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貴人晉升嬪為什麼會如此高興 嬪的三大特權了解一下

2020-12-26 騰訊網

今天豪哥給大家帶來貴人晉升,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古代,人分為三六九等,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後宮也不例外,雖說都是皇帝的女人,但這地位有著很大的差距。就拿清朝來說,後宮就分為皇后和妃嬪。妃嬪又分為三等,地位比較高的是皇貴妃、貴妃,然後是妃、嬪,最後是貴人、常在、答應。

順治以前,後宮等級不健全,幾乎沒有成規典制。順治帝親政後,開始對後宮進行整飭。一直到康熙中葉,後宮制度才完善。清朝規定:皇后一人,皇貴妃一人,貴妃兩人,妃四人,嬪六人,住在東西六宮;貴人、常在和答應不限定人數,跟著皇貴妃等分居12宮。答應的地位是最低的,但也有兩名宮女伺候她的生活起居。

後宮女子眾多,一個女子想要晉升是非常困難的。不過,即使很困難,不少人不擇手段地想要晉升,畢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更重要的是,晉升後的福利十分誘人。例如從貴人晉升為嬪,不僅身份地位發生了轉變,還有三大特權。

第一,擁有自己的寢殿,地位發生了較大變化。由於貴人是地位比較低下的妃子,居住的地方都是偏殿,不能像貴妃等人一樣擁有自己的寢殿。據《清史稿·后妃列傳》記載,嬪以上的后妃才有資格擁有單獨的寢殿。而且說白了,貴人及以下的后妃,相當於大戶人家中的通房丫鬟,地位低,還得伺候地位比自己高的女主子。從貴人升到嬪,就不用伺候主子了,自己身邊能使喚的宮女由4個增加到6個。從丫鬟到主子,其地位發生了巨大變化。

第二,能親自撫養自己孩子,或者是收養低等嬪妃的子嗣。不是所有母親都能撫養自己的孩子,清朝的規定是皇子生下來後,無論他生母的身份是什麼,都會交給宮裡的麼麼和奶娘撫養,一年都見不了幾次。當皇子長大後,若生母的地位比較高,就有了撫養權,定時相見。而嬪就是這個界限,只有嬪以上的后妃才擁有撫養權。另外,嬪還能收養貴人、常在、答應生的孩子。古代講究「母憑子貴」,要是自己名下有孩子,不管是不是親生的,對自己在後宮中的地位等方面有很大影響。

第三,皇帝死後,嬪也有特權。當皇帝駕崩後,新任皇帝一般會對先帝的后妃進行尊封,皇后變成皇太后,皇貴妃和貴妃變成太妃,以此類推。史書記載,只有太妃、太嬪才能跟隨皇太后同居,能夠保證晚年的生活條件。嬪以下的女子,要麼被拉去殉葬,要麼在冷宮裡孤獨終老。總而言之,她們的結局不會太好。

因此,一位女子即使是從貴人晉升為嬪,都會欣喜若狂。不過,要想在眾多女子中脫穎而出,比較困難。有人說慈禧不就是從貴人一步步變成後宮甚至是整個大清的掌權人的嗎,但像慈禧一樣的女子又有幾個呢?

