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兩岸|賞鷹抒懷:清明勿忘祖德

2021-02-14 蘭陵會

 提示:點擊上方"蘭陵會" ↑ 免費入會並訂閱本號內容

 

曩昔我大心公因助宋平亂有功,封於蕭國,爾後裔孫受姓為蕭,迄今時間已二千七百餘春秋,空間由北而南、而西、而跨海、而下洋。宗族興盛,枝繁葉茂,帝冑市井,宰相商賈,平分秋色,共享殊榮。

 夫姓者猶品牌也,定於一尊,烙印於裔孫,歷千年而弗衰。蘭陵一族,瓜瓞綿綿,遍及華夏,寸土有蕭。斯土斯地,陋巷鬧街,無不有同宗者,我氏才子,歷代迭出,出將入相,史有明鑑,此乃祖先遺德,餘胤榮典。無論家堂祖祠宜以凝聚宗訓為禱,裨益後輩行止有道,先後有序,斯如弟子規所言,出悌入孝,忠孝一門,倘我蕭氏後裔無違祖訓,堅貞不二,此家族興旺之源,則子賢孫孝亦指日有望也。

我大陸宗親,因國家文字改革故,蕭姓被篡,肖字蓋頭,嗚呼哀哉,祖先蒙羞,裔孫彷徨。所幸有識宗親,集體請求,官署親民,致使糾肖復蕭運動,於今稍有成就,足以堪慰先祖殷盼,固乃蘭陵之幸也,然雖複姓者眾,亦百不及一,此一宏偉工程,尚賴宗親們再接再厲,矢志不移,以達天下無而蕭之願景。我蘭陵子孫,責任重大矣。

 

今清明時節,空闊雲閒,並無紅杏初開,清明時節雨紛紛之象,八卦山天際,南路鷹(灰面鵟鷹)盤旋上下之姿,其聲幽遠,其音高亢,不是呢喃,而是悼念先祖,感懷遺德。


荒野墳塋,掃墓人群,紛至沓來。祭祖途中每遇熟識宗親,皆親切問候,平安無事,鹹以祖先保佑應答。宗族之親,千秋凝聚,勿忘祖德,清明追遠。

今祭事已畢,來日可追,為不忘春秋,特為之記。

(南靖書山奮公派下十九世裔孫蕭新永補記於臺北,2017/4/10)

延伸閱讀:

在清明時節與國慶日,臺灣的天空就有灰面鵟鷹的飛行的行蹤,而灰面鵟鷹又名為南路鷹、灰面鷲、清明鳥與國慶鳥等名稱,顧名思義在清明時節、國慶日這兩個節日就有機會看到它雄糾糾的「鷹」姿。

 ( 圖\臺北市野鳥學會提供 )

在臺灣墾丁國家公園為其北遷必經之路、八卦山是北返中繼站、北部觀音山,是猛禽踏上北返歸途,所以這三處都是臺灣的賞鷹重地!也因此在臺灣蕭氏重要聚集地彰化每年舉行賞鷹活動,今年主題是「2017鷹揚八卦-幸福森林」。

糾肖復蕭,歡迎長按以下二維碼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可直接賞閱微信公眾號「蘭陵會」(ID:lanlinghall)最新資訊,公號任何圖文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處理。歡迎加微信 ixiaojun66 獲邀加入「蕭氏文創中心(蘭陵會)微信群」。公眾號管理員均為蕭氏志願者,歡迎轉發、賜稿及指正。

