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冠平的科技人生 從攻關紅外測溫儀到孵化20餘家上市企業

2020-12-15 21經濟網

年屆七旬的馮冠平曾是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的創始院長。2003年初,非典在廣東爆發,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臨危受命,馮冠平與同事們僅用7天時間攻關完成紅外測溫儀的研製。

根據當時的醫學報告,非典病人幾乎都有發燒症狀,監測人員體溫正是突破口,這對排查和篩選非典病人、防治非典蔓延起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然而,起初並沒有這麼一種能夠在公眾人群場合快速篩選出發燒患者的儀器。

回憶起這段往事,馮冠平記憶猶新。

「現在,每當看到全國各地都用上了紅外測溫儀,我還是感到很自豪。」2月17日,馮冠平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馮冠平表示,「從目前的信息看,新冠肺炎與非典既有共同也有不同之處。相較非典,我們國家已經採取了更有力的舉措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我相信很快能夠渡過難關。」

馮冠平。資料圖

攻關紅外測溫儀

在創辦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之初,馮冠平就強調,研究院就是為了解決科技成果怎麼轉化成產品的問題。截至2011年,馮冠平卸任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院長之際,研究院孵化企業1000餘家,投資企業300餘家,其中20餘家企業實現上市。

紅外測溫儀是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的一場重要戰役。據馮冠平回憶,2003年4月11日,非典當前,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臨危受命,全力以赴研發利用傳感技術進行人體溫度快速測量的儀器。當天,馮冠平在研究院會議室召開內部緊急會議。

「我們清華人要搞出這個紅外測溫儀來,不能讓非典瘋狂地湧進來、傳播出去,我們守住口岸,就等於守住國門」,馮冠平說。

從2003年4月11日到4月18日,距收到指示後僅僅7天,「紅外快速體溫檢測儀」問世了。與此同時,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還推出了手溫測量式、額頭定位式、掃描式三種紅外快速體溫檢測儀,以適應不同需求。

後來,紅外測溫儀在羅湖口岸首次成功試用,一夜之間傳遍了世界各地。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先後解決了紅外測溫儀的穩定性難題、完成國產化攻關、實現了批量生產。

這期間,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全力以赴。馮冠平依然清晰地記得,每天深夜,光機電重點實驗室燈火通明,甚至直至天明。連續50多天每天16甚至24個小時的工作強度。

從同年的4月18日到6月7日,不到兩個月時間,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共計生產和銷售各類紅外測溫儀20812臺,幫助鐵路部門檢測旅客3000多萬人次,共測出體溫不正常者近萬人,確診非典患者21人、疑似病例38人。

2005年,國務院向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頒發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證書(證書號2005-J-236-2-02-D07),獲獎項目名稱是:廣東省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以表彰紅外測溫儀的貢獻。

非典三年後,馮冠平將抗擊非典列為研究院建院十年的十件大事之一。他撰文總結稱,「紅外測溫儀填補了檢測空白,有效截獲了發燒病人,為控制疫情傳播起到了關鍵作用。」

在總結紅外測溫儀成功的經驗時,馮冠平說,「在這一過程中,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優勢顯露出來了。研究院領導掛帥,實驗室出思想,傳感公司批量生產,舉院體制。這樣大大縮短了一項成果從技術變成產品的過程。」

2013年5月23日,深圳電視臺播出了對馮冠平的採訪。片中,馮冠平頗含感情地說,「我作為一名清華老教授,生活要求不高,個人名利對我也沒太大意義。相反,如果我們的一個項目或企業能辦成功,能夠解決幾千人的就業,而這幾千人的背後,能支撐起來的是幾千個家庭,那才是我最大的欣慰。」

推動石墨烯發展

事實上,馮冠平對我國石墨烯行業的發展也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早在2009年,馮冠平就大膽預測石墨烯未來可能在中國乃至全球帶來一場工業材料的革命。因此,他鼓勵海外從事石墨烯研究的頂尖華人專家回國發展,並建議江蘇省常州市政府建立石墨烯創業平臺。

2010年,石墨烯成果因獲得諾貝爾物理獎而轟動全球。2011年5月,國內首個石墨烯研究平臺——江南石墨烯研究院成立。

2014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考察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馮冠平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常州石墨烯產業化情況,這讓馮冠平十分激動。

馮冠平表示,石墨烯的前景在於應用,推動石墨烯產業化的發展重點在於應用。

馮冠平多次講過,石墨烯千萬不要被論文化。馮冠平認為,「中國石墨烯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是科技界和產業界結合不緊密,科技成果轉化渠道單一。目前,中國的石墨烯論文和專利數量雖已位居全球首位,但是很多論文和專利難以轉化其應用。」

他還強調,「我國石墨烯發展急需一批既懂技術、擅長自主創新,又懂市場,能夠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的複合型創新人才。」

