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俊昊:未來十年,我最看好這20位導演

2020-12-14 看電影看到死

奧斯卡封神後,奉俊昊高調開啟了導演生涯的第20個年頭。近日,奉大神受邀擔任英國《視與聽》雜誌二月刊客座編輯,他藉此特別開出了一份「將在未來十年對電影形態有至關重要影響的20位導演」的名單!

奉俊昊表示:「2020,這個數字本身就屬於一部科幻電影。我不希望召集這20位導演來討論電影的未來,我只想談談他們已經創作的電影。但最終,這不可避免地關係到電影的未來。因為當我們看王家衛的第二部電影《阿飛正傳》(1990年)時,我們可能已經在腦海中想到了《花樣年華》(2000年);當我們看科恩兄弟的《血迷宮》(1985年)時,我們可能也在體會著20年後看《老無所依》(2007年)的感覺。」

奉大神希望在未來十年內看到什麼樣的電影?

他的回答是:希望看到「《仲夏夜驚魂》中令人驚豔的視效感、《夜以繼日》中漆黑的海洋與安靜的凝視的相遇、《燈塔》中海洋之上發出的黑白光芒之美、《幸福的拉扎羅》中那令人稱奇的影像奇蹟」。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奉大神未來十年最看好的導演都是誰吧!難得,這份榜單上還有華語導演的面孔噢!

1.阿里·阿巴西 Ali Abbasi (伊朗)

代表作:《謝麗》《邊境》

阿里·阿巴西畢業於丹麥國家電影學院導演專業,他的首部長片丹麥語電影《謝麗》曾於2016年在柏林電影節首映。

令阿里·阿巴西引世人側目的則是他的第二部電影長片《邊境》,這部奇幻驚悚片於2018年在坎城首映並榮獲「一種關注單元」的一種關注大獎。

奉俊昊稱:「《邊境》是一部非常獨特的電影,我喜歡導演創造自己小宇宙的這種方式。」

2.阿里·艾斯特 Ari Aster(美國)

代表作:《遺傳厄運》《仲夏夜驚魂》

奉俊昊稱讚阿里·艾斯特的導演風格與眾不同,並表示十分欣賞他的才華。就跟喬丹·皮爾一樣,阿里·艾斯特憑藉著兩部電影長片《遺傳厄運》和《仲夏夜驚魂》,便成功地為恐怖片世界注入了一枚強心劑。

其中,《遺傳厄運》被業界視為近年來最恐怖的電影之一,而第二部《仲夏夜驚魂》則更加證明了阿里·艾斯特在恐怖片領域的才華絕非曇花一現。

3.畢贛 Bi Gan(中國)

代表作:《路邊野餐》《地球最後的夜晚》

畢贛曾稱他的兩部影片《路邊野餐》《地球最後的夜晚》都是對他的家鄉貴州凱裡的一種「影子式」的描畫。

在《路邊野餐》中,畢贛以長達40分鐘的長鏡頭展現了他對時間的把控,在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備受好評,後又獲得臺灣金馬獎最佳新導演。三年後,憑藉《地球最後的夜晚》入圍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

4.傑羅·布斯塔曼特 Jayro Bustamante(瓜地馬拉)

代表作:《火山下的人生》《震蕩》《哭泣的女人》

2015年,瓜地馬拉導演傑羅·布斯塔曼特執導的首部長片《火山下的人生》斬獲柏林電影節銀熊獎,該片也成為瓜地馬拉影史上的首部「申奧片」。

去年,傑羅·布斯塔曼特則又連續帶來了兩部新作,《震蕩》以及《哭泣的女人》,前者入圍柏林,後者入圍威尼斯。

5.瑪緹·迪歐普 Mati Diop(法國)

代表作:《大西洋》

瑪緹·迪歐普的影片涉及到移民題材,其執導的首部短片《大西洋》講述的便是一個年輕人從西非去往歐洲的故事,曾在鹿特丹電影節上獲獎。

時隔十年,她將這部短片擴充為同名長片《大西洋》,入圍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榮獲評審團大獎。

6.羅伯特·艾格斯 Robert Eggers(美國)

