與弱,全在於提供的油品質量如何,油品的質量好,對發動機的損傷就小,利用率也就更高,反之就會減少發動機的壽命。
俗話說能吃是福,但也不是由著性子的胡吃海塞,不能斷章取義,對於所有年齡段,能吃、會吃都是很重要的,即使是身體不好,如果你的愛人非常會照顧你,為你所提供的食物中的營養都非常豐富,同時因為被照顧加上心裡舒暢,幾頓飯下肚所補充的水谷精氣,就能很好地為恢復身體打下良好的基礎。
若是脾胃功能不佳,身體就會日漸衰弱,大家還記得大宅門當中的鄭老屁嗎,在年輕時就很會吃,吃完也不難受,那就得靠著強大的脾胃運化功能,再看看年老時的狀態,雖然還能吃下一家人的一桌飯菜,但在表情上都顯得很勉強,這就是因為脾胃功能沒有年輕時候的狀態了,雖然最後也是吃下了一桌飯菜,事後也會因為吃得太多頻繁光臨廁所,以至於為最後的腸漏形成打下基礎。
良好的脾胃配合,就像男女搭配,幹活不累一樣,可以事半功倍,吃進來的東西經過胃的胃液,再由脾來消化吸收,同時還要經過胰液、膽汁、腸液等,然後將大分子的食物消化成腸道能吸收的小分子物質,再將不需要的食物殘渣和消化過程中產生的垃圾以糞便的形式排出體外,這一系列的過程就形成了食物在體內的運化途徑。
途徑一:食物進入胃中,經消化後,會將一部分營養物質輸送到肝臟,然後就可將精氣擴散到「筋」。途徑二:食物進入胃中,經消化後,營養物質就會進入心臟,接著就會將精氣輸送到「脈」。途徑三:營養素進入心臟後,精氣隨著經脈運行,到達肺臟,這時所有的脈絡都匯聚於肺臟,而肺與皮毛相呼應,精氣就會輸送到「皮毛」。
精氣會流轉在經脈中,而經脈中的精氣旺盛,就可以均勻地散布到心、肝、脾、肺四個臟器中,已達到精氣可以均勻且平衡的分布到全身的每一處來支持人體的健康。
簡單點說,脾胃就是人體提純食物的精密儀器,運化的意思就是運輸和消化,因為發生在身體中就與健康有關係,脾臟可以將飲食消化為臟器可吸收的營養物質,所以就可以將營養素和水氣運送到全身各組織臟器中以供人體一天思考以及活動的所需。
脾和肌肉的關係
脾和胃是氣血的來源,脾胃功能正常,肌肉就結實強壯且靈活,反之,肌肉消瘦、四肢乏力,就如心臟早搏、間歇等心臟病的發生,事實上,這並不是心臟的問題,而是脾臟功能下降導致心臟跟著受牽連,因為只有脾臟可以掌握肌肉的強弱以支持心臟的正常運行,心臟一旦功能削弱,就會導致心肌乏力,泵血不足,心臟病也就因此應運而生。
最終總結
凡是與肌肉有關係的地方,都要與脾胃建立良好的關係,否則就會失去脾胃的支持,導致肌肉無力,甚至引起生命器官的衰竭,說的輕一些,如果脾臟功能不佳,就會導致食慾下降、口唇泛白無光澤,甚至發紅癢痛,再甚之還會發生牙齒鬆動,因為包裹牙齒的牙床也屬於肌肉組織,長時間脾臟功能得不到恢復,就會造成牙齦肌肉鬆懈,以至於你的牙齒得不到緊固而東倒西歪,糟人嬉笑是小,品嘗不到美味,失去身體健康是大,所以,要不要一個功能正常的脾胃,還得看你自己有沒有健康的意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