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宮前世竟是爛尾樓,還差點成了「水族館」?故宮博物院院長這樣說……

2021-02-07 中國日報

《延禧攻略》接近尾聲,長達50多集的等待,小夥伴們終於盼到爾晴領盒飯。



隨著宮鬥升級,女主魏瓔珞一路打怪,穩坐延禧宮,生生把這座曾經偏居一隅、不招人待見的冷僻宮殿,變成了整個紫禁城最蒙聖寵的地方。


即將大結局的《延禧攻略》,仍然高居微博熱搜榜榜首,話題閱讀量高達100多億,遠超全球總人口!

這部劇的爆紅也讓故宮的延禧宮成了近期的熱門景點,一度需要排隊才能入內參觀。


圖片來自:北京青年報


據一名在延禧宮附近值班的故宮工作人員稱,延禧宮地處東六宮中比較偏僻的位置,古代也多次發生火災,並不算很受人「待見」,前些年開放之後,遊人也不是很多。但隨著《延禧攻略》的熱播,延禧宮變成了故宮的熱門景點。


不少遊客從外地慕名而來。距北京青年報報導,從山東來北京遊玩的林女士說,自己是看過《延禧攻略》之後,專門來北京參觀延禧宮的。


然而,等他們進入延禧宮參觀時才發現,真實的延禧宮竟是這樣的……


我們先來看看,劇中的延禧宮是什麼樣↓


劇中的延禧宮雖不至於奢華,卻也具有相當完整的宮殿格局,而且均為中式建築,在劇中女主角魏瓔珞的布置下,看起來很是溫馨雅致。


但真實的延禧宮在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的口中,卻成了北京地區最古老的一個爛尾樓,這是怎麼回事?


事實上,現存的延禧宮與劇中的延禧宮外觀大相逕庭,不僅包含西洋風格的建築,而且建造並不完整,看起來甚至有些破舊。


據公眾號「微故宮」的全景地圖顯示,延禧宮坐落在故宮博物院東六宮的一隅,現如今的全貌如下↓



俯瞰是這樣↓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的一場大火,燒毀了延禧宮正殿、後殿及東西配殿等建築共25間,如今就剩下宮門——延禧門。



單霽翔院長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宣統元年(1909年),在延禧宮原址上開始修建一座西洋式建築,自此延禧宮原本的面貌全變。



宣統元年(1909年),端康太妃(也有說是隆裕太后),決定重修延禧宮,在原址修建一座三層樓西洋式建築,即被稱為「水殿」的水族館(俗稱水晶宮),其真正的名字叫做靈沼軒。


現今的延禧宮水殿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那些愛趕時髦的太妃太后們,當年對這座水殿有著美好的期待:雙層玻璃為外牆,玻璃中養魚;地板也是玻璃,下面池中亦養魚;建築外圍也是水池,照例是養魚……


後來因為時代形式變了,沒有建造完成,於是,延禧宮就變成了北京地區最古老的爛尾樓。


中國古代建築講究對稱,這在故宮的整體建築造型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東西六宮基本都是按正方形的格局對稱排列的,形制相當規整,每一宮都是一個封閉、獨立的院落,各自都分前後殿,兩邊則有配殿耳房。后妃的東西六宮總面積超過皇帝的後三宮。「六宮」泛指后妃居住的地方。


後三宮和東西六宮鳥瞰圖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據故宮博物院官網介紹,延禧宮為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東二長街東側,即東六宮的東南下角,第一排的東側。


後三宮和東西六宮平面圖 圖片來自《遊訪故宮——凝固的皇權》


初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長壽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稱延祺宮,清代改名延禧宮,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


故宮博物院導覽標牌上的延禧宮標識


延禧宮前後兩進院,前院正殿五間,黃色琉璃瓦歇山頂,殿前有東西配殿各三間。後院正殿五間,亦有東西配殿各三間,均為黃色琉璃瓦硬山頂。室內懸乾隆皇帝御筆匾曰「慎贊徽音」,東壁懸乾隆《聖制曹後重農贊》,西壁懸《曹後重農圖》。


東六宮中的延禧宮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與劇中的設定相似,延禧宮歷來不被重視。住在這裡的大部分都不是重要的妃嬪,偶有品級較高的妃子入住,多是品級較低的貴人、常在、答應等。