代表作:《女巫》《燈塔》

羅伯特·艾格斯最初是一名電影美術指導和劇裝設計師,也許正是源於他對視效細節的格外關注,才讓他的影片在恐怖電影領域中顯得格外特立獨行。

繼兩年前首部長片《女巫》驚豔世人後,去年憑《燈塔》入圍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再次震撼了世界影壇。

7.羅斯·格拉斯 Rose Glass(英國)

代表作:《聖人莫德》

羅斯·格拉斯導演被視為最受矚目的英國新晉天才導演之一。她至今已執導多部恐怖短片,其影片風格令奉俊昊讚嘆不已。

2019年,她的首部長片《聖人莫德》在多個電影節亮相。這部哥德式心理恐怖片,圍繞一個痴迷於拯救癌症患者靈魂的護士展開,風格非常獨特。

8.濱口龍介 Hamaguchi Ryusuke(日本)

代表作:《歡樂時光》《夜以繼日》

因2015年執導的《歡樂時光》,濱口龍介一躍成為備受矚目的日本導演。當年這部長達五個多小時的電影,在洛迦諾國際電影節贏得了不少讚譽。

2018年,濱口龍介又執導了《夜以繼日》,由東出昌大和唐田英裡佳主演。這部講述記憶與浪漫幻想的影片,入圍了當年的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9.阿爾瑪·哈勒 Alma Har'el(以色列)

代表作:《孟買海灘》《真·愛》《寶貝男孩》

阿爾瑪·哈勒的首部作品為紀錄片《孟買海灘》,曾提名美國獨立精神獎。四年後,她又憑藉紀錄片《真·愛》榮獲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

去年,她攜手希亞·拉博夫拍攝了劇情片《寶貝男孩》,在評論界贏得不少掌聲,並榮獲了聖丹斯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

10.克斯汀·詹森 Kirsten Johnson(美國)

代表作:《持攝像機的人》

從攝影師跨界成為好導演,能完美達成這種轉變的電影人著實鳳毛麟角。而僅僅在執導了一部長片之後,克斯汀·詹森便被歸到這一行列中。

2016年,她執導的《持攝像機的人》榮獲第88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並成功入圍奧斯卡紀錄片短名單。2020年,她的新作《迪克·詹森已死》也於年初在聖丹斯電影節亮相。

11.詹妮弗·肯特 Jennifer Kent(澳大利亞)

代表作:《鬼書》《夜鶯》

奉俊昊讚嘆說,「我很喜歡《鬼書》,這是一部偉大的恐怖片。」作為詹妮弗·肯特的首部長片處女作,《鬼書》已被視為過去十年極具影響力的電影之一。

四年後,詹妮弗·肯特又將《鬼書》中的幽閉恐怖氛圍延續到新作《夜鶯》中,並榮獲了當年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

12.奧利維爾·拉克謝 Oliver Laxe(西班牙)

代表作:《你們都是隊長》《含羞草》《大火將至》

奧利維爾·拉克謝的前兩部作品《你們都是隊長》《含羞草》均在摩洛哥拍攝,自此開始在世界影壇上嶄露頭角。去年,他又執導了《大火將至》。

他的三部作品全部在坎城電影節亮相,並且都在不同單元都拿到了大獎。其中《大火將至》獲得一種關注單元評審團獎,而後來的西班牙戈雅獎也為他贏得了最佳導演提名。

13.弗朗西斯·李 Francis Lee(英國)

代表作:《上帝之國》

從演員到導演,弗朗西斯·李向世人證明了自己。2017年,他執導的《上帝之國》被評論界視為「過去十年最令人激動的英國電影之一」,更被很多影迷來拿跟《斷背山》相比。

他今年的新作便是由西爾莎·羅南和凱特·溫斯萊特主演的《菊石》,改編自古生物學家瑪麗·安寧的真實故事,講述的是兩位女性之間的愛情故事。

14.皮耶特羅·馬切羅 Pietro Marcello(義大利)

代表作:《遺失與美好》《馬丁·伊登》

2019年,皮耶特羅·馬切羅執導的《馬丁·伊登》入圍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最終為男主角贏得了威尼斯影帝。

