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買玩具就賴著不走?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家長要這樣巧妙拒絕

2020-12-22 尼莫媽媽日記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發現家長們對於孩子的"無賴行為"總是採取恐嚇威脅的方式拒絕。

比如以前很多次去商場或者超市買東西的時候,總是看到有小孩子因為想要的玩具或者糖果沒有到手,就不肯回去。孩子們花樣百出,在門口耍賴、一屁股坐在地上亂扭、哭鬧大叫,家長們感覺臉都要丟盡了。

而這時家長們就會採取看似最快速便捷的方法:我數到三,你再不起來我就走了,你自己在這慢慢哭吧。

孩子一聽只好不情願地起來回家。

當然還有受不住孩子"撒潑"行為妥協買玩具糖果的家長,但是這種處理方式真的恰當嗎?

"媽媽,好多玩具啊,我都想要"

很多時候我們會很奇怪,明明家裡的玩具還有很多,而且上周可能才買了一個玩具,孩子卻還是痴迷櫥窗裡的玩具不肯離開,不管家裡有沒有,"現在就買"是他們當下最大的願望。

"你不給我買我就不走!"

相信不管是現在的孩子,還是小時候的我們,除了零食外我們最喜歡的就是各種各樣的玩具了,就像男人總是分不清女人口紅色號一樣,我們其實一點也看不出來兩個玩具汽車有什麼不同,但孩子對玩具就跟女人對口紅一樣,永遠也不會嫌多。

根據心理學研究,3~6歲是兒童物權建立的時候,同樣是規則意識樹立的關鍵時期。面對誘人的玩具,孩子無法抵擋,而這時我們無規則地妥協或者羞辱地拒絕其實都會給還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撒嬌"是孩子的本能,也是常常能達到目的的利器,但是如果撒嬌超過了一個限度,就會變成"耍無賴"了。孩子在物權建立時期不管是什麼樣的玩具都會想要,這是正常的現象,他們會想出種種方式讓父母下不來臺。

當我們遇到孩子"滿地打滾"、"哭鬧撒潑"、"賴著不走"的情況時,不少家長都表示無奈,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在保護孩子心理的前提下巧妙拒絕。

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家長的幾種處理方式

面對孩子"耍無賴",我見過的家長基本分為這幾種:

1.威脅拒絕型

就跟開頭提到的"我數到三"例子一樣,其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做出的選擇和判斷都會憑藉心情和感覺,而沒有理性地考慮各種因素。

對於孩子的行為這類父母會決斷地不給孩子買,不然就威脅孩子,或者用言語訓斥孩子,其實在這種事情的回答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影響的。

"家裡都有多少了,不準買!"

"你這樣也沒有,我買完東西就自己走,你繼續在這裡哭吧!"

"我數到三快點起來,不然你就躺在這過夜,你看別人全都在笑你!"

有不少孩子之所以自卑、膽小、唯唯諾諾、沒有安全感,甚至長大後變成"討好型人格",就是因為父母嚴厲和威脅的說話方式導致孩子以後對自己喜歡的東西再也不敢開口表達。

2.妥協退讓型

這類父母可能礙於面子或者經不住孩子"撒潑打滾"的勁,只好妥協芮然,但只要對這樣"耍賴"的行為妥協答應,那麼孩子就會覺得這招很好用,下次父母在公眾場合再不遂他們的意,只會變本加厲。

而且父母如果頻繁滿足孩子的要求,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不好的影響,比如變得驕縱無度,稍微一不順心就哭泣耍賴,長此以往會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和學習,父母也會覺得心力交瘁。

其次,這也會影響孩子交友,在同齡人面前會有同樣的表現,但與同伴發生矛盾時,只會霸道搶奪,不懂謙讓,只會與朋友越來越疏遠。

同樣,這樣的習慣也會伴隨孩子一生。

3.正面管教型

這類家長會給孩子訂立規矩,和孩子說明底線,然後在拒絕孩子時以不羞辱孩子為前提,用良好的話術讓孩子明白道理,並且懂得如何探知孩子買玩具背後的心理需求。

要想巧妙地拒絕孩子,讓孩子乖乖聽話的同時也能平心靜氣、心願臣服,家長就要學習"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五步走"策略,巧妙拒絕