烯旺科技是馮冠平創辦的公司之一。據他介紹,2018年韓國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及2019年央視春晚上,烯旺科技的石墨烯研發成果都應用於其中。「其實,石墨烯的應用範圍廣泛,在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可穿戴設備、電動汽車等領域都有發展空間。」

「當然,石墨烯的應用目前是冰山一角,未來的路還很長。」馮冠平坦言,自己一直有兩個夢想:一是為國家引進孵化出兩個能夠在世界產業領域最領先的高科技項目,使它們的總產值超過1000億元;另一個是回饋社會,成立慈善基金會,幫助貧困學生,儘可能幫助國家培養一些有潛力的下一代。

 返回21經濟首頁>>

相關焦點

  • 烯旺科技董事長馮冠平:創新是推動深圳發展的第一動力
    馮冠平所率領的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為深圳帶來了新鮮血液和新的思想,他們轉變思維、敢於突破,在推科技產業轉化的道路上取得巨大成績,不僅孵化培育了6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還促進150多項科技成果產業化,其中20多家在海內外上市。
  • 馮冠平:用一片石墨烯薄膜撬動千億版圖
    儘管「總產值超過千億」的夢想尚在路上,但孵化兩款創造千億價值的材料項目,僅僅8年,就達到了!「這兩個夢想裡面是什麼條件,是國際上要領先的。」馮冠平自豪道,「兩個材料」一是超材料,一是石墨烯。分別是落戶於深圳的兩大超級明星企業光啟技術(002625.SZ)和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烯旺科技」)。
  • 馮冠平:讓科研成果真正實現產業化
    從當年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到科技處處長、校長助理,再到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院長、我國石墨烯產業先行者、科技成果轉化和風險投資的領軍人物,「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業創新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獲得者、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原院長馮冠平教授的人生跨度之大,讓人稱奇。來深20多年,這位年過七旬的長者用自己全部心血,實現了一個中國知識分子以知識報國的美好夢想。
  • 紅外測溫儀哪個牌子好_十大紅外測溫儀品牌排行榜
    紅外測溫儀品牌排行榜七:Optris歐普士   源於德國的知名品牌,致力於非接觸測溫領域的技術創新和應用發展的高科技企業。公司擁有20年的工程經驗,熟知紅外測溫領域的產品銷售及技術進步,再加上巨大的資金投入,使得公司有能力提供滿足用戶所有需求的溫度解決方案。
  • 「防疫神器」紅外測溫儀需求約6萬臺,資金搶籌大立科技、高德紅外
    在這場全國總動員的「防疫戰」中,紅外測溫儀(或稱之為紅外熱成像體溫快速篩查設備)是防疫人員手中的重要工具。在A股市場,紅外測溫儀生產企業也開始受到資金的追捧。2月4日,國內3家生產紅外測溫儀的上市公司股價齊刷刷暴漲,截至收盤,大立科技(002214,SZ)漲停,科創板公司睿創微納(688002,SH)大漲13.05%,高德紅外(002414,SZ)午後發力,當日上漲9.65%。
  • 紅外測溫儀供不應求,從「隱士」到「明星」,鍺元素的逆襲
    隨著春節結束,全國各地企業已經開始陸續返工,全國疫情防控工作進入了最嚴峻的時刻,各地已經採取最嚴格的防控措施。你無論坐火車、汽車還是飛機,從家鄉到工作地,估計體溫測量不下數遍,體溫測量是抗擊疫情關鍵一環,現在測溫普遍使用的是紅外測溫儀,採用紅外測溫儀能夠快速地篩查識別有發熱表徵的疑似傳染人員。
  • 疫情下,紅外熱成像測溫儀背後硬核芯實力
    在疫情尚未結束、復產復工在即的矛盾下,紅外測溫儀將有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比如中大型企業、寫字樓、商場等諸多應用場景。在以往國內民用紅外產品需求尚未釋放的背景下,此次顯著增加的紅外測溫儀100多億元的需求,將直接帶給我國紅外產品上市公司更大的業績彈性。
  • 清華大學退休教授馮冠平領銜研製石墨烯護目鏡助力抗「疫」一線
    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是清華大學退休教授馮冠平。春節期間,馮冠平在北京家中時刻關注著疫情前方進展。他在網上注意到:一位記者體驗醫護服3個小時,護目鏡上就布滿了水珠;一位醫生戴著布滿水珠的護目鏡仍然堅持工作,一幹就是一整天;還有醫生不得不用吹風機儘量吹乾護目鏡上的水珠。問題來了,刻不容緩!
  • 科技抗疫 | 三天攻關,上海企業讓呼吸機裝上國產電機
