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夏天,父母會把竹床搬到院子裡乘涼,我們躺在床上仰望星空,看著那條褶褶生輝的銀河,聽母親給我們講述牛郎織女的神話。
我問母親:「那上面真得有牛郎和織女嗎?」
母親:「那肯定啊,你看牛郎兩邊上亮著的小星星,就是他的孩子!」
時間流逝,長大後發現自己兒時的幼稚和天真!也發現,神話的荒謬和美好!
對於母親的回答,我到現在也不認為她說的不對。就像有人說的,神話就是我們遠古人類認識自然的見證。
世界上美麗的神話很多,最有名的是中國神話和古希臘神話,在這些神話中,諸神基本是無所不能又長生不老的,它們的結局也很浪漫—諸神在天上,或是在人間過著幸福的生活。
與這些浪漫神話有著質的不同的是北歐的神話,北歐的神話充滿悲劇色彩,諸神們大多以死亡結束。
在講述北歐神話的書中,茅盾先生編著的《北歐神話》全面又深刻地講述了北歐神話的起始和特點。對了解北歐的神話,及文學創作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北歐神話的悲劇性
和所有的神話不同,北歐神話中,原沒有諸神。遠古宇宙中有一個極大的鴻溝,它的北邊是霧與黑暗之國,有一個不竭的泉水,就像一口沸水大鍋,給十二道大川供給水源。這些水在流向鴻溝時,邊緣部分被鴻溝噴出的冷氣所激,變成冰山,滾入鴻溝。
而鴻溝的南邊有一個真火之國叫慕斯貝爾海姆,火焰巨人鎮守在此,他用大刀砍擊滾入鴻溝的冰山,使冰山受熱溶化一半。融冰冒出的水汽向上,與冷氣相交凝為寒霜。寒霜越來越多,填滿了太空。冷熱的不斷作用下,鴻溝深處誕生了冰霜巨人伊米爾和一頭大母牛。
大母牛舔冰上的鹽,久而久之,冰山漸消,誕生了祖神布利。布利出生不久就誕下了其子包爾。包爾娶了女巨人為妻,誕下奧丁,維萊,維伊三個兒子。
在北歐神話裡,巨人代表是惡的力量,而神代表是善的力量。巨人和諸神這兩股力量從誕生就在不斷的爭鬥,包爾和三個兒子一起,打敗巨人,成為宇宙的主宰。而後,諸神創造了天地、世界、人類。
北歐神話中的諸神,是神與巨人雜交的後代,所以有著致命的弱點,他們不能長生不老,需要靠吃春之神伊恩敦的蘋果,才能讓生命延續。
又因為身體中有著惡的部分,所以註定了他們的軟弱和悲劇,他們包容惡(洛基),容許洛基胡作非為,直到洛基傷害了光明神馬德爾,世界處於黑暗之中,此諸神只能同惡,奮起反抗,諸神黃昏時刻的到來。最後諸神悲壯的死去,世界毀滅。
北歐神話的之所以是悲壯的,應該跟他們的環境有關,環境造人,當然,神話誕生也離不開孕育他們的環境。北歐地處地球的北極,一年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冰天雪地,夏天短,冬天長,所以惡的勢力在神話中佔據著更強大的部分,包括諸神的誕生也是和巨人結合的。
在這種惡劣的環境,惡具有更強的力量,遠古人類憑藉著有限認知,所以會認為,諸神一定會與惡的鬥爭中悲壯死去,然後又在合適的時機,獲得新生。就如北歐的天氣,漫長的寒冬過去後,當春來時,新一代諸神會誕生。
二、北歐神話更接近人性
北歐神話中,奧丁是全能神,他和妻子弗麗嘉所生的一對孿生子,一個是光明之神-巴德爾,另一個與之相反是黑暗之神-盲子霍德爾。
巴德爾英俊、天真、愉快,他長相俊美,萬物都熱愛他。但有一天,快活的巴德爾卻變得抑鬱起來。原來他總被惡夢所擾,有人要來傷害他。
無奈下,弗麗嘉去拜託萬物,不要傷害光明之神,因為眾神熱愛光明,所以(除了一棵弱小的寄生小草外),都答應不傷害巴德爾。弗麗嘉看到 這棵小草是非常弱小,所以也沒有把它放在心上。
直到有一天,嫉妒光明之神的洛基知道了這個信息,便使用法力,使這棵小草變得強壯起來,並且用這棵草削成了一根木棒。洛基又故意把這根木棒拿給黑暗之神霍德爾,勸他去擲木棒玩,結果這棵木棒剛好擲中巴德爾的要害,光明之神就這樣被霍德爾殺死。世界陷入了黑暗。
