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爭強好勝「輸不起」?家長這樣幫孩子平衡勝負心很管用!

2020-12-14 韓海英兒童心理諮詢

撰文:海英博士 | 編輯:小源老師

歡迎朋友圈分享

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授權

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在和孩子玩兒遊戲的時候,比如下棋、打牌,家長贏了,孩子輸了,孩子就會特別不高興,有的生悶氣,有的乾脆撒潑打滾兒哭鬧不止。

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家長們也是很為難,也會有非常大的疑惑。

為什麼孩子就這麼在乎輸贏?

這只是一個遊戲,有什麼大不了的。

怎麼才能讓孩子不那麼在意輸贏,能夠輸得起?

我們該怎麼辦?

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下關於孩子勝負心比較強的問題,怎麼去正確幫助孩子解決這方面的煩惱。

- 慧心源課堂正式開始 -兒童情緒引導系列

浩浩的故事

小浩,是一名一年級的小學生,平時,在家裡玩兒槍,打仗,挺活潑的。有一陣兒,他每周末都去爺爺家。正好爺爺教他下了一盤五子棋,他也很快的學會了。

下棋過程中爺爺不僅讓孩子贏了好幾盤兒,還一直誇小浩「哎喲,我這個大孫子,真棒,真厲害,學得好快,總是贏」。

於是,小浩回到家裡,也要求爸爸跟他一起下五子棋。爸爸雖然有自己的事情,但是看到小浩這麼有興致,不忍心拒絕孩子。

下的過程當中,因為小浩是初學者,連著輸了好幾盤兒。頓時,小浩臉上繃不住了,一下子把棋盤打翻在地,叫著說:「不玩兒了,一點兒也不好玩兒」

爸爸看到這個小浩兒這個樣子,心裡非常生氣。說不就是玩兒棋嗎?輸又怎麼了?這麼點兒小小的挫折你也受不了呀

爸爸這麼一說,小浩就更難受了,乾脆在地上打起滾來。

實際上,爸爸看到小浩這樣,心裡也是很難受的。但小浩輸不起的這個表現讓爸爸很生氣。也讓爸爸也有些擔憂,為什麼會這樣?

小浩的表現充分說明了勝負心比較強的孩子的特點,一般這類孩子家裡比較寵溺,會習慣性的以自我為中心,因為家裡所有的人都圍著孩子轉,都以孩子為中心,像小浩的爺爺那樣,只要小浩高興就一直讓孩子贏。於是,孩子形成了這種輸不起的心理。

另一方面,他對輸贏有一種認知上的偏差,在他們的認知裡面,「我最厲害」,甚至在和小朋友玩時,也是「得聽我的」。不管是家裡還是學校裡,都會體現出這一點。所以不論什麼遊戲,只要孩子一輸,他覺得就證明「我很失敗,我很差勁,我不如別人」,這就是認知上的一個偏差。

這種情況下,有的家長會這樣教育孩子:「你看別人家的孩子輸了也都沒什麼,你怎麼這樣?」其實越是這麼說,孩子就越難受,覺得自己差勁。

家長要在鼓勵,認可的基礎上,推動孩子去戰勝困難。比如說下棋輸贏的這個問題,家長可以先讓孩子多贏幾把。之後,可以跟孩子去商量一下,比如說:「哎呀,如果我要是下一把贏了,一會兒我擔心你會哭,但是我希望你不要哭。你看你贏了那麼多把,我也想贏一把,那你可不可以讓爸爸媽媽也有這樣的機會。」

和孩子商量一下,孩子往往都是能夠接受的。

孩子輸不起背後的心理原因是什麼

引起孩子輸不起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方面。一方面是溺愛的原因,另外一方面也是孩子對輸贏的認知存在著一些偏差,把輸贏和「我是不是優秀」「我是不是很笨」這個事情聯繫到一起了,歸根結底,其實是孩子的自信心出了問題。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講,孩子害怕失敗,不能接受輸贏。背後是孩子面對挫折的一種態度,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抗挫折能力,這也是自信心的一部分。

顯而易見的是,孩子們的抗挫折能力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很強,越輸越想玩。但是也有一些孩子,抗挫折能力比較差。

像這些輸不起的孩子,他們的自信心不足。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也不敢去嘗試和克服。在面對挫折,哪怕是像下棋輸了這種小的失敗的時候。他的自信心可能也會被打擊到。這種例子,除了遊戲,在學習上也是比較常見的。

真實案例

有一個家長求助,說孩子一直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現在在上初二,是一個性格文靜愛學習的女孩,從小到大,成績一直都不錯。但上了初中以後,學習壓力越來越大,身邊學習好的同學也比小學要多,上初中以來,她不再是老師眼中的焦點了,學習上也有一些偏科

初一的一次期中考試,孩子考試成績下來後很不理想,對她造成了很大的打擊。從此後,心理壓力非常大,每次考試前都要看書到很晚,並且非常焦慮,害怕自己還是考不好。可越是這樣,成績越是一次不如一次,孩子心理開始排斥去上學和參加考試了。家長也覺得很奇怪。孩子一次考試沒考好,就被打擊成這樣。將來長大之後遇到的挫折還很多,那可怎麼辦?

