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網購、進口食品安全誰來負責?懲罰性賠償有了定論

2020-12-11 中國青年報

本報訊(記者 張鑫)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這一解釋明確了食品不合格生產者、經營者不得推諉責任;提供免費餐食,安全責任不能免;電商銷售食品安全問題,在平臺對商家未履行審查義務的情況下,也要承擔連帶責任;進口食品必須符合我國相關標準要求等。

具體到網購和外賣,《解釋》第3條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未依法對平臺內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審查許可證,或者未依法履行報告、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等義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與平臺內食品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讓電商平臺為消費者把好食品安全關。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以標記自營業務方式所銷售的食品或者雖未標記自營但實際開展自營業務所銷售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承擔作為食品經營者的賠償責任。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雖非實際開展自營業務,但其所作標識等足以誤導消費者,讓消費者相信系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自營,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承擔作為食品經營者的賠償責任,以加強對網購食品消費者的保護。

此外,《解釋》第4條規定,公共運輸運輸的承運人向旅客提供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旅客有權主張承運人承擔作為食品生產者或者經營者的賠償責任,並明確不論是免費提供還是有償提供,承運人均應保證所提供的食品的安全性,不得以食品是免費提供為由進行抗辯。

《解釋》還對實踐中出現的「黑作坊」問題作出了規定,對生產銷售未標明生產者名稱、地址的預包裝食品,消費者主張懲罰性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從源頭上打擊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

《解釋》指出,生產經營者生產經營未清晰標明生產日期、保質期的預包裝食品,消費者主張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依據食品安全法規定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看點

食品安全懲罰性賠償如今有了定論

《食品安全法》第148條規定了懲罰性賠償制度,該制度在維護食品安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解釋》明確了經營者「明知」的認定問題。根據《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的規定,經營者只有在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時才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因此,經營者「明知」的判斷至關重要。

《解釋》第6條以列舉加兜底的方式做了進一步明確,增強了可操作性。第6條對於司法實踐中較為常見的情形進行了列舉:已過食品標明的保質期但仍然銷售的;未能提供所售食品的合法進貨來源的;虛假標註、更改食品生產日期、批號的等。以上情形下,消費者主張經營者構成《食品安全法》第148條規定的「明知」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同時規定了兜底條款,以避免遺漏。

《解釋》明確懲罰性賠償不以造成消費者人身損害為前提。《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2款規定的懲罰性賠償,並未要求以消費者人身遭受損害為前提。該款規定的懲罰性賠償,不一定是在造成消費者人身損害的情況下才可以主張。

《解釋》第10條明確規定,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消費者主張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依法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以未造成消費者人身損害為由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以統一裁判尺度,加大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力度。

