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大陸最後的秘境——俄羅斯遠東地質

2021-02-23 世界地球之旅

一、自然地理概述

 

俄羅斯遠東聯邦區(簡稱遠東地區)位於俄羅斯聯邦的最東部,是俄羅斯八大聯邦區之一。俄羅斯遠東地區是其最大的經濟區,面積約為621萬平方公裡,約佔俄國土面積的36%,由十個聯邦主體組成,即:濱海邊疆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猶太自治州、阿穆爾州、薩哈林州、馬加丹州、勘察加州、科裡亞克自治區、楚科奇自治區和薩哈共和國。其中,濱海邊疆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阿穆爾州和薩哈林州以及猶太自治州,大部分是被沙俄侵佔的中華故土。

俄羅斯的地貌高程圖(據網際網路資料)

 

該區地處歐亞大陸東北部, 它在西部與西伯利亞聯邦區緊密相連,東部和東南部分別隔海與美國阿拉斯加及日本相望,北瀕北冰洋,南與中國、朝鮮接壤;南北長3900 公裡,東西長2500~3000公裡,可謂幅員遼闊。

這裡是俄羅斯人口最為稀少的地區之一。遠東地區納入俄國版圖的時間並不長,從沙俄軍隊越過烏拉爾山逐漸佔領這大片土地算起也不過300多年的歷史。

資源特點

俄羅斯遠東地區是目前俄羅斯礦產開發程度利用最低、資源潛力最大的地區。

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油氣資源豐富,尤其天然氣資源潛力大。遠東地區陸上油氣資源開發程度較高,油氣管線基礎設施正在完善,但陸上油氣潛力相對大陸架要小。大陸架油氣資源潛力大,尤其是北鄂霍茨克海、西勘察加地區還未得到有效開發,開發受基礎設施的影響小。

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金銀和鎢、錫、銅等有色金屬礦產儲量大,遠景資源潛力極大。但受困於基礎設施較差等原因,大部分邊遠地區的礦床沒有得到開發。

俄羅斯遠東地區地圖(據世界地理圖)

 

15世紀晚期,伊凡三世治下的俄國在驅趕蒙古人的同時,開始向北極和烏拉爾山脈挺進,佔領了廣袤且人煙稀少的森林地區。伊凡三世(圖右紅披風者),被部分俄羅斯史學家認為是俄羅斯帝國的開創者(孫綠,2017)。

 

二、地理地貌和氣候

 

俄羅斯遠東地區東臨太平洋、北靠北冰洋。其東北角隔白令海峽與美國的阿拉斯加相望,白令海峽溝通北冰洋和太平洋。

遠東地區地形複雜,山地較多,河流縱橫,氣候多樣。主要河流有安加拉河、勒拿河、因迪吉爾卡河、科雷馬河、阿穆爾河(即黑龍江,中俄界河)、阿納德爾河、

貝加爾湖為世界上淡水容量最大和最深的湖泊。中俄交界的興凱湖。大陸周圍被鄂霍次克海、白令海、楚科奇海、東西伯利亞海、拉普捷夫海等環繞。

勘察加(火山)半島。

歐亞大陸北部地貌數值高程圖(據網際網路資料)

 

歐亞大陸北部地貌數值高程圖(據網際網路資料)

 

北部地區深入北極圈,屬於寒帶氣候。冬季漫長、寒冷、乾燥,1月份的氣溫達到零下38~50℃,奧伊米亞康有零下70℃的記錄,是全球著名的「寒極」。這裡夏季氣候涼爽、短促,7月氣溫只有11~15℃,全年降水量140~290毫米。而南部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季氣溫在零下10~21℃,夏季為15~21℃,降水量530~1050毫米。 
   薩哈(雅庫特)共和國的永凍層深度的寬範圍從南部幾米至北部幾千米(魯道夫·弗拉基米羅維奇·張,2017)。

 

三、區域地質

 

俄羅斯的主要構造單元包括東歐克拉通、西伯利亞克拉通、烏拉爾-蒙古褶皺區、特提斯褶皺區、維爾霍揚-楚科奇褶皺區、太平洋西北緣(遠東)褶皺區和北極褶皺區。各褶皺區圍繞著東歐和西伯利亞這兩個前寒武紀古老克拉通分布(朱偉林等,2012)。

