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雲:《遠去的馬車—淺談古代車馬器的收藏》

2021-01-19 樂藝會

遠去的馬車——淺談古代車馬器的收藏

閒雲

大霧瀰漫,殺聲震天,黃帝聯軍在涿鹿迷失方向,陷入重圍。

正在施放迷霧的蚩尤仰天長笑:「哈哈哈哈……。公孫啊!公孫看你往哪裡跑!」只見黃帝大旗一揮,陣地上出現了一件異器,轉動的箭頭直指蚩尤隱身處。眾勇士爭先恐後直撲而去,半個時辰不到,雲開霧散,蚩尤束手被擒,其軍隊立作鳥獸散。

錯銀幾何紋車飾 戰國 青銅、銀 上海博物館 樂藝會資料

望著異器,即將走向「兇黎谷」斷頭臺的蚩尤不解的問:「這是什麼東西」?黃帝微微一笑回答道:「指南車」,這就是誕生在4500多年前的華夏第一車。

隨後各種各樣的馬車出現在了歷史的大舞臺上,伴隨著它們的主人,演繹著一個個或者春風得意、或者悲歡離合、或者血染沙場的故事。

歲月悠悠,馬車像許多遺蹟一樣默默地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離我們越來越遠,它的輪廓也越來越模糊。

作者供圖

古代馬車究竟是什麼樣子呢?難道吝嗇的祖先連一點點馬車的碎片都不留給他的子孫們嗎?不會的!我們的祖先是慷慨大方的。

20世紀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地區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墓葬中發現了馬車的蹤影,並且終於弄清了它的結構和模樣,而最讓收藏愛好者感興趣是這些木製的馬車的腐朽後留下的,青銅鑄造的車馬器。

鳥首承弓器 戰國 上海博物館 樂藝會資料

其中有:套在車轅上的轅飾;套在車軸兩端,防止車輪脫落的車軎(軸套)和與之配套使用的車轄(銷子);用於馭馬,橫在馬嘴中的銜(嚼子)和套在上面的馬鑣;馬籠頭上的節約等等。就目前而言,這應該是我們所能見到的最早的車馬器了。根據市場情況這個時期的車馬器極為罕見,不易收藏。

作者供圖

武王伐紂,商滅周興。像商一樣,周人篤信陰陽五行,他們認為五行中惟有木能夠通天地,用木造車最合理。由此開始,歷朝歷代都用木造車,當然木輕而韌,加工取材方便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春秋—戰國 馬銜 作者供圖

春秋—戰國 象鼻形馬鑣 作者供圖

春秋—戰國 夔龍形馬鑣 作者供圖

同時周制定出一整套嚴格的造車用車的管理制度,使馬車的製造更精美,更巧妙。由於西周君主賢明,政通人和,立國276年來基本上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有車族基本上是王公貴胄,馬車的普及率不高,相對量也不大。

西周 獸面紋當盧 上海博物館 樂藝會資料

戰國 鎏金當盧 作者供圖

這是目前西周車馬器不太常見的重要原因。收藏難度亦較高。圖中車軎:長110mm,端部直徑43.5mm,應屬於實用器。

其端部飾有精美的夔龍與變體風鳥紋,軎體上、下飾有重環紋,中部亦為夔龍與變體鳳鳥紋,整體感覺華麗大氣。另有一隻轅飾:長41mm,直徑43mm。飾寬闊雄渾波曲紋,波峰中部為變體龍紋。

戰國 錯銀車軎 作者供圖

戰國 錯銀車軎 作者供圖

進入春秋戰國時代,諸侯割據,狼煙四起,攻伐不斷。馬車大量被製造成戰車,戰車的多少成為衡量一個國家軍力強弱的標誌。不管是窮國,還是富國展開了製造戰車的軍備競賽,湧現出不少「千乘(輛)之國」。

