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多國的博物館相繼開放後,美國部分州的一批藝術機構近日也宣布了重新開放的計劃。澎湃新聞獲悉,上周六,位於德克薩斯州的休斯頓美術館開放,成為疫情暴發後美國首家重新迎接觀眾的大型藝術機構。與此同時,包括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在內的紐約大型博物館仍處於「待命」狀態。另一方面,疫情讓諸多博物館之間形成了新的聯盟,共同商討開館計劃與重新開放後的防護措施。
你將不能使用飲水池、寄存外套或是在咖啡廳吃飯。你得戴上口罩,接受體溫測量,並且同意在表現出生病跡象時離開。這些是休斯頓美術館(Museum of Fine Arts, Houston)設定的要求,美術館於上周六開放,成為疫情暴發後美國首家重新迎接觀眾的大型藝術機構。
重新開放的休斯頓美術館內,一塊告示牌上,阿梅代奧·莫迪利亞尼所畫的肖像被戴上了口罩
「我們每天都會收到90到100次電話——你們什麼時候開門?我想看我最愛的作品,」館長格裡·廷特羅(Gary Tinterow)說道,「這是我們的使命,是我們存在的理由,即促成藝術品與個人的相遇。而且,我完全相信,我們可以盡力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
在美國多個州,博物館正相繼開放。它們和休斯頓美術館一樣,仔細地制定了新的對策。德克薩斯州的聖安東尼奧博物館(San Antonio Museum of Art)於5月28日開放;佛羅裡達州的博卡拉頓博物館(Boca Raton Museum of Art)將於6月3日開放;堪薩斯州威奇託藝術博物館(Wichita Art Museum)開館日定於6月23日;俄亥俄州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Cleveland Museum of Art)大約於6月30日開門。
這些博物館經過互相討論,並諮詢州官員以後,做出了各自的決定。美國美術館館長協會促成了不同的機構互聯,機構之間分享關於重開計劃的文件。博物館根據區域而劃分為合作小組,共同制定戰略。
休斯頓美術館館長格裡·廷特羅戴著口罩站在展廳
以威奇託藝術博物館為例,館方採取了密爾沃基藝術博物館的措施,即要求觀眾遵守一系列行為規範,包括戴口罩和保持6英尺的間距。威奇託還準備將長凳從展廳裡移出,並且使咖啡廳的人流降低到一半以下,以保證安全。
「制定計劃非常重要,」威奇託藝術博物館館長派翠西亞·麥克唐諾爾(Patricia McDonnell)說道,「能夠在接到通知後立即更改計劃也非常重要。」
新冠疫情軌跡的不可預測使博物館的重開日期成了「移動目標」。威奇託原本計劃於6月1日開門,之後又將這一日期延後了三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在3月曾表示將於7月重新開放,卻在上周二宣布日期改到了八月中旬,甚至更晚。
在德克薩斯,博物館從5月1日起就獲許開放,然而在5月16日,該州創下了單日新冠病例數增加的記錄。休斯頓美術館一直按兵不動,直到美術館確定了條款,並備齊了必要物資為止。館長廷特羅表示,他們有「500加侖的消毒桶,成千上萬的口罩以及手套,來保護與公眾接觸的員工。」此外,美術館的門票規定了入館時間,以確保觀眾人數低於原來的25%。
休斯頓美術館內的電子體溫探測器
位於達拉斯的納沙雕塑中心計劃於7月4日前後開放,如今,他們正在與達拉斯市藝術區的鄰居們進行密切協商。「我們沒有把這當成一場競賽,」館長傑裡米·斯特裡克說道,「誰當第一個,並無光榮可言。」
除了在前臺安裝防飛沫的板罩外,納莎還在考慮在衛生間安裝動作感應水龍頭,並在門把手上覆上一層銅,因為它具有抗病毒性能。「我們想盡一切辦法把它做好。」斯特裡克說道。
雖然俄亥俄州的酒吧和餐廳早在上周四便允許重新開放和堂食,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仍在等待州政府給出指導,再決定開放日期。「在俄亥俄州州長邁克·德瓦恩(Mike DeWine)給我們開綠燈、並且清楚地發布指令,指出我們能夠能不能夠做什麼之前,我們沒什麼能說道,」該館館長威廉·歌力思多爾德(William M. Griswold)說道。
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也在等待來自紐約州長的指導,後者曾表示,文化機構的重新開放將在「第四階段」。與此同時,館長亞當·維恩伯格(Adam D. Weinberg)參與了紐約市十幾家博物館的重新開放工作組,其中包括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與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他們每周在線上碰面,商討最佳的措施,「這成了整個危機中的一絲希望,」維恩伯格說道。「這鼓勵我們進行更多的合作。」
惠特尼正在考慮改變其樓梯間與電梯間的客流量,將會有分別用於上樓和下樓的樓梯,小電梯將供年長的觀眾使用,大電梯則將確保社交距離的實行。
維恩伯格預測,如果可能的話,博物館在重啟後會將重點放在戶外雕塑上,並希望先迎接來自周圍社區的觀眾。他們還不希望遊客馬上過來。
休斯頓美術館禮品商店的一名職員在亞克力防護屏障後辦公
「在初開放的六個月內,我們將充當『當地機構』的角色,」維恩伯格說道,「大多數人將是步行或騎車前來,而非公共運輸。」
雖然惠特尼預計面臨虧損,這將是維恩伯格17年任期中的頭一回,但是他表示,他正在考慮讓前來博物館的紐約觀眾可以「隨意付費」(pay-what-you-wish)。
「對我們而言,重要的是身處這座城市,」維恩伯格說道,「我想,我們必須以某種方式來體現這一點。」
位於明尼阿波利斯的沃克藝術中心(Walker Art Center)擁有表演藝術與劇院空間,他們正在計劃階段性開放,首先在今年夏天開放室內展廳,「等到我們能夠聚集更多的人之後,我們會明白事情的走向,」執行總監瑪麗·克魯蒂(Mary Ceruti)說道。
邁阿密佩雷斯藝術博物館(Pérez Art Museum Miami)準備在9月1日重新開放,其計劃包括新的電子售票,眼下,他們感到無能為力。「我們是特別以人群為中心的場所,我們為此而感到自豪,」館長弗蘭克林·西爾曼斯(Franklin Sirmans)說道,「當有颶風降臨時,我們會收集物資,協助分發給需要的人。而面對這場危機,我們還無法做到這樣的事情。」
但是,博物館還是樂觀地把自己視為人們開始走出家門後的聚集地。「希望藝術能夠指引方向,」維恩伯格說道。「如今,人們真的非常孤獨,他們渴望群體。博物館就是這樣一個地方,雖然不是緊挨著,但人們至少能夠可以和他人呆在一起。」
休斯頓美術館地板上的社交距離標識
「他們也想擺脫自己,而藝術能夠把你帶到別的地方,」維恩伯格繼續說道,「人們需要身體與心靈上的雙重『移動』。」
這些日子裡,缺點也可能變成優點。考慮到休斯頓美術館有限的到訪遊客數量,曾擔任過大都會策展人的館長廷特羅並不擔心觀眾回流以後社交距離的問題。
「我在休斯頓呆了八年,八年以來,我一直都嚮往大都會的人潮,」他說道,「現在,我第一次慶幸我沒有這些東西。」
(本文編譯自《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