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嫦娥五號是噩夢難度?無人探月近41%失敗,但這次中國有把握

2020-12-16 腦動力TV頻道

作者/吳一千

太陽系探測器就是指人類發射到地球外層空間的探測器,截止到2020年,根據維基百科消息,人類已經向太空發射了125艘無人月球探測器,其中59艘成功完成任務,51艘失敗,剩下的一小部分,要麼部分成功(未能完成所有任務),要麼在軌運行,要麼原因不明(比如月球15號)。所以登月可謂是科技挑戰噩夢級的難度。

人類上次最近的無人取樣月球探測器是1976年蘇聯發射的月球24號,距離現在已有44年,在時隔如此長的時間前提下,中國重新開啟新一輪的登月計劃,對於整個航天事業和人類探索而言,是很有價值的。

其他國家的探月路途也不是一帆風順,比如2019年,印度發射的月船2號,就在距離地球2.1公裡處失去聯繫。太空飛行器造價昂貴,所以科學家一般會竭盡所能的降低失敗的可能性,但是航天史上失敗卻是家常便飯,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算出,失敗率接近41%,算十分高了。

顯然探月對於技術的要求是極高的,我們一起看看航天史上最昂貴的"科學實驗",並分析嫦娥五號為了成功返回地球,又做了哪些準備

1.最近的探月失敗之印度月船2號為何失敗了?

在2019年9月7日凌晨4點45分左右,月船2號著陸器失去了聯繫,此時以及距離月球表面2.1公裡,勝利就在眼前了。

月船2號是印度研製的無人月球探測器,由軌道器、著陸車以及月球車構成,重約3.89噸。軌道器將負責圍繞月球進行探測的任務,著陸器攜帶月球車進行登陸。

月船2號主要承擔的任務包括圍繞月球探測和在月球南極著陸,如果成功,月船2號代表人類首次登陸月球南極。月船2號攜帶的月球車採用太陽能發電,預計可以工作14天。

月船2號嚴格來說,只是著陸器失去聯繫,而軌道器依然正常運行。而失聯對於印度的月球探測器,並不是第一次發生了。早在2008年,印度就發射了月船1號,並且成功完成大部分任務,但在2009年8月29日,印度和月船1號失去了聯繫。

月船2號原本2011年就要發射,但因為著陸器由俄羅斯負責製造,但俄羅斯方面的火衛一-土壤任務出了問題,因此牽連到了著陸器的製造(因為採用的技術可能有問題),所以為了不再延後發射,印度決定自行製造著陸器

雖然這次任務著陸器失聯了,但印度這種獨立自主的精神還是值得學習的。

2.美國慘痛代價之還未發射就失敗的阿波羅1號

唯一載人登月的航天大國美國,在早期探索時,也是旅途坎坷。比如阿波羅1號,還未發射升空時,就失敗了,這導致了3名太空人的死亡

在19767年1月27日,大概是發射前一個月,阿波羅1號進行地面例行檢查測試,結果指令艙突發大火,三名太空人在15秒內被全部燒死。後來調查原因,發現是指令艙線路短路,而打開艙門需要90秒,這麼短的時間內,太空人沒有時間逃脫。

另外還有疏忽大意的原因。

這次事故讓NASA對航天艙的材料(易燃)進行了重新評估和修改,因為在地面上還能發生這樣嚴重的事故,這是所有人都沒想到的,但是生命的代價在科研的路上還少嗎?

總體來看,在50年代到80年代的這段時間裡,月球探測器任務失敗的概率是極高的,這可能跟整體的科學技術水平相關,到了21世紀後,基本都是中國和美國在發射月球探測器了,而且幾乎沒有失敗。這說明探月技術已經基本成熟了

3.嫦娥五號為何有把握成功?

目前嫦娥五號已經成功完成在月球表面取樣、上升器和軌道器成功交會、樣品成功轉入返回器,接下來就要回到地球上了。

在月球取樣並返回到月球軌道上,這是我們第一次嘗試,而接下來的返回地球部分,其實我們已經成功過一次了,那麼為何這樣說呢?

在嫦娥五號發射之前,我們發射了嫦娥五號T1試驗器,專門測試從太空中返回的技術。因為地月距離非常遠,所以返回器在靠近地球的過程中,會因為受到地球的重力而不斷加速,所以到達大氣層附近時,速度已經高達11.2公裡每秒,接近了宇宙第二速度。