比起威脅拒絕型和妥協退讓型,正面管教型其實是結合了前兩種方式的,更加柔和、更能讓孩子容易接受的管教方式。

面對孩子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哭鬧模式,家長們不如試試"五步走"策略。

1.保持冷靜和理性

但父母們想要發脾氣的時候,停下來閉上眼睛數3秒,然後控制自己的怒火。

很多時候我們會被孩子的哭鬧弄得頭痛欲裂,特別是在公眾場合感覺臉都要丟盡了,有些家長急於制止孩子的行為或者礙於面子,很容易情緒化地斥責和打罵孩子。

孩子當下可能被嚇到不敢哭鬧了,但是這對孩子的心理傷害還是很大的。

越來越多的歐美國家都出臺法律:"父母當眾打孩子是犯法的。"這也說明,打罵孩子的教育方式已經不適合管教孩子了。

只有當我們面對哭鬧,自己先保持冷靜的時候,才能客觀地了解孩子的需求並且和孩子溝通。

2.安撫孩子

媽媽們可以通過摸頭或者抱抱的方式和孩子建立聯結。讓孩子知道你理解並且接納他的情緒。

而孩子知道自己的需求被理解也會平靜下來,負面情緒也會被壓制住,這時候我們和孩子的溝通就保持了雙方冷靜平靜的前提狀態,這時候和孩子說明原因就容易多了。

3.耐心地說明原因

等到雙方都冷靜下來了我們一定要耐心和孩子說明拒絕的原因,讓他明白大人不給他買玩具是有原因的,而不是不愛他或者不理解他。

"媽媽知道你很想要這個玩具,我也很理解你現在傷心的情緒,但是我們出來的時候就說好了呀,上周買了玩具,這周就不能買了。"

當然,在說明原因之前我們首先要給孩子訂立規矩(同孩子商量),比如半個月買一個玩具,這是很重要的,既能給孩子一個臺階下,也能樹立孩子的規矩意識。

4.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法達到目的

很多孩子可能看到喜歡的玩具,就會去搶別人的或者偷,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孩子強調和引導,比如教孩子和同伴商量,看能否在同伴玩累的時候借來玩一下。

一定要孩子分清"你的"、"我的"、"他/她的"這種物主概念。

5.轉移孩子注意力

即使孩子被你勸解了,但心裡定然還是不情願的,這時候我們可以先將孩子帶離現場,看一會動畫片或者做孩子感興趣的事或者喜歡的代替物,轉移孩子的注意,避免孩子在一件事上過不去。

比如拒絕了孩子買玩具,我們可以說:"這附近還有遊樂場,你想去嗎?"

"麥當勞新出了一款冰淇淋,你想吃嗎?"

