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重慶】以愛之名,他們為生命續航

2021-01-18 澎湃新聞

當悲痛來臨,他們用善良與慈悲,醞釀出新生與希望。對生命的珍惜,是讓生命以愛的形式延續。

「挽救別人的生命,也是延長自己的生命。」每當被問及為什麼要投身遺體捐獻公益事業,榮獲2020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的龔光榮、李洪玉的回答樸實而動人。

從兒子捐獻遺體到夫婦二人籤署遺體捐獻志願書,再到帶動周邊180餘名群眾加入遺體捐獻志願者的行列,他們用愛為生命續航的故事。

2020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龔光榮、李洪玉 羅嘉 攝

緣起,平凡家庭蘊藏不凡大愛

龔光榮生於1958年,小時候心裡就種下報效祖國的種子。16歲那年,他初中畢業報名參軍,由於是家中獨子,當時政策不允許,遂成為他一生的遺憾。

1985年,兒子龔莜植出生,再次燃起龔光榮的「參軍夢」。2004年12月,龔莜植也沒有辜負家人的期望,光榮入伍。

龔莜植 江津區委宣傳部供圖

2006年,龔莜植捧著「優秀士兵」的獎狀光榮退伍。一時間,他「替父從軍」報效國家的故事在鄉鄰之間傳為美談。

就在一家人享受幸福生活時,不幸卻悄然來臨。2011年8月,龔莜植不幸罹患淋巴細胞白血病。為給兒子治病,龔光榮不僅賣掉江津城區的住房,還欠下巨額債務。

輾轉醫治一年多的龔莜植自知治癒無望,向父母提出一個特殊要求:「爸爸,我生病一年多,得到社會各界的捐助,我無以為報,就把器官和遺體捐了吧。」母親李洪玉當即崩潰大哭,不同意兒子的請求。

龔莜植不幸罹患淋巴細胞白血病 江津區委宣傳部供圖

一邊是兒子的堅持,一邊是妻子的強烈反對,讓龔光榮陷入兩難境地。

「我當過兵,接受過國家的培養,把我的器官捐給更多需要的人不好嗎?」異常「頑固」的父母,讓龔莜植說出這輩子最狠心的一句話:「你就當我死在戰場上吧!」

龔筱植的堅持最終擊敗了母親的反對。夫婦二人忍痛答應兒子的請求,第二天就聯繫了市紅十字會登記遺體捐獻。

2012年9月7日,27歲的龔筱植生命永遠定格。按照兒子遺願,龔光榮夫婦向重慶醫科大學捐獻了兒子的遺體及眼角膜。

4天後,重慶醫科大學發來感謝信:龔筱植的眼角膜被成功移植,幫助兩名眼疾患者重見光明。那一刻,龔光榮夫婦兩淚水奪眶而出,「我們感覺兒子以另一種方式活著,他還看著這個世界!」

龔筱植眼角膜成功移植榮譽證書 江津區委宣傳部供圖

遺體捐獻後,龔筱植的名字被刻在南岸區江南殯儀館的紀念碑上。2013年清明節,走出悲痛的夫婦第一次在紀念碑上看到兒子的名字。

「既然我們無法在『地下』團聚,那就讓咱一家三口的名字在紀念碑上團聚吧!」當天,面對兒子龔筱植和紀念碑上數千名遺體捐獻志願者,夫婦二人作出了莊嚴承諾。2014年初,龔光榮、李洪玉前往江津區紅十字會,正式籤署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成為南華社區第一個籤訂遺體捐贈協議的家庭。

堅持,一言一行種下星星之火

「生活吻我以痛,我卻報之以歌。」這是失獨後龔光榮夫婦最真實寫照。

2012年底,因給兒子治病賣掉住房的龔光榮和妻子李洪玉,搬進位於德感街道南華社區的廉租房。

「雖然年齡大,但精神足、耐心好、熱心腸!」說起龔光榮,南華社區黨委書記白正中讚不絕口。他回憶,龔光榮剛搬到這裡時,南華社區還沒成立,龔光榮就發動群眾,組建義務巡邏隊,天天夜裡騎著摩託在小區義務巡邏。社區成立後,龔光榮當上居民小組長,對群眾更加熱心了——溝通協調矛盾糾紛、為居民救急救難、發動群眾支持政府工作。

儘管龔光榮為群眾嘔心瀝血,但他一家三口籤署遺體捐獻志願書的事被「曝光」後,他們的義舉並沒有得到親朋鄰裡的認可。面對鄉親們的質疑,執著的龔光榮暗暗發誓:一定要為兒子正名,為遺體捐獻公益事業正名!