而且,歷史上的延禧宮屢遭火災,的確可以稱得上命途多舛。延禧宮的遭遇據說是其風水問題,因地處八卦艮位,故屢遭雷火。


1917年張勳復闢時,延禧宮北部被直系部隊飛機投彈炸毀。1931年,故宮博物院將其改建為文物庫房。


東六宮中的延禧宮(圖片來源:《故宮建築圖典》)


沒錯

北京最古老的爛尾樓就是它了


網友表示,怪不得這個地方破破爛爛的:


還有網友入戲太深……總算知道裡面的角色為啥沒有好下場了:


如今,延禧宮的水殿自然仍是爛尾,因為出於文物保護的中一般不新建、不復建的原則,對水殿的修復和復原也保留著當年未完工的模樣。


三面的文物庫房,被充分地利用起來了,作為故宮的古陶瓷檢測研究實驗室、古陶瓷研究中心和古書畫研究中心等使用。



2010年,延禧宮作為古陶瓷展廳對公眾開放。之後,這裡多舉辦陶瓷和書畫類展覽。


未來,延禧宮將有新用途。單霽翔院長表示,準備在延禧宮建外國文物館。


據悉,為了給遊客提供更好的遊覽體驗,故宮博物院專門在延禧宮前豎立了一塊標誌牌,並在上面發布了延禧宮內主要建築——靈沼軒的虛擬實境體驗二維碼,遊客掃描二維碼後,就可以通過手機全景觀看靈沼軒修復後的樣子。



一名體驗過虛擬觀看的網友表示,通過對比建築的原本設計和現存遺址,更能夠感受到歷史的興衰、時間的更替,「特別感慨」。


劇中魏瓔珞在雪地裡跪遍東西六宮的一幕令人印象深刻。皇帝要求魏瓔珞三步一叩首,跪完十二個時辰,從乾清宮跪回長春宮,同時需要大喊「奴才罪該萬死」,如此才會同意讓魏瓔珞重回長春宮侍奉。



該劇情播出當晚,便有網友規劃了從乾清宮到長春宮的路線圖,並稱其為「奴才罪該萬死」觀光路線。



此後,還有網友在微博上稱,「看這集預告時,很認真的把紫禁城平面圖翻出來研究了一下這條路線」↓



還有人表示,「想走咱魏姐走過的奴才罪該萬死一日觀光路線」↓



然而,這條路真的能走通?有網友貼心指出,「裡面的部分道路並不開放」↓



被清宮劇帶火的路線恐怕不只這一條,故宮每年1000多萬人次的遊客中,恐怕不少是衝著劇中經典場景和路線前往參觀的。


有網友@摩羯座小公舉520 表示:去過故宮三次了。每次看完一部清宮劇,就想去趟故宮。之前是還珠格格的漱芳齋;後來是步步驚心想看故宮的雪;甄嬛傳想看碎玉軒和永壽宮,現在看延禧宮略,想去看延禧宮。