這部改編自傑克·倫敦小說原著的電影,講述水手馬丁愛上上流社會的小姐伊琳娜後,憑藉自身努力逐漸成為知名作家,然而他最後卻發現,上流社會的一切都是空虛。

15.大衛·羅伯特·米切爾 David Robert Mitchell(美國)

代表作:《它在身後》《銀湖之底》

2016年,大衛·羅伯特·米切爾憑藉《它在身後》獲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導演提名;兩年後,他執導的《銀湖之底》入圍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儘管這兩部電影都難免有一些口碑上的爭議,但誰也不能否認大衛·羅伯特·米切爾作為導演所展現的才華。

16.喬丹·皮爾 Jordan Peele(美國)

代表作:《逃出絕命鎮》《我們》

喬丹·皮爾已無需多介紹,2017年憑藉一部《逃出絕命鎮》而備受矚目,並成功拿下了奧斯卡原創劇本獎。去年,他又順勢推出了同類型作品《我們》。

用喬丹·皮爾的話說,他的電影可定義為「社會驚悚片」。如今他正在努力醞釀著他的第三部長片,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17.珍妮弗·裡德 Jennifer Reeder(美國)

代表作:《標誌動作》《刺膚》

珍妮弗·裡德是一位跨界藝術家,也是一位電影人。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她便一直致力於女權運動;其代表作為《標誌動作》和《刺膚》。

去年,她執導的《刺膚》入圍柏林電影節新生代青年單元,並角逐泰迪熊獎;該片圍繞一宗少女失蹤事件展開,引發了對女權問題的熱烈討論。

18.阿莉切·羅爾瓦赫爾 Alice Rohrwacher(義大利)

代表作:《奇蹟》《幸福的拉扎羅》

魔幻現實主義與新現實主義結合,這是義大利女導演阿莉切·羅爾瓦赫爾影片的基調。從2011年的《聖體》到2014年的《奇蹟》,再到2018年的《幸福的拉扎羅》,她將這一獨特的風格進行了非常完美的闡釋。

她曾兩度入圍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其中《奇蹟》榮獲評審團大獎,而《幸福的拉扎羅》榮獲最佳編劇獎。

19.尹佳恩 Yoon Gaeun(韓國)

代表作:《客人》《豆芽》《我們的世界》

尹佳恩是韓國最受矚目的新一代導演中的代表。2011年,她的短片《客人》獲法國克萊蒙費朗短片電影節評審團大獎;2013年,又一部短片《豆芽》贏得柏林電影節最佳短片水晶熊獎。

她去年執導的個人長片處女作《我們的世界》,圍繞著三個孩子在一個暑假的生活展開,贏得不少好評;榮獲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新人導演,以及百想藝術大賞最佳編劇。

20.趙婷 Chloé Zhao(美國/中國)

代表作:《騎士》

趙婷導演的處女作是2015年的《哥哥教我唱的歌》,曾備受好評。而讓她更廣為人知的影片則是2017年的《騎士》,這部以牛仔為主角的影片入圍了第70屆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並榮獲該單元最高獎項。

而在今年,她會有兩部熱門新作誕生。一部便是漫威的《永恆族》,另一部則是請來奧斯卡影后「科恩嫂」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主演的《無依之地》。