所以我們採用了"打水漂"式的返回技術,為了讓每一步都準確,不出錯誤,專門使用一個探測器進行實驗,這就是嫦娥五號T1。

實驗結果很成功,返回器按照控制,順利在內蒙古草原上成功降落。

所以前面的部分(月壤取樣、上升器交會對接我們是首次嘗試。

而最後的返回部分,因為我們已經成功了一次,所以基本是沒有太大問題了。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成就,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珍藏版)
    「嫦娥」系列探測器發射時間表 (圖源:中國探月與深空探測網)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四部分構成,外形似一串老北京糖葫蘆,在飛行過程中會有四器組合體、著上組合體、軌返組合體等不同姿態,想要控制好這四顆
  • 揭秘嫦娥五號探月十三大步驟
    嫦娥五號探月取樣成功歸來是中國航天事業的一次重大飛躍,其創造了五項中國之首,本文對嫦娥五號「籌備、發射、探月、第二次軌道修正、第一次近月制動、第二次近月制動、組合體分離、著陸月面、月面採樣、月面上升、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環月等待與月地轉移、軌道器和返回器分離、著陸地球」整個過程的十三個步驟進行了詳細介紹。
  • 嫦娥五號幾個首次?棒!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 回顧嫦娥五號探月...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12月17日下午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5項中國首次。
  • 「嫦娥」 回來了!一文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探月工程」消息,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返回器成功落地位於內蒙古中部草原的四子王旗航天著陸場。「嫦娥」系列探測器發射時間表 (圖源:中國探月與深空探測網)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四部分構成,外形似一串老北京糖葫蘆,在飛行過程中會有四器組合體、著上組合體、軌返組合體等不同姿態,想要控制好這四顆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 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 探月「三步走」 收官「有看頭」 嫦娥五號去月球上「挖土」了
    11月24日凌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拖著長長的尾焰,用巨大的轟鳴打破海岸邊夜的寧靜,全速託舉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划過夜空,邁出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第一步。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戰,更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 期待嫦娥五號凱旋_新華報業網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 嫦娥五號「探月」歸來 實現五個首次
    賀 電    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並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    欣聞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你們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任務難度極高!嫦娥五號奔月將創造五個首次
    據介紹,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也是我國目前重量最重的月球探測器。本次任務難度非常高,可謂「步步驚心」,同時看點也是層出不窮。年度最有「分量」的發射據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黨委副書記關鋒介紹,探月工程三期是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的最後一步,將實現月球採樣返回。
  • 嫦娥五號圓滿完成探月任務,中國航天贏得世界同行讚嘆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習近平主席發來賀電,讚揚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世界多國航天機構和專家都為中國航天成就點讚,並期待與中國合作。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期待凱旋
    央視新聞12月16日消息,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 「探月之父」歐陽自遠高度評價並收藏《嫦娥五號探月寶璽》
    歐陽自遠,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被譽為「探月之父」。從「嫦娥一號」讓中國走出探測月球的第一步,到「嫦娥五號」實現中國探月工程無人探月階段的收官,都離不開歐陽院士孜孜不倦的奉獻。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 期待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中國央視網報導,伯奎斯特告訴記者,歐洲航天局在探月及火星探測工程當中已與中國國家航天局開展多次合作,此前已為嫦娥一號、二號及四號探月任務提供技術支持。伯奎斯特認為,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不論從技術層面還是從科學價值來講,都具有重要意義。
  • 國務院新聞辦就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大家知道,探月工程實施到今天,前面已經成功實施了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和我們的返回試驗,五次任務都取得了圓滿成功,每次任務都比前一次有較大的進步。對於嫦娥五號任務來講,這次與嫦娥三號、四號比,應該說跨度更大。我們前面是在月球上進行巡視勘察,這次主要是採樣返回。
  • 嫦娥五號登月挖土,是什麼樣的人完成這次壯舉的?
    最近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嫦娥五號探月,這件事的意義就不多說了,總之就是讓國人非常激動。 不過在激動過後,可能更多的人還是想要了解一下,是什麼樣的人完成這次壯舉的?這些人是哪所大學培養出來的,或者現在他們在哪所大學任職?
  •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紀實
    回顧嫦娥五號這舉世矚目的23天,人們一面為它驚險的太空之旅捏一把汗,一面為它不斷傳回的一條條捷報而欣喜和感動。人們將永遠銘記,2020年底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  ——「驚天一落」扣人心弦。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穩穩降落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月球風暴洋成為中國探月新地標。
  • 嫦娥五號為什麼要踩兩次剎車?成功實施近月制動的嫦娥五號什麼時候...
    嫦娥五號飛上天已經很久了,這幾天嫦娥五號在天上幹了不少事情,關於嫦娥五號的消息也很多,嫦娥五號為什麼要踩兩次剎車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相關的內容。   11 月 28 日晚,嫦娥五號成功進行首次近月制動,進入一個大橢圓軌道。後續還需進行一次近月制動,嫦娥五號將進入環月圓軌道。
  • 王雷:託舉「嫦娥五號」探月的雞西人
    劉景豔供片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在海南文昌發射基地,「嫦娥五號」發射升空。經過2200多秒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此次登月任務中,「嫦娥五號」將採集約2000克月球巖石土壤樣本帶回地球。喜訊傳來,舉國上下無不為之沸騰:中國的航天技術又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 中國探月六戰六捷!回顧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之旅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返回器攜帶月壤返回地球,按照預定方案順利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這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的收官之戰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亮點解析:五個首次、三步走戰略壓軸之作
    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由國家航天局牽頭組織實施。16年來,中國探月工程五戰五捷,碩果纍纍,嫦娥五號任務將圓滿完成「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即將發射,再次踏上奔月之旅。此次探月任務和以往有什麼不同?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有哪些看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