隨著影視劇走紅的故宮建築,恐怕在劇迷們心中如數家珍。清宮劇給大家帶來娛樂的同時,增進了大家對於歷史的興趣,無疑是一件利於文化普及的好事。


但CD君還是要提醒大家,刷劇歸刷劇,歷史歸歷史,如果去參觀印證電視裡的景觀,千萬要保持歷史的警惕心,別把劇情混同於現實,不然可能會出現落差哦。


來源:中國青年報、上觀新聞、揚子晚報等

編輯:胡雨濛


相關焦點

  • 景致記錄:故宮之延禧宮,昔日沒有什麼輝煌不說,還十分不走運
    延禧宮,故宮的東六之一,因電視劇的緣故,很是火了一把。每一個想去故宮的人,最想去逛的宮殿之一,就有延禧宮。今天,景致記錄給大家介紹的,正是延禧宮。讓我們看看,這是怎樣一座宮殿。結果,水晶宮還沒有修好,清朝皇室就被攆出了故宮。於是,延禧宮原址上,留下了爛尾樓。不僅如此,這可憐的爛尾樓,還被炸了。張勳復闢時,命令飛行員往故宮裡投炸彈。飛行員愛惜文物,又不敢違抗命令,索性就將炸彈往這爛尾樓裡扔了。
  • 故宮延禧宮昨日恢復開放
    還記得爆火的電視劇《延禧攻略》嗎?女主角魏瓔珞就是從這裡開啟了她的傳奇人生,如今,民眾終於可以一睹延禧宮真顏了,12月22日,故宮延禧宮恢復開放。11月19日至12月20日,故宮博物院對位於延禧宮院落的靈沼軒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研究性保護工作,在這期間延禧宮暫停開放。
  • 博物館文物介紹——說說故宮裡的延禧宮
    2018年,清宮劇《延禧攻略》讓故宮裡的延禧宮也著實火了一把,延禧宮屬於東六宮,位置也不是很好,平時也不是故宮裡熱門的景點,因為人們來到故宮,更願意去太和殿和養心殿、長春宮、儲秀宮等宮殿看看,延禧宮本就沒什麼名氣,但是隨著《延禧攻略》的熱播,故宮裡的延禧宮也跟著火了起來,一時間,到延禧宮參觀的遊客急劇增多。
  • 延禧宮在哪?延禧宮什麼樣
    可是有一點到目前還很少有人注意到。哪一點呢?就是這部熱劇的劇名的由來。延禧是啥意思?延禧宮是哪座宮殿?延禧宮還存在嗎?現在的延禧宮啥樣子?下面我們就借著幾張照片來看看《延禧攻略》裡的那座延禧宮的前世今生。
  • 《清明上河圖》10年來首次全展 故宮博物院90周年大慶
    今天上午,故宮博物院「院慶大展」——《石渠寶笈特展》在武英殿、延禧宮開展。鎮院之寶《清明上河圖》,10年來首次全卷鋪開展出。劉航 攝J214  備受矚目的故宮博物院「院慶大展」——《石渠寶笈特展》今天在故宮武英殿、延禧宮如期開展。上午10時許,限流200人的武英殿展區外,排起了五六十米的長隊。警戒線外,靜候著慕名而來、翹首以盼的觀眾。
  • 故宮博物院院長道歉,相關責任人受罰,為什麼輿論還不滿意?
    院長致歉21日凌晨,在社會輿論壓力下,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在故宮官博上發布了道歉聲明,全文如下:輿論不服聲明有理有據,作為新到任的故宮博物院院長、臨時停車場所這一做法沿用多年確實並非王院長「首創」。可是筆者看了各大社交平臺,社會輿論對這一紙聲明竟然更多的是不服、繼續質疑。從故宮博物院官博發表道歉聲明的評論就可以看出,如圖:
  • 【入流】故宮第一爛尾樓「延禧宮」的崛起
    延禧宮肯定是這個夏天最熱門的故宮宮殿,前幾周我因為公事去故宮,發現遊客們的嘴裡,從「要去看看嬛嬛的金髮塔」已然換成了「魏瓔珞的延禧宮在哪裡
  • 故宮博物院兩位前院長受聘新職
    故宮博物院兩位前院長近期均受聘新職。據《深圳特區報》消息:12月7日上午,深圳大學博物館(籌)正式揭牌。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楚宏、市文聯黨組書記李瑞琦出席揭牌儀式。原文化部副部長、原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受聘為深圳大學博物館學術委員會主任後發表致辭。 深圳大學官網 圖消息提到:2019年5月開始,深圳大學啟動博物館籌建工作。今年11月,深圳大學博物館(籌)學術委員會和管理委員會成立,原文化部副部長、原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受聘出任學術委員會主任,深圳大學黨委書記劉洪一任管理委員會主任。
  • 故宮博物院再次發表《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向公眾致歉》聲明
    1月21日凌晨,針對@露小寶LL「大奔撒歡兒」事件,故宮博物院再次通過官微發表《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向公眾致歉》聲明,內文稱在1月13日舉辦的閉館日活動中,內部引導車輛停放時,「將原定的西華門內西河沿停車場,變更為午門內金水河南側臨時停車場」,此舉沒嚴格執行報批的接待方案。
  • 故宮博物院90周年慶將展出《清明上河圖》真跡 新一年獻出多個「第...
    為慶祝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新一年故宮將舉行一系列展覽,包括展出《清明上河圖》真跡。一直給人持重印象的故宮博物院,繼12日發布首款手機APP《每日故宮》後,新年還將獻出更多「第一次」:80%的展品第一次開放展示;整體改造完成後的午門及東西雁翅樓展廳將首次向觀眾開放;舉辦第一次「裸展」雕塑展;故宮數字博物館將首次投入使用......
  • 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出席《五牛中國尊》首發式,發表故宮...
    ▲單霽翔院長在發布會現場演講2020年12月5日,由朱炳仁、鍾連盛兩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聯袂創作的《五牛中國尊》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平宮盛大發布,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等文化界、工美界大咖出席,共同見證這一重磅作品的問世。
