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金融如何賦能雙循環?三份深調研報告重磅發布

2020-12-22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三份深度調研報告、三場主題演講、一場圓桌論壇,2020年南都金融高峰論壇暨第9屆金融業年度評鑑盛典於今日(12月17日)重磅開啟。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金融業如何打造好數位化底盤,驅動未來經濟發展?後疫情時代,金融機構如何利用數字科技手段降本增效,服務好普惠客群?聚焦這些問題,南方都市報深度調研30餘家銀行、保險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調研近2500位消費者,歷時3個月,專訪超30位專家,整理了近60萬字的資料素材,撰寫完成近5萬字的南都2020「數字新驅動,賦能雙循環」系列報告,並總結出了20個關鍵詞,深度解讀2020年數字金融領域的新變化。以此發軔,論壇邀請了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和金融機構代表前來,共同研討數字金融如何在驅動雙循環中發揮作用。

今年這三份年度收官智庫報告,分別從銀行業、保險業和金融科技行業深度挖掘金融科技如何助力打造雙循環格局的數位化底盤,將3個月的深調研結果凝練成近5萬字,並總結出20個關鍵詞,系統解讀數字金融與雙循環發展的要義。

三份報告分別以獨特調研視角切入、多種調研方法相結合,以深度洞察為數字金融發展建言獻策,填補行業研究空白。更以此拋磚引玉,讓眾多金融業研究專家、金融科技大咖匯聚一堂縱論數字金融驅動雙循環發展的未來趨勢。

同時,第9屆金融業年度評鑑的獲獎機構也在論壇現場隆重揭曉。今年,金融行業評鑑亦以「數字新驅動,賦能雙循環」為年度主題,聚焦數位技術與金融業深度融合,評選出依託數字科技能力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行業標兵。據悉,本屆金融行業年度評鑑活動歷時3個月,分為預熱、報名、大眾投票、公布入圍名單、專家評審、終審公布和頒獎盛典7個階段。據組委會介紹,網絡票選結果佔比權重為40%,而專家評審結果佔比60%。最終,經過踴躍的大眾投票和專家評審的審慎研判,51個行業大獎脫穎而出。其中包括18個全行業大獎、15個銀行業單項獎、6個保險業單項獎、1個財富管理行業單項獎和11個金融科技行業單項獎。

12月17日,第9屆金融業年度評鑑盛典現場,一批過關斬將的優秀金融機構將受到隆重表彰。他們或發揮金融優勢,紮實推進金融扶貧工作;或在疫情期間,融入地方復工復產大局,共克時艱;抑或是立足於「科技賦能」,助力金融業數位化升級,頗有「百舸爭流千帆競」之勢,為本屆金融行業評鑑增添諸多看點。

南都記者從組委會獲悉,本次論壇邀請了三位重磅嘉賓發表主題演講,暢談雙循環格局下,數字金融如何賦能金融業高質量發展。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院長陸軍從宏觀上深度解讀全球疫情中國經濟「雙循環」模式;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雙聘教授申曙光從民生保障的方向暢談新時期商業保險發展的大方向;而南開大學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範小雲則圍繞建立政策性中小企業發展銀行,層層解析如何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發展。

今天活動設有圓桌論壇環節,以「重塑與嬗變——科技驅動 金融業賦能雙循環」為主題,邀請資深金融行業研究學者與業內機構代表坐而論道,解讀雙循環大背景下,金融業數位化轉型的關鍵點。據悉,南開金融(廣東)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廣州市金融服務促進會為本次論壇的圓桌環節提供了大力支持。