    科技抗疫 | 三天攻關,上海企業讓呼吸機裝上國產電機 2020-04-13 18: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豐臺科技園區企業研發AI紅外成像測溫儀 每分鐘可測溫240人
    AI紅外熱成像測溫儀,每分鐘可以檢測人數120至240人次,測溫精度達到0.2℃,行人不需停留,在正常行走的情況下就可以進行測溫;一款新型防護消毒液問世,無色無味、無毒無害,經過國家權威機構檢測殺菌率高達99.99%。
  • 手持紅外測溫儀的使用方法_手持紅外測溫儀的使用注意事項
    打開APP 手持紅外測溫儀的使用方法_手持紅外測溫儀的使用注意事項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2-29 09:42:00
  • ...烯領域的「華為」:專訪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冠平
    眾多網際網路企業選擇於2月3日至2月7日讓員工在家遠程辦公。本期《消費電子》雜誌的記者就以這樣一種特殊的方式採訪了中國石墨烯產業奠基人、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烯旺科技)的創始人馮冠平,就烯旺主動擁抱智能化浪潮帶來的新機遇,加速轉型與變革石墨烯產業的步伐進行了深入交流。
  • 紅外熱成像測溫儀:守住抗疫第一道防線
    截至3月15日,大立科技已有超8000臺(套)紅外熱成像測溫儀部署在機場、車站和大型企業等人員密集場所。身處武漢的高德紅外也在疫情暴發後一個月內,加班加點供貨上萬套人體測溫產品輸送至全國各地。原來,當時大立科技生產紅外測溫設備所需的核心器件——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還完全依靠從國外進口。該器件不僅有條件地出售給中國,而且從購買到收貨也要花上半年以上時間。「當時倉庫裡就那麼些核心器件,用完了也就沒有了。」龐惠民回憶道。
  • 測溫儀哪個牌子好紅外測溫儀多少錢
    測溫儀也就是溫度計的一種,在很多方面它的作用還是很大的,而且在操作上也比較方便,那麼應用廣泛的測溫儀哪個牌子好呢?不同的測溫儀價格上貴不貴?紅外測溫儀多少錢?測溫儀牌子用紅外線傳輸數字的原理來感應物體表面溫度,操作比較方便,特別是高溫物體的測量。
  • 專業人員檢測計量器具發現,不少人未正確使用紅外測溫儀
    楚天都市報5月20日訊(記者詹鈃 通訊員陳謙)「檢測中發現,很多人使用紅外額溫計,存在不規範、不正確現象。」今天是5月20日「世界計量日」,記者走進武漢市市場監管局市計量所採訪時,該所熱能室負責人韓礎透露,紅外額溫計測量體溫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不能正確使用紅外額溫計,會直接影響測量結果是否準確可靠。疫情期間,紅外額溫計被廣泛使用的最重要原因是,檢測速度最快,且不需要接觸人體,有利於控制疫情。
  • 紅外線測溫儀與紅外熱像儀的區別
    打開APP 紅外線測溫儀與紅外熱像儀的區別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2-26 10:31:44   紅外線測溫儀與紅外熱像儀的區別   一、紅外線測溫儀測量的是一個圓形區域內的平均溫度,紅外熱像儀測量的是一個面的溫度分布;   二、紅外線測溫儀不能顯示可見光圖像,紅外熱像儀可以像照相機樣拍攝可見光圖像;   三、紅外線測溫儀不能產生紅外熱圖像,紅外熱像儀可以實時產生紅外熱圖像;
  • 紅外熱成像測溫儀
    熱成像測溫系統 目前,測溫的產品有水銀溫度計,手持額溫槍,紅外線測溫儀,熱成像測溫儀(也叫紅外熱成像測溫儀),除了水銀溫度計以外,剩下的幾種測溫產品嚴格來說都要紅外人體溫度篩查儀
  • 紅外測溫原理是什麼 紅外測溫儀的介紹
    紅外測溫原理是什麼紅外測溫由光學系統、光電探測器、信號放大器及信號處理、顯示輸出等部分組成。光學系統匯聚其視場內的目標紅外輻射能量,視場的大小由測溫儀的光學零件及其位置確定。紅外能量聚焦在光電探測器上並轉變為相應的電信號。
  • 防護服、測溫儀,增產難在哪裡 面料供應緊張紅外晶片稀缺
    產能暴增的背後是大量防護服企業的加班加點和相關企業的轉型投產。安徽富美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林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隨著工人返崗以及原材料供應的加大,該公司防護服日產能已由原來的800套提升至近5000套。在安徽省淮北設有工廠的今一公司是一家臺資企業,原本是以製造外貿襯衫為主,近日也從臺灣運來了一批醫用防護服的原材料與設備。
  • 為4所學校捐贈紅外熱成像測溫儀
    4月17日,市委市直機關工委聯合山東三木眾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華股份、市慈善義工協會,為聊城一中、聊城三中、水城中學、外國語學校高新區分校捐贈了11套總價值20餘萬元的紅外熱成像測溫儀,目前已安裝完畢並順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