                      蘭陵世家    光耀中華                       

相關焦點

  • 蘭陵兩岸|良性交接 薪火相傳:臺灣蕭氏宗親總會第九屆交接典禮與祭祖大典舉行,百位大陸蕭氏宗親前往臺灣觀禮道賀!
    蘭陵臺灣|繼往開來:臺灣蕭氏宗親總會舉辦領導才能研習營蕭文龍說,新接任的蕭崇湖總會長是一位肯乾熱情務實的領導者,相信在他的帶領下,總會一定會更加彭勃發展。蕭萬長宗長致詞表示:宗親會目的在薪火相傳,責任十分重大,需要宗們團結合作才得以延續,召開宗親會最重要的意義是光耀祖德。
  • 蘭陵源流兩岸蕭氏衍脈及宗祠淵源
    兩岸蕭氏在族譜的對接上不惜餘力,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經過近幾年來的編輯,已形成系統的蕭氏族譜,南靖縣「三蕭」即:書山派蕭氏、鬥山派蕭氏、湧山派媒蕭氏族譜,有了比較完整的敘述,目前都已印製成譜冊,為海峽兩岸蕭氏宗親及蕭氏後人留下了一筆初來寶貴財富。
  • 第143期:蘭陵詩社向全國人民拜年啦!
    《蘭陵流韻》序蕭曉陽蘭陵郡望,蕭氏淵源,名揚聖地,族衍宏流。
  • 中國鷹為氏族圖騰 黃帝軍隊以鷹為旗幟(圖)
    鷹的形象既是北方多個民族的圖騰和族徽,又是戰神的象徵和英雄的標誌。歷代文人墨客還寄情於鷹,借鷹抒懷,以鷹言志,賦予了鷹豐富而深刻的思想文化內涵。在民間文化中,鷹也是大眾喜聞樂見的吉祥物,有「鎮宅神鷹」之美譽。  中國傳統吉祥物·鷹  鷹,是鳥中之王,空中霸主。
  • 七律•秋夜抒懷
    ▏七律•秋夜抒懷(配一張不下雨的秋夜圖)作者秋夜抒懷的詩詞本號摘錄的還有其他幾首,如:五律•深秋逢雨抒懷、七絕.秋夜。註:1、呿吟qù yín,指吟詠。2、浮沈,亦作「浮沉」。3、一笑寥寥空萬古,相傳宋代法常法師於入寂前的清晨,依《漁父詞》聲律寫下一首詞,寫完即就榻收足而逝。佛曲:《楞嚴一笑》 [宋] 法常和尚詞。
  • 清明|山河無恙,逝者安息|岱宗詩社格律詩專輯
    清明節來臨之際,泰山楹聯研究院、岱宗詩社聯合發起詩詞聯詠「清明」活動,廣大詩詞愛好者滿懷深情,賦詩填詞撰聯,抒發對革命先烈、抗疫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已故親人的崇敬緬懷之情,寄託哀思,慎終追遠。本期為律詩專輯,歡迎各位詩友賞讀品鑑。
  • 石龍清明雙色糯米飯,是你忘不掉的鄉愁
    清明(作者:石龍  覃洪貴) 今日天氣熱烘烘,一族登高拜祖宗
  • 蘭陵瞭望老蕭書房:蕭萬長微笑的力量
    蘭陵世家    光耀中華
  • 春天裡,思緣感恩話清明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 第六屆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交流展在北京舉辦(兩岸關係)
    12月10日,「筆墨抒懷·情聚兩岸——第六屆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交流展」北京舉辦現場(攝影:海峽飛虹)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馬曉葉):12月10日,「筆墨抒懷·情聚兩岸——第六屆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交流展」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辦。
  • 清明時節雨紛紛,寄託哀思勿忘先烈!
    >清掃墳墓Cleaning the graves祭祀祖先Ancestor worship追悼先人To pay tribute to ancestors準備供品Prepare offerings清明節雨紛紛Tomb-sweeping day is raining勿忘先烈
  • 黑科技版《清明上河圖3.0》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清明上河圖3.0》實現了新的突破,它不僅保留了作品原本的美學價值,也讓觀眾走進了文物,體驗了文化。」走過一條宋代雨巷,在虹橋球幕影院的「汴梁碼頭」邊,人們「搭乘」船夫們的扁舟,搖晃著行駛在宋代汴河中,任河水划過腳下,柳枝拂面,聽船夫的吆喝聲,沿途觀賞兩岸的風景和風俗。
