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登幽州臺歌》可謂是一首千古佳作,可是要說起古代的幽州,您知道是今天的哪裡嗎?其實幽州,就是今天的北京。世事變遷,而北京城的除夕夜的年夜飯,卻在歷史的交替下逐漸定格,那北京人的年夜飯都吃什麼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由秦至清,前後跨越了兩千一百多年,雖然幾乎每個朝代都會另設都城,但是在這漫長的時間裡,要說中原大地的政治中心,其實只有兩個最大、最重要的中心,那就是長安和後來的北京。從遼朝在北京建立陪都開始,金、元、明、清,五個朝代都在這個城市建立了都城,當清朝建都時,北京城就有了紫禁城,北京城裡也有了完整的規劃。
在北京過春節,不僅是要準備好酒好菜,更是講究老理兒的時候。「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從一鍋香噴噴的臘八粥開始,春節就拉開了序幕,一直到臘月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這一道道的吃食,都是有老北京特色的美食,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款叫做「芥末墩兒」的小吃,這種小吃可以去火、消痰,正好適合人們在過年時解膩。
一直到大年除夕夜,最為講究的年夜飯也要到來了,北京自然有自己的「菜譜」,北京的年夜飯由四部分組成,也就是俗稱的「四四見底」,由四冷菜,四熱炒,四大肉,四鮮湯組成,這可是一桌十六菜的大宴,比其他城市的「山西八大碗」,「湖北十大碗」,「長沙十二碗」,都講究許多,單單這一點,就充分地展現了作為一個首都的排場與氣勢。而四四見底,討得是四平八穩,和樂平安的好彩頭。
接下來我們就來分別介紹這四個種類的菜,首先要上的自然是四道涼菜,這第一道上的必須是蘿蔔絲,老北京人叫它「菜頭」,也就是討得好彩頭的意思,然後就是一道「馬蓮肉」,這也是一道京菜,是用馬蓮草綁肉而製成的,因此菜品中有馬蓮獨特的味道,剩下的是醬牛肉和之前介紹過的芥末墩兒,這兩道菜也都是下酒的好菜品,四到涼菜一上,酒桌上的氣氛登時就活躍了起來。
然後上的就是四熱菜了,不同於之後的四盤大肉菜,這四熱菜大都是炒菜和魚,第一道就是糖醋鯉魚,為什麼非得是鯉魚呢?原來這鯉魚有「得利有餘」的講究在裡面,換做其他魚,雖然味道可能變好,但是講究可就沒了,接下來的三道是,紅燒肉,清炒蝦仁和蘆筍炒百合,各自蘊含了鴻運當頭,笑口常開,家庭和美的寓意。
現在酒席已經到半了,酒至半酣時,正是上硬菜的時候,四大肉菜,首先是油燜大蝦,蝦做熟時色澤豔紅,而蝦肉又潔白動人,正是紅紅火火,潔淨如玉。第二個菜是四喜丸子,這道菜寓意簡明,四喜臨門,但是這四喜丸子也有講究,要做到足夠的大並保證一樣大小,不然四喜不同至,好寓意也就沒有啦。最後要上的是四鮮湯,第一個要說的是金湯娃娃菜,這道菜雖然是全素的,但是在年夜飯的時候,大魚大肉少不了,反倒是素材很是稀缺,可以說此時的娃娃菜,正好是解膩的佳餚,然後就是滷炸豆腐,豆腐是須用「北豆腐」,經過「京派滷炸」過後,鮮嫩無比,剩下的兩道是,番茄燴牛腩和白玉菇燴海參,這兩道菜都是絕佳的湯菜,分別寓意著紅火和溫馨團圓。
隨著時代的發展,京城「四四見底」的年夜飯也多了些許的改變,比如在最開始加上了「餐前水果」,在最後也加上了「飯後甜點」,可是無論外在的怎麼變化,北京的年夜飯的本質是沒有變過,四平八穩,四方和美的寓意也一直深扎在每一個老北京人的心中。京城的年,是幸福的年,是中國的年,也是越來越好的年。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晉小舟