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生活方式 為什麼要在墨爾本"撿垃圾"

2021-01-14 網易旅遊

在剛認識我先生Federico時,他曾和我說起十年前他拿著「打工度假」籤證來澳洲的生活經歷:和朋友兩個人從義大利飛到雪梨,逗留一周後,便購入了一輛二手小汽車,隨後邊開車邊環澳邊找農場掙錢,打工度假兩不誤。

在車裡睡了十個月後,他們發現不僅省下了大筆的住宿費,還摸索出來了一套吉普賽式的「街頭生存法則」。法則之一,就是去菜市場撿免費「垃圾」——很多小販會把還能吃的,只不過顏值不太好的,外皮有點起皺的,或者捏上去有些發軟的蔬菜水果,直接扔到垃圾桶裡——然後用這些撿回來的免費食材做上一頓大餐,作為每周兩個人的夥食改善。

「在垃圾桶裡撿垃圾吃」?乍聽起來有些不靠譜,不過我曾經看過旅行者谷嶽拍過的一部紀錄片也是如此——在美國的一個小鎮,他和本地人一起跳進超市後面的大型垃圾桶中,撿到了只是接近保質期卻完好無損的雞蛋、麵包、蔬果、餅乾等等,完成了一次「垃圾尋寶(dumpster diving)」,隨後他們提著這些「垃圾」回家,大家一起做了一頓豐富的晚餐。

通過這部紀錄片,我知道了原來在西方社會,浪費現象非常嚴重。比如說,澳大利亞官方給出的具體數據如下:包括種植和製作在內的整個食物生產行業中,有1/3的食物會被浪費,包括20%至40%還未上架就被扔掉的水果;全澳每年產生的剩菜剩飯和腐爛水果等食品產生的浪費可以裝滿45萬輛垃圾車,每年浪費的食物相當於把80億澳元直接丟進垃圾桶內。僅僅在我居住的墨爾本,每年就會產生90萬噸浪費的食物。

有機物垃圾桶裡堆滿了完整的綠葉蔬菜

說到撿垃圾,在墨爾本,只有一個地方可以撿到被人扔掉的食物,它就是維多利亞市場。維多利亞市場是南半球最大規模的露天市場,也是全球第三大規模的露天市場,更由於它悠久的歷史和靠近市中心的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這裡不僅僅是本地人日常採購生活用品的首選,也成為了旅行者必到的景點之一。市場售賣的物品種類也極其豐富,有海鮮、肉類、蔬菜、水果等各式生鮮,在這裡也可以找到日常雜貨和旅行紀念品等。

各類貨品雲集於此,於是這裡便成了「撿垃圾」最完美的地方。當然,任何事情的運行都有著其規則,就連「撿垃圾」也不例外:

規則一:選對時間

維多利亞市場備貨最充足的時間當屬周日。澳洲人喜歡在周日這天開著車集中採購一周的食物,因此小販、商家也會在這天把貨備得相當充足,這也意味著撿到「垃圾」的機率最大。

規則二:認準垃圾桶

澳洲實行垃圾分類制,綠色的寫有「有機(Organic Recycling)」標誌的垃圾桶是可以扔蔬菜、水果的。所以在撿垃圾的過程中,瞄準綠色的垃圾桶就一定不會錯。且蔬果區有很多通道,快打烊的時候,小販陸續收攤的同時,也是在陸續扔掉不要的垃圾,所以保持耐心多走幾趟,重複打開綠色垃圾桶查看,也能提高撿到蔬果的機率。

規則三:撿垃圾也有先來後到

很多時候,會有許多人都在翻垃圾,這時候就要等別人翻完垃圾桶之後,再過去查看,不能湊過去和他一起找。

規則四:確認真的是垃圾再撿

有的店家會把一些多餘的蔬果放在攤位過道的盒子裡,這並不意味著攤主丟棄了它們,自然也就不能隨便撿;還有些蔬果會在顧客挑揀的過程中,滾落在地上,這時候就要和攤主確認,徵得攤主的同意後,才可以帶走。

一小時的「尋寶」過程中,我發現浪費現象的確存在。我們撿到了西紅柿、蘑菇、洋蔥,西蘭花、橘子、石榴、香蕉……這些食材完全可以組成一頓美味的素食晚餐了。

我的「撿垃圾」戰果

好在經過媒體多年的報導,人們已經逐漸意識到了節約的重要性:這不僅僅關乎金錢,主要還是因為這種循環再利用的生活方式,可以大量減少資源的浪費。

在墨爾本,還有一家飯館也在身體力行的減少無謂的浪費。這家我非常喜歡的餐廳名為「Lentil as anything」,它是一家純素食餐廳。創始人Shanaka Fernand來自斯裡蘭卡,他的第一家店創建於2000年,現在已經在墨爾本開了三家店,在雪梨也開了一家。

