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教育的全稱為Drama-In-Education,即教育中的戲劇。與其他例如音樂課、美術課等常見的,以培養專業技能的藝術教學不同的是,戲劇教育是一種「全人教育」。它重在培養兒童成長為一個「完整的人」,即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健全」的人,而不是僅僅著重於專業技能的培養。社會工作的「助人」理念與戲劇教育所追求的「助其成為完整的人」有很大的契合面,已有很多社工將戲劇教育這一方法運用到了日常的工作中。
7月17日,重慶巴南企航社會工作中心駐巴南區界石鎮暢想社區項目社工開展了「生命之諦」戲劇教育小組第一節——生命之源。在專業戲劇教育老師的帶領下,15名兒童開啟了他們的第一次戲劇教育成長之旅,在童真搭建的世界裡尋找生命的起源,感悟生命的奇妙。
15名兒童年齡相仿但性格各異,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儘快的破冰,老師帶領孩子們進行了節奏步行、愛的抱抱、我是誰、角色變變變、松鼠與樹等暖身遊戲,幫助孩子們集中注意力,打開思維,提升肢體的靈活性,適應課堂節奏。在孩子們適應了較快的課堂節奏和新鮮的教學方式後,教師開始營造簡單的戲劇情境。將「松鼠與樹」遊戲中的森林情境轉化為現實生活中的地震情境——松鼠變成了真的人,樹木變成了房屋,樹木傾倒變成了房屋倒塌。孩子們的情緒也在情境的變化中由興奮嬉鬧,漸漸轉變成了嚴肅認真。
前期的暖身課程告一段落後,教師帶領孩子們進入正式的入戲思考階段。教師運用「肺腑之言」「角色扮演」「思路追蹤」等專業教學範式,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們進入第一節活動的主題——生命之源。
教師首先向孩子們展示了四張新生兒的圖片,讓孩子們分組分享看見照片時的感受。好奇、開心、迷惑、感動、悲傷……每一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觀察面和想法,每一個孩子都有著情感綻放的小宇宙。在孩子們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之後,教師趁熱打鐵,讓孩子們繼續思考,除了新生寶寶之外,還有哪些新生命的存在,並且跟隨著音樂用動作將其展現出來。
在象徵著生命蓬勃的音樂中,一些可愛的新生命開始了他們的新生之旅:一顆在春雨的滋潤下努力生長的小竹筍、一隻剛出生還不太會跳的小袋鼠、一朵與眾不同想在冬天裡綻放的堅韌小花,一隻在深海裡還不會張大嘴巴嚇唬獵物的溫柔小鯊魚、一場想要擁抱大地的初雪……一些可能成年人想不到的新的生命,誕生在了那個屬於他們的世界裡,和諧的過著屬於他們的生活。每一個生命的開始都是一樣的,都是一樣的新奇、勇敢、生機勃勃,不因為所謂的「不同」而放慢自己前進的腳步。
課堂的最後,老師帶領大家再次重演「我是誰」的環節,讓孩子們再一次大聲地喊出自己的名字,讓所有人聽見專屬於他們自己的、勇敢的生命之音。在接下來要進行的課程中,教師將繼續圍繞「生命」主題,依次開展「生命的美好」、「生命的脆弱」、「生命之諦」等主題課程,帶領孩子們循序漸進的探尋生命的各種形態和可能,探索生命的真諦,懂得生命的珍貴。
(重慶巴南企航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社工:範蘇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