戰馬嘶鳴,車輪滾滾,曠日持久的「坦克大戰」由此拉開了序幕。據筆者粗略統計,僅春秋時期的295年,有記錄的,較大規模的戰爭就達480多場,沒有記載的戰爭則無法計數,而戰車則作為戰爭的重要武器走到歷史的前臺。

鑾鈴 春秋 上海博物館 樂藝會資料

公元前的632年,楚晉兩國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集結重兵,雙方出動至少1400多乘戰車,進行爭奪中原霸主地位的大決戰,直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戰爭的慘烈場面正如《楚辭 .國殤》所描述的那樣: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餘陣兮躐餘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靄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桴兮擊鼓鳴。

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

想必不少戰車因錯掛碰撞,軎斷車翻,馬死人亡,葬身荒野。此後發生在秦,晉,楚,齊等之間的戰爭更是頻繁不斷,出動的戰車數不勝數。

龍形鑣 西周 上海博物館 樂藝會資料

我們今天所見到春秋戰國車馬器,有不少可能是由於戰爭而散落在古戰場上,因各種原因得以重見天日。加上當時馬車遠多於其他朝代,所以目前發現的車馬器多為這個時期的,收藏起來相對容易些。

作者供圖

進入漢代,由於人們觀念的改變,很少用活馬真車來陪葬,而採用按比例縮小的模型車。其車馬器基本是微型或小型化,用材多樣化。造型追求簡約實用,與先秦的華麗美觀,繁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筆者將另文討論,不再贅述。

作者供圖

車馬器的收藏,最大的好處是,便宜易得,很適合工薪階層。我們能以小見大,在欣賞古人高超的鑄造工藝,藝術造詣的同時,還可以通過把玩來陶冶個人的情操。遙想當年的無論是出門有車顯赫的王公貴族,還是步行上路的普通的芸芸眾生如今不都是煙飛灰滅,魂歸何方呢?人生短短數十載,怎比千年車馬器。

春秋—戰國 夔龍車頂飾 作者供圖

在車馬器的收藏上,首先要追求好的品相,文飾清晰,器物完整。最好是軎轄齊全,節約成對,銜鑣成套等,當然能集全一輛車的全部金屬配件是最好不過了。相信大家一定玩出自己的樂趣來。