統籌/餘美英

來源:北京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免費餐食、外賣、網購、進口食品出了問題誰來負責?最高法司法解釋...
    免費餐食、外賣、網購、進口食品出了問題誰來負責? 中國食品安全唯一中央網絡媒體你是不是也曾經歷過網購水果到手爛一半外賣食品變質電商平臺與商家都不理不睬小超市買到黑作坊食品
  • 【關注】網購「自營」食品吃壞肚子誰負責?最新司法解釋來了!
    【關注】網購「自營」食品吃壞肚子誰負責?最新司法解釋來了!電商平臺標註「自營」的食品出問題,誰來賠償?免費餐食出問題,就可以免責?問題食品只要沒吃出毛病,就不用懲罰性賠償?12月9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對上述問題作出回應。該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來看要點梳理↓
  • 網購「自營」食品出問題誰賠償?最新司法解釋來了→
    買了假冒偽劣食品如何索賠?電商平臺標註「自營」的食品出問題,誰來賠償?免費餐食出問題,就可以免責?問題食品只要沒吃出毛病,就不用懲罰性賠償?昨天(9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對上述問題作出回應。該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食品安全誰來負責?最高法發布新《解釋》→
    《解釋》第2條對平臺自營相關問題作了進一步明確,其中第1款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以標記自營業務方式所銷售的食品或者雖未標記自營但實際開展自營業務所銷售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承擔作為食品經營者的賠償責任。
  • 執法《網購「自營」食品出問題誰賠償?最新司法解釋來了》
    買了假冒偽劣食品如何索賠?電商平臺標註「自營」的食品出問題,誰來賠償?免費餐食出問題,就可以免責?問題食品只要沒吃出毛病,就不用懲罰性賠償? 12月9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對上述問題作出回應。
  • 最高法:明確電商平臺責任 把好網購食品安全關
    《解釋》第4條規定,公共運輸運輸的承運人向旅客提供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旅客有權主張承運人承擔作為食品生產者或者經營者的賠償責任,並明確不論是免費提供還是有償提供,承運人均應保證所提供的食品的安全性,不得以食品是免費提供為由進行抗辯。二是明確電商平臺責任承擔,把好網購食品安全關。
  • 食品安全問題誰來擔責?最高法發布新司法解釋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以標記自營業務方式所銷售的食品或者雖未標記自營但實際開展自營業務所銷售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承擔作為食品經營者的賠償責任。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雖非實際開展自營業務,但其所作標識等足以誤導消費者,讓消費者相信系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自營,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承擔作為食品經營者的賠償責任,以加強對網購食品消費者的保護。
  • 外賣食品安全出問題如何索賠 - 西寧晚報·數字報刊
    激活懲罰性賠償制度,食品已過保質期仍銷售等情形,消費者可要求價款十倍賠償;不以人身損害為懲罰性賠償要件,消費者買到不合格食品即便未受到人身損害也有權索賠。 不安全食品經營者提出的賠償承諾,比如「假一賠百」,遠超過《食品安全法》規定的十倍懲罰性賠償標準,此次《解釋》要求法院支持消費者主張按經營者所承諾的賠償標準索賠。
  • 食品安全糾紛典型案公布 懲罰性賠償劍指明知故犯
    最後,網店不僅受到行政處罰,還被法院判令向吳某退貨退款並支付10倍懲罰性賠償金。上述兩件典型案例,有一個共同特點,即經營者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仍然對外銷售。對這種經營行為,法律設定了「懲罰性賠償」責任,就是經營者不僅要承擔商品本身造成損失的賠償,還要對其行為付出代價。
  • 外賣平臺食品安全出問題如何索賠?最高法出臺司法解釋
    激活懲罰性賠償制度,食品已過保質期仍銷售等情形,消費者可要求價款十倍賠償;不以人身損害為懲罰性賠償要件,消費者買到不合格食品即便未受到人身損害也有權索賠。 不安全食品經營者提出的賠償承諾,比如「假一賠百」,遠超過《食品安全法》規定的十倍懲罰性賠償標準,此次《解釋》要求法院支持消費者主張按經營者所承諾的賠償標準索賠。
  • 食品領域職業打假與懲罰性賠償實務分析
    食品安全關乎公眾生命健康。修訂後的《食品安全法》於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該法規定了懲罰性賠償責任,對特殊食品實行嚴格監管,被媒體稱為史上最嚴,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維護食品安全,淨化市場秩序,需要社會共治,尤其需要行政處罰與民事賠償兩條腿並行,行政執法工作和民事審判工作相互配合,共同推進。
  • 「網際網路+美食」:明確電商平臺責任,守護網購食品安全
    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對涉網絡購物食品安全糾紛中電商平臺的責任承擔、「黑作坊」等現實問題都作出了規定,並明確不以人身受到損害為懲罰性賠償要件。《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今後買到問題食品,誰負責?怎麼賠?最高法發話
    買了假冒偽劣食品如何索賠?電商平臺標註「自營」的食品出問題,誰來賠償?免費餐食出問題,就可以免責?問題食品只要沒吃出毛病,就不用懲罰性賠償? 昨天(9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對上述問題作出回應。
  • 「懲罰性賠償」劍指明知故犯
    最後,網店不僅受到行政處罰,還被法院判令向吳某退貨退款並支付10倍懲罰性賠償金。上述兩件典型案例,有一個共同特點,即經營者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仍然對外銷售。對這種經營行為,法律設定了「懲罰性賠償」責任,就是經營者不僅要承擔商品本身造成損失的賠償,還要對其行為付出代價。
  • 最高人民法院食品安全民事糾紛典型案例
    二是明確電商平臺責任承擔,把好網購食品安全關。近年來,網絡購物成為人民群眾生活中最常見的消費方式之一,尤其是今年遭遇新冠疫情以來,外賣餐飲等空前活躍。據統計,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新收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共計4.9萬件,其中,約三成糾紛涉及電商平臺責任承擔,而食品類糾紛在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中佔比接近半數,為45.65%。
  • 買到問題食品如何維權——最高法發布食品安全民事糾紛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審委會委員、民一庭庭長鄭學林介紹,《解釋》從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入手,主要對食品安全民事責任主體認定、賠償責任承擔以及訴訟程序等方面作出規定,以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審判職能作用,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把好網購食品安全關【案例】某電子商務公司在第三方交易平臺開設網店。
  • 【微普法】食品中吃到異物找誰維權?最新司法解釋來了!
    買到過期食品怎麼辦?在電商平臺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商品,經營者要負什麼責任?發現食品中有異物,該如何賠償?食品包裝未標明基本信息,怎麼處理?買的進口食品出了問題,找誰承擔責任?
  • 網購食品、公共運輸……最高法司法解釋進一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對此,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電商平臺責任,把好網購食品安全關。其中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違反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未對平臺內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審查許可證,或者未履行報告、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等義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消費者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與平臺內食品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 【權威發布】最高法發布審理食品安全民事案件司法解釋(一)和典型...
    二是明確電商平臺責任承擔,把好網購食品安全關。近年來,網絡購物成為人民群眾生活中最常見的消費方式之一,尤其是今年遭遇新冠疫情以來,外賣餐飲等空前活躍。據統計,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新收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共計4.9萬件,其中,約三成糾紛涉及電商平臺責任承擔,而食品類糾紛在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中佔比接近半數,為4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