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靜精微,佛藝珍品:覺囊唐卡藝術展在上海舉行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開幕式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夏小蕾)

潔靜精微·覺囊唐卡藝術展展廳(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章祥、張浩)

上海市閔行區文聯主席陳志強致辭(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章祥、張浩)

吳昌碩美術館館長吳越致辭(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章祥、張浩)

壤巴拉覺囊非遺傳習所學員代表才讓嘉致辭(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章祥、張浩)

壤巴拉覺囊非遺傳習所創辦人嘉陽樂住仁波切致辭(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夏小蕾)

唐卡贈送儀式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章祥、張浩)

近距離欣賞感悟唐卡之美(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章祥、張浩)

參展作品(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章祥、張浩)

2020年11月21日,潔靜精微·覺囊唐卡藝術展在上海昌碩文化中心溫暖開幕。上海市閔行區相關領導、學術界,藝術界、公益界、媒體界,以及唐卡藝術傳承畫師等近400人出席開幕式。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壤塘縣非遺唐卡78幅參加展出,精湛的繪畫藝術,精美的唐卡畫作,讓現場觀眾嘆為觀止。

下午16時許,潔靜精微·覺囊唐卡藝術展開幕式暨唐卡贈送儀式啟動。上海市閔行區文聯主席陳志強,吳昌碩美術館館長吳越,壤巴拉覺囊非遺傳習所學員代表才讓嘉,壤巴拉覺囊非遺傳習所創辦人嘉陽樂住仁波切參加開幕式並致辭。

上海市閔行區文聯主席陳志強表示,希望藉此機會,大家能夠充分領略藏民族的文化藝術。

吳昌碩美術館館長吳越認為,唐卡不僅有著豐富的宗教內涵,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壤巴拉覺囊非遺傳習所學員代表才讓嘉在致辭中提出,感謝社會各界帶來的幫助,以及壤巴拉覺囊非遺傳習所為當地青年人帶去的成長機遇。

壤巴拉覺囊非遺傳習所創辦人嘉陽樂住仁波切在致辭中回顧了傳習所創辦、成長至今的艱難歷程,他表示,希望藉此機會能夠弘揚其中的匠心精神,將民族工藝傳承發揚,並預祝此次藝術展圓滿成功。

開幕式結束後,壤巴拉覺囊非遺傳習所創辦人嘉陽樂住仁波切向吳昌碩美術館捐贈了兩件珍貴的唐卡作品——《釋迦牟尼佛》和《千手千眼觀音》。

嘉陽樂住仁波切表示,相信這兩幅唐卡將會承載起展示技能和傳播文化的作用,通過吳昌碩美術館這個平臺,讓更多人領略到唐卡藝術的技能水平,實現西藏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據悉,2010年,嘉陽樂住仁波切在壤塘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覺囊唐卡傳習所。2015年,覺囊唐卡因其悠久的歷史、古樸雋永的風格獨成一宗,被中國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了解,潔靜精微·覺囊唐卡藝術展將持續至12月8日,有興趣的市民可以自行前往上海昌碩文化中心蒞臨觀賞。

歡迎關注鳳凰網佛教官方微信公眾號「覺悟號」,做智慧的傳播者!