俄羅斯主要大地構造單元(Khain A.V.,1985;朱偉林等,2012))

1-古老克拉通;2-貝加爾期褶皺系;3-後貝加爾地臺;4-薩拉伊爾和加裡東期褶皺系;5-海西期褶皺系;6-海西褶皺系前淵坳陷;7-後海西年輕地臺;8-在古生代和中生代期間受到改造的前寒武紀基底;9-中生代(西莫裡期)褶皺系;10-西莫裡褶皺系前淵;11-阿爾卑斯期褶皺系;12-阿爾卑斯褶皺系前淵。圓圈中的數字所代表的構造單元名稱:1-東歐克拉通;2-西伯利亞克拉通;3-西西伯利亞年輕地臺;4-烏拉爾褶皺系;5-維爾霍揚-楚科奇褶皺區;6-阿爾泰-薩彥褶皺區;7-準噶爾-巴爾喀什褶皺區;8-科裡亞克-堪察加褶皺系;9-錫霍特-阿林褶皺系;10-薩哈林褶皺系;11-布列亞地塊;12-季曼-伯朝拉後貝加爾地臺;13-北泰梅爾褶皺系;14-南泰梅爾褶皺系;15-外貝加爾褶皺區;16-斯基夫年輕地臺;17-頓涅茨-裏海褶皺系;18-東薩彥-濱貝加爾褶皺區;19-高加索褶皺系

俄羅斯地質圖(據網際網路資料)

 

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主要地質單元:西伯利亞克拉通、中生代蒙古-鄂霍次克縫合帶、中生代維爾霍揚造山帶、科累馬地塊、中、新生代庫頁島增生帶等。

科累馬地塊具有地臺基底,存在奧陶紀沉積物,大理石石灰巖和高達1700m厚的矽質黏土頁巖呈現。中上部地層為中古生界和中生界沉積構成,以 侏羅系和白堊系沉積-火山巖 和石炭系巖層呈現(魯道夫·弗拉基米羅維奇·張,2017)。

維爾霍揚斯克造山帶是在太平洋整體俯衝的背景下,科累馬-歐姆龍地塊向西遷移碰撞拼合到維爾霍楊-鄂霍茨克地體形成的。西伯利亞克拉通東緣從新元古代至早侏羅世,為長期發展的被動大陸邊緣,直到中-晚侏羅世轉變為活動大陸邊緣。維爾霍揚斯克中-晚中生代造山帶,代表了指向西伯利亞克拉通的陸緣褶皺衝斷帶。

俄羅斯遠東區域構造略圖(朱偉林等,2012)

 

東北亞地區地質圖(中國地質科學院)

 

俄羅斯遠東西伯利亞-維爾霍揚造山帶的東西向構造剖面略圖(Parfenov et al.,2001)

  

東北亞地區地質圖(據網際網路資料)

 

維爾霍揚-楚科奇造山帶的構造劃圖(Filatova et al.,2008)

1)上白堊統-新生界; 2)楚科奇-阿拉斯加微型陸塊;3)西伯利亞克拉通; 4)歐姆龍微陸塊;5)鄂霍次克(Okh)和Balygychan(B)微陸塊;(6)科雷姆地體; 7-9)中白堊維爾霍揚-楚科奇構造域:7)維爾霍揚褶皺衝斷體系,8)新西伯利亞-楚科奇-布魯克斯褶皺衝斷系,9)維爾霍揚-克累姆推覆-衝斷系;10-12)碰撞縫合帶:10)逆衝斷裂;11)縫合帶根帶;12)南Anyui縫合帶;13)構造域前緣;14)晚侏羅世島弧火山巖帶;15)白堊紀陸緣火山巖帶;16)板內巖漿活動;17-18)逆衝斷層;19)走滑斷層;20)其他斷層;21)地質界線;AT是Adycha-Taryn斷層

  

白堊紀中期維爾霍楊-楚科奇構造域,以扇狀構造席和疊瓦逆衝構造體系為特徵,向兩側大陸擴展。西伯利亞和北美大陸變形邊緣之間的,維爾霍揚和新西伯利亞-楚科奇-布魯克斯褶皺-逆衝斷層系,和內維爾霍揚–科累馬碰撞體系相鄰(Filatova et al.,2008)。