相關焦點

  • 關於電影的未來? 奉俊昊最期待的20位電影導演
    奉俊昊最期待的20位電影導演原文:《視與聽》2020.02.25原文地址:https://www.bfi.org.uk/news-opinion/sight-sound-magazine/features/bong-joon-ho-picks-20-upcoming-film-directors-for
  • 揭秘韓國導演奉俊昊心目中的TOP30片單
    這不是在恭維,斯科塞斯執導的《無間道風雲》拿奧斯最佳影片的時候,他是真的特別激動。在拍電影之前,奉俊昊從很多電影導演的作品裡,汲取養分。他喜歡談論亞洲電影,像侯孝賢、楊德昌、金綺泳、今村昌平、木下惠介、黑澤清等。如果一定要選出他最愛的電影,會是哪些呢?今天,我們就結合外媒《IndieWire》的一手資料,來揭曉奉俊昊心目中的TOP30片單!
  • 未來十年我最看好的十個行業
    年精選出品牌100強最近半年我在精選行業研究的行業從30細分行業精選出10大行業這十大行業和品牌100也是我未來十年的重點研究對象未來十年我看好的十大行業一是銀行業看好銀行原因是銀行是最掙錢的行業也是最安全的投資標的
  • 這就是奉俊昊!把赤裸裸的現實撕裂給你看
    而對於《寄生蟲》在全球大放異彩,奉俊昊表示:「我曾擔心這部作品過於寫實地暴露現代社會的貧富差距問題,會引起觀眾不適,使觀眾因此而忽視故事的本質和電影的意義。作為一部正面暴露社會問題的影片,能夠如此獲得全球觀眾的喜愛,是我最高興的事情。」原先批評奉俊昊電影「左傾」的韓國政界保守派人物開始考慮修復奉俊昊的故居,並為其建造銅像。
  • 「影痴」奉俊昊最喜愛的30部電影,大衛·芬奇的《十二宮》在列
    史蒂夫·麥奎因出演了《大逃亡》中屬於他演員生涯中最知名的角色之一。奉俊昊說:「我記得看的時候全身溼透了。這是一部講述二戰期間越獄的故事,但是電影裡充滿了一種奇怪的浪漫感覺,我很希望能夠拍出這樣的電影。」 金綺泳——《下女》(The Housemaid, 1960)
  • 奉俊昊出任第78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評委會主席
    回顧:  奉俊昊選出的個人影史50佳及20位對於電影未來至關重要的導演  外網letterboxd匯總奉俊昊在《視與聽》,標準收藏等平臺選出的個人最喜愛電影,整理出了奉俊昊的影史50佳榜單。10年對電影形態及未來會產生至關重要影響的20位導演。
  • 奧斯卡最佳導演奉俊昊:想和德布勞內金妍兒共進晚餐
    網易體育2月11日報導: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的《寄生蟲》一舉攬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國際影片4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
  • 看完這30部電影,你就是下一個奉俊昊
    奉俊昊說:「這是一部犯罪電影,靈感來自真實社會事件,影片講述了女性慾望和當時韓國不斷變化的社會階層。」TOP11.《赤色殺機》《赤色殺機》是今村昌平在1964年執導的電影,故事講述一個家庭主婦被竊賊襲擊後,要麼屈從於竊賊的求愛,要麼報復並殺死他。奉俊昊同樣將該片選擇在自己的作品回顧展上放映,因為今村昌平是他最喜歡的導演之一。
  • 著名韓國導演奉俊昊的高分電影 每部都是經典
    他是執導《殺人回憶》,《怪物》,《寄生蟲》等影片的韓國導演。1969年出生於大邱,畢業於延世大學社會學系和韓國電影學院(KAFA)。奉俊昊導演於2019年5月25日憑藉電影《寄生蟲》獲得了第72屆坎城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金棕櫚獎。
  • 20年僅7部作品,《寄生蟲》獲4項奧斯卡,奉俊昊拍電影有3個秘訣
    「我就只是一個在12歲的年紀下決心當導演的,特別小心翼翼同時也帶著傻勁的電影狂,根本沒有想過有一天我會親手觸摸到這獎盃。」——奉俊昊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寄生蟲》爆冷一舉囊括了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國際電影和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
  • 回顧創作生涯,奉俊昊51歲生快