  • 庚子年清明,我們該如何祭奠?
    又是一年清明時節,又到了祭奠親人的日子。百善孝為先,祭奠祖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庚子年清明,我們拿什麼祭奠?如何祭奠?林業局發來信息告知大眾說天氣晴朗,嚴禁野外用火;衛健委和疾控中心發信息說預防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取消清明祭拜活動!
  • 讀詩|古詩讀清明3:詩聖在清明祭奠自己
    這是清明系列的最後一期,有朋友說上次一沒有讀一讀詩聖的兩首清明詩很可惜,那我們今天拜會一下詩聖,祭奠這位偉大的詩人。歌以詠志,看看在這掃墓祭祖之際,他是如何用他人杯中酒澆自己心中塊壘。原詩摘錄清明二首唐·杜甫其一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淨客船。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胡童結束還難有,楚女腰肢亦可憐。
  • 蘭陵環球|盛事預告:第十一屆環球蕭氏宗親懇親大會9月8日在印尼舉行;2020第十二屆環球蕭氏懇親大會花落何處?山東蘭陵呼聲最高!
    新會所落成啟用暨供奉蕭何公神尊典禮 敦宗睦族 弘揚祖德2018 年適逢印尼蕭氏宗親總會成立100 周年,主辦第十一屆環球蕭氏宗親懇親大會。而第十二屆環球蕭氏宗親懇親大會呼聲最高的,乃是我蕭氏蘭陵郡望山東蘭陵,其佔地數百畝的蕭氏文化園蔚為壯觀。
  • 賞《清明上河圖》《千裡江山圖》,看宋徽宗從世間煙火到江湖林泉
    這兩幅畫就是《清明上河圖》和《千裡江山圖》,於宋徽宗而言,這兩幅畫不僅是畫中極品,而且還與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宣和七年,宋徽宗讓出皇位,從《清明上河圖》中描繪的世間煙火回到了《千裡江山圖》的江湖林泉,使得北宋江山都為之色變。
  • 蘭陵舊聞蕭萬長尋根與閩臺蕭氏一家親
    兩岸民間來往熱絡。蕭良松回憶道,「烏石浦」點燃了蕭萬長的尋根夢。1996年,蕭萬長拿出一頁殘缺族譜,請蕭良松幫忙在大陸尋找「根在哪裡?」由於資料不夠清晰,蕭良松尋找了很久,未果。  「他是位慎終追遠之人,為人很和善」,在蕭良松的幫忙下,廈門蕭氏家廟最終成為蕭萬長尋根首站。
  • 疫情加速清明祭掃「觸網」:預約錯峰寄哀思 代祭「勿忘告乃翁」
    【來源:中國新聞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清明祭掃「觸網」:預約錯峰寄哀思 代祭「勿忘告乃翁」中新社成都4月1日電 (賀劭清 單鵬)將黃白色的菊花插在墓碑旁的灌木叢,白色塑料盤放滿糖果「每年清明前都會來這裡和他們說說話,通過網絡預約入內還是第一次。」蘇子豪回憶,小時候父母會帶自己來磨盤山公墓為爺爺奶奶祭掃,現在自己也會帶著晚輩懷念長眠於這裡的父母、爺爺奶奶。幾十年來,祭掃的方式不斷更替,香蠟紙錢逐漸被鮮花所取代,但親人間的羈絆、對逝者的緬懷卻從未改變。
  • 第六屆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交流展在京舉辦
    第六屆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交流展10日上午在北京臺灣會館開幕。(北京市臺聯供圖)  中國臺灣網12月11日訊 (記者 普燕)由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中國書畫家聯誼會、臺灣中華文經交流協會聯合主辦的「筆墨抒懷·情聚兩岸——第六屆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交流展」10日上午在北京臺灣會館開幕,共展出兩岸知名書畫家作品60幅。
  • 蘭陵雙十|一個人的兩個「國慶」——蕭天潤:投奔國軍的解放軍飛行員,在哪裡都是中國人
    一個大中國,臺海兩岸敵對與分治從此開始,兩岸人民和海外僑胞內心糾結、概莫能外.,但兩岸都不會彼此放過這些「變節者」。一個人對於兩岸認同的困惑,其實也是兩岸人民的難題..延伸閱讀:國軍與解放軍間的駕機叛逃事件主要指中國大陸及臺灣兩岸間發生的互相駕機叛逃事件,其中當事人多為國軍和解放軍的飛行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