春秋 龍鳳紋車軎正 作者供圖

春秋 龍鳳紋車軎側 作者供圖

戰國 車軎人頭轄 作者供圖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本文原刊登於《尚物》讀本

相關焦點

  • 聊聊我國古代的馬車
    如是觀之,文獻傳說表明我國古代馬車的發源時期,當在夏商時期或更早。 二、殷墟車馬坑的發掘——關於中國古代馬車的考古實物 而從考古資料看來,探尋我國古代馬車起源的最直接資料主要是馬車實物遺蹟和出土甲骨文記錄。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先生曾講過「使用馬駕的車子,是殷墟文明的另一個起點。」
  • 中國古代車馬上的這些青銅配件 看後突然明白了一個成語
    #文物故事會#今天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車馬器車馬器是指用於中國古代車馬上的青銅配件,它的出現,是同中國車馬制度的出現和發展相關聯的。先秦時期,馬車被大量的應用於戰爭,可以說這一時期馬車的昌盛,在很大程度上,基於戰爭的需要。為了提高馬車的穩定性和靈活性,車馬器就顯得尤為重要。車馬器分為車器和馬器,其起青銅配件的作用。既有實用性,又有裝飾性,形制變化也較多。
  • 高古車馬器國際拍賣參考價格
    車馬器是高古青銅雜項中的一個門類,有別於錢幣、印章、兵器、玉器、銅鏡與青銅禮器,車馬器種類繁多,商至西漢時期的車馬器主要由鞁具與挽具兩大部分組成
  • 中國古代的交通工具③——馬車
    在古代的中國,先民們創造出燦爛的交通成就,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提供了生存的便利,而各種交通工具的變遷,則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狀況。上一期我們講了馬,這一期我們來講講馬車。最早的時候人們直接把馴養的動物當作交通工具,當然都是一些較大型的食草動物,像封神演義中的把老虎、獅子當坐騎的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稍晚一點有了車。
  • 中國古代四輪馬車為何沒有普及?
    那麼,古人為何一直不用四輪馬車呢?首先,我們應該搞清楚,中國古人不太使用四輪馬車絕非因為他們製造不出來。《天工開物·舟車》中,就有四輪大貨車的圖樣;而《出警入蹕圖》中,萬曆皇帝乘坐的也是四輪車。這說明中國古代既有四輪車運貨的例子,也有四輪車載人的例子。那麼,在古代的交通工具大PK中,四輪車為何會敗給兩輪車呢?
  • 中國古代馬車是從西方傳來,還是獨立發明的,一起來看馬車發展史
    長期以來,關於中國古代馬車的起源問題一直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古代的馬車來自西方,另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古代馬車是獨立發明出來的。但是,在考察了史前時代車子在世界範圍的流傳過程後,我們認為,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中國馬車確實是從西方傳來的。
  • 解密:古代有錢人為什麼不被馬車顛簸死
    據《滕縣誌》、《左傳》、《荀子》、《說文解字》、《通志·氏族》及《綱鑑易知錄》記載,早在夏禹時代,我國的奚仲就發明了兩輪馬車。正是他的這一偉大發明,成功解決了古代長途運輸的問題,使得古代的運輸搬運成為了可能,奚仲因造車有功,被夏禹封為「車服大夫」(亦稱「車正」)。因此民間把他譽為「車神」,直到今天依然有不少人祭拜他,不忘他為人類做出的偉大貢獻。
  • 科普: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四輪馬車而西方卻有?
    各位如果經常看歷史劇的話應該會發現一個現象,中國古代沒有四輪馬車,而西方卻有。按理說四輪馬車應該比二輪馬車更加寬敞舒適,也更加平穩,但是為何中國古代卻沒有呢?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其實這個問題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古代一直沒有解決四輪馬車的轉向問題。
  • 古代馬車不為人知的小秘密
    這個「轍」呀,其實只是馬車行走過後留下的痕跡。所以說,在現實中轅和轍只能是同一個方向的。        哎呀,既然說到轍了,又怎能不提到我最愛的蘇軾呢!        瞧我這擴散性思維,我來給大家捋捋我的思路啊。
  • 迷你世界古代馬車製作圖文教程 水心的小夥伴不可錯過