  • 朕亦甚想你:專訪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在數字文創產品方面,故宮博物院不僅推出了「胤禛美人圖」、「每日故宮」等多款APP,微信平臺「微故宮」還設計了「你在宮裡是什麼角色」、「紫荊城物候」等線上遊戲,增強交互性與趣味性。截至2015年底,故宮博物院共計研發文化創意產品8683種。故宮的文創產品銷售額增長至近10億元人民幣,遠超文創先驅者——臺北故宮博物院近兩億元人民幣的年收入。
  • 故宮博物院院長回應火爆特展引發「故宮跑」現象
    「如果說第一次出現『故宮跑』,是因為經驗不足,那麼如果再次出現』故宮跑』和觀眾晝夜排隊現象,則只能說是服務意識的麻木。」昨天(16日),全方位展示近年來故宮博物院提升觀眾公共服務做法的《故宮服務》舉行新書發布會,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會上回應了火爆特展引發的「故宮跑」現象。
  • 故宮博物院院長親自揭秘!故宮禁區裡藏著「另一個」中國
    在故宮7年,他還沒有熬成「單老」——那是對已故的故宮前輩單士元的尊稱——只是熬成了「老單」。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臺北故宮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島內上周傳出臺北故宮博物院將由原來隸屬於臺行政主管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歸屬於臺文化主管部門的三級機關,甚至還傳出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去中國化」,引發輿論熱議。
  • 故宮博物院院長「凌晨」道歉:副院長停職和非文物!
    1月21號凌晨,故宮博物院院長負責人王旭東再一次道歉稱,當天閉館日活動因臨時改變停車位置,接待人員未嚴格執行接待方案,午門金水河停車場那塊是現代材料,多年來一直作為停車場, 還把對此負責的故宮博物院分管副院長和保衛處處長停職。
  • 故宮博物院院長就「開車進故宮」事件致歉 相關負責人停職
    央廣網北京1月21日消息(記者王子衿)迎來600歲「生日」的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故宮)近日因「開車進故宮」事件引發社會高度關注,也引起公眾對故宮文物保護的擔憂。微博截圖繼17日晚間故宮官方微博聲明事件屬實,今後將嚴格管理,杜絕此類現象後,21日凌晨,該微博發布「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向公眾道歉」內容,並稱已對負有領導責任的故宮博物院分管副院長和保衛處處長停職檢查。根據該公告,1月13日,經過故宮博物院批准的閉館日活動有200餘人參加。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要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
    本文轉自【海外網】;原標題:【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惹非議 院長忙否認】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 海外網11月30日電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吳密察30日赴臺「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時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他還稱,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 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12月8日上午,「歷史傳承與文化自信」公益講座暨《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市東城區圖書館舉行。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現場講述了一代代故宮人為了保護故宮,弘揚故宮文化精神做出的努力和貢獻。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 單霽翔  那麼今天是一個對於故宮來說非常重要的日子,在陰曆永樂十八年的十一月初四,皇帝頒布了詔書,昭告天下:創建宮室……今已告成。在600年前的今天,紫禁城建成了。
  • 德州永盛齋扒雞與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單霽翔先生濟南再聚首!
    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現任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先生親臨現場做了以故宮元素為主題的文化講座,來自省內外的數百位嘉賓聆聽了單霽翔院長的講座,德州永盛齋扒雞集團也應邀也參加了本次活動。單霽翔先生講座現場在講座中,單霽翔院長用詳實的案例、數據,通過數百張珍貴歷史圖片,詳細介紹了故宮博物院在環境整治提升、古建築修繕、「平安故宮」工程、珍藏文物修復、文創產品研發等方面所作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