龔光榮夫妻 江津區委宣傳部供圖

一個大膽的想法開始在龔光榮心裡形成——何不藉此機會,把遺體器官捐獻這件事推廣起來?

2014年夏天,夫婦兩帶著資料到姐姐家宣傳,沒想到剛開口,姐姐全家都「黑了臉」,直接把他們趕出家門。

對鄰居宣傳遺體捐獻,那就更難了。往往剛開口,鄰居們就覺得提「遺體」這個詞晦氣。很長一段時間,龔光榮夫婦在鄰居們眼中都是「掃把星」,大家遠遠看見他就繞道走。

儘管飽受打擊,龔光榮卻並沒有氣餒。「我就是死,也要把這件事幹到底!」為讓更多群眾了解遺體捐獻公益事業,只有初中文化的龔光榮,多次前往江津紅區十字會拿資料、向工作人員請教,積極補習專業知識。

在全面掌握相關知識、流程後,他又將群眾眼中「犯忌諱」的語句編成「言子兒」,或作為茶餘飯後的閒聊,或跑到小區院壩、濱江路等人群集中的地方集中宣講,降低大家對遺體捐獻的「敏感度」。李洪玉也不閒著,經常帶著一家三口的捐贈志願書,挨家挨戶給婦女同胞做工作,講述兒子捐獻遺體的動人故事。

就這樣,在夫婦二人不懈努力下,鄉親們的態度從質疑到逐漸接受再到主動參與。2014年,滕明德、周中全、陳安明、何高峰4位鄰居成為龔光榮動員的首批遺體捐獻志願者。他們中,最年長者57歲,最年幼者僅30歲。而當初趕他們出家門的姊妹連同嶽母等共6個親人全都自願登記,並參與到遺體捐獻宣傳中來。

匯廣博之愛為生命續航

從事遺體捐獻宣傳公益事業6年來,龔光榮夫婦的事跡感動了無數人。他們的行為也得到社會的尊重和認可:江津最美志願者、感動重慶月度人物、重慶十大最美家庭、全國最美家庭……在他們狹小的房間,一本本精美的榮譽證書被收納在一個箱子裡。

但夫婦二人真正壓箱底的「寶貝」,不是分量最重的獎盃,而是薄薄的一本遺體捐獻志願者花名冊。上面寫著經他們動員、自願捐獻遺體的180餘位志願者的名字。

越來越多的人成為遺體捐獻志願者 江津區委宣傳部供圖

6年間,在龔光榮夫婦大愛的感召下,「花名冊」上名字的數量猛增了四十多倍。僅2016年1月22日,龔光榮所在的社區,就有45位居民集體籤署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這場捐贈,至今保持著全市最大規模集體(社區)捐贈遺體器官的記錄。

江津區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邱東介紹,自龔光榮夫婦先進事跡被媒體廣泛關注報導後, 在江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投身遺體捐獻公益事業。數據顯示,2014年至今,江津共有1123人進行了器官和遺體捐獻登記。

2020年12月24日

《我的新期待》 第三季

暖心開啟

2021年已至

你想對它說些什麼呢?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小程序

寫下你的留言、建議

你的每個真摯的聲音

都將可能成為市委、市政府

相關部門科學決策的依據

防控小貼士

洗手二字記心間!