在這個案例中,因為一直沒受到過什麼挫折,本身的抗挫折能力也比較差,最終導致孩子在學習上由一次的失敗,接連影響到後面的考試在孩子們面臨大大小小的挫折時,抗挫折能力強的孩子是非常佔優勢的。小到一盤棋的輸贏,大到孩子們的中高考,抗挫折能力強的孩子總是能坦然面對,善於總結經驗並越戰越勇。

抗挫折能力強的孩子就像一條在海上乘風破浪的小船,遇到任何風浪,都能繼續向前航行。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是培養孩子面對任何困難和挫折,都能勇敢向前的勇氣和能力,這也是我們每個家長都要重視起來的。

如何幫助孩子正確調整心態?

抗挫折能力,自信心以及自我認知都是非常重要的。要幫助孩子正確調整心態,家長要做到以下幾點:

調整孩子的自我認知,降低對孩子的要求

作為家長,我們要適當降低對孩子的要求,改善孩子的自我認知。

有的家長會要求孩子考試必須考多少分或第幾名,然後才能給孩子一些獎勵,這種情況下,孩子沒做到就會感覺自己很失敗,甚至產生無能感和挫敗感。

如果家長不對孩子做強制性的要求,而是鼓勵孩子做到自己能做的最好,只要孩子態度認真的去學習,努力去提高自己,哪怕沒有考到前幾名,家長也要認可孩子的努力和認真,給孩子一些獎勵。

這樣的話,孩子就會明白,只要我努力了就好,哪怕沒有得到第一名,我也不是一個失敗者。

提高孩子自信心

如果孩子自信心比較差,遇到困難不敢嘗試,總是認為自己不行的話,家長就要耐心去培養一下孩子的自信心了。這時候要讓孩子能放下心理包袱,可以以這種心態來鼓勵孩子,不必為了成功去做,最重要的就是嘗試,只要敢於嘗試,就是孩子的成功。

如果孩子真的鼓起勇氣去嘗試了,不管結果怎麼樣,家長都要給予積極正面的回應。這樣的話,孩子下次就能變得更願意去嘗試。在嘗試的次數多了後,自然也會獲得成功的經驗,成功經驗會有效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抗挫折能力的提高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挫折教育也很重要。家長也改掉結果導向的教育方式,為了讓孩子在平時學習、考試、比賽當中掙得好成績,家長非常焦慮。