西伯利亞克拉通東緣經科累馬環狀構造至歐姆龍微陸塊地質剖面示意圖

(沿北極圈緯度線穿越科累馬環狀構造碰撞縫合帶)(Filatovaet al.,2008)

1-5)西伯利亞克拉通:1)結晶基底, 2)新元古代-下古生界碳酸鹽巖沉積蓋層, 3)中泥盆-下石炭統裂谷相關沉積-火山巖系, 4) 維爾霍揚褶皺衝斷帶系內的石炭-二疊系維爾霍揚複雜變形陸源沉積,5)上侏羅-下白堊統維爾霍揚前淵陸源沉積;6)西伯利亞克拉通及其古生界陸源沉積-碳酸鹽巖蓋層的斷片和巖塊;7)歐姆龍微陸塊及其裡菲界-中生界蓋層; 8)中-上泥盆統雙峰式火山組合; 9-15)科累馬環狀縫合帶巖石: 9)早古生代蛇綠巖;10)上古生界-中侏羅統燧石質陸緣沉積-火山巖;11)侏羅系陸源巖和凝灰質陸源沉積巖;12)侏羅紀島弧火山巖; 13)古生界-中生界俯衝帶雜巖;14)古生界-中生界蛇綠巖雜巖,以強烈正磁異常為標誌(科雷馬環狀構造根帶);15)晚侏羅世—早白堊世變質帶;16)白堊紀-新生代火山巖和陸源沉積;17)地層邊界和侵入界線;18)逆斷層; 19)走滑斷層; 20)正斷層;(AT) Adycha-Taryn,(ChI) Chakry-Indigirka, (Ya) Yarkhodon

勘察加半島構造剖面簡圖(BlackbournGeoconsulting公開資料)

 

四、礦產資源

 

俄羅斯遠東地區最有優勢和最重要的礦產,為油氣、金銀和有色金屬。遠東地區剩餘油氣儲量為64億t,資源量預測為180億t,油氣遠景資源主要分布在薩哈共和國的西南部和西部、北庫頁島盆地、北鄂霍茨克海和西勘察加地區。薩哈共和國的西南部和北庫頁島地區的油氣開發利用程度相對較高,油氣基礎設施較好(周永恆等,2017)。

俄羅斯遠東的金銀、鎢、銅和錫礦儲量和預測資源量均居俄羅斯第一位。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金銀儲量大,分別為5792t和4.46萬t。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鎢、錫、銅等有色金屬礦產儲量大,儲量分別為198萬t、4萬t、1004萬t(周永恆等,2017)。

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銅礦床按照成因類型主要可以分為4類:沉積型、塊狀硫化物型、銅鎳硫化物型和斑巖型。但最有潛力的是斑巖型銅礦床,其次為銅鎳硫化物型銅礦床。本區銅礦床主要形成於晚中生代大陸邊緣的火山—深成侵入巖帶中,包括鄂霍茨克—楚科奇火山—侵入巖帶,東錫霍特—阿林火山—侵入巖帶,和勘察加—科裡亞克火山巖帶等,多為斑巖型礦床(周永恆等,2018)。

 

北薩哈林盆地油氣資源

北薩哈林盆地位於俄羅斯遠東薩哈林島東北部,並向東向北延伸到鄂霍次克海的深水區。北薩哈林盆地是薩哈林陸上和海上的主要含油氣區,北薩哈林含油氣區的開發,從上世紀20年代就已經開始。北薩哈林盆地內已經完鑽探井2000多口,發現69個油氣田。陸上的發現大部分為小型到中型油田,海上則發現了大型和特大型氣田(朱偉林等,2012)。

北薩哈林盆地的油氣生產始於1900年,目前已累計生產石油1.43×108m3,天然氣681.6×108m3,合計2.06×108m3油當量。陸上大多數油氣田的生產已經進入高含水階段,未來的產量,將依賴海上的大型和特大型油氣田。

北薩哈林盆地油氣田分布圖(朱偉林等,2012)

 

北薩哈林盆地東西向地震解釋剖面圖(USGS,2012)

 

北薩哈林盆地油氣田分布區的東西剖面圖(賀正軍等,2015)

 

五、形成演化歷史

 

