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金融如何賦能雙循環?20個關鍵詞即將發布

2020-12-22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數字金融如何賦能雙循環?20個關鍵詞即將發布

  三份深度調研報告、三場主題演講、一場圓桌論壇,2020年南都金融高峰論壇暨第9屆金融業年度評鑑盛典將於12月17日重磅開啟。「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金融業如何打造好數位化底盤,驅動未來經濟發展?後疫情時代,金融機構如何利用數字科技手段降本增效,服務好普惠客群?

  聚焦這些問題,南方都市報深度調研30餘家銀行保險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調研近2500位消費者,歷時3個月,專訪超30位專家,整理了近60萬字的資料素材,撰寫完成近5萬字的南都2020「數字新驅動,賦能雙循環」系列報告,並總結出了20個關鍵詞,深度解讀2020年數字金融領域的新變化。以此發軔,論壇邀請了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和金融機構代表前來,共同研討數字金融如何在驅動雙循環中發揮作用。

  20個關鍵詞

  讀懂「數字金融賦能雙循環」

  今年這三份年度收官智庫報告,分別從銀行業、保險業和金融科技行業深度挖掘金融科技如何助力打造雙循環格局的數位化底盤,將3個月的深調研結果凝練成近5萬字的系列報告,並總結出20個關鍵詞,系統性讀懂數字金融與雙循環發展的要義。

  「新」的轉型路逕往往挑戰與機遇並存。《2020年銀行業金融科技發展報告》深度解析了銀行業機構數位化轉型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報告以銀行業「非接觸式金融服務」為切入口,分別對消費者和銀行業機構進行問卷調研,考察金融科技產品和服務是否令消費者滿意,洞察無接觸金融為銀行業機構帶來的業務發展變化。南都調研發現,金融機構技術投入不斷加大,商業銀行加速向科技興行邁進,湧現出了一批行業最佳實踐。數位化轉型也帶來了新的挑戰,電子銀行系統的安全防護、敏感信息保護、交易認證等暴露的問題不容忽視。

  在危「機」中孕育新「機」。《2020年廣東保險業金融科技發展報告》深度調研了金融科技如何驅動保險業煥發新活力。南都記者調研發現,保險科技化成為行業發展新常態,保險業務線上化、無紙化以及移動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保險業面對線下展業受阻的情況下,依託以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前沿科技為核心的科技賦能之路成為新的爆發點,保險行業再次於危機中孕育新機,釋放線上業務潛力,逆勢增長。

  劇「變」是陣痛期也是機遇期。《2020年金融科技行業變革趨勢洞察報告》聚焦監管劇變之年,金融科技行業如何順應監管環境變化而分化發展,探索了哪些可行的轉型發展路徑。南都記者調研發現,2020年金融科技行業監管政策和標準規範密集發布,政策短板已補齊,進入精準化監管時代,BigTech和其他頭部金融科技公司都將面臨大治與大考,to C業務合規壓力倍增,to B業務利潤空間壓縮,小微企業貸開始進入「爆發期」,實力雄厚者已悄然潛入智能財富管理和保險科技賽道。

  8位大咖重磅發聲

  多場思想碰撞縱論未來趨勢

  聚焦數字金融與雙循環,三份報告分別以獨特調研視角切入、多種調研方法相結合,以深度洞察為數字金融發展建言獻策,填補行業研究空白。更以此拋磚引玉,讓眾多金融業研究專家、金融科技大咖匯聚一堂縱論數字金融驅動雙循環發展的未來趨勢。

  南都記者從組委會獲悉,本次論壇將邀請三位重磅嘉賓發表主題演講,暢談雙循環格局下,數字金融如何賦能金融業高質量發展。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院長陸軍從宏觀上深度解讀全球疫情中國經濟「雙循環」模式;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雙聘教授申曙光將從民生保障的方向暢談新時期商業保險發展的大方向;而南開大學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範小雲將圍繞建立政策性中小企業發展銀行,層層解析如何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發展。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給各行各業帶來深遠的影響,金融業也迎來了不尋常的機遇和挑戰。圓桌論壇環節以「重塑與嬗變——科技驅動金融業賦能雙循環」為主題,邀請到資深金融行業研究學者與業內機構代表坐而論道,解讀雙循環大背景下,金融業數位化轉型的關鍵點;探討傳統金融與新興金融如何融合發展,為新舊動能轉換的「新基建」賦能;研討金融業如何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強金融普惠性,為「雙循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總結強監管時代如何化解金融科技風險等業內熱點問題。據悉,南開金融(廣東)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廣州市金融服務促進會為本次論壇的圓桌環節提供了大力支持。

