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在美國疫情形勢複雜多變、學校面臨的各種不確定性空前加大的背景下,7月6日美國政府實施了一項針對留學生籤證的新規。該規定禁止僅上網課的留學生回美國或者繼續留在美國。無論是對美國的大學還是對在美就讀的留學生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項政策將會使美國的高等教育陷入混亂。下面對該項政策的實施情況、產生的影響以及美國大學的反映做出詳細介紹。
新政策的實施情況及影響
這項政策沒有事先通知就突然發布,被高等教育中的許多人視為是政府為了迫使大學重新開放面授課的一種施壓行為。本周二,白宮舉行公共學校重新開放活動中,川普總統稱哈佛大學今年秋天不全面開放的計劃是「最容易的出路」。事實上,在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上,國土安全部代理副部長肯·庫奇內利(Ken Cuccinelli)表示,這項政策的實際目標是「鼓勵學校重新開放。」
但這項新政策使得大學和一百萬國際留學生的生活陷入混亂。首先,那些計劃提供線上和面授課的學校正在努力確保能夠為留學生提供足夠多的面授課,來滿足新政策的要求。其次,許多學生,尤其是那些擁有健康條件的學生,面臨著艱難的選擇:在全球流行病肆虐的情況下回國或返回校園,即使他們擔心這樣做不安全。再次,對於美國高等教育來說,國際招生人數原本就呈現出某種不確定的下降趨勢,現在由於冠狀病毒的大流行變得更加不可預測。而這項新政策的推行無疑是雪上加霜。下面例舉一些實例:
1.對於學校來說,比如哈佛大學,因計劃全部採用線上課程,與該項要求產生了直接衝突,導致其長達數月精心設計的開學方案根本無法實施:對於美國境內的非移民學生來說,如果全部選擇線上課程,就必須離開美國或採取其他措施來維持其非移民身份;對不在美國本土的留學生,包括那些受各種局限無法順利參加線上課程的學生,則無論必要與否都無法獲得籤證進入美國。而對於採用全部現場授課和混合式授課方式的學校,也都面臨各自的問題。比如若全部現場授課,則不在美國本土的國際學生必須返回美國,接踵而至的是籤證、旅行限制和航班取消等一系列問題。
2.這項政策使得像Maha Al Homoud(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沙烏地阿拉伯學生)這樣的學生處境艱難。Homoud在大一的時候被診斷為血癌,然後就經歷了整整一年的化療。因為她的免疫系統功能減弱,所以她計劃在今年秋天,也就是她大四的時候,參加線上課程。根據新的指導方針,她面臨兩種選擇:一是至少上一個面授課程,而這會使她的健康處於危險之中;二是試圖回到沙烏地阿拉伯,而沙烏地阿拉伯已經對國際旅行者關閉了邊界。Homoud說:「感覺很痛苦,似乎是在迫使我在自己的健康和教育之間做出選擇,這是不對的。」原本在癌症治療期間她想一直留在美國,以便能夠繼續她的研究。由於該項新政策的實施,使她陷入了困境。
3.這項新政策也會對國際招生人數產生一定的影響,以下是哪些學院可能受到最大影響。根據國際教育研究所的「門戶開放」報告(「Open Doors」 report),在過去的一個學年裡,超過一百萬的國際留學生進入了美國的大學。對於一些大學來說,這些學生佔它們學生總數的70%。紀事報匯集了以下國際留學生人數最多的大學。雖然其中許多大學已經宣布了在秋季實行混合或者面授的教學模式,但是如果他們的計劃改變,國際招生將會受到很大的打擊。以下幾所大學的國際留學生人數較多,所以這項有關留學生籤證的新政策會對它們產生較大的影響。
表1:2017-2018年,國際留學生人數最多的大學
(該數據來自教育部門的綜合高等教育數據系統。大學列表是按照2018年卡內基分類招收最多國際留學生人數的大學,這一數據來自2017-2018學年國際教育交流部門的「門戶開放」報告。入學人數代表2017-2018年未重複的入學人數。)
高等教育中的許多人也把新政策視為是政府對國際學生不友好的最新行動。在第一個星期,政府突然禁止來自六個主要是穆斯林國家的旅行者,將學生和教職員工困在國外。從那以後,它對中國學生實行了籤證限制,並取消了某些正試圖返校的國際留學生的籤證。過去三年來,新來美國的國際留學生人數有所下降,扭轉了十多年來急劇增長的趨勢。
哈佛-麻省理工學院(Harvard-MIT)訴訟的背景及情況
