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火箭中的頭號「搖錢樹」——長徵八號

2021-01-09 利刃號

【國產新火箭長徵八號近日首發成功】

近日,我國新一款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首發成功,順利將五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長徵八號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的重要成員之一,填補了太陽同步軌道3-4.5噸運載能力空白。這款火箭最大限度的利用我國現有的成熟技術,比如發動機,長徵八號使用的兩款發動機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和YF75氫氧發動機,此前在長徵五號、六號、七號火箭上都已經完成驗證。

長徵八號是一款特殊的火箭,有三大看點,都圍繞商業發射設計。

【長徵八號的很多設計都很有看點,這款火箭主打商業航天】

看點一:高可靠性

眾所周知,作為世界航天大國,我國在世界商業航天發射市場的成績並不突出。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之一,就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航天的幾次商業發射失敗案例。在可靠性方面,中國運載火箭其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目前仍是如此。舉例來說,今年世界航天發射次數,依然是美國第一中國第二,但是截至目前,美國今年的航天發射無一失敗,尤其是馬斯克的可重複使用火箭,發射次數佔美國今年發射總次數的比例超過50%,也無一失敗,而中國航天在今年,並非100%取得成功。

考慮到商業航天發射的經濟因素,中國火箭的可靠性,必須大幅提升。

【長徵八號最大限度的使用現有成熟技術】

長徵八號,作為一款瞄準商業發射的我國新一代火箭,設計之初就提出了高可靠性的指標。除了上文提到的使用可靠成熟的發動機之外,在其他方面也都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設計,並且應用了很多新的東西。根據計劃,長徵八號將會用於取代長徵四號等一系列上一代火箭,在未來將會主打商業航天。

看點二:低成本,可重複使用

既然立足商業航天,成本必然會是長徵八號的重要考慮因素。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長徵八號也使用了可重複使用的思路。

【長徵八號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中的重要成員之一】

根據公開的信息顯示,在完成首飛之後,長徵八號接下來的發展重點就將是可重複使用。我國已經提出了垂直起降和傘降兩種方案,兩個方案都已經完成部分試驗驗證,一些關鍵技術已經實現突破。從一些公開發表的資料來看,長徵八號的芯一級和助推器將安裝類似馬斯克獵鷹9號的著陸支架,以及用於姿態控制的柵格翼。長徵八號的芯一級和助推器目前似乎傾向於整體垂直回收方式,和馬斯克獵鷹9有相似,但也有不同,增加了中國特色。

根據2017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發布的《2017-2045航天運輸系統發展路線圖》,中國火箭可重複使用技術完全成熟實用,大概到2035年前後。

【長徵八號芯一級連同助推器一起回收示意圖,可重複使用是長徵八號降低成本的設計重點】

看點三:更高的發射密度

根據公開的計劃,長徵八號火箭按照設計,在最初一年可以進行10此左右的發射,全部準備時間大致為一個月多一些。在成熟以後,正常狀態,長徵八號年發射次數可以達到20次上下,最大目標是7-15天,即可進行一次發射。相比於我國此前使用的和現役的新一代火箭,長徵八號的這種能力,還是非常突出的。

【長徵八號的可重複使用設計,和馬斯克獵鷹系列有一些差別,將會具有中國特色】

從以上就可以看出,作為我國新一代火箭家族中的重要成員,長徵八號整體設計還是有優勢的,這款火箭也將成為我國運載火箭可重複使用技術的實踐者和技術發展的推動者。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中國商業航天的問題,或許可以由長徵八號徹底解決。