相關焦點

  • 清朝時,為何女子從貴人升為嬪都狂喜?除身份變化還有3大特權
    就拿清朝來說,後宮就分為皇后和妃嬪。妃嬪又分為三等,地位比較高的是皇貴妃、貴妃,然後是妃、嬪,最後是貴人、常在、答應。順治以前,後宮等級不健全,幾乎沒有成規典制。順治帝親政後,開始對後宮進行整飭。一直到康熙中葉,後宮制度才完善。清朝規定:皇后一人,皇貴妃一人,貴妃兩人,妃四人,嬪六人,住在東西六宮;貴人、常在和答應不限定人數,跟著皇貴妃等分居12宮。
  • 清朝貴人晉升為「嬪」,為何欣喜不已?專家:你看多出的3大特權
    今天就來說說清朝時,為何女子從貴人升為嬪都狂喜?除身份變化還有3大特權。 歷代的后妃制度都都是不一樣的,當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改天子為皇帝,並定皇帝的正妻為皇后。不過秦朝的后妃制度並不完善,一直到西漢年間,才逐漸出現比較完備的后妃制度,也開始了等級劃分。不管歷朝如何變,皇帝在正妻為皇后這一點是不會變的,她可以說是整個後宮同輩女人中權力最大的一位。
  • 清朝貴人升為嬪位,為什麼都非常的高興?原來是多了一些特權
    到了清朝,後宮女子的位份更多,妃嬪們一級一級的往上升就好像升級打怪一樣。在這麼多級別中,由貴人之位升到嬪位是最為重要的,也是最讓後宮女子們高興的。身份的變化在中國古代,男子都是妻妾成群,有的甚至還會有一些通房丫頭。這些妾雖說沒有妻子的地位高,但在家裡也是有一席地位的。
  • 清代親王嫡福晉和皇帝的妃、嬪、貴人比較,誰的地位更高
    根據《清史稿·列傳一·后妃》的記載,除了中宮皇后,清代後宮妃嬪又可分為「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也就是說,自「貴妃」之下,還有「妃」、「嬪」等5級妃嬪。清代後宮妃嬪形象那麼,清朝的親王嫡福晉和皇帝後宮中的「妃」、「嬪」、「貴人」等妃嬪相比較而言,誰的地位更高呢?
  • 明清皇帝有時會用「金瓜子」賞賜後宮嬪妃,為什麼她們異常高興?
    後宮佳麗那麼多,如果只是自己收到了金瓜子的賞賜,當然是很高興和開心的,因為其他人都沒有,只有自己有,在人數眾多的後宮嬪妃中能夠獲得皇帝的喜愛和寵信是非常不容易第一件事,也代表了自己以後有更好的發展。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談談這個問題:
  • 清朝后妃的八個等級
    對清朝後宮的等級,普通觀眾已有基本認知,不過總體仍是一知半解。今天我們一併了解清楚。清朝後宮分為八個等級,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皇后是妻;皇貴妃至嬪4個等級為妾;嬪以下的貴人、常在、答應僅為通房,不算妾室,沒有朝服和朝冠。清初(入關前),努爾哈赤時期還沒有后妃制度。妻妾都稱「福晉」或「格格」,像努爾哈赤的16個妻子都叫「福晉」。
  • 清朝為什麼沒人願意娶宮女?不是因為地位低下,有兩個原因
    清朝為什麼沒人願意娶宮女?首先要搞清楚一個事實:不是沒人願意娶宮女,而是有能力娶宮女的人不願意娶宮女。宮女地位再怎麼低,回到民間也是鳳凰落到野雞群裡,誰不想沾沾皇帝的龍氣呢?但事實上,有機會接觸到宮女的達官貴人、官宦子弟、商賈富戶都不大願意娶宮女。
  • 清朝嬪妃圖鑑:只需看它就可以判斷嬪妃的地位,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相信大家在看一些小說或者是電視劇的時候,裡面總是會提到,旗頭可以區分等級之類的話語。但是呢,經過之前一系列的講解之後,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旗頭等級,根據旗頭的樣式是無法進行區分的哦! 那麼,古時候的妃嬪們,總是要通過什麼來區分等級的呀!沒錯,那就是髮飾啦!
  • 甄嬛傳:瑛貴人的這個舉動撞在甄嬛眼裡,註定會死於非命!
    沒人會傻到連這點端倪都看不出來。其中,死的最冤的是無辜的瑛貴人,瑛貴人莫名其妙就被敬妃"捉了奸",而且還是鐵證如山,敬妃有皇長子的書信為證。瑛貴人便是渾身是嘴也說不清了,大喊冤枉,但皇帝怎會聽她分辨?寧可錯殺,也不姑息。
  • 嫡福晉、側福晉、庶福晉、格格,清朝王爺的妻妾為何也等級森嚴
    根據《清史稿·后妃列傳》的記載,努爾哈赤時期的後宮「草創闊略,宮闈未有位號」;皇太極建立清朝以後,「五宮並建,位號既明,等威漸辨」;清朝入關以後,順治皇帝短暫使用過女官制度對後宮妃嬪進行管理;直到康熙皇帝登基,才創設了「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分居東、西十二宮
  • 為什麼很多人不喜歡清朝?其實是清朝自己種的因