中生代晚期,太平洋板塊對歐亞大陸的碰撞,形成鄂霍茨克—楚科奇、科裡亞克—勘察加環太平洋疊加構造拼貼帶(火山深成巖帶)。中生代上揚斯克—楚科奇碰撞拼貼系統,從中侏羅世開始直至整個白堊紀期間,逐漸向歐亞大陸碰撞拼貼,形成上揚斯克—楚科奇造山帶(鮑慶中等,2015)。鄂霍茨克—楚科奇火山巖帶,是早白堊世晚期—晚白堊世(或古近紀)疊加於歐亞大陸之上的安第斯型火山巖帶。

東北亞地區震旦紀-中生代古板塊再造(Sengor and Natal』in, 1996)

 

晚古生代北極大陸塊體位置的板塊構造重建(Vernikovskyet al.,2013)

 

環北極地區中生代以來大地構造演化圖(李江海等,2018)

 

 

本文據(李江海,2021,《亞洲大地構造》<講義>)修改補充

 

相關焦點

  • 俄羅斯遠東地區資源豐富,為什麼還是選擇死磕歐洲?
    然而俄羅斯擁有廣闊的遠東地域,資源豐富,可是為什麼寧願選擇在歐洲居住,而不去經營遠東呢?通過地理了解,我們發現俄羅斯的遠東區域總面積約為621.58萬平方公裡,人口約630萬人,其佔據了西伯利亞部分面積,其國土之大,包含著眾多的物產,且大部分屬於純天然狀態,空氣清新、資源十分充足。
  • 歐亞大陸最高火山再度「甦醒」 噴發灰柱高達6000米
    中新網12月14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位於俄羅斯堪察加半島的克柳切夫火山於當地時間12月7日噴發,其噴出的灰柱高達6000米。據稱,該火山是歐亞大陸海拔最高的火山,此前曾中斷活動達2個月。據報導,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火山學和地震學研究所堪察加半島火山噴發反應小組(簡稱「反應小組」)的最新通報指出,「當地時間12月7日上午,克柳切夫火山噴發出含蒸汽瓦斯的灰柱,(灰柱)海拔高度達6000米,火山灰羽向火山東北方向飄移了90公裡。」通報還指出,此次火山噴發的航空危險代碼為「橙色」,但其附近沒有國際航線經過。
  • 古DNA研究:洞察歐亞東部大陸人群歷史
    古DNA研究:洞察歐亞東部大陸人群歷史  科學研究發現,在末次盛冰期之前,現代人祖先已擴散至整個歐亞大陸,北至西伯利亞、西至歐洲、東至亞洲,在這片大陸上繁衍生息。  這些不同的人群及其祖源成分,突顯出舊石器時代晚期生活在歐亞東部大陸人群的多樣性,以及該時期人群遷徙與融合歷史的複雜性。  2、新石器時代的歐亞東部大陸有過哪些現代人群?
  • 俄羅斯遠東和歐洲部分緯度差不多,為什麼不適宜居住?
    俄羅斯遠東和歐洲部分緯度差不多,為什麼不適宜居住?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對俄羅斯的地理環境作一下分析。我們都知道,俄羅斯是一個地跨歐亞兩大洲的「超級大國」,其東西長約9000千米,南北寬約為4000千米,共跨越了11個時區和4個氣候帶,其國土總面積約為1709.82萬平方千米,佔地球陸地面積(1.49億平方千米)的11.48%,其版圖就如同一隻北極熊橫臥在亞歐大陸最北端。
  • 俄羅斯會不會像賣掉阿拉斯加那樣,賣掉遠東地區來填補國內經濟?
    但是買家不太好找,最後沙俄將買家鎖定了美國。於是,一場歷史上最大手筆和 搞笑的買賣就此誕生了。俄羅斯雖然是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國,國土面積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領土畢竟是國家主權的象徵,賣地就是把主權丟掉了,俄羅斯有「戰鬥民族」的稱號,素以搶地盤聞名於世,他們對主權的維護力度不低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他們怎麼會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國土被出賣。
  • 願做你的喀秋莎,縱情俄羅斯遠東
    ,也是遠東地區經濟,文化,軍事,政治中心.世界聞名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這裡三面臨海,氣候宜人,不僅生產海鮮,還盛產美女,真是一個令往返的去處。前往海參崴火車站是俄羅斯海參崴這片土地上最具俄羅斯建築風格的一座建築,讓人能聯想起17世紀俄羅斯建築藝術的代表作品。(它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終點站也是遠東地區鐵路的起點,西伯利亞大鐵路是橫跨歐亞大陸世界上最長的一條鐵路。
