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繡球和草繡球,這兩種植物很有意思。
圖一:繡球莢蒾
這兩位的分類地位是這樣的:「木繡球」正名繡球莢蒾/Viburnum macrocephalum,屬於五福花科科莢蒾屬(原屬忍冬科);「草繡球」正名繡球/Hydrangea macrophylla,繡球花科繡球屬(原屬虎耳草科)。多了一個「莢蒾」距離可就遠了,相當於一般同志關係,連拐彎兒親戚都談不上。
圖二:繡球
雖然素昧平生,但這兩種植物卻偏偏長得非常相似,我的意思是,年年歲歲花相似。繡球莢蒾的花為聚傘花序,全部都是大型不孕花;繡球與之類似,傘房狀聚傘花序近球形,幾乎都是不育花。總之都很像「繡球」,除顏色不同之外,乍看就是孿生姐妹,如牡丹和芍藥。
圖三:繡球莢蒾的變型,瓊花,武漢中山公園
圖四:繡球的平頂品種,武漢植物園
你以為它倆像到這種程度就完了嗎?不。繡球莢蒾有變型瓊花/f. keteleeri,即傳說中隋煬帝最愛的「揚州瓊花」,其花序僅周圍具大型不孕花,中間都是可孕花,平頂;繡球有個變種叫做山繡球/var. normalis,僅少數不育花,多數孕性花,同樣也是平頂,還有許多栽培品種與之類似。你看這玩意兒,連變化都跟商量好了似的。
插播一個解釋。瓊花是繡球莢蒾的變型,是命名先後造成的誤會,並不反映實際的演化順序。瓊花具有可孕花,必然先於沒有可孕花的繡球莢蒾出現,但命名者卻先遇到了繡球莢蒾,後遇到的瓊花只能屈居妾室。繡球和變種山繡球,大概也是如此。插播完畢。
圖五:繡球
不管繡球莢蒾和繡球有多麼像,終究是有著本質不同的陌路。區別並不在「木」或「草」上,二者實際上均為灌木,只不過繡球通常長成低矮的圓形灌叢,給人一種草本的錯覺。看細節即知不是一家人:繡球莢蒾的不孕花輻狀,裂片5枚,基部不分離;繡球的不育花只有4枚偽裝成花瓣的萼片,基部分離,中間有一個「鈕」。
圖六:粉團,初淡綠色後轉白,青島中山公園
圖七:蝴蝶戲珠花,昆明植物園
在繡球莢蒾所在的屬,不止它一個和繡球連像。比如粉團/V. plicatum和其變型蝴蝶戲珠花/f. tomentosum,花序分別與繡球莢蒾及其變型瓊花幾無二致,一般看花群眾可以通過葉子來分辨彼此:粉團的葉較寬,葉脈常深凹陷,非常顯著,令人難以忽略;繡球莢蒾的葉較窄,一般呈卵形,葉脈不明顯。
圖八:歐洲雪球,青島中山公園
圖九:雞樹條,青島植物園
青島中山公園有一種歐洲雪球,葉通常三裂,花序和前二種相似,盛花時如高山積雪,極為壯觀。與《中志》裡的歐洲莢蒾/V. opulus L.實為同種,但歐洲莢蒾有可孕花,歐洲雪球全為不孕花。圖九是歐洲莢蒾的變種雞樹條/var. calvescens,又名天目瓊花,其花葯紫紅色,歐洲莢蒾的花葯黃白色,大概就這麼點兒區別。
最後總結陳詞:繡球莢蒾和瓊花同種,粉團和蝴蝶戲珠花同種,歐洲雪球、歐洲莢蒾和雞樹條是同種,這一波是同科同屬的真正一家人,繡球只不過是和它們長到一塊去了,「如有雷同,純屬巧合」。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