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木繡球開花了,純白的球形聚傘花序掛滿枝頭。小朋友拉著媽媽的手在樹下走過。「媽媽,那個是什麼花?」「那是繡球花。」「為什麼它比家裡的繡球花高那麼多?」「長得高拋繡球才能拋的遠吶。」
其實,植物的官方名字和俗名之間向來是很亂的,「繡球花」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只要花開得像繡球的都可以叫繡球,只是從學術角度來說就沒那麼嚴謹。比如,很多莢蒾屬植物的花開的都像繡球,但是,他們跟真正的繡球花卻八竿子打不著邊。平時生活中,我們經常對繡球、莢蒾等傻傻分不清。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數一數莢蒾家族中到底出了幾個繡球。
一般我們說起的「繡球花」多指兩類:一類是繡球花科的繡球花(Hydrangea macrophylla),又名八仙花,在日本又叫紫陽花。它們是正宗的繡球花。另一類就是帶有不孕花的莢蒾屬(Viburnum)植物了。
繡球花屬 繡球花
莢蒾屬木繡球 ,許多不孕花組成繡球形花序
二者的區別如下:
1、繡球花為多年生草本,長不高,撐死高不過一個人;莢蒾屬植物為大型灌木,成熟植株能長到3-5米。
2、繡球花夏季開花,花期6-8月;莢蒾屬植物春季開花,花期3-5月。
3、繡球花花色以紅色或藍色為主;莢蒾屬植物花色以白色或綠色為主。
4、繡球花小花(其實是萼片)以4為基數;莢蒾屬植物小花以5為基數。
——————————愉快的分割線————————————
好了,分清楚繡球和莢蒾,我們重點來看一看到底是哪些莢蒾被誤認為繡球了。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不孕花。不孕花就是指種子植物中,有時雌蕊和雄蕊完全退化消失,或由於發育不完全,不能結出種子的花。
我國的莢蒾屬植物大概有70多種,但帶有不孕花的就只有9種,分別是:
1合軸莢蒾(Viburnum sympodiale)
2蝶花莢蒾(Viburnum hanceanum)
3繡球莢蒾(木繡球Viburnum macrocephalum)
4瓊花(聚八仙Viburnum macrocephalum f. Keteleeri )
5粉團(雪球莢蒾Viburnu plicatum )
6蝴蝶莢蒾(蝴蝶戲珠花Viburnum plicatum f. Tomentosum )
7歐洲莢蒾(Viburnum opulus)
8雞樹條(天目瓊花Viburnum opulums subsp. Calvescens )
9毛葉雞樹條(Viburnum opulums subsp. Calvescens f. puberulum)
括號內表示該種常用的別名及學名。
其中,合軸莢蒾與蝶花莢蒾在城市中不太常見,但特徵很明顯:合軸莢蒾沒有總花序梗,蝶花莢蒾外圍不孕花兩側對稱,像蝴蝶一樣。另外還有毛葉雞樹條,除了幼枝、葉下面和總花序梗有黃色的長柔毛外,其他和雞樹條無差別。因此,以上三種不作詳細介紹。
1合軸莢蒾
2蝶花莢蒾
我們將剩下的6種分成三對,其中後者是前者的變型或變種:
1、瓊花和繡球莢蒾。
前者僅周圍有不孕花,後者全為不孕花。
2、蝴蝶莢蒾和粉團。
前者僅周圍有不孕花,後者全為不孕花。
3、歐洲莢蒾和雞樹條。
前者一般全為不孕花,樹皮薄,非木栓質,花葯黃白色,後者僅周圍有不孕花,樹皮厚,木栓質,花葯紫紅色。
三對之間的差別主要看葉型:
1、瓊花和繡球莢蒾。單葉,不分裂。邊緣有鋸齒。側脈較稀疏,大概5-6對,近邊緣相互網結。
2、蝴蝶莢蒾和粉團。單葉,不分裂。邊緣有不整齊三角形狀鋸齒。側脈較密,大概10-12對,筆直延伸至邊緣。
3、歐洲莢蒾和雞樹條。單葉,通常三裂。邊緣有不整齊粗牙齒。具掌狀三出脈。
總之一句話就是:先看花序是否是繡球形,再看葉片是否三裂,最後看側脈疏密程度。
從下面三幅圖看,這三對莢蒾的葉差別還是挺明顯的:
3繡球莢蒾的葉
5粉團的葉
8雞樹條的葉
3繡球莢蒾(木繡球) 學校盆景園有種植
4瓊花 (聚八仙) 一般不孕花有8朵,所以它才是正宗的八仙花
5粉團(雪球莢蒾) 學校B1寢室樓下有種植
6蝴蝶莢蒾(蝴蝶戲珠花) 學校集賢食堂旁有種植
7歐洲莢蒾
8雞樹條(天目瓊花) 學校銀杏大道邊上有種植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上或作者拍攝)
現在,大家在學校或公園裡見到這些莢蒾,不會再傻傻分不清了吧?