  • 留學海參崴——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
    但大概沒有任何一個俄羅斯城市在蘇聯解體之後能像它這般對外界開放。這邊是俄羅斯遠東的首府—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託克。拉迪沃斯託克是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濱海邊疆區府,太平洋沿岸的海港和漁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終點站。現在,與濱海位置相連的工業部門——造船、修船和魚類加工業在這裡發展起來。全國唯一的五味子、刺五加、海帶、人參和梅花鹿角為原料的製藥廠就坐落在這裡。
  • 俄羅斯為什麼不在遠東建設一個經濟中心呢
    既然俄羅斯在西部面向歐洲的領土受到西方國家的封鎖圍堵,那麼俄羅斯為什麼不嘗試大力開發遠東地區呢?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緊鄰的中、日、韓三國目前的經濟發展勢頭都相對良好。這點在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後表現得更為明顯:2011年俄羅斯創辦了「遠東和貝加爾地區發展基金」,次年又成立了遠東發展部並在符拉迪沃斯託克舉辦了APEC峰會。隨著烏克蘭危機以及西方制裁的形勢愈演愈烈進一步助長了俄羅斯這種戰略東移的傾向。普京在2015年的首屆東方經濟論壇講話中將遠東表述為俄羅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中心之一。
  • 歐亞「火藥桶」高加索地區,是如何形成的?
    南高加索地區地處歐亞大陸分界處,是世界上歷史、文化和種族最具多樣性的區域之一,而且擁有豐富的能源。歷史上沙俄和奧匈帝國曾長期在此地大動幹戈。高加索山脈具有巨大的戰略意義。高加索山脈是裏海地區通往歐洲的通道。裏海,面積38.6萬平方公裡,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湖泊。裏海已經發現儲量驚人的石油,而裏海以東的中亞地區,同樣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及煤炭、棉花等戰略資源。
  • 在歐亞經濟聯盟重要會議上,普京再次力推「一帶一路」
    歐亞經濟聯盟最高權力機構——歐亞經濟委員會最高理事會——會議12月11日在線上舉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會上力推「一帶一路」倡議。普京表示,為實現在安全、經濟和人文等領域構建「大歐亞夥伴關係」的想法,歐亞經濟聯盟採取了一系列步驟,歐亞經濟聯盟發展與其他國家和區域性一體化組織的合作至關重要。普京強調,在此層面上,首先指的是「歐亞經濟聯盟與著名的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對接」。
  • 俄羅斯是怎樣向遠東擴張的?
    假如沒有西歐文明的進步,俄羅斯也許會成為新時代的匈奴人、突厥人或蒙古人;但由於有了西方的深刻影響,它最終以混雜的面目崛起於歐亞大陸的北部,以另一種姿態繼承了草原遊牧者的遺產。 公元1632年,他們推進到勒拿河流域,並修建了俄國在遠東的第一座要塞——雅庫茨克城。此時,沙皇決定直接介入東部邊疆的開拓,他在雅庫茨克城設立督軍府,開始有意識地經略遠東。 公元1644年,有個叫波雅爾科夫的人帶領一支132人的探險隊,越過外興安嶺,侵入到了黑龍江流域。
  • 俄羅斯總統普京:歐亞聯盟發展應加強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
    來源:央視原標題:俄羅斯總統普京:歐亞聯盟發展應加強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歐亞經濟聯盟最高權力機構——歐亞經濟委員會最高理事會——會議12月11日在線上舉行。△視頻會議圖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會上表示,為實現在安全、經濟和人文等領域構建「大歐亞夥伴關係」的想法,歐亞經濟聯盟採取了一系列步驟。歐亞經濟聯盟發展與其他國家和區域性一體化組織的合作至關重要。在此層面上,首先指的是「歐亞經濟聯盟與著名的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對接」。