    昨天有朋友問我,為什麼很多人不喜歡清朝?其實,作為一個大一統的王朝,清朝在歷史上也是有其自身的貢獻的,比如它奠定了中國如今的疆域等。但既然出現很多人不喜歡它,總歸是有原因的,縱觀清朝入主中原後的二百多年裡,打著「反清復明」口號奪地造反的也不在少數,雖然有一部分個人野心膨脹的因素存在,但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清朝歷來不太遭人們喜歡,而如今的人們也同樣如此,甚至在網文界出現「穿清不造反,菊花套電鑽」的話語。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其實是清朝自己種的因。
  • 清朝時期的貝勒地位如何 他們到底有著什麼樣的特權
    此後清朝接手明朝制度的影響,「貝勒」也逐漸由大權在握的官職名稱演變為一個不掌實權的爵位稱謂。但是,不論是作為有實權的官職名還是無實權的爵位名,「貝勒」所指代的群體都是特權階級,他們在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方面都享有一定特殊權利。然而,隨著「貝勒」地位、職責的不斷變化,其所享受的各種特權也有不同程度的變化。
  • 清朝入關之時,八旗子弟留下了汗馬功勞,那麼普通子弟有什麼特權
    這就讓我們對「八旗」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作為一個普通的八旗子弟會有什麼樣的特權。拋開統治階級,說一下普通人大家能對他們擁有的特權更加了解。分析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從政治、經濟、社會這三點進行出發。從政治方面來分析,首先清朝在入關之時,由於在短時間內佔領了大量的財富、土地。所以,會按照階級的高低來進行分房。
  • 為什麼清朝妃嬪習慣戴手指套?不會弄傷自己嗎?其實不光為了愛美
    清朝後宮劇近年來一直是熱門題材,劇裡妃嬪們的一言一行都充滿「火藥味」,偏偏她們又總是舉止優雅,說話慢條斯理,穿著打扮美不勝收,跟內裡的心計形成巨大反差,這也是觀眾們最津津樂道的地方。而且我們可以發現,有的清宮劇裡妃嬪會戴手指套,有的卻不戴,這也可以看出歷史考證的水平。事實上,清朝的后妃們確實有戴手指套的習慣。以現代人的眼光看來,這樣尖尖的手指套並不方便,而且一不小心就會弄傷自己。但清朝后妃之間卻非常流行,甚至玩出了許多花樣,作為文物保存至今的就有「玳瑁嵌珠寶翠玉葵花指甲套」、「玳瑁嵌米珠團壽指甲套」等,一聽名字就讓人覺得非常貴氣。
  • 穿越回清朝當后妃,真的那麼好麼?電視劇裡都是騙人的
    最近這些年,宮鬥題材的電視劇十分火熱,這讓當代很多女青年時常會產生這樣的想法:認為自己如果能穿越到清朝當后妃,肯定會幹出一番大事業。但是電視劇的功能其實主要在於娛樂,不要當真,因為在清朝,后妃的日子,主流是不大好過的。在清朝,女子想要入宮。一般需要參加選秀女。
  • 舉人特權放到你身上,你比他還瘋
    眾人大眼望小眼,一齊道:「原來新貴人歡喜瘋了。」現在看來,吳敬梓對範進中舉後發瘋的描寫,主要是為了鞭撻封建時期的科舉制度。但我們也不禁會問:「這舉人究竟是有何『特別』,為何範進中舉之後會有如此表現呢?」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從「舉人」所能享有的特權和地位來說了!
  • 從華妃到婉容,那些翊坤宮的主人為什麼結局悽涼?
    從華妃到婉容,那些翊坤宮的主人為什麼結局悽涼?我們經常形容皇帝的嬪妃為三宮六院,到底三宮六院指哪些宮殿呢?以清朝為例,皇帝的妻妾分為八個等級:皇后一名居中宮;皇后以下設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分居東、西六宮居住。嬪以下還有貴人、常在、答應三個等級,這三個等級沒有固定數額。翊的意思是輔佐,皇后的寢宮為坤寧宮,因此,翊坤的意思即輔佐皇后管理六宮之意。
  • 人類三大本質的簡稱了解一下
    人類三大本質的簡稱了解一下時間:2019-10-04 13:57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香菇雞什麼意思什麼梗? 人類三大本質的簡稱了解一下 人類三大本質的簡稱。
  • 清朝鐵帽子王有哪些特權?好使嗎?
    這物件也就是清朝的時候有,初期八個,靠的累累戰功戴上去的,中後期加了四個,說是對清朝的鞏固有助力的,這叫恩封。所以滿打滿算一共十二個。那麼他們有嘛特權呢?這最主要的一個按照官方的話說,叫世襲罔替。啥意思呢?
  • 《甄嬛傳》甄嬛建議曹貴人給朝瑰公主準備嫁妝的種種算計
    甄嬛為何要讓曹貴人幫著為朝瑰公主備嫁。難道是要曹貴人多點經驗,將來好為溫宜公主準備嫁妝?麗嬪只是個繡花枕頭能封為嬪,曹琴默計謀過人,生了公主還只是貴人,華妃的涼薄只怕讓曹琴默寒了心。朝瑰公主的生母只是一個小小的貴人,即使後來晉為太嬪,但是也改變不了朝瑰公主出身低微的事實,母親不受重視,女兒的婚事也要被連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