你以為到這就結束了嗎?
——————————依舊愉快的分割線——————————
相信細心的朋友已經發現了,從學名上看,瓊花應該是繡球莢蒾的變種或變型,粉團和蝴蝶莢蒾也同理;但是,上面為什麼說繡球莢蒾是瓊花的變種呢?關於這個問題,小編連同瓊花的身世之謎,一起告訴大家。
原來,植物分類學認為,兩性花是初生的、較原始的特徵,不孕花是次生的、較進化的性狀。因此,與繡球莢蒾相比較,瓊花應該是較為原始的類型,應該是繡球莢蒾的原種,繡球莢蒾是瓊花這一野生類型在長期的栽培過程中出現的變異類型。
但是,早在1847年,英國植物學家Fortune在中國先發現了繡球莢蒾,也就是木繡球,並命名為Viburnum macrocephalum ,然後再發現瓊花並在1863年被Carriere命名為Viburnum keteleeri。可事實上,瓊花與木繡球應屬於一個種,只是在花上面有些差異。根據1975年7月第十二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在列寧格勒通過的《國際植物命名法規》的優先律,瓊花葉只能作為木繡球下的一個具有兩性花的變型,以Viburnum macrocephalum f. Keteleeri 為名了。
當然,這不是瓊花第一次出現名字的問題。瓊花作為我們的傳統名花,在宋代就極富盛名。然而,古人所愛的瓊花,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知的瓊花。
現在的瓊花是古代的野生種,我們暫且叫它野瓊花。在宋代,人們便通過園藝栽培技術,培育出了不孕系列的瓊花,類似於現在的木繡球,我們暫且叫它古瓊花。由於那個時候栽培技術不夠發達,古瓊花在宋代栽培數量極少,且栽培地域受到局限,因此十分珍貴,更有揚州瓊花,天下無雙的美稱。
當時最有名的古瓊花栽植地便在揚州后土祠。然而,一場戰火將古瓊花燒毀了。後來,人們出於對后土祠瓊花的懷念,便將與瓊花形態相似,且較容易獲取的野生種野瓊花之類的補植於原處。廟中道士則謊稱從細根中萌生出新株,許多人亦相信,認為是祥瑞之兆。因此,在查閱古籍的時候我們可以發現,在宋代以前,書上都是以繡球來形容瓊花,而在明清時期,人們都稱瓊花為八仙花。
總之,現在的瓊花在古時候不叫瓊花,而現在的木繡球在古代才叫瓊花。《中國植物志》為做區分,特地用繡球莢蒾來命名木繡球。最後,讓我們心疼一下無故躺槍的繡球花,它們那個時候還只是叫紫陽花而已。為表示心疼,小編將在6月繡球花盛開的時期,教大家認識一下浙江農林大學裡的繡球品種。(歡迎排隊來後臺報名)
參考來源
圖文/中國植物志、中國植物資料資料庫、果殼網、知乎網、新浪微博及《瓊花栽培》一書--周武忠
-END-
@亦紫,插播:
今天學長捧著一篇完美的文章來投稿;編輯完這篇稿件之後還是無法平息自己激動的心情:仿佛是對自然無限探索的漫漫長路上多了一個同行者。據說學長是因為寫一個課題綜述找了無數的文獻後寫出了上文,(嚴肅臉)研一學長的境界到底是另外一個次元的!(咳咳,歷史意義麼……)本文進一步奠定了我大公眾號專注植物的基礎,為廣大植物博物學愛好者提供了更精緻的文本。(啊好可怕我一定是毛概學傻了)正如學長所說,這是一條為體驗分享知識樂趣的路呀。
感謝一路有你的關注。
晚安,你和世界。
☞ 幾 個 女 生 ☜
| ♀ 亦紫 | ♀ 匿名用戶大冰冰 | ♀ 範露 |
| ♀ 螃蟹 | ♀ 大笨狗 | ♀ 鹿鹿鹿 |
還有一個男生
| ♂ 章毅 |
……
© 雲瑾風伊原創出品,轉載請先至後臺詢問
無條件歡迎分享轉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