其實,抗挫折能力的培養,需要在日常生活當中逐漸的去提高。要給孩子一些能夠體會挫折的機會。

感謝家長朋友對慧心源快樂情商學院的持續關注。情商是一種能力,需要學習。慧心源和大家一起在孩子情商培養的道路上共同前行。

相關焦點

  • 孩子過於爭強好勝,家長要注意了
    輸不起,自己難受,也不能好好跟其他人相處。孩子大概在3、4歲的時候開始有競爭意識。剛剛出現競爭意識的時候,不能接受輸。這個是可以理解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環境的適應,大人的引導,這種反應會逐漸轉弱。競爭意識在我們的世界裡無處不在,這是一種本能,是孩子成長進步的動力,可以讓孩子在和別人的對比中了解自己的能力,增強自信,讓孩子變得有進取心。
  • 賈靜雯的女兒咘咘輸不起崩潰大哭:家長這樣做,孩子內心更強大
    很多時候,孩子不願意接受輸的事實其實是有很多原因的,因此要想孩子輸得起,父母首先要擺平心態,家長的認知變了思維才能提高,才能真正「看清」孩子。輸不起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當孩子表現出「輸不起」的時候,正是我們最寶貴的引導時刻,培養孩子強大內心的好時機!那麼問題來了?
  • 為什麼孩子輸不起?是缺乏「心理彈性」,家長要成為孩子的夥伴
    有些家長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線上能贏其他的小朋友,因此,如果孩子有一個競爭心理的話,那麼對孩子的成長確實會有幫助,然而如果孩子輸不起的話,那麼反而會因此成為孩子成長的障礙。比方說孩子會因為自己輸了而撒潑打滾,一點都輸不起,樣子非常難看。
  • 孩子再聰明輸不起也沒用,三步策略法,讓孩子告別「玻璃心」
    孩子再聰明輸不起也沒用,三步策略法,讓孩子告別「玻璃心」「玻璃心」這個詞,如今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提起,孩子被別人誇獎的時候一臉的得意洋洋,非常的享受,但是一旦遇到困難,或者就被家長教訓了幾句,就開始受不了了,甚至大發脾氣,聽不得別人說他不好。
  • 孩子「好勝心」強並不是好事,聰明父母要學會讓孩子「輸得起」
    孩子的"好勝心"強,雖說可以讓孩子不服輸,勇於踏過挫折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然而,過度的好勝心並不是好事,聰明的父母要學會讓孩子"輸得起"。在這裡家長不妨先了解一下,為什麼說孩子的好勝心強並不是好事。這樣的孩子,可能會慢慢失去自己的初心,畢竟不管是學習還是和別人比賽,勝負雖然重要,但並不是其中最關鍵的地方,因此家長要好好引導孩子。
  • 孩子事事爭第一,輸不起,父母應該怎麼辦?
    我有時候不讓她當第一,告訴她跑步多練習超過媽媽你就是第一之類的,也不管用。和小朋友玩只要不是第一她就自己玩。我該怎麼處理好呢?「你家這孩子啊,太歘尖兒了!你得讓他多輸幾次,受點挫折才行啊!」親生姥爺看著發脾氣的孩子直搖頭:唉,這樣不行的,不行的啊!你這是怎麼當媽的,把孩子慣成這樣?!然後他也不聽我解釋,就開始單方面的試圖幫我「教育孩子」——儘量讓他輸,讓他遭到無情現實的打擊,從而能夠認清世界的真相!
  • 孩子喜歡爭強好勝?可能是孔雀心態作祟,3招助孩子走出心態誤區
    按理說這樣的成績已經很不錯了,但她回家後還是痛苦了一場,連續兩天都有些悶悶不樂。在媽媽看來,團團在學習上很努力,而且也算不錯,偶爾一兩次的失誤可以理解。但孩子心理卻接受不了,媽媽覺得他爭強好勝的心理太嚴重,還有些愛面子。其實爭強好勝的背後,反應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的心態有些扭曲。尤其是在面對勝負時,孩子會出現嚴重的爭勝心理,也夾雜著攀比心理。
  • 一輸就哭的孩子,父母別再指責「輸不起」,孩子是怕「不被愛」
    前陣子一個關於兒童現存普遍問題的調查結果公布於眾,除了常見問題之外,有一個共性問題引起了很多家長的關注,那就是「輸不起」。參與調查的聰聰媽媽舉了個例子,他說聰聰在玩遊戲的時候,經常擅自修改規則,他贏了這局遊戲就是真的,他輸了這局就不算數。不僅如此,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家裡,玩遊戲經常「悔棋」,輸不起的現象比比皆是,簡直讓人頭疼。
  • 孩子輸不起,四招助你培養輸得起的孩子
    那刻,我內心並沒有贏的喜悅,反而惆悵起來,兒子一直以來不管做什麼總是不願意認輸,動不動就哭,甚至說他不好,他也會流眼淚。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孩子不認輸,只想贏很正常,孩子幼小的心中也知道贏的感覺很好,贏意味著擁有很多美好的事物;會得到別人的誇獎;會得到自己喜歡的禮物;還有成就感和優越感,而兒子卻總輸不起。
  • 「什麼都要第一,一輸就難過」,真的是孩子爭強好勝嘛?
    最近收到很多父母給我的留言,都是關於孩子怕輸,爭強好勝的: 我女兒2歲半,什麼都要第一,在家要第一個坐在餐桌上,第一個下車。託班裡也是處處要第一,只要不是第一就會難過。
