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新火箭長徵八號近日首發成功】
近日,我國新一款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首發成功,順利將五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長徵八號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的重要成員之一,填補了太陽同步軌道3-4.5噸運載能力空白。這款火箭最大限度的利用我國現有的成熟技術,比如發動機,長徵八號使用的兩款發動機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和YF75氫氧發動機,此前在長徵五號、六號、七號火箭上都已經完成驗證。
長徵八號是一款特殊的火箭,有三大看點,都圍繞商業發射設計。
【長徵八號的很多設計都很有看點,這款火箭主打商業航天】
看點一:高可靠性
眾所周知,作為世界航天大國,我國在世界商業航天發射市場的成績並不突出。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之一,就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航天的幾次商業發射失敗案例。在可靠性方面,中國運載火箭其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目前仍是如此。舉例來說,今年世界航天發射次數,依然是美國第一中國第二,但是截至目前,美國今年的航天發射無一失敗,尤其是馬斯克的可重複使用火箭,發射次數佔美國今年發射總次數的比例超過50%,也無一失敗,而中國航天在今年,並非100%取得成功。
考慮到商業航天發射的經濟因素,中國火箭的可靠性,必須大幅提升。
【長徵八號最大限度的使用現有成熟技術】
長徵八號,作為一款瞄準商業發射的我國新一代火箭,設計之初就提出了高可靠性的指標。除了上文提到的使用可靠成熟的發動機之外,在其他方面也都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設計,並且應用了很多新的東西。根據計劃,長徵八號將會用於取代長徵四號等一系列上一代火箭,在未來將會主打商業航天。
看點二:低成本,可重複使用
既然立足商業航天,成本必然會是長徵八號的重要考慮因素。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長徵八號也使用了可重複使用的思路。
【長徵八號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中的重要成員之一】
根據公開的信息顯示,在完成首飛之後,長徵八號接下來的發展重點就將是可重複使用。我國已經提出了垂直起降和傘降兩種方案,兩個方案都已經完成部分試驗驗證,一些關鍵技術已經實現突破。從一些公開發表的資料來看,長徵八號的芯一級和助推器將安裝類似馬斯克獵鷹9號的著陸支架,以及用於姿態控制的柵格翼。長徵八號的芯一級和助推器目前似乎傾向於整體垂直回收方式,和馬斯克獵鷹9有相似,但也有不同,增加了中國特色。
根據2017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發布的《2017-2045航天運輸系統發展路線圖》,中國火箭可重複使用技術完全成熟實用,大概到2035年前後。
【長徵八號芯一級連同助推器一起回收示意圖,可重複使用是長徵八號降低成本的設計重點】
看點三:更高的發射密度
根據公開的計劃,長徵八號火箭按照設計,在最初一年可以進行10此左右的發射,全部準備時間大致為一個月多一些。在成熟以後,正常狀態,長徵八號年發射次數可以達到20次上下,最大目標是7-15天,即可進行一次發射。相比於我國此前使用的和現役的新一代火箭,長徵八號的這種能力,還是非常突出的。
【長徵八號的可重複使用設計,和馬斯克獵鷹系列有一些差別,將會具有中國特色】
從以上就可以看出,作為我國新一代火箭家族中的重要成員,長徵八號整體設計還是有優勢的,這款火箭也將成為我國運載火箭可重複使用技術的實踐者和技術發展的推動者。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中國商業航天的問題,或許可以由長徵八號徹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