轉移孩子注意力也不失為一種巧妙的解決方法。

總而言之,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我們既不能斥責、不要妥協,更不能打罵,學會巧妙地拒接,讓孩子明白道理,養成好習慣,才能有效長久地與孩子溝通,雙方互相理解和接納,才是最重要的。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要玩具賴著不走,日本爸爸直接「躺地撒潑」,網友:一招制敵
    面對熊孩子的一哭二鬧三撒潑的行為,大多理性的父母可能都會採用這種「冷處理」的持久戰法。但是為了拒絕孩子的請求,父母率先「撒潑打滾」您見過嗎?在日本的某檔綜藝節中,一位爸爸在和孩子逛玩具店的時候,孩子看上了一款玩具,但是因為這款玩具價格過高,爸爸無法滿足孩子的請求。為了打消孩子買玩具的念頭,這位爸爸居然當眾倒在地上撒潑打滾。
  • 「我孩子不吃米,幼兒園必須改」,家長無理要求後,園長回擊被贊
    於是,全班只有他家孩子成天穿個秋褲在班裡晃蕩,美不美觀另說,只是這樣的鶴立雞群對孩子的內心也會造成一些影響吧。再後來,家長說孩子在幼兒園吃肉塞牙,回家就哭著說沒法吃肉,跟老師要求以後三餐都不要給孩子盛肉,讓食堂換個其他菜。其實這個要求有點無理了,但有時候幼兒園遇到對牛羊肉過敏的孩子,也會單獨給做別的,所以老師就勉強答應了他這個要求。
  • 孩子這三種要求,你越拒絕,孩子離你越遠!
    自從當了媽之後,經常什麼都圍著孩子轉,恨不得什麼都給他最好的。前幾天晨媽收到了一條留言,問的是孩子總是提各種要求怎麼辦?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孩子經常會有一些奇奇怪怪的要求。那麼,面對孩子的要求,你是採取什麼樣的做法呢?晨媽認為,當孩子有這些要求時,你最好不要拒絕——1、陪伴的要求人生只有一次,無論任何階段,孩子的童年亦是如此。
  • 孩子一點就炸,面對「情緒小魔王」,家長可嘗試「鷹架式教育」
    晚餐過後帶著孩子出去逛商場,突然從一個玩具店傳出來一陣陣哭叫聲:"我不管,我不管,你一定要給我買,不然我就不起來了……"走進去發現原來是一個孩子想要一款最新的玩具,可是家長不同意,孩子就突然就發起了脾氣進而"耍賴"。
  • 如果蘇亞雷斯賴著不走,下個賽季很有可能坐冷板凳
    第一個被科曼清洗的球員就是蘇亞雷斯,要說蘇亞雷斯不是巴薩青訓營走出來的球員,當然是第一個被清洗的對象。可是蘇亞雷斯學起了貝爾,賴著不走,除非巴薩給完最後一年合同裡的錢再走。面對蘇亞雷斯的無理要求,巴薩自然不會同意,但蘇亞雷斯賴著不走怎麼辦?
  • 「我不跟你玩,你走開!」 面對孩子被拒絕,家長應該怎樣「拯救」
    有時候一些孩子,卻不喜歡不太熟小朋友的加入,經常說"我們幾個人足夠了""我們快回家了""我們玩的遊戲不缺人"果斷拒絕,不覺得將他們孤立了。此時父母一定不能忽略孩子的感受,因為被拒絕的孩子,內心一定是痛苦、沮喪的,這個時候,如果家長沒有及時地引導孩子,孩子很有可能會逐漸排斥社交,變得孤僻內向。
  • 拒絕要委婉,既不傷己亦不傷人
    一個人提出自己的意見而遭到不講方式的否定時,人的自尊心往往會激起本能的對抗,這種心理反應會極大的阻礙判斷的順利進行。因此,不管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應當儘可能避免這種心理活動的產生。如果我們想對別人的意見表示不同意,一定要注意把拒絕的態度和對人的態度區分開來,對請求要堅決拒絕,對人則要熱情友好。
  • 孩子不停地要買玩具,家長到底應不應該拒絕?
    一提起孩子買玩具這件事,家長們簡直有一籮筐的話要講:陽陽媽媽:我懷疑我兒子立志要建立一個玩具王國,不然他怎麼對買玩具執念那麼深。吃飯時,「媽媽,我好好吃飯你會不會買玩具給我?」說實話,對孩子的買玩具來者不拒的家長,現實中真的不多見。不過,誰不想有一個這樣的爸爸呢?真·寵女兒狂魔! 小護知道,在買玩具這件事上,就算各位家長明白不能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也還是無法忽視孩子渴望更多玩具的天性。
  • 拒絕孩子沒有那麼簡單,忽視「拒絕」的技巧,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
    在這段時間裡,相信家長們使用了非常多的方法來說服孩子好好學習,也拒絕過孩子很多任性的要求,有些結果好有些結果壞,這之間的差別就看家長會不會用「拒絕」的技巧,降低孩子的逆反心理!而高健在送兒子趙子默去上學的一天中午,就碰到了孩子不要吃飯的情況。正餐的時候不吃,錯過了吃飯的時間又喊餓,高健並沒有答應孩子想吃一個漢堡的請求,而是告訴孩子,自己說的話要負責,說了不吃那就不吃,就這樣孩子餓著肚子去上學了。
  • 無理要求遭到拒絕
    僅從蓬佩奧本初出訪的時間來看,以往美國官員在大選臨近的階段一般會停止出訪活動,但川普仍舊不忘「頂風作案」。 眼下川普同拜登之間的競爭也接近了尾聲,蓬佩奧為的就是要在新德裡會談中向外界近一步傳播強化川普「反華」的信號。除了蓬佩奧之外,一同參加本次出訪的還有美國防長埃斯珀,這就更加凸顯了美國對中國日益緊張關係的重視。
  • 「我家娃不吃香菜,請挑出」,面對家長的要求,老師的回答很機智