Lentil as anything餐廳非常受當地人歡迎

它和普通餐廳最大的不同的是,它不以盈利為目的,且每道菜都沒有價格,完全根據食客認為合理的價格付錢。而且當日能吃到什麼完全取決於飯館當日採購的蔬菜種類。這種運作方式已經走過了19年,已經被證明有助於減少食物的浪費。因為每個食客都會根據自己的口味和習慣,按需所取。吃完之後的捐助過程也是相當隱私,食客把錢放進服務員給到的信封中,再投入到門口的捐款箱中。這些善款最終被收集起來,用以維持飯館的日常運營。

餐廳的捐款箱

如果食客沒有錢付帳也沒關係,可以留下來做一名志願者。事實上,從飯館的廚師到服務員,到調酒師再到經理,每個人都在提供免費志願服務。因為在這裡,很多志願者其實是一些來自異鄉的難民或者無家可歸的人,他們不僅能有免費食物可以食用,還能學到有許多用的技能,包括鍛鍊英語口語聽力,增強社交技巧等。即使最後離開飯館,因為之前優秀的工作經驗,也可以幫助他們很快地找到其他正式工作,順利生存下來。

Lentil as anything的食物

Shanaka Fernand這一善舉,更使得他獲得了「澳洲本土英雄年度大獎」這一榮譽。

近Lentil as anything還開設了新的項目——「隨便拿」菜市場。該項目和之前的飯館模式一樣,消費者根據自己採購的的蔬果隨意捐助,而這些蔬果大部分正是來自慘遭下架的各大市場、商鋪。

Lentil as anything的這種方式不僅很好的幫助人們減少了食物的浪費,更可以給一些平日不那麼富裕的人們提供食用綠色健康蔬果的機會。同時,它還歡迎普通人捐贈,包括但不限於蔬菜、水果、不易腐爛的乾貨、穀物、麵粉、沒有打開的衛生紙等等。

其實,走在墨爾本的街頭,如果細心觀察,還會看到很多人把淘汰掉的家具電器等物品放在路邊,讓行人「自取」。也會有人做一個小盒子,上面註明「免費」,裡面有各類生活雜物:二手書籍、毯子、餐具等,總之想的到的想不到的都可以在路邊撿到。Federico甚至告訴我:「如果你持續撿回來街邊別人不要東西,一個月就可以重新裝飾一遍你的家。」

其實,不管是「撿垃圾」的經歷也好,還是去」隨便拿」菜市場購物也罷,這些經歷都讓我變得更加珍惜糧食,也讓我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那些被扔掉的食物並沒有錯,錯在我們的物慾在這個充滿誘惑的社會變的越來越膨脹。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 劉星妍_liuxingyan