  • 葉一茜感嘆女兒不在乎輸贏引爭議,專家:輸不起的孩子未來會很慘
    對於一個運動員來說,勝負欲是很重要的東西,只有樂於爭強的人才有可能殺出千軍萬馬擠上獨木橋拿下最終的冠軍。 但是對於小朋友們來說,過強的勝負欲可不一定是好事。反而是那些不在乎輸贏的孩子,可以拿的起放下,生活的很輕鬆。
  • 葉一茜感嘆女兒不在乎輸贏引爭議,專家:輸不起的孩子未來會很慘
    對於一個運動員來說,勝負欲是很重要的東西,只有樂於爭強的人才有可能殺出千軍萬馬擠上獨木橋拿下最終的冠軍。但是對於小朋友們來說,過強的勝負欲可不一定是好事。反而是那些不在乎輸贏的孩子,可以拿的起放下,生活的很輕鬆。
  • 拋棄起跑線理論,家長應該讓孩子明白的是「不怕輸,才會贏」
    其實這位同學之所以變成了這樣,就是因為他輸不起。現如今這樣的案例有很多,大到關係到人生的事情,小到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看到有一些輸不起。那麼為什麼現如今的孩子輸不起呢?一、為什麼有些孩子「輸不起」?正是因為家長的態度讓孩子變得不想輸,出現了輸不起的心理狀態。3、教育問題的原因現在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都變得有些極端,總是給孩子灌輸不能輸的心理,在這樣的教育薰陶之下,孩子當然會形成輸不起的心理。因為他們認為是很可恥的,只有贏才是正確的。
  • 發現孩子平衡能力差,有經驗的家長這樣鍛鍊孩子
    比如說,破腹產、幼兒小腦發育欠佳,以及家長的鍛鍊方式不正確等等,都可能造成孩子平衡能力差。如果孩子平衡能力與同齡人相差太多,醫院檢查又一切正常,家長就需要考慮是不是平時的鍛鍊方式出問題啦。孩子學走路,需要經過爬行、摔跤、努力站立等步驟。
  • 孩子害怕失敗,輸不起?學會這兩招,讓孩子知道失敗的意義和價值
    現在很多的家長都發現孩子,無論是幹什麼都特別在乎輸贏,玩任何遊戲都要贏,如果是輸了的話,孩子就會開始更改遊戲規則,而如果沒有受到老師或家長的讚揚,孩子會感到非常難過,甚至是不去上學。貝貝就是這樣一個孩子,疫情期間在家陪孩子一起玩撲克牌的時候,孩子只要是手上牌不好,或者是看到別人手裡的牌所剩無幾的的時候。
  • 現在輸不起的孩子,長大也贏不了
    對運動員來說是這樣,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遊戲玩輸了就一哭、二鬧、三打滾?做事情老是半途而廢?對自己沒信心,愛自我否定……各位家長是否發現:有不少孩子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經受一點點挫折,常常大發脾氣或是滿臉委屈,成為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但卻一碰即爛,承受不了挫折的「草莓族」。
  • 葉一茜吐槽森碟不在乎輸贏,教育專家:孩子輸不起,人生會很慘
    白巖松曾說過:「每個人都想贏,但不怕輸才是關鍵。只有你不怕輸的時候,你才能贏。」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有好勝心,因為得失心重的孩子,往往會學習更有動力,更努力,家長在他的成長上不用太操心。但是得失心重,真的好嗎?
  • 孩子:「我就是輸不起!」輸不起的孩子,將來也贏不起
    父母前幾次可以幫孩子總結失敗的原因,到後面就要慢慢讓孩子自己總結,失敗的原因,讓他在失敗中成長。2、教孩子坦然面對失敗大多數孩子在比賽失利時不敢承認,是因為害怕面對失敗。孩子跟父母玩遊戲時,他們處於贏的狀態,反而就會認為自己一直都是最厲害的,最強的。當他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遊戲而輸了時,他就會接受不了自己輸的事實,就會鬧情緒。我看過很多孩子接受不了自己輸的現實而崩潰的新聞,真的令人心痛。父母在和孩子玩遊戲時,不要刻意讓著對方,正常的玩遊戲就好。
  • 孩子總是贏並不是好事,清華附中校長:輸得起的孩子心理才最健康
    一個輸得起的孩子,心理永遠是最健康的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在新東方2020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中說到:「一個輸得起的孩子,心理永遠是最健康的,贏得起、輸得起、拿得起、放得下,不培養,哪裡來的毅力、抗挫折力?」原因之二,在倡導鼓勵、表揚型教育方式的今天,「你真棒、你最聰明了、你最厲害了」這樣的話將孩子捧到了一個不太真實的高點,一旦進入真實的學校,孩子便會摔得很慘。在家裡,孩子們有爸爸媽、爺爺奶奶的保護,要麼繞挫折而行,要麼求助大人,一旦進入學校,家長的保護盾就會消失,孩子將束手無策。
  • 葉一茜感嘆女兒不在乎輸贏,教育專家:輸不起的孩子,人生會很慘
    葉一茜說女兒在打網球,一點勝負心都沒有。在看網球比賽的時候,納達爾拿了第二,田雨橙說「得第二挺好的,那個盤子還可以用來裝飯吃」。有一次,田雨橙去打比賽,局勢不是很好,結果她卻想「我只想趕緊結束比賽,我要回家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