    奉俊昊解釋為:「殺魚更容易渲染氣氛,魚的出現顯得怪異,我追求的是一種陌生的血腥感。」 韋恩斯坦作為發行方要求對此做刪減,奉俊昊扯謊說這是為了致敬自己做漁夫的父親,韋恩斯坦只能表示「哦,家人確實是最重要的」。而實際上奉俊昊的父親是大學教授。注3:美國AFN電視網是一個可以在線收看電視節目的網站,總部位於美國的加利福尼亞。
  • 過不過譽,奉俊昊都站到了那裡
    他的分鏡頭畫得很細緻,「我的電影和分鏡頭幾乎沒有兩樣」。合作了將近20年的宋康昊說起同奉俊昊的合作,直言「太輕鬆」,「他會告訴我怎麼做,照著做就好了。」,昆汀·塔倫蒂諾就為他四處安利,「他是我20年來見到的導演中最有趣的一個。
  • 華人導演李安20年後再談《臥虎藏龍》:一生中最難拍的影片
    參考消息網12月10日報導 據美聯社紐約消息,12月8日是華人導演李安執導的奧斯卡獲獎影片《臥虎藏龍》在北美首映20周年的日子。他在回憶當年的拍攝和製作過程時表示,這是他一生中最難拍的影片。李安日前在臺灣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他在拍攝周潤發/章子怡竹林打鬥的場景時身上出汗,這倒不是由於天氣炎熱,而是因為要用起重機將一些亞洲最頂尖的影星吊在空中。「每個演員都吊在那裡,需要用30個人模仿竹林在風中搖曳的情景。很難把想像中的影片化為現實。」
  • 臥虎藏龍20年李安憶竹林戲:最貴演員吊半空我冷汗直流
    由知名導演李安執導的武俠影片臥虎藏龍於2000年上映,一舉摘下當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四項大獎,不僅為西方開啟一道與中華文化交流的大門,更引領武俠電影在西方世界的潮流;如今臥虎藏龍上映屆滿20周年,美聯社特地向人在臺灣的李安致電專訪。
  • 《寄生蟲》導演推薦他最喜歡的30部影片
    憑藉《殺人回憶》、《母親》等廣受讚譽的電影,奉俊昊一直是韓國最優秀的電影人之一,但直到2019年,奉俊昊才成為全球電影巨星。憑藉《寄生蟲》,奉俊昊躋身當今世界最優秀導演的最高梯隊。《寄生蟲》在2019年坎城電影節上全球首映,成為第一部獲得金棕櫚獎的韓國電影,創造了歷史。
  • 深度對話丨是枝裕和與奉俊昊
    今日讓我們從他和奉俊昊的對談中,再次深入了解這兩位亞洲頂級導演,看看他們對於電影的理解。(為了便於理解,相比視頻對話整體有改動) ▼從日韓描繪「家庭」 · 是枝裕和×奉俊昊奉俊昊:時隔2年再見。是枝裕和:差不多兩年了。奉俊昊:[玉子]那時候。
  • 奧斯卡季過後已疲憊不堪,奉俊昊抱怨被掏空
    但在《大西洋月刊》上發表的一段對話中,他向同行導演凱利·萊克哈特訴苦,說自己正在艱難地克服奧斯卡季的疲勞,重新開始編寫新劇本。奉俊昊表示,「現在我終於有時間了,我試著重新開始,但是我已經筋疲力盡了,無論是精神上還是身體上……我只剩下一具軀殼。」
  • 裴鬥娜:奉俊昊帶她起飛,一帆風順卻因《王國》首獲差評
    演員最大的幸運,就是遇到好的導演,而能和大師級導演合作的機會,更是可遇不可求。但如果一位演員能有幸得到多位大師級導演的青睞,毫無疑問,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剛剛邁入四十歲的韓國女演員裴鬥娜,二十年前就憑藉主演新晉奧斯卡最佳導演奉俊昊的長片處女作《綁架門口狗》登上大銀幕;23歲又主演了樸贊鬱享譽世界的「復仇三部曲」的開篇作《我要復仇》;30歲主演的日本電影《空氣人偶》出自日本電影大師是枝裕和之手;33歲受《黑客帝國》導演沃卓斯基姐妹之邀參演好萊塢科幻大作《雲圖》,說她是韓國最幸運的女演員也不為過。
  • 77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寄生蟲》,奉俊昊獲獎感言引轟動
    作為亞洲電影的代表之作,韓國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從一開始就被寄予厚望。 其實在頒獎禮開始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全球的各大雜誌的年度電影總結裡,《寄生蟲》都榜上有名,這也為團隊在頒獎禮上獲得獎項吃下了定心丸。
  • 轉載:韓影巔峰《殺人回憶》上映15周年,奉俊昊的反類型傑作
    影片隨處可見奉俊昊導演對「類型片」概念的「嘲弄」與「破壞」——難以被歸類——這一特點在他之後的作品中被一以貫之奉俊昊導演曾經這樣闡述他的選片標準:「在碟店會看到電影被按照動作、喜劇等各種類型分類,但我想拍的就是那種不知道該放在哪類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