相關焦點

  • 一筆一划皆修行 國際唐卡藝術展在上海開幕
    王丹沁 攝中新網上海11月28日電 (王丹沁)由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等共同主辦的國際唐卡藝術展28日在上海開幕。據悉,該展覽旨在讓世界了解古老的藏傳文化,並期待能讓更多人感受到唐卡藝術的非凡魅力。據了解,本次展覽主要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唐卡代表性傳承人更登達吉和他父親夏吾才郎的唐卡藝術作品構成。
  • 唐卡大師根絨青麥先生在上海西岸Jspace極道秘境舉辦個人藝術展 |...
    噶瑪噶孜流派傑出唐卡大師根絨青麥先生於上個月底在上海西岸Jspace·極道秘境舉辦的為期近一個月的「唐卡 -- 不朽的藝術」主題展於近日圓滿落幕。  在藝術展期間,根絨青麥先生為海內外唐卡愛好者們展示了他各個階段的唐卡大作,分享了唐卡藝術不朽的魅力,從唐卡的歷史,唐卡繪製的妙義,以及唐卡的傳承均做了詳細的介紹。同時參與者也進行了沉浸式的唐卡繪製初體驗。閉幕當日,根絨麥青先生攜手展館其他幾位藝術家捐贈了多幅畫作和周邊文創產品舉辦了慈善藝術品義賣,義賣所得款項均捐贈給一所藏區學校。
  • 如實觀照——當代唐卡藝術展
    ,5月19日,雲南省博物館與雲南天鼓雷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舉辦《如實觀照——當代唐卡藝術展》,展覽引進了來自西藏拉薩的噶瑪嘎孜畫派、勉唐畫派、齊崗畫派、青海熱貢畫派的80餘幅優秀作品。「唐卡」二字你一定不陌生,提到它說不定你還會聯想到藏傳佛教,不過對於咱們大多數人來說也就僅限於此了,如果要再深入下去可能就有點困難。面對一幅傳世唐卡,你或許也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該如何欣賞。為了能夠更好地看展,先和館兒君一起來學習和唐卡有關的小知識吧!
  • 閆雪:藏傳佛教覺囊派繪畫遺存概說
    此外,覺囊派在青海果洛(mGolog)地區也有一些屬寺。西藏東部地區保存下來的覺囊派早期繪畫遺存並不多見,有少量壁畫,其他主要以創作於17 ~ 19 世紀時期的唐卡為主。目前僅現有卻爾基寺康馬爾殿保存的幾塊壁畫,或可以追溯到16~17 世紀前後,畫面色調以深淺不同的硃砂、褐色為主。
  • 800餘件臺灣精品紅珊瑚抵蘭州 「亮寶」藝術展
    800餘件臺灣精品紅珊瑚抵蘭州 「亮寶」藝術展 2018-06-19 21:41:3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臺灣收藏級精品紅珊瑚「亮寶」蘭州藝術展
    臺灣收藏級精品紅珊瑚「亮寶」蘭州藝術展  【解說】6月21日,十餘件來自寶島臺灣的收藏級珍品紅珊瑚、13尊尼泊爾手工佛造像、20幅精品傳世唐卡亮相蘭州藝術展。據了解,此次參展的珍品紅珊瑚為重頭戲。臺灣紅珊瑚作為三大有機寶石,更是因其緩慢不可再生,自古被視為富貴祥瑞之物。展出的各類精品紅珊瑚也將成為賞石名家、藏家、愛好者們不可錯過的一次品鑑盛宴。
  • 2019「感知中國·大美青海」中國青海民族藝術展在秘魯舉行
    鍾欣 攝2019「感知中國·大美青海」中國青海民族藝術展在秘魯庫斯科舉行2019「感知中國·大美青海」——中國青海民族文化藝術展演」在當地時間18日至19日在秘魯第三大城市庫斯科舉行。據悉,庫斯科位於秘魯東安第斯山脈,曾經是古印加帝國的首都。
  • 2697首屆唐卡藝術展成功開幕
    唐卡的起源歷史悠久,從公元7世紀有文字記載唐卡至今已有1300年多的歷史,唐卡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盛衰,融合,傳承後,從地域上形成了四大主流畫派。由於自然、歷史的原因,唐卡的起源無從考證。據傳,吐魯番贊普(觀音佛的化身)松贊幹布在一次神示後,用自己的鼻血繪製了白拉姆畫像,這就是第一幅唐卡。相傳,這幅唐卡由果竹西活佛藏入白拉姆神像腹內。作為科學考證,這些傳說恐還不足為憑。但就繪畫藝術而言,最早(可查)可溯及卡若新石器時代,到吐蕃王朝時,繪畫藝術已臻完善。唐卡作為壁畫的延展,最遲也在七世紀中葉以前就已出現。
  • 上海這個格薩爾藏戲文化藝術展裡,藏著丁真家鄉的非遺魅力
    千年史詩、雪域傳奇,在上海,有一群格薩爾藏戲愛好者,對藏文化深深著迷,一直致力於推廣藏戲文化藝術。本周,這群愛好者把國家級非遺格薩爾藏戲文化藝術展帶到了上海,將在上海工藝美術廠鼎藝軒免費展出至12月13日。展品都來自網紅男孩丁真的家鄉——四川省甘孜州。
  • 十三世紀西藏極為稀有的綠度母唐卡
    1260年 十三世紀 西藏繪畫棉地 礦物顏料 尺寸:52.40 x 43.20 cm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收藏這是一幅極為稀有的七百五十多年前的藏傳佛教唐卡因此,現存世的唐卡最早的是從第十一和第十二世紀開始,所謂的「第二次傳播的時期,」事實上很少有第十一世紀或十二世紀的繪畫能夠留存至今。據傳目前存世的11至13世紀唐卡僅存幾十幅,分布在世界各博物館內。這幅1260年所繪唐卡是極為珍貴的。主尊綠度母安住在華麗的七層宮殿內,全身呈淡綠色,是喇嘛教的事業部之色,亦即不空成就佛之身色。一面二臂,面容姣好,二八妙齡,身材纖細,美貌絕倫。