    而我們兩個就這這個問題,就議論起來了孩子挑食的事情。孩子挑食的原因是什麼?1. 父母不愛吃環境是最能影響孩子的,如果父母都不吃的話,那麼孩子肯定也不會愛吃。所以要說孩子挑食的原因,還是因為家長。所以就成了「家家一個寶」,家裡的所有人都會對這個孩子十分寵溺,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孩子說什麼做什麼,孩子不愛吃就不給吃,時間久了,就會養成習慣。像事件中的家長一樣,把孩子活生生慣壞了。孩子挑食,家長應該怎麼做?1.
  • 造型師被粉絲要求下臺,關曉彤卻表示,他們賴著不走自己沒辦法
    造型師被粉絲要求下臺,關曉彤卻表示,他們賴著不走自己沒辦法對於女明星而言,一個合格的造型相當的重要,這樣既有利於吸引品牌方和時尚界的關注,同時還能因為一個造型吸引許多粉絲。因此在娛樂圈裡面突然掀起了這麼一個風氣,女明星的粉絲一旦發現偶像造型不夠好,那麼便會第一時間要求造型師下臺,關曉彤的造型師也不例外。
  • 孩子賴地上要吃冰淇淋,媽媽勸不聽,奶奶一句話立馬乖乖起來
    並不是因為家長不會,而是面對年齡較小的孩子,家長確實是束手無策。樂樂是一名兩周的小朋友,他也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這是因為孩子對社會上的物質都有著極強的探索欲望,所以常常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在回家的過程當中,樂樂看到了麥當勞甜品站,就停下了腳步,對著媽媽說:「我要吃甜筒冰淇淋。」媽媽說道:「現在是冬天,很冷,不是適合吃這個,容易鬧肚子,我們現在就回家玩你的小賽車,好嗎?」樂淋,媽媽也再次拒絕,最後,孩子開啟了「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模式,在耍賴。樂年齡小,對媽媽的話還不是能夠非常了解,便拒絕了,依然囔囔要求要吃冰淇凌。
  • 學校面對驕橫不講理的家長一味地退讓,學校到底怕什麼?
    有老師說,學校越來越弱勢,面對驕橫的家長毫無辦法,唯一能做的就是退讓。一個佔到便宜的家長會使清淨的學校越來越不清淨!不講理的家長有恃無恐,搞得學校老師無心教學。我不明白,學校面對蠻橫不講理的家長到底怕什麼!學校既然有理,為什麼不能理直氣壯地面對家長?
  • 孩子總是爭強好勝「輸不起」?家長這樣幫孩子平衡勝負心很管用!
    在和孩子玩兒遊戲的時候,比如下棋、打牌,家長贏了,孩子輸了,孩子就會特別不高興,有的生悶氣,有的乾脆撒潑打滾兒哭鬧不止。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家長們也是很為難,也會有非常大的疑惑。下棋過程中爺爺不僅讓孩子贏了好幾盤兒,還一直誇小浩「哎喲,我這個大孫子,真棒,真厲害,學得好快,總是贏」。於是,小浩回到家裡,也要求爸爸跟他一起下五子棋。爸爸雖然有自己的事情,但是看到小浩這麼有興致,不忍心拒絕孩子。
  • 「媽媽,這玩具我都想要」聰明家長用3「不」3「要」原則效果好
    「不,現在買一個再去吃飯」「那你在這待著吧,我要走了」一個三歲左右小男孩和他媽媽這樣子的對話。關於帶娃出門玩遇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很常見。家長又是怎麼做的呢?這3個「不」和3個「要」原則家長立場要堅定:一、不直接否定遇到娃特別喜歡一件玩具時,娃開口想要你買,這個時候家長不要直接否定,突然的否定,娃一時還沒緩過神,心情還比較受打擊。
  • 孩子愛頂嘴?首先就是家長不合格!李玫瑾:這3句話讓娃不再頂嘴
    但時間久了,卻發現孩子愛「頂嘴」了,無論家長說什麼話,總愛「頂」上一兩句,因為習慣了頂嘴,脾氣也變得越來越暴躁,這不得不讓家長感到憂心……孩子終歸要成長成人,在成長階段會產生很多情緒,愛發脾氣、愛頂嘴、不聽話,是他們青春期的必經之路,家長不能對他們千依百順
  • 「最乾淨」的女明星,拒絕導演無理要求後被封殺,憑藉實力走紅
    常常聽人說娛樂圈裡很亂,女孩子不要去娛樂圈發展,但是機遇與挑戰是並存的,想要站在更高的位置,就要經歷不一樣的路途,在娛樂圈有些明星是「星二代」,或者家裡有親戚在娛樂圈發展,還發展得很好,這就為新人演員的演藝生涯提供了保障,有資源、有人脈,才能在競爭十分激烈的娛樂圈站穩腳跟。
  • 嘉興一中學要求學生購買高價平板,實施方法太巧妙,家長忍無可忍
    嘉興一中學要求學生購買高價平板,實施方法太巧妙,家長忍無可忍。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學校教育教學也必須與時俱進,新的科技必將進入日常教學。」智慧校園「」教育信息化「等教學理念手段已經成為教學日常詞彙了。
  • 《小豬佩奇》裡喬治依戀他的小恐龍:面對孩子戀物癖,家長這樣做
    這個情節不知道家長們是否還記得,《小豬佩奇》裡喬治很依戀他的小恐龍,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也有著這樣的行為。比如,孩子睡前一定要吸手指才能入睡 、一定要抱著他的小毛毯才能入睡等等。這是因為孩子有戀物癖,那麼,為什麼孩子會有戀物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