執行及採寫:梁小嬋 周亮 熊潤淼 許爽

相關焦點

  • 數字金融如何賦能雙循環?20個關鍵詞即將發布
    原標題:數字金融如何賦能雙循環?銀行業、保險業和金融科技行業深度挖掘金融科技如何助力打造雙循環格局的數位化底盤,將3個月的深調研結果凝練成近5萬字的系列報告,並總結出20個關鍵詞,系統性讀懂數字金融與雙循環發展的要義。
  • 金融科技深調研報告重磅發布
    「重塑與嬗變——科技驅動 金融業賦能雙循環」主題圓桌研討會現場。 主辦方供圖高朋滿座,掌聲陣陣。群英聚首,見證重磅智庫報告發布,共同探討科技驅動大背景下,金融業如何賦能雙循環。此次高峰論壇以「數字新驅動 賦能雙循環」為主題,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院長陸軍教授、南開大學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範小雲教授、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雙聘教授申曙光、南開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劉瀾飈教授、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華南)院長助理傅瑜博士等教授分享了在雙循環大背景下的金融科技未來發展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 群英聚首 南都金融高峰論壇召開!大咖暢談金融科技發展前景
    大咖暢談金融科技發展前景   群英聚首,見證重磅智庫報告發布,共同探討科技驅動的大背景下,金融業如何賦能雙循環
  • 重磅!《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發布
    論壇聚焦國內外科技創新前沿和熱點問題,邀請國內外相關政府組織領導、優秀專家學者、領軍企業家、新銳創業者等共同參與、縱論創新、交流分享、思想碰撞、深度思考,為「後疫情時代」金融科技和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提供新思路、凝練新模式、引領新發展,並共同見證了《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的發布。
  • 肖鋼發布重磅報告:構建數字金融監管框架,打造升級版巴塞爾協議III
    10月25日,在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聯合各組委會成員機構召開的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全體大會三暨成方金融科技論壇上海峰會上,CF40資深研究員肖鋼發布CF40課題報告《數字金融的創新與規制——如何構建前瞻性、平衡型的國際監管框架》,解答了在數字金融領域應如何平衡創新與監管的問題。
  • 《2020深圳500強企業發展報告》重磅發布
    藍凌榮登「2020深圳500強企業」榜單 會上,《2020深圳500強企業發展報告》重磅發布,該榜單由深圳市企業聯合會、深圳市企業家協會根據國際通行規則整理髮布 巔峰對話:重塑行業優勢,助力雙循環 隨後,分論壇圍繞近兩年的國際變局,中國、灣區、深圳、深企如何應對的核心議題,以及深圳特區發展40周年、深圳企業創新發展等領域展開研討與交流。 深圳市前副市長唐傑先生、比亞迪軌道業務副總經理發表演講,藍凌軟體CEO徐霞女士、深圳市高新投集團董事長等作為特邀嘉賓出席對話。
  • 金融壹帳通營收增五成 平安以科技賦能金融
    近日,金融壹帳通(OCFT)發布了2020財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三季度金融壹帳通虧損同比收窄,營收創下上市來新高,由去年同期的5.85億元增至8.81億元,同比增長超過五成。作為金融科技公司,金融壹帳通由於在研發投入上的佔比較高,始終未能實現盈利,不過自金融壹帳通上市以來,虧損額已經連續四個季度收窄。
  • 數字科技賦能 讓小微大有作為
    民營資本的網絡移動金融等業態發展在全球處在領頭羊地位毋庸置疑。這個新金融業態不僅在世界金融中湧起一波漣漪,而且也給我所在的銀行業等傳統金融包括支付行業帶來一些衝擊。我最關心的還是我情有獨鐘的銀行包括支付領域數位化轉型如何?新科技賦能如何?對消費的促進如何?對弱勢的小微企業支持怎麼樣?
  • 調研報告發布!數字認證以電子合同助人力資源數位化轉型
    12月16日,北京數字認證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數字認證)聯合人力資源智享會HREC(簡稱:智享會)共同舉辦線上發布會,正式發布了《疫情之後人力資源新常態——電子籤的實踐與應用》調研報告。此報告是智享會聯合數字認證歷時8個月,調研200餘家企業,深度訪談近20家行業知名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共同撰寫而成。精彩速遞:專家解密電子籤應用實踐發布會上,作為調研報告的作者之一,智享會專家顧問方麻迪從撰寫背景、主要發現、案例解讀三方面對報告內容進行了詳細梳理。
  • 首屆信創大賽頒獎盛典即將來襲,「芯星」企業賦能計劃重磅發布
    2020年,在發力「新基建」,打造「雙循環經濟」等多重背景下,信創產業作為中國經濟新動能,成為現象級風口。與此同時,和信創產業相關的生態體系,包括IT基礎設置、基礎軟體、應用軟體、信息安全等,也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良好的行業生態是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礎,產業生態鏈條的繁榮發展提升信創產業發展水平。
  • 農商銀行如何助力雙循環經濟