  嚴選助力「雙循環」發展金融標兵

  51個行業大獎將揭曉

  此外,論壇現場還將揭曉第9屆金融業年度評鑑的獲獎機構。今年,金融行業評鑑亦以「數字新驅動,賦能雙循環」為年度主題,聚焦數位技術與金融業深度融合,評選出依託數字科技能力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行業標兵。

  據悉,本屆金融行業年度評鑑活動歷時3個月,分為預熱、報名、大眾投票、公布入圍名單、專家評審、終審公布和頒獎盛典7個階段。據組委會介紹,網絡票選結果佔比權重為40%,而專家評審結果佔比60%。最終,經過踴躍的大眾投票和專家評審的審慎研判,51個行業大獎脫穎而出。其中包括18個全行業大獎、15個銀行業單項獎、6個保險業單項獎、1個財富管理行業單項獎和11個金融科技行業單項獎。

  12月17日,第9屆金融業年度評鑑盛典現場,一批過關斬將的優秀金融機構將受到隆重表彰。他們或發揮金融優勢,紮實推進金融扶貧工作;或在疫情期間,融入地方復工復產大局,共克時艱;抑或是立足於「科技賦能」,助力金融業數位化升級,頗有「百舸爭流千帆競」之勢,為本屆金融行業評鑑增添諸多看點。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DF524)