  • 俄羅斯崛起的希望:遠東
    但是俄羅斯就有點難了,本來吧港口就不多,幾個能用的緯度還巨高,冬天基本就凍上了,符拉迪沃斯託克倒是不上凍,遠東生產的東西是方便運輸了,但是遠東也生產不出來啥來呀,那地方基本見不到人。那東歐那邊呢?東歐那邊的港口要是不方便使用了,難道要從東歐拉到遠東?這運費估計趕上坐輪船的費用了。
  • 為什麼是歐亞大陸的文明徵服全世界
    我們攤開歷史地圖,會發現,在近代之前,那些先進文明和先進國家,基本都出現在歐亞大陸——古埃及文明例外,但其文明區域也是緊挨歐亞大陸,遠離非洲大陸的中心。歐亞大陸的人類社會一直在科技和文化方面碾壓其他大陸,而且哪怕到了現代,歐亞大陸的這種優勢也沒有退去,而是越來越大。
  • 為什麼說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就是俄羅斯的半條命?
    俄羅斯國土面積巨大,全國分成八個聯邦管區,分別是中央聯邦管區、南部聯邦管區、西北部聯邦管區、遠東聯邦管區、西伯利亞聯邦管區、烏拉爾聯邦管區、伏爾加聯邦管區和北高加索聯邦管區。俄羅斯的「遠東地區」主要就是指俄羅斯遠東聯邦管區,遠東地區位於西伯利亞地區的中東部,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部與朝鮮、中國和蒙古等國接壤,西部與西伯利亞聯邦管區相鄰,這一區域總面積約為621萬平方千米,約佔俄羅斯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左右。那麼,遠東地區對於俄羅斯來說有多大的意義呢?
  • 蘇聯解體時,國土分成了15個國家,為什麼遠東地區沒受到影響
    要知道,蘇聯解體後,它的加盟國都獨立了出去。 作為主體民族,俄羅斯族通過對外侵略和殖民的方式,將版圖不斷擴張,俄羅斯族也遍布歐亞大陸的北端,也就是西伯利亞大平原。
  • 克羅埃西亞、貝加爾湖大地震,歐亞板塊開始劇烈運動
    隨著太平洋的壓縮和大西洋的擴張,歐亞大陸板塊開始伸展。Nibiru的每一次穿越都在地盤附近徘徊,以繼續大陸移動和分裂。最終,在極移期間,從印度洋到烏拉爾山脈將被撕開一條新的內陸海灣。[來源] http://ds.iris.edu/seismon/index.phtml [來源] 6.7級地震,俄羅斯-蒙古邊境地區http://ds.iris.edu/ds/nodes/dmc/tools / event / 11363909貝加爾湖發生的大地震再次表明,歐亞板塊處於緊張狀態。
  • 俄羅斯遠東五大城市,有四座曾經是我國領土,看看它們發展怎麼樣
    俄羅斯遠東地區,中國人習慣的叫法就是西伯利亞,這個地區面積真大,面積621多萬平方公裡,人口卻只有630多萬,很多地方是地廣人稀,荒涼無比。在16世紀末以前西伯利亞還不是俄國的領土,17世紀至19世紀時,沙俄東擴強佔了我國1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正是有了這些中國領土,俄羅斯在亞洲才有了立足之地。伯力,改名哈巴羅夫斯克,俄羅斯遠東第一大城市,曾為中國領土,城區面積156平方公裡,人口約120萬。
  • 俄羅斯遠東賭城-海參崴
    俄新《賭博法》規定,俄境內只有濱海邊疆區、阿爾泰邊疆區、加裡寧格勒州以及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和羅斯託夫州交界地帶的專門地區可以開設賭場,其餘地區一律不準。根據這項法案,符拉迪沃斯託克自由港總面積為3.4萬平方公裡,靠近中國和朝鮮邊境地區,設立期限為70年。自由港將在稅收、海關和檢疫等方面為入駐企業提供政策支持和優惠。這一期限可以延長,也可以提前停止國家對企業活動的扶持措施。
  • 華人為何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幾起幾落?
    ▲1900年,俄羅斯遠東地區流浪的中國修鞋匠根據當時的不完全統計,1893年俄羅斯遠東居民人數總計大概有90萬人,其中來自中國的漢人有2.8萬,佔居民總數的3.2%。而到1910年,在俄遠東地區的中國漢人增長了5倍,已經超過了15萬,佔該地區人口總數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