相關焦點

  • 當今最潮流的運動方式,竟然是撿垃圾?
    「Plogging」一詞出自瑞典,來自「 plocka upp(拾取)和jogga(慢跑),是一種集慢跑和撿垃圾於一身的運動,我們也可以稱Plogging為雖然隨著大家生活水平提高,垃圾問題也挺嚴重的,但是他們的辛勤勞動換來了整個城市的乾淨整潔。
  • 全球最酷健身方式,竟然是撿垃圾?這項神奇運動全球爆紅
    因為,他們不但讓自己變得更美好,更讓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他們不再曬跑的公裡數和燃燒的卡路裡,而曬自己今天跑步又撿了多少垃圾。,如果要政府部門派人工去撿的話,無疑會花納稅人更多錢。70天裡撿7000件垃圾。
  • 《為幸福喝彩》青島之行,張紫寧、秦奮愛上「撿垃圾」?
    聽說他們愛上了「撿垃圾」,真相到底是啥?我們一一來揭曉!海洋館的震撼驚喜,張紫寧秦奮體驗別樣海底極地海洋世界遊樂場式的夢幻場景,讓張紫寧、秦奮頓時陷入其中,變身「遊客」歡樂打卡。另一邊清晨的海洋世界大劇場,還沒有遊客和觀眾,突然燈光閃爍,活潑的小海豚們躍出水面,讓張紫寧、秦奮驚喜不已。
  • 日本窮人的生活,沒有收入,吃住自己動手,靠撿垃圾卻住上豪宅?
    日本窮人的生活,沒有收入,吃住自己動手,靠撿垃圾卻住上豪宅?在這個世界上,有著頭腦靈活的有錢人,當然,也缺少那些頭腦聰明的窮人。儘管在財務上可能缺乏收入,但是卻能夠在物質生活裡面過得富足於心。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看了這一組日本窮人的生活曬照,沒有收入來源的他們,卻依靠自己動手種田,自己動手在路邊撿垃圾,過上滿意的生活,住上了自己心目中的豪宅。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一位日本窮人,是54歲的小林先生,因為個人非常喜歡製作陶藝品,所以他這一輩子的工作都用在了這上面。
  • 菲律賓最大的貧民窟:與繁華僅一街之隔,每天靠撿富人的垃圾生活
    菲律賓最大的貧民窟:與繁華僅一街之隔,每天靠撿富人的垃圾生活菲律賓曾經是亞洲發展最好的幾個國家之一,伴隨著其他國家的飛速崛起,現在的菲律賓已經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了。這一點在它的首都城市大馬尼拉就能清楚地展現,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菲律賓最大的貧民窟,這裡的窮人每天靠著撿富人的垃圾生活。在大馬尼拉市下轄的馬尼拉,有一條界線,一邊是遮天蔽日的高樓、寬闊整齊的馬路、車水馬龍的交通;另一邊是昏黃枯敗的黑土、密密麻麻的破房、殘損碎裂的設施。行走在都市中的人也許想不到,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貧民窟離自己可能只有數公裡之遙。
  • 垃圾扎袋放門口,次日早晨開門傻眼:撿垃圾也體現人的素質
    前幾天寫一篇老年人撿垃圾的文章,引起了熱議,有很多網友表示,小區裡這樣的老人很多,有的甚至都曾經當過領導,退休後無聊,也撿起了垃圾。大部分人都表示理解,覺得他們的行為環保,而且也是老年生活的一種寄託,就不必對他們的撿垃圾行為過多的幹涉。
  • 一老人在美國富人區撿垃圾,月收入過萬,老人:丟的垃圾很奇妙
    現實版「長髮公主」,頭髮已超過身高,如今靠它養活自己 眾所周知,人類在日常生活中總免不了會產生許許多多的垃圾,為了讓垃圾能夠可循環利用,於是許多地區便推行了垃圾分類,剛開始實行的時候,許多居民都難以接受。但好在後來,人們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和好處之後,便逐漸開始接受。
  • 我在旗山撿垃圾
    大概有二十多個啤酒瓶躺在這個小坡上,有些早已深埋土裡      這些垃圾很瑣碎,大多是糖紙,垃圾食品袋,瓶蓋,塑膠袋。我簡單的清撿了一下,處於安全考慮,有些地勢太陡的地方我沒有去撿,有玻璃渣的地方也沒有去。
  • 【此時此刻】我在青藏高原撿垃圾
    然後我的朋友問我,你在那邊撿垃圾,是不是回來的時候,是不是不認識你了,是不是變成小黑人了,我說有可能。由於志願期限已到今天是張老師最後一次撿垃圾了十天的風吹日曬讓膚色白皙的女孩黑了幾個色號可她卻對即將結束的志願者生活戀戀不捨
  • 老人愛往家裡撿垃圾,你會怎麼辦?
    反對聲音:「沒必要為了幾塊錢,把多餘的東西帶進生活」 對於老人喜歡往家撿東西這事,大部分市民表示,自家的老人還好,不是太明顯。偶爾撿個塑料瓶這事會有,但老人不會往家帶,通常會放到地下室的儲藏間,擇日和家中的廢舊物品一起賣掉。
  • 他把撿海洋垃圾變成一件很酷的事情