相關焦點

  • 中國長徵八號火箭即將首飛
    12月16日,中國國家航天局消息稱,當日上午8時20分,承載著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的活動發射平臺,駛出發射場垂直測試廠房,經兩個多小時平穩行駛,安全轉運至發射區。
  • 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
    視頻來源:央視新聞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告訴記者:「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將有力推動中國中型運載火箭的更新換代,有望成為中國未來中低軌衛星發射市場主力火箭,為後續衛星網際網路工程、新基建工程、衛星組網工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據介紹,長徵八號火箭是中國首個研製中未開展全箭模態試驗的中大型火箭,採用虛實結合的模態分析技術。
  • 長徵八號首飛告捷,火箭回收時代何時來?——專訪長徵八號火箭總指揮肖耘
    這是一款新型中型運載火箭,填補了我國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空白,也在可重複使用技術、智慧火箭等方面進行了探索。  作為長徵家族的新成員,長徵八號是怎樣誕生的,能力如何,肩負哪些使命和任務?它的出現,是否意味著火箭回收時代正在到來?首飛前夕,我們前往海南文昌,專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八號火箭總指揮肖耘。
  • 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
    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 萬珂 攝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工程於2017年由中國國家航天局批覆研製立項並組織實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運載火箭系統。火箭採用芯級捆綁2枚助推器構型,全長約50.3米,起飛質量約356噸,起飛推力約480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小於4.5噸。
  • 長徵火箭,上新了!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權威快報|長徵火箭,上新了!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一箭五星」成功首飛這是繼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後中國航天2020年傳來的又一重要捷報
  • 長徵五號、長徵六號、長徵七號、長徵八號、長徵十一號都來了——
    長徵八號的完美「首秀」,再一次讓中國火箭家族走進公眾視線。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此前,長徵五號、長徵六號、長徵七號、長徵十一號4型新一代火箭,也已分別完成首飛任務。
  • 長徵八號點火升空:中國首款面向商業發射火箭
    2020年臨近尾聲,中國航天事業又實現了一個新成就——12月22日12時37分許,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新成員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中國首款中型火箭長徵八號成功發射,一箭五星!
    圖為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我國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首飛,與之前在西昌發射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實現了「一箭雙星」的航天成就不同的是,這次是將新技術驗證七號、海絲一號、元光號、智星一號A星和天啟星座零八星這
  • 長徵八號首發成功,我國已有多款火箭,為什麼還要研髮長徵八號?
    我國航天領域不斷傳來好消息,嫦娥五號剛回到家不久,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又在今日首發成功。長徵八號是我國研發的新型運載火箭,在12月22日12點37分時,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首飛。此次長徵八號攜帶了5顆衛星,並成功地將它們送入到預定軌道,圓滿完成任務。
  • 長徵八號即將首飛 未來火箭回收可常態化
    一枚枚長徵火箭飛向太空,代表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不斷實現突破和創新,邁入了更高的階段。  近幾年,在國際航天發射市場中,國際商用運載火箭的競爭日趨激烈。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通過「獵鷹九號」實現運載火箭的回收和重複利用帶來了可觀的效益。  我國航天科研人員在推動火箭實現商業運載的進程中持續探索和創新,長徵八號就是我國在火箭回收領域實現的一次新突破。
  • 直播|新型火箭長徵八號馬上出發
    長徵八號@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本圖亮點自尋~ 今年我們直播了很多次文昌航天發射場的發射,但是這次發射很不一樣
  • 長徵八號:你期待的火箭樣子它都有
    22日午間,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一箭五星」成功發射。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6次飛行。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長徵火箭家族再填新丁,「全家福」來了
    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以「一箭五星」方式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長徵八號火箭的運載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
  • 「長徵」火箭家族上新,長徵八號首飛驗證重複使用先期技術
    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飛成功,為後續重複使用技術提前進行了相關先期技術驗證。12月22日12時37分,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火箭飛行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長徵八號發動機推力調節技術完成首次工程應用,為我國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研製打下堅實基礎。
  • 長徵八號來了!它身上有未來火箭的影子
    隨著中國航天發展,中低軌衛星發射需求越來越旺盛,而此前我國新一代火箭的運載能力尚存空白,不能滿足3噸至4.5噸太陽同步軌道發射需求。  長徵八號應運而生。一院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說,該型火箭將有力推動我國中型運載火箭的更新換代,而且將帶動和牽引我國中低軌衛星的發展,滿足未來中低軌高密度發射任務需求。
  • 長徵八號首發,中國邁出火箭回收技術驗證第一步,2025追上SpaceX
    嫦娥五號因此作為長徵火箭家族的新成員,運載能力僅僅算中型火箭的長徵八號,在2020年底首發成功的消息,並未引起太多的關注。可是實際上長徵八號對於中國航天的意義同樣非常重大。首先作為新一代長徵火箭系列中的一員,長徵八號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可達到4.5噸的運載能力,有效填補了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能力空白,並同時兼顧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能力,進一步完善了我國運載火箭型譜,滿足了航天后續發射任務的需求。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郭超凱北京時間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6次飛行。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萬珂 攝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工程於2017年由中國國家航天局批覆研製立項並組織實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運載火箭系統。
  • 剛剛,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將新技術驗證七號、海絲一號、元光號、天啟星座零八星、智星一號A星等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長徵八號火箭即將首發,中國回收火箭時代或將到來,填補部分空白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不久前以「一箭雙星」進行了第355次飛行,執行這次任務的是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其靈活、便捷、低成本發射等特點,讓熱愛星辰大海的我們眼前一亮。恰逢嫦娥5號返回艙剛剛落地,海南文昌發射場又迎來了新的乘客——長徵八號火箭即將首飛,它的首飛具有特殊的裡程碑的意義。
  • 長徵八號來了!從它身上能看到未來火箭的影子
    隨著中國航天發展,中低軌衛星發射需求越來越旺盛,而此前我國新一代火箭的運載能力尚存空白,不能滿足3噸至4.5噸太陽同步軌道發射需求。  長徵八號應運而生。一院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說,該型火箭將有力推動我國中型運載火箭的更新換代,而且將帶動和牽引我國中低軌衛星的發展,滿足未來中低軌高密度發射任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