    面對「雙循環」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農商銀行在縣域的發展路徑是什麼?  毋庸置疑,金融不可脫離實體經濟獨立存在,也不可游離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之外「空轉」。那麼,基於數位化轉型,農商銀行的破局要點在哪裡?數位化是農商銀行轉型的驅動器而並非全部,傳統金融服務模式未來是否將消失?這一系列問題,都將在農商銀行的不斷實踐與探索中求得答案。
  • 「雙循環」戰略下的金融力量 第三屆人大商學院年度金融論壇暨EE...
    論壇以「創新·升級·數智化--雙循環戰略下的金融力量」為主題,聚集了眾多重量級嘉賓。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院長 毛基業論壇堪稱2021年最具權威和專業性的金融界高端論壇,業界領袖和權威專家深度剖析了全球新格局下的宏觀趨勢,解讀了新經濟、新產業、新金融的發展內涵,賦能中國企業把握資本市場的新一輪發展機遇
  • 金融如何助力「雙循環」,聽聽他們怎麼說?
    12月5日,在2020第五屆新金融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副局長尹優平指出,數位技術在普惠金融服務供給中的作用愈發突顯,我國電子支付使用普及率持續提升。據央行近日發布的數據,第三季度,銀行共處理網上支付業務242.44 億筆,同比增長12.56%;行動支付業務344.95億筆,同比增長26.48%。行動支付業務量保持增長態勢。
  • 2020中國(合肥)數字經濟創新峰會本周五在肥開幕 多個重點項目發布
    據悉,本次峰會以「新經濟 新基建 新要素」為主題,集中展示合肥數字經濟建設最新成果,籤約一批數字經濟重點項目,揭曉年度新經濟人物,並邀請相關政府領導、學界專家、行業大咖聚焦數據賦能,暢談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智慧城市建設等話題,探討新生態下的新機遇。
  • 2020第二屆金融科技大會在滬圓滿舉辦,重磅發布「大數據百強榜」!
    隨著金融科技的高速發展,數字、金融與現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已成時代發展的大趨勢,如何更好地推動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鄭惠強表示,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到來之際,繼續以「金融科技大會」為平臺,緊緊圍繞上海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突出科技金融在應用領域的場景應用,通過科技創新、技術賦能與解決方案的推陳出新,切實為上海建設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金融科技中心的總體目標貢獻一份力量
  • 農行謝凱:銀行是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數字中國建設的金融基礎設施
    中國電子銀行網訊 12月10日,由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聯合百家成員銀行舉辦的「2020銀行數字生態與普惠金融峰會暨第十六屆中國電子銀行年度盛典」在北京舉行。包括主管部門領導,銀行高管在內的300多位業內精英齊聚本次峰會,就如何構建數位化銀行生態體系,如何用數位化手段更好地踐行普惠金融等焦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 數位化如何賦能智能製造?大咖齊聚羊城共話數字經濟
    原標題:數位化如何賦能智能製造?大咖齊聚羊城共話數字經濟   1月15日,由南方日報社主辦的「2021南方智享會主題沙龍——數字賦能新智造」在廣州舉行,行業內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共聚一堂,共同探索數字經濟時代,數字賦能新智造產業路徑,為廣東製造共謀良策。
  • 雙循環格局下地方金融的定位與發展戰略
    來源:金融界網站 地方金融 張宏偉 地方金融如何通過充分發揮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市場主體的作用,將自身的發展融入到雙循環格局之中,推動內、外循環?
  • 陳兵|以數據要素賦能「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在經濟「雙循環」發展格局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南開大學競爭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兵在《國家治理》周刊撰文,就數據要素如何賦能「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這一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 AI賦能產業,如何抓住萬億級市場機會?丨i黑馬XBV百度風投 產業...
    但從長期與全局來看,一個數字科技的黃金時代將加速到來。以科技為核心的數字經濟將是中國下一個十年的發展主軸。它山之石。1950年的美國和今日中國何其相似。同是世界工廠,人均GDP相近(2015年中國的人均GDP為7990美元,約等同於美國1941年的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費主義正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