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荔枝育兒日記
每個家庭平時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都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孩子上了幼兒園以後就要學會適應環境。因為這個社會就是如此,只能是我們去適應環境,而不能等環境來適應我們。
所以很多孩子在上了幼兒園以後,就會出現明顯的不適應。
朋友是一名幼師,在一次閒聊中,和我說起了她們幼兒園發生的事情。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天,她突然在家長群裡看到了她們班一個學生家長發的留言,大致內容是說讓這個孩子平時不愛吃香菜,所以想要麻煩朋友在幼兒園吃飯的時候,如果有香菜的話,幫著孩子把香菜挑出來。
聽完這話,朋友很直接地就在群裡這樣回復道:「XX媽媽,請您信任您的孩子,挑食本身就不是一個好的習慣,我們不該縱容,更何況他每次在幼兒園的時候哪怕是有香菜也吃得很香,也吃得非常乾淨,我覺得您應該給予孩子一定的信任。而且孩子到底為什麼會挑食,您心裡難道不清楚嗎?」
這段語音發出去以後,就沒了回應,朋友也就沒再說什麼。而我們兩個就這這個問題,就議論起來了孩子挑食的事情。
孩子挑食的原因是什麼?
1. 父母不愛吃
環境是最能影響孩子的,如果父母都不吃的話,那麼孩子肯定也不會愛吃。所以要說孩子挑食的原因,還是因為家長。我身邊就有這樣的朋友,他說他父母從來都不吃蠶蛹,而他也因此受到了影響,到現在都無法接受吃蠶蛹這件事,到哪裡吃東西他都不會吃。
2. 父母很少做
有的孩子之所以會挑食,是因為父母不怎麼做。所以當孩子突然吃到這些東西的時候就會非常不習慣,討厭這種味道。時間久了,就變成了挑食。所以,各位爸爸媽媽在給孩子做飯的時候,還是要儘量多樣化。如果你總也不做,孩子長大以後就可能也不愛吃哦。
3. 孩子不喜歡,而且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
現在的家庭中,獨生子女家庭佔多數。所以就成了「家家一個寶」,家裡的所有人都會對這個孩子十分寵溺,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孩子說什麼做什麼,孩子不愛吃就不給吃,時間久了,就會養成習慣。像事件中的家長一樣,把孩子活生生慣壞了。
孩子挑食,家長應該怎麼做?
1. 以身作則
要想讓孩子不挑食,家長首先就要做到位,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不能說自己不愛吃,就不吃了。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如果父母自身都做不好的話,孩子必然會受到影響。
2. 試著用花樣吸引孩子
如果孩子不愛吃某些東西,我們可以做些花樣,用這些花樣吸引孩子的目光。或者是有的孩子不愛吃飯,我們就用些好看的碗筷來吸引孩子的目光。時間久了,孩子就會有所轉變。
3. 直接拒絕孩子
如果孩子實在是不聽話,我們也可以直接拒絕孩子。之前我就聽我媽說過這樣一個事,說他們同事家孩子挑食,父母就乾脆只做孩子不愛吃的,如果不吃就沒別的吃的了,而且也直接說了為什麼這麼做,直接拒絕孩子想吃別的的要求。
4. 逐漸加量
如果孩子真的不愛吃某些東西的話,家長可以一點一點來。比方說第一周讓孩子吃一點點,第二周再加量……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話,孩子也許就更能接受了。畢竟如果孩子真的不愛吃,不喜歡這種味道的話,直接讓孩子吃很多也是不太切合實際的,太逼迫孩子很可能會起到反效果,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強扭的瓜不甜」。
你家孩子平時挑食嗎?你都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歡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言評論。
育兒小貼士: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當孩子身上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先反思反思自己,看看是不是自己平時哪裡做得不好,所以才影響到了孩子。現在大多數家裡都只有一個孩子,所以難免會有些家長過於溺愛孩子了,但這樣只會害了孩子,我們還是應該有最基本的底線的。
#父母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