  • 松贊滇藏文化周:把藏地壯美風景與多元人文帶到上海
    為期10天的文化周裡,將有主題講座、藝術展、音樂劇場、手工坊等一系列活動舉行,在炎炎夏日中帶領觀眾全方位體驗滇藏多元的人文景觀,打開藏地隱秘之門。 開幕現場「發現無止境——滇藏文化周」由「發現·無止境項目回顧展」、「發現·滇藏藝術展」、「發現·秘境影像藝術展」、「發現·滇藏音樂劇場」、「發現·滇藏手工坊」、「發現·滇藏美食」、「發現·經典Defender專區」七大板塊組成。
  • 前任覺囊法王——吉美多吉仁波切簡介
    雲登桑布法王治病期間,上師帶領僧眾舉行大量念經放生,祈請住世等佛事活動,住持寺院大小事務。1999年主持了迎接雲登桑布法王回寺,三大祖師經板開光,覺囊派幾十個寺院的上師活佛僧眾及廣大信眾等幾萬人參加的雪域弘法利生大法會。
  • 民間收藏曆代珍品將亮相衡水湖畔
    民間收藏曆代珍品將亮相衡水湖畔媒體聯盟訊(郝小學 李鳳梅)今天,應石家莊傅山中醫腫瘤醫院老院長、河北省十大收藏家易南勳先生、易恆院長之邀,全國新媒體聯盟主席、河北省文化產業創意家協會副主席郝小學、教授李鳳梅等,赴衡水河北老東西古文化藝術館為其即將亮相策劃
  • 藏傳佛教覺囊派雲登桑布法王弘法紀實
    在一千年前,「時輪金剛」由印度傳至西藏,《時輪經》中有關天文曆法的內容且成為藏地創立藏曆的主要依據,至今不少寺院仍把《時輪經》作為學習天文曆法的基本教材。當「時輪金剛」傳至一位後藏大修行者更蚌?圖傑宗哲(1243-1313)手裡時,他在今西藏日喀則拉孜一山溝裡,創建了對保持時輪脈系永不中斷具有特殊意義的覺囊寺,覺囊派之名亦由此而來。
  • 走進唐卡的智慧神秘世界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堪稱藏民族的百科全書。 製作唐卡是一個複雜精細的過程,每一個步驟都的慎重,不然一筆畫錯全圖前功盡棄。
  • 唐卡概說 明永樂御製紅閻摩敵刺繡唐卡為何能拍出3.1億天價?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鬱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神聖的佛的世界;顏料傳統上是全部採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石、孔雀石、硃砂等珍貴的礦物寶石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為顏料,以示其神聖.這些天然原料保證了所繪製的唐卡色澤鮮豔,璀璨奪目,雖經幾百年的歲月,仍是色澤豔麗明亮.因此被譽為中國民族繪畫藝術的珍品,被稱為藏族的」百科全書」也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中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覺囊一切智至尊多羅那他 事跡略述
    到將近二十歲時,由持律師貢噶堅贊為堪布,強巴倫珠為阿奢黎(軌範師),傑仲更噶巴桑等為摩師和補缺師提前給他授了比丘戒,成為外如聲聞乘,內如佛子菩提心的大持密咒師。前後請求了這些上師傳授各種教法。 中期事跡: 大師在二十一歲時,根據上師貢噶堅贊、阿闍黎強巴倫珠的「住持覺囊寺」的口頭命令,於陰曆八月八日吉祥日正式登上了覺囊寺堪布寶座,發放任職茶,從準備到移交的順緣都很好。
  • 走進藏族文化「唐卡」的世界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傳世唐卡大都是藏傳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鬱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神聖的佛的世界。
  • 別只會說「唐卡好看」了!看完後你就知道唐卡為什麼好看
    熱貢唐卡構圖形式多樣,基本繼承了傳統藏畫藝術構圖飽滿,畫面充實的特點,主尊多居於中央。由內容決定形式的特點久而久之衍生出了其獨有的敘事構圖法。這種構圖法能在有限的構圖空間內提供最多的信息量,從而給觀看者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認識和印象。
  • 清華藝博「吉祥聖域」:關於唐卡的那些故事
    雅昌藝術網清華大學109年校慶當天,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雲展「吉祥聖域——藏傳佛教繪畫與造像藝術展」開幕,展覽的主角是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十七至二十世紀的唐卡精品,首都博物館收藏的藏傳佛教造像,此外,還有沈從文捐贈的唐卡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