到單位第一時間洗手;吃東西前先洗手;到過電梯間、食堂,回來記得洗手;外出回來,馬上洗手;接觸面部,特別是鼻孔與眼睛前,先洗手。

安全小貼士

燒炭取暖危險多,密閉環境易中毒。取暖爐上不蓋物,兒童不要單獨留。電探用時勿摺疊,電源睡前要斷絕。水袋取暖須防護,開水灌注先查漏。

原標題:《【感動重慶】以愛之名,他們為生命續航》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他們是2020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
    2020年,巴渝大地上,這十個人的事跡,感動了無數人。  1月11日晚,2020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在重慶廣電大廈演播廳舉行,獲獎人包括向朝善、龔光榮、焦祖惠、付體碧等。他們身上有哪些感人事跡值得我們銘記,來看看。  向朝善
  • 「和成天下520 以愛之名傳遞」主題晚會為愛續航!
    年輪畫了一圈又一圈,對你的愛只增不減,時間走了一天又一天,對你的戀只多不少,相伴過了一年又一年,對你的情只深不淺,5月20日,由湖南經視頻道特別企劃,延續五年之久的和成天下冠名的「和成天下520 以愛之名傳遞愛」大型愛心公益主題晚會在長沙萬達廣場隆重舉行,愛是需要日積月累,同樣活動也是需要一直相伴的
  • 用愛為陌生人「生命續航」
    素未謀面的恩人,您不僅為我愛人『生命續航』,更讓我和家人看到了拯救生命的希望!」「十萬分之一的概率,能夠匹配成功既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緣分,更是作為一名軍人的責任和擔當。」12月18日,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看完這封沒有署名的感謝信,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人武部政治工作科科長欒宏偉微笑著說,「希望這份290毫升的造血幹細胞混懸液,能為千裡之外那位患者點亮『生命之光』。」欒宏偉,吉林梅河口人,從軍20載,是軍隊首批現役轉改文職人員。
  • 第八屆昆明生命小戰士聯歡會開演——為愛續航 與夢同行
    12月22日下午兩點,由昆明生命小戰士會和昆明市兒童醫院血液科主辦,雲南警官學院、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輕鬆籌、雲加益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蜜蜂報》協辦的「為愛續航」第八屆昆明生命小戰士聯歡會在雲南警官學院禮堂舉行。白血病患兒及家長,志願者,愛心學校及社會各界公益人士共一千多人參加了聯歡會。
  • 「感動重慶十大人物」評選開始!一起為大渡口抗疫英雄麼周力加油!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麼周力用熱血傳遞生命的溫情,用「熱線」搭起生命的橋梁,堅持面向重慶、武漢、吉林等地開展線上線下心理疏導志願服務,值守服務時長3100小時,受益群眾2.1萬人。2020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評選活動的投票時間為12月3日9:00至12月9日18:00讓我們一起為麼周力點「贊」吧!
  • 溫暖重慶的力量 2016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名單出爐
    原標題:感動重慶十大人物帶領320名黨員幹部開展8小時外志願服務,精準幫扶360餘名貧困學生和16名危重病青少年走出困境。榮獲第十屆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獎、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 毅然跳入洪水搭建「生命通道」…… 這個兵的救人事跡感動重慶
    2020年度「感動重慶」頒獎典禮現場,覃家緩(左)上臺領獎。通訊員 彭勇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8日6時訊(記者 張勇)燈光匯聚,講述榜樣的故事;掌聲雷鳴,分享感動的力量。覃家緩(右)接受主持人採訪。
  • 2020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提名人選事跡簡介
    27年來,她多次放棄進城區學校工作的機會,輾轉陶家村小、育人村小、群樂村小、新廟村小、遙河村小5所村小,把青春和愛全部奉獻給了山村渴求知識的孩子們。為給孩子們更好的教育,她利用業餘時間學習知名專家、名師的示範課和講座,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為給留守孩子們母親般的愛,她長期住校,照顧孩子們生活起居,自掏腰包添衣添物。27年來,他教育培養了上千名農村娃,其中300多個孩子考上大學走出大山。
  • 今日頭條 | 用生命感動生命,用愛傳播愛 得榮基金會20周年慶
    他稱得榮基金會之所以讓我們感動的原因,是把生命教育當作它最主要的活動。生命教育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透過得榮廣泛深入關懷生命,使生命教育能落實。他說,你們的工作是幫助清寒的家庭,有些人處在社會邊緣,缺少教育和工作的機會,借著「得榮」他們得到新生,你們的付出讓社會感到欣慰和敬佩。
  • 重慶高考作文題目《情有獨鍾》 感動重慶人物成素材
    看了重慶高考作文《情有獨鍾》,也許你有話說,思索自己情歸何處。面對全國各種版本的作文題目,百萬網友跟帖,詮釋不同的人生和感悟。作文解讀根據兩段材料,以「情有獨鍾」為話題自擬標題、自選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文章,字數不少於800字……材料一:香港大學的校工袁蘇妹沒有上過大學,不知道什麼是院士,也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