光明之神與黑暗之神這一對孿生子,可以理解為人的兩面性,天使和魔鬼的一面。
我們天使的那一面,是陽光的,積極的,善良的,被眾人所喜愛的;我們魔鬼的那一面,又是黑暗的,自私的,不能被人所見的(黑暗之神是個盲人),也是不受眾人喜歡的。
神話中,光明與黑暗之神的鬥爭,像極了我們個人的善與惡的鬥爭。在個體中,我們基本都會以善的一面示人,做事,但是在某種情況下(嫉妒,涉及到利益)的時候,惡便會佔據上風。
雖然世界上向善的人更多(眾人都熱愛光明之神),但是哪怕小小的惡(寄生小草),也會破壞我們的世界。使世界陷入黑暗,個人的一點小小的惡的念頭(杭州殺妻案),也會毀滅自己及家庭。
比起其它神話中神的全能,唯美,北歐神話中的神,一誕生就是善與惡同體,充分揭露出北歐神話中「神」更接近「人」的本性。
三,北歐神話中的宿命論
在遠古,統治者們為了更好的管理社會、民眾,以達到和諧共存的目的,便在神話故事裡給予了教化作用。尤其是直擊人心的宿命論。
北歐神話在這裡也不有脫俗,也有著它對社會民眾的教化作用,但是它又與其它的神話不同,這裡面的神也不能逍遙在法外,也要聽從命運之神的安排。
北歐神話中的命運之神統名叫諾恩,她們不是諸神的隸屬,也不是他們的同僚,她們決定神和人的命運。
命運之神是姐妹三個,她們代表時間的三個狀態,一個掌管過去,一個是現在,另一個是未來。她們的職責是執行「萬物之主宰」的意志,編織命運之網和澆灌生命之樹,給諸神和人類指點未來的事情。
北歐諸神都要聽從命運之神的勸告,服從「命運」的安排。靠吃生命之樹上的蘋果來延續生命。
一切都要按「萬物之主宰」的意志行事,體現北歐人的宿命論,也教化那些有異想天開之徒不要有非分之想。
在北歐神話中還講述階層產生的原由,奧丁的兒子海姆達爾有一天到地上閒逛,在一間破草屋裡,受到一對夫妻用粗劣的食物招待。後來這對夫妻生出的孩子力大無比,喜歡幹笨重體力活兒,他們便成為奴隸。
海姆達爾在另一個小康人家受到了很好的招待,他們所生的小孩子,善於幹農活,便成為地主階級。
而在第三個體面的堡寨內,受到一對夫妻用精美食物地招待,後來這家人生出的兒子愛打獵和戰爭,有文化,便成為了王室貴族。
北歐神話中的宿命論告訴人們從要聽從命運之神的安排,命運的旨意是萬物必須遵循的,階級的誕生是神的旨意,這此無不在教化人們,要安於現狀,努力生活,做自己該做的事兒。
但北歐神話中,諸神也不得不聽從命運的安排,我個人覺得這是北歐人敬畏自然的結果,他們認為,所有的神,不過都是自然中的一份子,只有自然才能永恆如冰、霜、雪、雨,而人和神只不過是過客。
縱觀北歐神話,充滿了趣味及人性光輝,但是為什麼它卻不能像其它神話那樣被廣泛傳頌呢?
作者茅盾在序中告訴我們,這是因為北歐神話在後期階段,被入侵的基督教調和修正了,北歐神話不能正確地反映原始的北歐人的信仰、習慣和意識形態。所以不被更多人關注。
但是在文學上,北歐神話也能提供重要的材料。比如迪士尼電影《睡美人》就應該是取材於北歐神話。
在《北歐神話》書中,命運之神閒逛到一家貴族家裡,這家產婦馬上要生子,命運之神三姐妹中的兩個都給了初生嬰孩子以祝福,結果輪到第三個給祝福的時候,她被擁進的眾人推下了座椅,老三非常不悅,便許諾這新生嬰孩的命運和燃燒的蠟燭一樣長。
這與睡美人活不過16歲的故事內核相同。可見神話給文學提供了不少創作素材。
當然神話的作用不僅僅是提供文學素材,裡面的故事同樣能教化我們,讓我們通過神話也了解到遠古人的意識形態,及心理願望。
就如馬克思所說,任何神話都是用想像和藉助想像以徵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隨著這些自然力之實際上被支配,神話也就消失了。
但留傳下來的神話卻給了我們一條通向遠古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