    迷你世界古代馬車製作圖文教程 水心的小夥伴不可錯過時間:2019-01-21 13:44   來源:小皮手遊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迷你世界古代馬車製作圖文教程 水心的小夥伴不可錯過 迷你世界古代馬車是用來代步的,而春運到來這個馬車就非常重要的,那麼這個古代馬車怎麼製作呢?
  • 古代馬車難以駕馭,被列為大學必修課,王良是古之御者最有名的
    古代馬車難以駕馭,被列為大學必修課,王良是古之御者最有名的今天小編要帶給大家幾個車技超神的古人,他們的駕車技術在現在看來,可以說是標準的「老司機」了。那麼這些都是誰呢?話不多說,快點和我一起看看吧!古代御者駕馭的是四匹馬拉的馬車,在坑坑窪窪的泥土路上行駛,稍不留神就要翻車,沒有很高的駕車技術是不能勝任這個職務的,其技術培訓也比現代考駕照難得多,所以列為大學的必修課。孔子本人就很精通這門專業。古之御者最有名的史稱王良、造父。造父前面提及過,是周穆王的專職駕駛員,還是秦、趙兩國的始祖;一說他是堯舜時代的人。傳說他能駕八駿日行千裡,那顯然也是誇張得近乎神話。
  • 馬車衍變:古代主要交通工具,它的誕生給發展帶來什麼好處?
    導語:中國古代從原始部落開始大概先有了建築再到道路,然後有了各種原始交通工具。縱觀華夏五千年文化,交通工具起到了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其中馬跟馬車是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交通工具,那麼它們的發展歷程是怎麼樣的?
  • 馬鞍馬鐙與馬車
    馬鞍、馬鐙與馬車在我們大城市似乎已被人們遺忘。其實就在幾十年前馬車也還是城市主要交通工具。由於現代交通的迅速發展,以馬為主的交通運輸工具自然被淘汰。
  • 古代部落首領所乘馬車,現代難以仿造,專家復原後直呼「壕」
    不光在現代有很多的豪車,古代的也是有豪車的,在甘肅省的考古發掘中,就曾經出土了一輛古代的豪車。在2006年的時候,經過了長時間考古方面勘察之後,考古專家對甘肅的一處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這一處遺址是戰國時期的遺址,經過勘察後發現了古代少數民族曾經在此活動。在對遺址進行了發掘之後,出圖了一輛古代的馬車,這一件古代的馬車被譽為是中國古代的豪車。
  • 古代馬車為何都是兩輪的,多輪不是更穩嗎?歷史這樣解釋
    說起古代時候的馬車最為出名的可能要從1980年的時候說起了,那個時候在陝西發現了秦始皇陵的銅車馬,雖然在當時這個銅車馬已經破碎成了許許多多的碎片,可是經過現代技術的還原後,依然是變得神採奕奕,我們發現銅車馬是由四匹馬驅動的,如果人們稍微有點細心觀察的話,卻能夠發現它是雙輪車,而它作為帝王的坐具為什麼是雙輪車?
  • 古代西周史,原來以前的馬車不叫馬車而叫輈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下中國古代輈的製造的故事。想必我們很多朋友都不知到輈是什麼東西?而今天我們小編就跟大家講講這個輈。輈的意思就是車轅,也就是車的骨頭架子。在古代有一輛馬車就相當於開著一輛蘭博基尼在路上狂飆。而今天我們也講講這個輈的故事。
  • 迷你世界:穿越來的古代馬車,一次能坐6個人,一鍵啟動飛天!
    近日就有一位大神造出了一款穿越來的古代馬車,相信很多玩家對古代馬車都非常的熟悉,但是穿越來的馬車卻還搞不清是什麼,其實這款馬車就是在原有的古代馬車上面安裝了飛行推進器,所以才叫做穿越而來的古代馬車,馬車一次可以乘坐6個人,而且非常好操控,自帶一鍵啟動飛天系統,話不多說,下面就來瞧瞧這款馬車到底如何建造吧。
  • 【安居雜誌】文化丨閒雲邨書社——尋小世界,覓大境界
    閒雲邨書社社友在不同比賽中取得不俗的成績,相信除了個人的努力之外,書社的整體環境與社友間的推己及人,對於創作水平的提高也有不可小視的作用。不僅如此,閒雲邨書社也在堅持「走出去」、「引進來」。有時會應其他書社之邀上門分享經驗、切磋交流,引進學習方法。例如與圍莊書院、紫霄書院都有過數次的交流與學習。
  • 迷你世界:罕見古代馬車?五個步驟教會你,拉風載人不是問題!
    最近有一位大神玩家建造了一款古代馬車,馬車的造型是根據古代而製作,體型挺巨大的,一次性可以容納10個人,這種馬車看上去給人一種比較笨重的感覺,其實它開動的速度可以達到70km,可以說是相當的快了,果然是車不可貌相,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學習車子的建造方法吧!
  • 越古代啥玩意都不會?我來教你,技十七:製造四輪馬車
    常看穿越題材小說的應該都知道四輪馬車吧,四輪馬車在載重和舒適度方面都完爆兩輪馬車。但中國古代確實沒出現擁有轉向輪的四輪馬車,雖然是一個一點就破的技術點,但因為古代中國的國情而確實沒有被製造出來。這也給穿越者們一個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