相關焦點

  • 數字金融如何賦能雙循環?三份深調研報告重磅發布
    後疫情時代,金融機構如何利用數字科技手段降本增效,服務好普惠客群?聚焦這些問題,南方都市報深度調研30餘家銀行、保險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調研近2500位消費者,歷時3個月,專訪超30位專家,整理了近60萬字的資料素材,撰寫完成近5萬字的南都2020「數字新驅動,賦能雙循環」系列報告,並總結出了20個關鍵詞,深度解讀2020年數字金融領域的新變化。
  • 金融科技深調研報告重磅發布
    「重塑與嬗變——科技驅動 金融業賦能雙循環」主題圓桌研討會現場。 主辦方供圖高朋滿座,掌聲陣陣。群英聚首,見證重磅智庫報告發布,共同探討科技驅動大背景下,金融業如何賦能雙循環。此次高峰論壇以「數字新驅動 賦能雙循環」為主題,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院長陸軍教授、南開大學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範小雲教授、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雙聘教授申曙光、南開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劉瀾飈教授、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華南)院長助理傅瑜博士等教授分享了在雙循環大背景下的金融科技未來發展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 20關鍵詞(上)
    南方都市報歷時3個月,深度調研30餘家銀行、保險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調研近2500位消費者,專訪超30位專家,整理了近60萬字的資料素材,撰寫完成近5萬字的《2020金融科技發展深調研》,並凝練出20個關鍵詞,深度解讀2020
  • 群英聚首 南都金融高峰論壇召開!大咖暢談金融科技發展前景
    大咖暢談金融科技發展前景   群英聚首,見證重磅智庫報告發布,共同探討科技驅動的大背景下,金融業如何賦能雙循環
  • 浦東一周|關鍵詞:賦能
    本周的浦東,「賦能」是個關鍵詞。周二,「浦東新區企業信用賦能綜合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銀行在平臺上定向推出了7個浦東專屬信貸產品,提供近35億元信用貸款,預計到年底將服務近5000家浦東企業。不論金融將怎樣為實體經濟賦能、服務實體經濟並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於上海而言,金融是核心功能之一,是強化「四大功能」的關鍵領域,因此,論壇上傳遞出明白無誤的信息:上海將持續提升服務能級,朝著具有更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金融中心邁進。
  • 數字科技賦能 讓小微大有作為
    民營資本的網絡移動金融等業態發展在全球處在領頭羊地位毋庸置疑。這個新金融業態不僅在世界金融中湧起一波漣漪,而且也給我所在的銀行業等傳統金融包括支付行業帶來一些衝擊。我最關心的還是我情有獨鐘的銀行包括支付領域數位化轉型如何?新科技賦能如何?對消費的促進如何?對弱勢的小微企業支持怎麼樣?
  • 管清友: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有六個關鍵詞
    來源:新浪財經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管清友技術變革日益深入生活的毛細血管,從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從日常消費到尖端產業,華映的投資邏輯始終緊扣數位技術的進化更迭。9月17日,在2020華映資本年度大會上,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發表了主題演講《雙循環與新基建》,管清友表示,在雙循環、新基建的背景下,我們正處於一個變化的新時代:1.國內環境發生了變化。未來發展方式轉變不是「要不要幹」,而是「怎麼幹好」的問題。
  • 金融如何助力「雙循環」,聽聽他們怎麼說?
    12月5日,在2020第五屆新金融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副局長尹優平指出,數位技術在普惠金融服務供給中的作用愈發突顯,我國電子支付使用普及率持續提升。據央行近日發布的數據,第三季度,銀行共處理網上支付業務242.44 億筆,同比增長12.56%;行動支付業務344.95億筆,同比增長26.48%。行動支付業務量保持增長態勢。
  • 2020金證數字科技大會隆重舉行 科技賦能金融生態開啟新局面
    科技賦能金融提質增效 數位化發展趨勢已現作為實體經濟的血脈,金融行業加快數位化和智能化的轉型升級成為當下經濟變革的關鍵。在數字經濟時代下,以科技賦能金融的蓬勃發展,促進金融創新大踏步向前,為產業創新發展和升級提供了新動力。
  • 雙循環發展格局下 如何破題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次論壇主題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推動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來自省政府、高校、研究院、社科院的專家學者歡聚一堂,從多個角度暢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如何推動江蘇「十四五」發展和未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論壇現場江蘇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沈和認為,新江蘇推進「兩爭一前列」恰逢其時且條件已具備。
  • 今年數字金融的最熱關鍵詞?一文解碼央行數字貨幣!
    原標題:解碼央行數字貨幣全文共3166字,閱讀大約需要8分鐘「【編者按】今年數字金融的最熱關鍵詞,非數字貨幣莫屬。從頂層設計到各地試點,過去一年來,數字人民幣進展如何?用戶認知度有多少?如何影響市場機構?存在何種難點與挑戰?
  • 信用飛邱冠宇:深耕數字科技,賦能航旅數位化轉型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信用飛最新資訊 > 正文 信用飛邱冠宇:深耕數字科技,賦能航旅數位化轉型
  • 農商銀行如何助力雙循環經濟
    由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及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聯合發布的《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以下簡稱《評價報告》)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數字農業農村建設紮實推進,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但是農業農村信息化基礎差、底子薄、弱質性特徵明顯, 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經綜合測算,2019年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水平達36.0%。
  • 美年健康董事長俞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三個關鍵詞「數據、技術賦能...
    上百位企業家齊聚現場,旨在探討在新發展格局下,企業家如何發揮生力軍作用,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美年健康董事長俞熔受邀出席主題論壇,並就「尋找高質量發展的密碼」議題 與均瑤集團總裁王均豪、當當網執行董事俞渝、名創優品(集團)創始人葉國富、當代集團董事長艾路明、五星控股集團董事長汪建國、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毛振華7位企業家,展開討論,發表觀點。
  • 陳兵|以數據要素賦能「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在經濟「雙循環」發展格局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南開大學競爭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兵在《國家治理》周刊撰文,就數據要素如何賦能「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這一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 信用飛數字科技持續賦能,杜絕砍頭息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信用飛最新資訊 > 正文 信用飛數字科技持續賦能,杜絕砍頭息
  • 雙循環下 金融科技當為「開路先鋒」
    以此作為推理的起點,本文嘗試探討雙循環背景下金融科技的潛力和前景。其中,5G網絡依賴運營商層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屬於新基建範疇,正在大力推動中;物聯網、區塊鏈技術則依賴核心企業的推動,核心企業多為傳統企業,對第三方科技賦能存在剛性需求,為金融科技企業擁抱產業網際網路提供了機會。
  • 雙循環下,金融科技當為「開路先鋒」
    近日,央行陳雨露副行長撰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與金融改革開放》,對這個問題做了解答,特別指出:「金融體系能否完成支持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歷史使命,金融變革怎樣支持實體經濟創新發展,是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也是我國能否從金融大國穩步邁向金融強國的關鍵。
  • 入企解難題暢通「雙循環」永康「三師服務團」全力穩企賦能
    近日,永康市堂勝工貿有限公司負責人呂偉超說,在市裡「三服務」巡診團牽線搭橋下,他們積極參與電商直播培訓、數字貿易沙龍,加快融入雙循環,近三個月企業國內銷售額近3000萬元,同比增長3倍多。永康素以五金產品聞名於世,製造業發達,外貿依存度達61%。
  • 《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發布
    論壇聚焦國內外科技創新前沿和熱點問題,邀請國內外相關政府組織領導、優秀專家學者、領軍企業家、新銳創業者等共同參與、縱論創新、交流分享、思想碰撞、深度思考,為「後疫情時代」金融科技和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提供新思路、凝練新模式、引領新發展,並共同見證了《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的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