    之前在上海,南京,北京都工作生活過,當了南漂也當過北漂,接觸了海島,接觸了潛水,於是決定做個島漂,現在就成了島民。我現在在Sea World工作,也會在PG香蕉潛水幫忙。而且在實際教學中我也發現,其實想撿海底垃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垃圾會卡在珊瑚中間,如果中性浮力控制沒那麼好,即便看到了也撿不到,所以就設計,製作了這樣的貼紙、冰箱貼、徽章,鼓勵學生撿海洋垃圾,用垃圾換徽章。
  • 那些撿垃圾回家的老人,是出於什麼心理?三個兒媳做法不同
    最讓朋友難以忍受的,是公公有個愛撿垃圾回家的習慣,以前公公撿了垃圾,就愛堆在廚房洗碗槽的底下,後來我朋友一邊勸一遍扔,洗碗槽下終於是乾淨了,可沒想到的是,那天朋友去給公公婆婆打掃衛生,床底下,門縫裡,都堆著各種各樣的瓶子和硬紙板,簡直讓朋友崩潰。十個老人中,至少有一個會喜歡撿垃圾回家,可是明明知道撿垃圾回家會引起兒媳婦厭煩,為什麼還是不願意改掉這個習慣呢?
  • 8旬老太撿垃圾堆滿小區,鄰居受不了要搬家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雲南昆明某八旬老太太撿垃圾成癮,小區的樓道和院子裡堆滿了垃圾。鄰居表示自家門口也未能倖免,一開門,垃圾就會漫進屋子來,蒼蠅到處飛,老鼠滿地跑,最終受不了搬了家。據了解,該老太太有退休金,已經撿了十幾年垃圾了,社區幫忙清理過,但過不了多久,就又會堆滿垃圾,協商後,老太太的兒子答應和母親一起把垃圾清理掉。老人有退休金,撿垃圾不是因為生活所迫,更多的是出於癖好。在心理學上,這類行為被稱作強迫性囤積症。他們狂熱地喜愛收集各種物品,哪怕是別人廢棄不要的破損腐爛物,如一個用過的創可貼,他們都會如珍寶一樣收集起來。
  • 「撿跑中國」佛山熱力開跑!「慢跑+垃圾分類」刷爆你的朋友圈!
    鄧政明介紹,在抓實分流方面,推進園林綠化垃圾的分類處置設施建設,目前全市日均處理量約達170噸;完善家具沙發、床墊等大件垃圾的資源化體系,建成6座大件垃圾處理中心;重點加快推進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以「集中+分散」相結合方式,建成運行了 870噸/日的廚餘垃圾資源化處理系統。
  • 《荒野大鏢客2》收藏家怎麼撿垃圾 收藏家撿垃圾心得分享
    所以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了《荒野大鏢客2》收藏家撿垃圾心得分享,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荒野大鏢客2收藏家撿垃圾心得分享 1.收... 《荒野大鏢客2》收藏家怎麼撿垃圾呢?想必很多玩家們都還不是很清楚吧?所以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了《荒野大鏢客2》收藏家撿垃圾心得分享,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 日本人生活中紮根的清掃活動 撿垃圾被運用到體育比賽中
    孩子們對這種擦地板的方式早已司空見慣。特別是在經常用抹布清掃的小學,學生們像田徑比賽的100米賽跑那樣,正進行擦地板比賽。學生們通過一起打掃清潔,改善了彼此間的關係,培養了集體活動中遵守紀律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 《荒野大鏢客2》收藏家怎麼撿垃圾 收藏家撿垃圾心得介紹
    導 讀 荒野大鏢客2收藏家怎麼撿垃圾?
  • 我的鄰居是「撿垃圾狂人」,未來的日子怎麼辦?
    他說,疫情防控還未結束,公共衛生和健康仍是頭等大事,而他的鄰居卻是個「撿垃圾狂人」,炎炎夏日,剩飯剩菜等易腐垃圾產生的酸臭味,令人作嘔。  攤上一個狂愛「撿垃圾」的鄰居,樓棟裡的住戶該怎麼辦?本期「民生圓桌會」請來街坊鄰居,社會工作人員,還有法律界的專業人士,為了新橋街道三浹社區前花組團的業主們出謀劃策。
  • 藍天救援隊員懸崖巖降撿垃圾
    藍天救援隊員正在懸崖上撿垃圾。12月8日上午,溫嶺市藍天救援中心和台州安邦護衛有限公司溫嶺押運大隊的黨員義工們,在溫嶺旅遊景點石夫人峰周邊開展撿拾垃圾環保行動。他們登上石夫人峰東邊,藍天救援中心準備攀巖撿垃圾的隊員,穿戴上專業的攀巖設備,腰裡掛著一隻垃圾袋,準備巖降撿垃圾,其他義工則拿著夾子、袋子等,分散到石夫人峰的周圍撿拾垃圾。筆者在觀景平臺往下看,石夫人峰下面的懸崖非常陡峭,肉眼可見丟著許多礦泉水瓶、包裝袋等。有幾位巖降下去撿垃圾的義工邊撿垃圾,邊建議隊友先下到最下面,再在上來的過程中撿垃圾更方便。等他們上來時,每人帶回來滿滿一袋垃圾。
  • 從教師撿垃圾看「一把手」表率作用
    他從10年前開始撿垃圾,即當地人所說的撿破爛兒,而賣破爛的錢,於海龍全部都捐了出去,只是希望用自己撿垃圾這種行為來言傳身教,影響學生,讓校園更乾淨些。師者,百年樹人,雕刻的是靈魂,揚師德,正品行,老師是學生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