  • 「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揭曉,他們感動了中國!
    獲得「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的,是一群普通人,他們中有消防員、有學者、有科學家、企業家、退役軍人、盲人推拿師……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在不同的崗位默默耕耘:有人用滿頭白髮換來敦煌容顏永駐有人用生命換來一方富足、平安
  • 六年等待只為兩天開花,原創民謠《依米花》唱出生命的感動!!!!!
    依米的生長與蟬的生命歷程有著驚人的相似。它只是大自然萬千家族中極為弱小的成員之一,它們卻以獨特的生命方式向世人召告:生命一次,美麗一次。生長在非洲的荒漠地帶,默默無聞,少有人注意過它。許多旅人以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但是,它會在某個清晨突然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那是無比絢麗的一朵花,似乎要佔盡人世間所有色彩一樣。它的花瓣兒呈蓮葉狀,每瓣自成一色,紅、白、藍、黃,與非洲大地上空的毒日爭豔。
  • 2016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20名提名人選事跡簡介
    她對丈夫不離不棄,一瘸一拐地為他洗臉擦身、穿衣洗腳,擔負起照顧他的責任,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丈夫已恢復意識並能微笑了。平凡的一家人,很努力地與命運抗爭,在他們身上,有愛,有孝,有善,有義,他們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夫妻間互敬互愛、相濡以沫的中華傳統美德。03.身殘志堅孝感天地的無臂男兒——陳星銀
  • 尋找生命之源 巴南界石社區兒童戲劇教育初體驗
    7月17日,重慶巴南企航社會工作中心駐巴南區界石鎮暢想社區項目社工開展了「生命之諦」戲劇教育小組第一節——生命之源。在專業戲劇教育老師的帶領下,15名兒童開啟了他們的第一次戲劇教育成長之旅,在童真搭建的世界裡尋找生命的起源,感悟生命的奇妙。
  • 《少年之名》鄭人予為凡宇唱原創送祝福,「神仙」友情感動酷狗網友
    7月24日,《少年之名》第五期火熱來襲,少年們迎來一場特別的"少年未完成派對",全程由少年們自行組建團隊來完成那些未完成的夢想,節目所有正版音源已同步上線官方合作平臺酷狗音樂,一起來感受少年們在舞臺上如何綻放光芒,留下精彩瞬間吧!
  • 以愛之名· 為愛致敬 | 蘭玉 · 婚紗是對愛的信仰
    以愛之名· 為愛致敬 | 蘭玉 · 婚紗是對愛的信仰 《時尚新娘COSMOBride》值此十周年之際,雲集十位婚尚行業名師、十位婚禮策劃設計師,誠摯分享他們十年來為愛堅守、致愛匠心、認愛永恆的美好故事。 一場婚禮之所以讓人印象深刻,絕不是只因為場面的恢宏與精緻的裝飾。新人間交換誓詞時微紅的眼眶與炙熱的目光,才是令人們動容的關鍵。
  • 聽,感動重慶月度人物溫馨而勵志故事
    昨日,「黨的十九大精神進社區」主題活動暨第八期「最美巴渝·感動重慶」月度人物發布會在墊江縣中心廣場舉行。記者 李舒 攝 重慶商報-上遊財經記者 李舒 重慶商報訊 昨日,「黨的十九大精神進社區」主題活動暨第八期「最美巴渝·感動重慶」月度人物發布會在墊江縣中心廣場舉行,渝北區用48萬文字警示世人的八旬老黨員袁鎮濤、開州區堅守承諾替戰友贍養父母的退伍士兵廖良開等10位市民上榜;「背簍」夫妻曹樹才、許厚碧,致力於家鄉衛生事業發展的「
  • 2015,他們感動中國
    閻肅從藝65年來,始終堅定愛黨報國的理想信念,牢記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弘揚時代主旋律作為崇高使命,把真誠為民為兵服務作為價值追求,創作了《江姐》《黨的女兒》《長徵頌》《紅旗頌》《我愛祖國的藍天》等一大批膾炙人口的紅色經典,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感染和激勵了幾代中國人。
  • 2016年讓感動常在-今日重慶-華龍網
    其實,只要用心發現,感動就在我們身邊,這點滴的感動,溫暖著這座城市,給予我們前行的力量。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有10位平凡英雄出現在大家面前,他們用自己的小小善舉和感人故事,得到了市民的關注和認可,獲得了「2016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稱號。日前,他們來到2016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典禮的現場,向廣大市民分享感動大家的點點滴滴。
  • 2019年,他們感動了中國! - 國內國際 - 關注 - 濟寧新聞網
    獲得「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的,是一群普通人,他們中有消防員、有學者、有科學家、企業家、退役軍人、盲人推拿師……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在不同的崗位默默耕耘:有人用滿頭白髮換來敦煌容顏永駐,有人用生命換來一方富足、平安,有人雖因傷失明,但自強不息,為希望工程捐款累計達373萬元……那些故事充滿著辛苦,充滿著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