今年春天,冠狀病毒在美國大肆傳播,迫使校園突然關閉時,國土安全部暫停了一項學生籤證要求:限制國際留學生每學期只能上一門網絡課程,以便國際留學生能夠進行遠程學習。雖然,這一指導方針只適用於春夏兩個學期,但許多大學官員考慮到不確定性,希望這種遠程學習的靈活性將延續到秋季。哈佛和麻省理工學院這兩所大學的計劃就是在該指導方針下向前推進的。
但在美國政府宣布新規的同一天,哈佛大學宣布今年秋天將在網上開設所有的本科課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要求聯邦法院發布臨時限制令以阻止政府執行新政策,進而延續春季有關籤證的規定。該訴訟指出針對留學生籤證的新政策的結果,或者是目標—是給大學和國際留學生製造儘可能多的混亂。該訴訟還認為,政府在起草政策時沒有考慮到「許多重要利益」,也沒有遵循適當的監管程序。目前還不清楚訴訟會對大學規劃產生什麼影響。
美國高校對新政策的評論:
1.在布盧明頓的印第安納大學,負責國際事務的副總裁漢娜·布克斯鮑姆(Hannah Buxbaum)和她的工作人員面臨著組織管理上的問題。巴克斯鮑姆說:「為每一個學生重新發放I-20籤證文件,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根據該政策的規定,學校正計劃以混合教學模式運作,並且必須在8月初大學與國土安全部更新他們的計劃,給每個學生發放被稱為「I-20」的學生籤證文件,來證明該學生不是僅僅在線上課。在布盧明頓的校園裡,有5000多名這樣的學生。
2.密西根州立大學國際學生服務中心主任Krista McCallum Beatty說:她的服務處正在與學術單位和學術項目合作,以確保有足夠的面授課程來容納大學裡的國際留學生,其中大約70%的國際留學生仍然選擇留在美國。雖然密西根州也計劃採用混合模式,但是這就要求大學必須確保每個學生都能上一門與他們的學術項目或者課程表相適應的面授課程。Beatty認為:這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尤其具有挑戰性,因為他們即將要畢業,課程相對較少,學校也只有較少數量的課程提供給他們。
3.帕薩迪納城市學院國際學生主任Olivia C.Loo說:在新的要求之下,學校的整體教職員工都表示願意幫助容納學院的700名國際留學生,包括開發新的混合式課程或者是調整他們的課程以包含面授的元素。同時,Loo認為,這件事看起來很好,但這是冒著教職工可能會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來幫助學生保持合規。
4.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育政策研究負責人凱文·金瑟(Kevin Kinser)說:他告誡同事們在大學沒有得到更清晰的政策導向之前,不要給學生提出建議或做出承諾。在Twitter(推特)上,許多教授一直自願為數百名甚至數千名學生提供獨立研究,但是不確定這樣的課程是否有資格作為面授課程。Kinser認為: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信守諾言,我們就不能向國際留學生做出承諾。
5.亞利桑那大學負責招生事務的副校長肯特·霍普金斯(Kent Hopkins)表示,周一發布的新規已經在大學生中造成了「混亂」,但該大學仍然有信心能夠繼續執行其計劃,為學生提供一些遠程和面授課程。
6.加州州立大學的校長蒂莫西·懷特(Timothy White)稱這項新政策「對疾病生物學的現實充耳不聞。」
7.塞頓霍爾大學高等教育副教授Robert Kelchen說:「川普政府將此當作一場為使學校重新開放面授課的戰鬥,川普政府將與各州、大學、教職員工展開鬥爭。」他指出一些州,像他自己的州,還沒有允許學校和大學重新開放。
參考文獻:
1.https://www.chronicle.com/article/As-MITHarvard-Sue/249142?cid=rclink
2.https://www.chronicle.com/article/A-New-Policy-Would-Upend/249145?cid=wcontentlist_hp_la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